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管理法規
㈠ 電梯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有沒有人按條目總結出來的
1、「電梯的相關法律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下稱《條例》);
2、(1)「比如電梯困人多小時內救援人員必須趕到現場?」:《條例》第64條第3款規定「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為一般事故。以此作為基點,不同的電梯使用單位與維修保養單位之間在維保合同上會有不同的約定。(2)「電梯報警電話是需五方對講還是必須設置外線?」:a、只要是能以電梯所在大廈、小區等的救援服務機構有效聯系的雙全供系統即可,形式不限,不一定要安裝外線電話;b、按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與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規定:電梯行程超過30米的,至少要有:轎廂與救援服務機構——轎廂與電梯機房(無機房為緊急操作地點,下同)三方能夠有效聯系的雙全供通話系統;電梯行程不超過30米的,至少要有:轎廂與救援服務機構之間能夠有效聯系的雙全供通話系統。這主要考慮的是被困乘客,而轎頂、底坑可能困住的都是持證的專業人員。按GB7588-2003《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范》規定:緊急報警裝置應安裝於「可能有困人危險的地方」,這就包括了底坑、轎頂、轎廂,加上機房和救援服務機構,就是大家常說的「五方對講」。(3)「電梯相關保養記錄規定摘錄?」:請參看TSG T5001-2009《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裡面有詳細規定。(4)「電梯無年檢合格標簽群眾是否可以舉報?」:可以。
先回答這么多,但願可以幫到你。
至於「等等。。。」,等你問了再答吧——因為電梯涉及面很廣,沒有針對性很難作答。
㈡ 法律法規對電梯有什麼要求
(1)電梯需要定期檢驗。
(2)辦理程序
電梯定期檢驗包括申請、受理、定期檢驗,出具定期檢驗報告和檢驗合格標志等程序:
(一)申請
電梯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
(二)受理
檢驗檢測機構接到定期檢驗申請後,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及時安排檢驗,並通知申請單位;不符合檢驗條件,不予安排檢驗的需說明理由。
(三)定期檢驗
現場檢驗時,電梯受檢單位及維修保養等相關單位應當安排相關的專業人員到現場配合檢驗,並向檢驗機構提供有關的技術資料:
1.設備檔案(內容包括製造和安裝單位驗收時提供的資料);
2.維修、保養記錄、故障記錄等;
3.電梯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如故障狀態救援操作規程,
電梯鑰匙使用保管制度等)。
4.符合規定的維護保養合同書。
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安排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檢測人員進行定期檢驗。電梯定期檢驗按照《電梯監督檢驗規程》等安全技術規范進行。
(四)出具定期檢驗報告和檢驗合格標志
檢驗檢測機構經過定期檢驗,按台出具檢驗報告,認為設備安全性能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出具檢驗合格標志,認為設備安全性能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檢驗機構應當出具《整改通知單》,整改完成後,使用單位將整改回執單返還檢驗機構,需要復檢的,另行商定復檢日期。
(3)法律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二十八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限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
㈢ 住宅小區電梯管理辦法
住宅小區電梯的管理方法都是由物業公司來。管理的,所以物業公司是管理小區電梯的最主要的方面。上面都有很多的安全和維修電話,你覺得是很好的吧?
