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
『壹』 求助,投資性房地產所得稅問題
什麼是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是已經出租的土地使用權,第二個是准備持有增值後再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第三個是已經出租的建築物。接下來說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處理,也主要是按照這三大類來具體說明。
1、投資性房地產增值稅處理
增值稅進項方面
對於土地使用權,如果購進時間是2016年5月1號以前購進的,那麼增值稅就不存在進項。如果是2016年5月1號以後購進的,那麼就存在進項,但只要土地使用權不是用來作為簡易方面的,那麼同樣完全可以直接當期進行抵扣。因為出租土地使用權也可能產生會簡易計稅,如果不是簡易計稅,那麼購進出租的土地是首先購進,購進之後,然後再直接出租,這時候進項就直接可以抵扣。第二個就是購進土地之後,准備持有增值後再轉讓,這種情況下,正常也是可以全額抵扣增值稅進項。
關於土地使用權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重點要提一下的是已經出租的建築物,即固定資產不動產的出租。由於在會計上的話,它是作為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處理的,依據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了在會計制度上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才會按照第一年60%,第二年40%抵扣進項稅額,也就是說在會計上,如果不是按照固定資產核算的話,那麼就不需要分兩年抵扣。
比如一個企業,購進價格1000萬房產,進項稅是1000萬,如果會計上是把它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話,那麼這1000萬就要分兩年進行抵扣,但是如果會計上這1000萬不是直接作為固定資產,而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比如把它購進的房屋出租,然後把它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出租的。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分兩年抵扣,而是直接一年全額,也就是1000萬進項稅全額抵扣。
增值稅銷項方面
對於建築,也就是對於房屋的投資性房地產,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按照納稅人提供不動產經營租賃服務增值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出租的是2016年4月30號前取得的不動產的話,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如果是2015年5月1號以後取得的不動產,就直接適用一般計稅方法,不存在簡易計稅。比如有一個房地產,是2016年4月4月進的,然後2016年7月再銷售,那麼它可以採用簡易計稅,如果銷售的時候是1000萬,那麼就直接將不含稅的1000萬乘以5%。
第二種是直接的。如果是2016年7月份購進的,然後10月份再出租,那麼就直接按一般計稅方法,即11%,所以就是將不含稅價的1000萬乘以11%計算。這是如果購進房產的是一般納稅人,然後出租的情況下。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如果多數都是投資性房地產,基本這個企業都是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相對來說應該是非常少的。在這里也提一下,雖然小規模少,但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其出租一般的也都是按簡易5%徵收率。
土地使用權方面,按照財稅[2016]47號文規定,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將土地出租給他人使用,按照不動產經營租賃服務繳納增值稅。這里專門規定了納稅人轉讓的是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已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減去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原價之後作為銷售額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這相對比較簡單,也就是說你如果是出租土地使用權的話,那麼就參照前面的不動產,也就是一般納稅人,分兩種,一種是正常的11%,如果是4月30號以前就按5%的簡易計稅。增值稅的處理相對來說沒什麼爭議,政策上相對都比較明確。
2、投資性房地產所得稅處理
企業所得稅上的處理比較有爭議,是今天專門跟大家說的一個重點。
投資性房地產有兩種,一種是採用成本計量的,另外一種是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成本計量就是投資性房地產在賬上是正常計提折舊的。這種和正常的固定資產的企業所得稅的處理是一樣的。
這里主要說說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企業所得稅處理。因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賬上是不存在計提折舊的,那麼它的折舊到底能不能稅前扣除?比方說有一個投資性房地產,假設公允價是100萬,如果按照正常的作為固定資產,按20年計提折舊,那麼1年就5萬的折舊。這是正常的情況下按固定資產的,但是如果是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就不存在折舊, 5萬的折舊賬上是沒有的,那麼沒有的情況下,在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這5萬是不是就不允許稅前扣除?
