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葯條例試卷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26 號 ,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的決定》,自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施行。為了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保證農葯質量,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維護人畜安全,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農葯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條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本條例自1997年5月8日起施行。
Ⅱ 農葯安全使用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涉及果園農葯安全使用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種子、農業機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經營,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登記或者許可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資料的安全使用制度,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等農業生產資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產品。」
(3)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根據本地區農業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二十六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第二十七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4)農業部頒布的《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指導農民按照《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等有關規定使用農葯,防止農葯中毒和葯害事故發生。」第二十八條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確認農葯標簽清晰,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生產批准文件號齊全後,方可使用農葯。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產品標簽規定的劑量、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施葯適期、注意事項施用農葯,不得隨意改變。」第二十九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瓜類、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等。」第三十條規定:「為了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農業部審查同意後,可以在一定區域內限制使用某些農葯。」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Ⅲ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7號,《農葯管理條例》已經2017年2月日國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修訂後的《農葯管理條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合理用葯,按照農葯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等施用農葯,還要按標簽標注的安全間隔期收獲農產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等生產上使用劇毒、高毒農葯。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種。下面是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對農葯使用者作出規定的相關條款:
第三十三條農葯使用者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農葯,並在配葯、用葯過程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發生農葯使用事故。
限制使用農葯的經營者應當為農葯使用者提供用葯指導,並逐步提供統一用葯服務
第三十四條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葯,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葯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
農葯使用者不得使用禁用的農葯。
標簽標注安全間隔期的農葯,在農產品收獲前應當按照安全間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的生產,不得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第三十五條農葯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保護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種,不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嚴禁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嚴禁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第三十六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應當建立農葯使用記錄,如實記錄使用農葯的時間、地點、對象以及農葯名稱、用量、生產企業等。農葯使用記錄應當保存2年以上。
國家鼓勵其他農葯使用者建立農葯使用記錄。
第六十條農葯使用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農葯使用者為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單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農葯使用者為個人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農葯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葯;
(二)使用禁用的農葯;
(三)將劇毒、高毒農葯用於防治衛生害蟲,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生產或者用於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四)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使用農葯;
(五)使用農葯毒魚、蝦、鳥、獸等;
(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河道內丟棄農葯、農葯包裝物或者清洗施葯器械。
有前款第二項規定的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還應當沒收禁用的農葯。
第六十一條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倉儲企業、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和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執行農葯使用記錄制度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Ⅳ 我國《農葯管理條例》對假農葯和劣質農葯有什麼相關規定
我國《農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①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假農葯以及劣質農葯;②不按照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使用農葯的,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③生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的,依照刑法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沒收假農葯、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由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吊銷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
Ⅳ 農葯法律法規
國務院有一部《農葯管理條例》,是2001年修訂的法規。
其它的還包括三版個農業部令和兩個公告:《農權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農業部令第9號)、《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8號)、《農葯登記資料規定》(農業部令第10號)3個農業部令。
農葯名稱登記核准管理的公告(農業部公告第944號),農業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規范農葯名稱命名(農業部公告第945號)和農葯產品有效成分含量(農業部公告第944號)2個公告
Ⅵ 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農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加強對農葯登記、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促進農葯工業技術進步,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農業部負責全國農葯登記、使用和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或參與制定農葯安全使用、農葯產品質量及農葯殘留的國家或行業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農業部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葯研製者和生產者申請農葯田間試驗和臨時登記資料的初審,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條農業部農葯檢定所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
第四條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可以依法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機構實施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受委託單位不得從事農葯經營活動。
Ⅶ 與農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涉及果園農葯安全使用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止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種子、農業機械等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經營,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登記或者許可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資料的安全使用制度,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等農業生產資料和其他禁止使用的產品。」
(3)國務院《農葯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導,根據本地區農業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制定農葯輪換使用規劃,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二十六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農葯防毒規程,正確配葯、施葯,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農葯污染環境和農葯中毒事故。」第二十七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4)農業部頒布的《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指導農民按照《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等有關規定使用農葯,防止農葯中毒和葯害事故發生。」第二十八條規定:「農葯使用者應當確認農葯標簽清晰,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生產批准文件號齊全後,方可使用農葯。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產品標簽規定的劑量、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施葯適期、注意事項施用農葯,不得隨意改變。」第二十九條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瓜類、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等。」第三十條規定:「為了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農業部審查同意後,可以在一定區域內限制使用某些農葯。」
Ⅷ 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對《條例》第二條所稱農葯解釋如下:
(一)《條例》第二條(一)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是指農、林、牧、漁業中的種植業用於防治植物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條例》第二條(三)調節植物生長的是指對植物生長發育(包括萌發、生長、開花、受精、座果、成熟及脫落等過程)具有抑制、刺激和促進等作用的生物或者化學制劑;通過提供植物養分促進植物生長的適用其他規定。
(三)《條例》第二條(五)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是指用於防治人生活環境和農林業中養殖業用於防治動物生活環境衛生害蟲的。
(四)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引入抗病、蟲、草害的外源基因改變基因組構成的農業生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五)用於防治《條例》第二條所述有害生物的商業化天敵生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六)農葯與肥料等物質的混合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第四十四條本《實施辦法》下列用語定義為:
(一)新農葯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尚未在我國批准登記的國內外農葯原葯和制劑。
(二)新制劑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與已經登記過的相同,而劑型、含量(配比)尚未在我國登記過的制劑。
(三)新登記使用范圍和方法是指有效成分和制劑與已經登記過的相同,而使用范圍和方法是尚未在我國登記過的。
第四十五條種子加工企業不得應用未經登記或者假、劣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對違反規定的,按違法經營農葯行為處理。
第四十六條我國作為農葯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國際公約(PIC)成員國,承擔承諾的國際義務,有關具體事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辦。
第四十七條本《實施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凡與《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相抵觸的規定,一律以《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為准。
Ⅸ 農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農葯登記
第三章 農葯經營
第四章 農葯使用
第五章 農葯監督
第六章 罰則
第七章 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