㈣ 電梯作為特種設備,法規有什麼具體的監管要求
電梯是屬於機電行業,是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安全法
第二條 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製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特種設備,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適用本法的其他特種設備。
國家對特種設備實行目錄管理。特種設備目錄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最新特種設備目錄對電梯的定義:
電梯,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包括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非公共場所安裝且僅供單一家庭使用的電梯除外。
詳見
質檢總局關於修訂《特種設備目錄》的公告 2014年第114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質檢總局修訂了《特種設備目錄》,經國務院批准,現予以公布施行。同時,《關於公布<特種設備目錄>的通知》(國質檢鍋〔2004〕31號)和《關於增補特種設備目錄的通知》(國質檢特〔2010〕22號)予以廢止。《特種設備目錄》由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特此公告。
㈤ 與電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很多,例如,《特種設備安全法》、《物權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等
㈥ 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全版
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參考如下:
一、電梯日常使用管理
1、防損部開啟電梯扶梯人員,必須獲得電梯專業培訓,方可執行。
2、每天開梯後,檢查呼梯盒、轎廂內的顯示屏顯示是否清晰,各開關、按扭是否靈活有效,試運行垂直梯/扶梯十分鍾後,按《電梯日常檢查紀錄表》防損部做好電梯運行記錄,並妥善保存。
3、嚴禁裝運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嚴禁電梯超載運行,嚴禁吸煙。
4、垂直梯不允許開啟轎廂頂安全窗,轎廂安全門來裝運長物件。
5、如載的物體質量較重,要將載荷重心應盡可能穩妥的放置垂直梯轎廂中心,以免在運行中傾倒。
6、保持電梯機房乾燥清潔,保持電梯機房消防設施完好。
7、確定合理的電梯運行時間,隨時監督電梯運行狀況,加強日常維修保養,適時降溫、通風、防雨,做好運行服務,經常巡查樓層,防止地面水流入電梯井,值班監督,防止違章使用電梯。
8、電梯的三角鑰匙和電扶梯的起動鑰匙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非電梯專業人員不得使用鑰匙。
9、在電梯轎廂內明顯位置張貼《電梯安全使用許可證》,註明:注冊登記及檢驗合格標志、電梯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安裝企業、維修保養企業以及相應的應急報警、投訴電話號碼。
10、操作規程參考《扶梯運行操作規程》、《電梯運行操作規程》。
11、應急處置要求參考《電梯應急處理操作規程》、《電梯困人援救操作規程》。
二、電梯維修保養規程(分承包方服務主要內容)
1、電梯維修保養公司資質: 必須具有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資格的維保單位. 必須具有市電梯扶梯改造維修許可證;具備安全許可A類資質。
2、電梯維修保養公司必須使用有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資格的維修員進行現場保養。
3、在與維保單位簽訂合同確定合作關系後,維保單位必須在7天內提供承包范圍內的電梯年度維保計劃。
4、提供全天候應急處理服務,即維保單位對設備提供365天,24小時全天候應急處理服務。電梯維護保養提前一天通知我方,盡可能減少對正常營業使用的影響,如電梯出現故障,維保單位在接到報修通知後30分鍾內趕到現場。
5、按國家規定,電梯維護保養每月進行2次。每次維保人員不得低於2人。工程部需安排專人全程跟進。
6、對電梯進行維修或保養前,應在轎廂入口明顯處,掛上「電梯檢修,暫停使用」的標牌。
7、讓無關人員離開轎廂或機房等工作場地,關好廳門;不能關閉廳門時,需用合適的護柵擋住入口處,防止無關人員進電梯。
8、保養垂直梯必須完成的項目:
A. 校驗限速器
B. 檢查安全鉗是否靈活有效
C. 更換曳引機潤滑油
D. 更換門腳,及導靴
E. 觀察鋼絲繩的磨損情況
F. 對電梯機房、轎頂、#道、轎箱、底坑的配件進行檢查及維護。
9、保養扶梯必須完成的項目:
A. 扶手帶入口保護開關
B. 梳齒板安全開關
C. 驅動鏈防斷開關
D. 上、下機倉的急停開關
E. 防止電梯下沉開關
F. 電動機過載保護裝置
G. 錯、斷相保護裝置
H. 超速保護裝置
I. 梯級與圍裙板的水平間隙。
10、注意維保工作的安全性,維保時候注意配備安全裝置如安全帽、安全帶等,檢修電器設備時,應切斷電源或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禁止在井道、轎廂、轎頂及機房內吸煙。
11、按照國家有關制度辦理電梯年檢和電梯准用證。
12、維保監督規程參考《電梯維保監督工作規程》。
㈦ 電梯安全管理制度
目 錄
一、電梯作業人員守則
二、電梯日常安全管理和作業人員職責
三、電梯駕駛人員安全操作規程
四、電梯日常檢查和維護安全操作規程
五、電梯常規檢查制度
七、電梯維修保養制度
八、定期報檢制度
九、電梯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十、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緊急救援措施及緊急救援演習制度
十一、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拓展資料:
電梯作業人員守則
1、目的和范圍
1.1目的