全國幾個地方的口徑
先說一下全國幾個地方的口徑。全國主要是分兩種,一個就是認為賬上的投資性房地產沒有計提折舊,所以就不允許扣除。另外一個觀點就是認為賬上計提了折舊,所以就允許扣除。
像無錫、北京、青島這三個地方,他們在自己的網站答疑,還有內部的一些解答當中都是認為因為賬上沒有計提折舊,所以就不允許稅前扣除。然而像天津、廣州,還有總局的一次答疑,12366答疑咨詢裡面是認可允許稅前扣除的。
這里把幾個地方的口徑跟大家說一下。北京是在12年12月份內部資料的一個內部檢查裡面,問道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能否計算折舊,從所得稅稅前扣除。當時回答的是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在會計處理中不計提折舊,沒有確認折舊年限,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特殊條件不相符,因此不得計算折舊從稅前扣除。
無錫國稅在企業所得稅答疑中,2017年3月份的一個答疑里問了一個問題,也就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能不能稅前扣除,回答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會計上未計提折舊,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的,不得作納稅調減處理。在資產轉讓和處置時,按轉讓收入減去計稅基礎後並入應納稅所得額。就是說折舊不允許扣,因為賬上沒有計提折舊,然後當把資產轉讓掉的時候,把轉讓收入減掉資產的價值計算收益。
天津在2013年2月一個所得稅清繳問題解答裡面說了,關於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會計上不計提折舊,稅務處理時,可以按照歷史成本法,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計算的折舊年限進行稅前扣除,計算的折舊額可以通過填寫申報表進行調整。就是說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話,會計上在賬上沒有計提折舊,比方說,前面說的100萬,正常的按照稅法如果是20年,那你自己可以直接的在申報表裡面進行調整,也就是每年5萬塊錢,這5萬在申報表裡增加了,你可以調整之後再進行稅前扣除,也就是允許折舊稅前扣除。
在2013年5月份的時候,有人在12366提問,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根據會計准則規定是不用計提折舊的,請問投資性房地產能不能按直線法計算折舊,做納稅調減處理。國家稅務總局在12366答疑裡面就說,根據總局2009年匯算清繳通知國稅函[2010]148號規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明確的,在沒有明確規定之前,按企業財務會計規定計算。據此,企業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按會計規定不計提折舊,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直線法計算其折舊或攤銷作為納稅調減處理。
因此各地的口徑回答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家可以對照著看一下自己各地。廣州國稅是允許折舊進行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在申報表裡直接申報調整就可以稅前扣除。
從法理上和法律上分析,應不應該扣除。
前面說的幾個各地的口徑,比方說像北京也好,無錫也好,他們之所以不允許稅前扣除,最大的一個依據是什麼呢?總局[2012]15號公告提出,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可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即只要是會計上處理了,而且沒有超過稅法的規定,就可以在稅前扣除。然而反對方就更多的認為因為企業在會計上沒有處理,所以就不應該在前扣除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那麼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首先一點我們都知道,是不是說企業要稅前扣除成本費用還有其他的,必須要會計上做了處理才允許稅前扣除?我們從實務上也可以看到,總局14年專門提出了75號公告,即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公告,其中一個規定就是固定資產5000以下的,可以一次性計入成本費用。或者說特殊行業的,比如研發100萬以下的,也可以一次性計入費用。舉個例子,如果企業在會計上是90萬的固定資產,但是這90萬的固定資產在會計上只是90萬固定資產,並沒有把這固定資產計入費用,但是按照14年財稅75號的規定,這90萬是可以一次性的全額扣除的。這時我們就會發現,雖然企業在會計上並沒有計提折舊處理,但是同樣也可以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也就證明了一點,並不是必須會計上做了稅務處理,即做了計提費用、記入成本等等,進行折舊之後,才允許稅前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明確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需要注意的是,59條原文是說,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這里是計算不是計提。就是說固定資產的折舊是計算出來的折舊,不是說必須要計提才允許扣除,而是只要是計算的就允許扣除。
我們再說另外一個,一般有收入就有成本,房產出租就有收入,有收入的情況下,不允許計提折舊。另一個概念就是說你有收入,但不允許扣成本,這從我們整個法理上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或者說不符合立法目的。
正因為上面這三點,第一個,實務當中按照財稅文件的各種規定來說話,並不是必須要賬目上計提了折舊,才允許進行稅前扣除的。第二個,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這裡面是計算的折舊,而不是計提的折舊,也就是說即使賬上沒有計提折舊,但只要計算了折舊,就應該允許扣除。第三個,按照有收入就有成本的企業所得稅原則來說,因為出租有收入,這時候要是不允許扣相應的成本,即折舊,明顯不符合公平原則。
其實我們從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來看,前面很多地方之所以認為投資性房地產不允許稅前扣除折舊,更多的是把會計和稅法搞混淆。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稅法上是不存在投資性房地產,稅法上規定,房產就是固定資產,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7條專門規定,所謂的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固定資產,包括房屋、機械設備等等。
從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固定資產的定義可以看到,如果是出租建築物,本質上就是企業為出租而持有的,同時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房屋,就屬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所說的固定資產,同時可以計算折舊。企業所得法實施條例有規定計算折舊允許扣除,此時計算的折舊就應該扣除。這是我們直接按照稅法得出的結論。
而我們其實是不需要管會計上是把它作為投資性房地產還是做作為一般的固定資產,這其實和我們稅法是沒什麼關系的。也就是說稅法上規定了它是什麼,折舊能不能扣,這兩點明確了,那我們就可以知道能不能扣了。其他的,至於會計上,哪怕會計上不做賬,也就是說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也不作為固定資產;哪怕做錯了賬,都和稅法沒什麼關系。稅法是按照整個的規定來的,就是屬於固定資產的,同時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的折舊,所以就允許扣除。
『貳』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職工教育經費准予扣除比例為多少
工資薪金總額的2.5%以內據實列支,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二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三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第四十四條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五條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擴展閱讀:
