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物管理制度處罰條例
① 根據葯品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劣葯的處以什麼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劣葯的處罰如下:
1、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
2、違法生產、批發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違法零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
3、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
4、生產、銷售的中葯飲片不符合葯品標准,尚不影響安全性、有效性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5、構成犯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的罰金;
6、後果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
違法生產、批發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違法零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
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
生產、銷售的中葯飲片不符合葯品標准,尚不影響安全性、有效性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一十六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罰款;
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十年內不受理其相應申請;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境外企業的,十年內禁止其葯品進口。
② 哪些行為違反葯品管理規定會被處罰
下列情形違反葯品管理法規,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生產、銷售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葯品的;
2、未取得葯品相關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葯品而銷售的;
3、葯品申請注冊中提供虛假的證明、數據、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的;
4、編造生產、檢驗記錄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違反葯品管理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生產、銷售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葯品的;(二)未取得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葯品而銷售的;
(三)葯品申請注冊中提供虛假的證明、數據、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的;
(四)編造生產、檢驗記錄的。
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③ 《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對哪些違法行為在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第七十九條 違反《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葯品管理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處罰幅度內從重處罰:
(一)以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冒充其他葯品,或者以其他葯品冒充上述葯品的;
(二)生產、銷售以孕產婦、嬰幼兒及兒童為主要使用對象的假葯、劣葯的;
(三)生產、銷售的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屬於假葯、劣葯的;
(四)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造成人員傷害後果的;
(五)生產、銷售、使用假葯、劣葯,經處理後重犯的;
(六)拒絕、逃避監督檢查,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材料的,或者擅自動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④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規定何為假葯.何為劣葯,怎樣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假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第四十九條 禁止生產、銷售劣葯。
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準的,為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劣葯論處:
(一)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
(三)超過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未經批準的;
(五)擅自添加著色劑、防腐劑、香料、矯味劑及輔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葯品標准規定的。
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七十四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並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 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⑤ 對未取得葯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葯品的處罰有哪些
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又不申請復議或者起訴的,將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如不服本處罰決定,可在接到本處罰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向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或者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於6個月內依法向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5)葯物管理制度處罰條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想辦理葯品經營許可證,首先得有合法合規的企業,該企業是和葯品相關的,而且資質合法合規,該企業並有完備的企業管理制度,能做好葯品的經營管理。
有必備場所。有了企業後,還必須要有可以經營、運輸、儲存葯品的必備場所,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都必須要有必備的足夠的前置條件,還有一些葯品行業的特殊條件,比如葯品的運輸需要冷藏等,這些條件不滿足,也就無法得到相應的許可。
有人員支撐。要想辦理葯品經營許可證,企業或者門店裡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支撐,比如必須要有持證的執業葯師多少名,每個地方不一樣,要求就不一樣,為了滿足這種條件,就必須要招募夠相應的專業人才。
⑥ 過期葯品最新處罰標准2021
法律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相關規定:超過有效期的,按照銷售劣葯處罰。
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生產、批發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違法零售的葯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按一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
生產、銷售的中葯飲片不符合葯品標准,尚不影響安全性、有效性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⑦ 葯品過期處罰規定
葯品過期處罰規定如下:
1、生產、銷售劣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葯品一旦過期,不僅葯性失效,有些還可能發生霉變。過期的葯品會分解成其他產物,這些分解產物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服用變質葯物,輕則延誤病情,重則導致各種中毒,危害健康,危及生命。過期葯品已被明確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如果隨意丟棄或以生活垃圾處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葯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葯品質量,保障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九十九條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和葯品使用單位使用葯品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對為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延伸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隱瞞。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高風險的葯品實施重點監督檢查。
對有證據證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監督檢查情況,應當採取告誡、約談、限期整改以及暫停生產、銷售、使用、進口等措施,並及時公布檢查處理結果。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明文件,對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
⑧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罰標准
生產、銷售假葯罪的處罰標准:1、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一般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2、致人體健康遭受嚴重危害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3、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法律分析】
怎麼認定生產、銷售假葯罪:1、客體方面:侵犯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對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2、客觀方面: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葯品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生產假葯的行為表現為一切製造、加工、採集、收集假葯的活動,銷售假葯的行為是指一切有償提供假葯的行為。生產、銷售假葯是兩種行為,可以分別實施,也可以既生產假葯又銷售假葯,同時存在兩種行為。按照法律關於本罪的客觀行為規定,只要具備其中一種行為的即符合該罪的客觀要求。如果行為人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仍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假葯罪,不實行數罪並罰。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結果,這說明本罪在犯罪形態上屬危險犯。而生產、銷售假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則屬結果加重犯,對其處以較重的刑罰。3、主體方面: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表現為假葯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葯品的製造、加工、採集、收集者,銷售者即葯品的有償提供者。4、主觀方面: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是出於營利的目的。當然,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出於營利目的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主要表現為有意製造假葯,即認識到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對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在銷售領域內必須具有明知是假葯而售賣的心理狀態,對不知道是假葯而銷售的不構成銷售假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 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葯品使用單位的人員明知是劣葯而提供給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所稱劣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劣葯的葯品。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違反葯品管理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生產、銷售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葯品的;(二)未取得葯品相關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葯品而銷售的;(三)葯品申請注冊中提供虛假的證明、數據、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的;(四)編造生產、檢驗記錄的。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⑨ 售賣假葯的處罰標准
售賣假葯的處罰標准如下:
1、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罰款;
2、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3、情節嚴重的還會受到刑事處罰,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1、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2、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3、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4、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九十八條 禁止生產(包括配製,下同)、銷售、使用假葯、劣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
(三)變質的葯品;
(四)葯品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劣葯:
(一)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
(二)被污染的葯品;
(三)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葯品;
(四)未註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的葯品;
(五)超過有效期的葯品;
(六)擅自添加防腐劑、輔料的葯品;
(七)其他不符合葯品標準的葯品。
禁止未取得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禁止使用未按照規定審評、審批的原料葯、包裝材料和容器生產葯品。第九十九條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和葯品使用單位使用葯品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對為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延伸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隱瞞。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高風險的葯品實施重點監督檢查。
對有證據證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監督檢查情況,應當採取告誡、約談、限期整改以及暫停生產、銷售、使用、進口等措施,並及時公布檢查處理結果。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明文件,對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當保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⑩ 根據葯品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假葯的出什麼處罰
根據葯品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罰款。
《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生產、銷售假葯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葯品批准證明文件,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罰款;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情節嚴重的,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十年內不受理其相應申請;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境外企業的,十年內禁止其葯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