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近期司法規定
A.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借款如何認定受賄的法律規定
一、最高檢沒有出台相關司法解釋。最高法有相關規定。
二、法律依據:專
2003年出台的《全國法院屬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專門規定了以借款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認定。(六)以借款為名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財物行為的認定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借為名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非法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當認定為受賄。具體認定時,不能僅僅看是否有書面借款手續,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綜合判定:(1)有無正當、合理的借款事由;(2)款項的去向;(3)雙方平時關系如何、有無經濟往來;(4)出借方是否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其謀取利益;(5)借款後是否有歸還的意思表示及行為;(6)是否有歸還的能力;(7)未歸還的原因;等等。
B.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了哪些司法解釋
本次刑法修改對貪污受賄犯罪則相應規定三檔刑罰,即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情節較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同時新法對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特別重大損失的,保留使用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終身監禁」
在原刑法第383條中增加一款規定,對犯貪污、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後對受賄罪的規定:
第三百八十四條【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第三百八十五條【對犯受賄罪的處罰規定】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八十二條【對犯貪污罪的處罰規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C. 人社部財政部最高法最高檢(2020)78號文件關於員額法官檢察官退休工資待遇
D.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進行司法解釋能不能對沒有解釋的直接做出解釋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司法解釋工作,統一法律適用標准,維護司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等法律規定,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司法解釋。地方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不得制定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
第三條 司法解釋應當主要針對具體的法律條文,並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則和原意。
第四條 司法解釋工作應當依法接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認為司法解釋違反法律規定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研究制定司法解釋過程中,對於法律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或者法律制定後出現新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關法律的議案。
第五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並發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檢察院在起訴書、抗訴書、檢察建議書等法律文書中,需要引用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應當先援引法律,後援引司法解釋。
第六條 司法解釋採用「解釋」「規則」「規定」「批復」「決定」等形式,統一編排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文號。
E. 最高檢和最高法對暴力收高利貸的規定
一、高利貸行為屬於民法調整范圍(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謀取利益的除處),最高法有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超過法定保護利率的不予支持。
二、暴力收取高利貸是違法行為,需根據其行為目的、情節、產生的後果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輕者違反《治安處罰法》給予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依照《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追究刑事責任。
F.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分別是什麼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分別是甘肅省涇川縣王某民正當防衛不批捕案、河北省辛集市耿某華正當防衛不批捕案、江西省宜春市高某波正當防衛不起訴案、 湖北省京山市余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安徽省樅陽縣周某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湖南省寧鄉市文某豐正當防衛不起訴案。
6起案例突出的重點各有側重,案件起因多元,既涉及故意傷害、強奸、非法侵入住宅等,也涉及道路行車糾紛、暴力拆遷、傳銷等多發或備受社會關注的情形。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批典型案例的發布有助於司法工作人員進一步更新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強化司法擔當,更精準地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實現法、理、情有機統一。
此外也回應了社會關切,進一步弘揚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檢察機關提示,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不能濫用法律賦予的正當防衛權利,遇到不法侵害,具備條件的還應優先選擇報警等方式解決矛盾、防範侵害,盡可能理性平和解決爭端。
(6)最高檢近期司法規定擴展閱讀:
據介紹,近年來,傳銷犯罪仍處於多發狀態,從2019年數據看,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9683人,位於所辦理的刑事犯罪數第30位,略低於故意殺人罪。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非法傳銷往往伴隨著對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嚴重侵害,容易滋生黑惡勢力違法犯罪,防衛人往往力量對比明顯失衡,面對不法侵害如不採取防衛行為將可能遭受嚴重侵害。
對於伴隨嚴重暴力的傳銷犯罪,一方面要依法嚴厲打擊以震懾犯罪,遏制傳銷犯罪的蔓延;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案例和普法宣傳,支持遭受傳銷組織不法侵害特別是暴力傷害的公民進行自救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