下列各項不包括在職工教育經費以內,應按有關規定開支:
(1)專職教職員工的工資和各項勞保、福利、獎金等,以及按規定發給脫產學習的學員工資,不包括在職工教育經費以內,由本人所在單位按規定開支。
(2)學員學慣用的教科書,參考資料、計算尺(器)、小件繪圖儀器(如量角器、三角板、圓規等)和筆墨、紙張等其他學慣用品,應由學員個人自理,不得在職工教育經費中開支。
(3)舉辦職工教育所必需購置的設備,凡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按規定分別由基建投資或企業更新改造資金、行政、事業費中開支,不列入職工教育經費。
(4)舉辦職工教育所需的教室、校舍、教育基地,應按因陋就簡的原則,盡量在現有房屋中調劑解決。必須新建的,老企業可在企業更新改造資金中安排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在基本建設投資中開支;新建單位在設計時就要考慮職工教育必要的設施,所需資金在新建項目的總投資之內解決。
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列支范圍包括:
(1)上崗和轉崗培訓;
(2)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
(3)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
(4)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5)特種作業人員培訓;
(6)企業組織的職工外送培訓的經費支出;
(7)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證等經費支出;
(8)購置教學設備與設施;
(9)職工崗位自學成材獎勵費用;
(10)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費用;
(11)有關職工教育的其他開支。
『叄』 實務中哪些費用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抵扣
實務中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抵扣的費用有:
1、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的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創業投資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3)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擴展閱讀: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4]156號)有關規定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大連市從事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船舶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品生產為主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一)購進(包括接受捐贈和實物投資,下同)固定資產;
(二)用於自製(含改擴建、安裝,下同)固定資產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三)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凡出租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融資租賃業務徵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0]514號)的規定繳納增值稅的:
(四)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運輸費用。准予按照規定抵扣進項。
目前全國實行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通過該系統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都可以在稅務局認證,(不論是否抵扣),查驗是否假票,可能該公司認為增值稅專用發票比普通發票更易於鑒別真偽,而不一定是用於抵扣。
『肆』 因殘值率造成的固定資產多計提折舊在以後年度是否可以轉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規定: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如果貴公司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率合理,其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因此,因殘值率造成的固定資產多計提折舊在以後年度不需要轉回。
『伍』 停產期間如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企業停產時固定資產應該計提折舊。
現行會計准則規定「企業除了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外,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相應的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也取消了原細則中「房屋、建築物以外未使用、不需要以及封存的固定資產,不得提取折舊」的規定。
我國不同行業的財務制度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作了不同的規定,以工業企業為例,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適用的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融資租出的固定資產
停產的固定資產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月末要結轉到本年利潤中
『陸』 固定資產的殘值率及折舊年限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根據設備的分類而定,殘值率現在定5%.內外資企業在這一塊無區別.
『柒』 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殘值如何計算
對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新企業所得稅法」)與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法規、規范性稅收文件(以下簡稱「原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不盡相同。如《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應當不低於原價的10%;需要少留或者不留殘值的,須經當地稅務機關批准。」《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31條規定,「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比例在原價的5%以內,由企業自行確定;由於情況特殊,需調整殘值比例的,應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新企業所得稅法對「預計凈殘值」的比例沒有明確規定,授權企業「合理確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
『捌』 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殘值率如何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9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因此,貴公司應該根據某項固定資產性質和使用情況來確定合理的預計殘值率。但是,同一類型的固定資產一般來說選擇同樣的殘值率,一般不隨意改變的。目前,稅法與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對殘值率的規定是一致,沒有硬性規定那一類固定資產確定殘值率是多少。由企業自行確定。
『玖』 請問通過金融租賃購入的固定資產能享受加速折舊的政策嗎目前國家有明文政策嗎
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八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可以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二)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五)電子設備,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