為了規范電梯駕駛人員和電梯日常維護保養人員在進行電梯操作時的行為,防止由於違章作業而造成人身傷害事故和設備事故,提高其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1.2范圍
規定了電梯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遵守的職業行為規范。
2、電梯作業人員守則
2.1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特種設備的安全規定,服從政府部門的管理。
2.2電梯作業人員必須經地、市質量技術監督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2.3電梯作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電梯駕駛人員安全操作規程》和《電梯日常檢查和維護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
2.4熟悉自己操作電梯的性能、原理、構造、用途。
2.5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掌握新技術、新規程,不斷提自身的技術水平。
2.6及時報告電梯事故隱患,不使用故障電梯,不使用無安全合格標志或安全標志已過有效期的電梯,不使用未注冊登記的電梯。
2.7不擅自離崗,做到文明服務。
2. 8正確處理電梯運行中突然出現的停車、失控、沖頂、蹲底等情況。
㈧ 電梯運營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什麼內容
摘要 電梯安全運行的管理制度1
㈨ 電梯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關於印發《關於加強電梯管理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1994年11月5日建設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關於加強電梯管理的暫行規定
為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切實提高電梯產品的製造、安裝、維修質量,加強使用管理,確保電梯的安全正常運行,特製訂本規定。
一、電梯的製造、安裝、維修實地電梯生產企業全面負責的一條龍管理制度。
二、建設部是國家電梯行業歸口管理的主管部門,對全國電梯的製造、安裝與維修進行宏觀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計劃單列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電梯行業的管理工作。
三、電梯的製造、安裝、維修企業和使用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有關規定,並鼓勵電梯生產企業制訂高於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內控標准。
四、電梯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發證工作依照國家現行有關法規,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統一管理,建設部負責實施。
對於無生產許可證從事電梯生產的企業及未按核準的工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電梯生產、銷售、安裝、維修的企業,由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法規嚴肅處理。
五、國家明令淘汰的電梯品種、型號,不準繼續生產、銷售、安裝。違者按偽劣產品查處。
六、電梯質量實行生產企業全面負責制。電梯銷售、安裝、維修實行由生產企業委託代理制。使用單位訂購電梯應同時簽訂電梯安裝調試與維修合同(協議)。被電梯生產企業認可的安裝、維修企業,對其安裝、維修質量向電梯生產企業負責。
凡未取得電梯生產企業認可的單位,不準承擔該企業所產電梯的銷售、安裝、維修工作。本規定頒發前在用電梯的維修工作,原則上參照本規定辦理。
七、電梯安裝調試結束後,由電梯生產企業進行質量自檢,並出具電梯產品質量合格證或檢測報告。由使用單位向工程報建審批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由報建審批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建設、施工、安全監察等單位聯合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後,簽字認可交付使用。其他部門不再重復檢測發證。
驗收中的質量爭議問題,原則上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由電梯生產企業提請當地技術監督部門直至國家技術監督局仲裁。
電梯質量保修期,從驗收合格之日起,由電梯生產企業保修一年,但不超過交貨後18個月。保修期滿後出現的質量問題,按國家《產品質量法》處理。
八、電梯投入運行時,使用單位必須制訂使用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應配備合格的電梯司機,持證上崗。司機離崗半年以上,應重新培訓後繼續上崗。
使用單位和承擔維修的企業必須嚴格按照該型號電梯的使用、維修規程進行定期檢查和檢測,並逐台認真做好記錄,建檔備查。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質量監督和安全監察。
九、電梯維修用備品配件,由電梯生產企業負責提供,或向電梯生產企業推薦(指定)的生產經營單位訂購。
進口電梯的維修用備品配件原則上誰引進誰負責。
十、電梯改造、大修後,必須質檢部門檢測合格,方可繼續運行,承擔改造、大修的單位負責保修12個月。
十一、電梯產品因改型或淘汰停止生產後,原電梯生產企業仍應繼續提供在用電梯所需的維修用備品配件,或為用戶提供代用件。
十二、電梯在運行中出現的嚴重人身傷亡、設備損壞等事故,使用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安全主管部門報告,並配合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十三、進口電梯的安裝和維修,由電梯引進單位參照本規定辦理。
十四、本規定由建設部組織實施。
十五、本規定自一九九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