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務條例第64條
Ⅰ 香港公司報稅和納稅有什麼不同
香港公司報稅不等於繳稅。
1、香港公司未盈利不繳稅
如果香港公司在相應稅務年度並未盈利,或處於虧損狀態,則需要按照正常程序進行公司賬務審計、報稅。根據香港《稅務管理條例》,香港稅務局僅對香港公司的盈利部分進行征稅。如果香港公司在特定稅務年度內沒有盈利,則可不必繳稅。但香港公司是否盈利,仍需要合乎規范的香港公司審計報告進行支撐,並經過香港稅務局評稅小組的評估,才能最終確定該公司是否享有未盈利稅收豁免。
2、香港公司離岸經營免稅
香港能夠成為離岸金融中心,其實行的離岸經營所得免徵稅制度功不可沒。依照香港稅務條例規定,香港公司的盈利如果不產生於香港,或盈利並未使用香港本地的資源,則可以申請離岸經營稅收豁免。但想要申請離岸經營稅收豁免,仍舊需要先進行正常的審計和報稅,再向稅務局提交離岸經營的各項證明材料及稅務豁免申請,當稅務局同意該公司的離岸經營稅收豁免申請後,2~3年內香港稅務局將不再對該公司的離岸經營屬性進行核查。但為避免本地經營及離岸經營業務之間的相互干擾,最好在香港公司成立的第一個稅務年度就申請離岸經營稅收豁免。
總而言之,香港公司稅務申報工作,是香港公司管理法令和稅務管理法令規定的香港公司應盡義務,只要香港公司處於經營狀態,每年的稅務申報工作都不可避免。但根據香港公司不同的經營情況,可以申請不同的稅收豁免政策。這樣靈活且貼近實際的稅收管理方式,也是香港能夠吸引全球資本落戶香港的重要原因。
更多關於香港公司的報稅和納稅方面的問題,歡迎加VX詳細咨詢。
Ⅱ 請問香港哪條稅務條例說明代收代付也要計算利得稅呢
香港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不涉及增值稅、營業稅等流轉稅,只有針對經營結果征回收的利得稅,計稅答依據為利潤總額的16.5%。
香港利得稅徵收范圍:
利用香港公司經營任何業務、服務獲得來自於香港的利潤(售賣資本性資產所獲利潤或蒙受的虧損則除外)均需納稅。
反之,取得來自海外的利潤則無須在香港納稅;即使將款項匯回香港,亦無須納稅。至於業務是否在香港經營及利潤是否來自於香港,主要根據經營事實而定。
關於香港利得稅申報,歡迎隨時與我們交流。
Ⅲ 香港的稅務條例是怎麼規定的
基本概念正確。報稅和繳稅是兩回事兒,每家公司每年都必須要向香港稅務局內報稅容,至於是否要繳稅,要視乎評稅主任發出的評稅表是否有應繳稅項的利潤 - "Assessable Profit"。核數師報告制度"Audit Report"和稅率16.5%都是針對在香港注冊的有限公司而設立的,如果你是獨資公司,或者是合夥公司(非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團體),可不需要CPA(注冊會計師)發出的核數報告,自行向稅務局報稅即可。獨資或合夥公司的利得稅按照標准稅率來計算(也就是15%)。除此之外,獨資或者合夥公司可選擇將公司的利潤匯入個人的綜合稅務評估之中"Personal assessment",這樣一來,可透過個人的林林總總免稅額(個人免稅額、子女免稅額、父母免稅額、等等)抵扣、減少其應繳的稅款。
公司的整體運作不在香港,不一定能成為豁免香港稅務的理由。稅務事務其實是十分復雜的專業,應當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士(會計師、律師等),每年香港稅務局都會變更、修訂香港的稅務准則"Inland Revenue Rules",可向專業人士請教其細節。
Ⅳ 在香港注冊公司後,需要繳哪些稅
香港稅務條例規定:香港公司只有一個稅種---利得稅,按公司凈利潤的16.5%徵收。要交多少稅,首先要香港公司有沒有賺錢,如沒有賺錢,就不用交稅,但一定要申報;如有賺錢,就需要交稅,按凈利潤的16.5%計算稅金申報。如果香港公司利潤是因為離岸業務產生的利潤,可以申請免交利得稅。這是需要向稅務申請,結果得於稅務局評稅主任的判定,而不是香港公司自己說了算,也不是代為審計的會計師說了算的。
Ⅳ 注冊香港公司之後該如何報稅
朋友我現在跟你談一下香港公司如何報稅和避稅的問題:
注冊香港公司後直接面臨的是香港公司的稅務問題,由於環境的不同在香港注冊公司所面臨的稅務環境也大不相同,作為專業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商的海外網國際為企業提供一整套的審計報稅工作,具體的價格流程見頁面審計報稅。
在這里我們要討論的是香港稅務的相關條例:
課稅范圍:凡在香港注冊的公司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而從該行業、專業或業務獲得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所有利潤(由出售資本資產所得的利潤除外)的人士,包括法團、合夥商號、信託人或團體,均須繳稅。征稅對象並無香港居民或非香港居民的分別。因此,香港居民可從海外賺取利潤而無須在香港納稅,反過來說,非香港居民如在香港賺取利潤,則須在香港納稅。至於業務是否在香港經營及利潤是否得自香港的問題,主要是根據事實而定,但所採用的原則可參考在香港法院及終審法院判決的稅務案例。
以下各項均視為於香港產生或得自在香港經營行業、專業或業務的收入:
(一) 因在香港上映或使用電影或電視片膠卷或記錄帶,任何錄音,或任何與該等膠卷、記錄帶或錄音有關的宣傳資料而獲得的款項。
(二) 因有人在香港使用或有權使用專利權、設計、商標、版權物料、秘密工序或方程式或其它類似性質的財產而收取的款項。
(三) 因有人在香港使用或有權使用動產,而收取租賃費、租金或其它類似收費款項。現時,向非法團公司徵收的利得稅為16.5%,而法團利得稅則為17.5%。
雙重課稅:
香港與內地所簽訂的關於對避免雙重征稅的安排,經已實行。該安排在內地適用於1998年7月1日或以後取得的收入;而在香港則適用於1998年4月1日或以後開始的課稅年度中取得的收入。范圍包括航空、航運業務及其它商業范疇。香港亦與其它國家在航空及航運業務收入達成避免雙重征稅的安排。此外,稅務條例經已修改,對具有對等待遇地位的航運業務收入,予以免稅。
評稅的基礎:
利得稅是根據課稅年度內的應評稅利潤而徵收的。對於按年結算帳項的業務,應評稅利潤是按照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結束的會計年度所賺得的利潤計算;至於在 1974年4月1日或該日以後開業而帳項結算日期每年均截至同一日為止的業務,應評稅利潤總額則與開業以來所獲得的按稅例調整後的利潤相等。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經營者須根據上一年度評定的利潤繳納一項暫繳稅。當有關年度的利潤在一下年度評定後,首先會將已繳納的暫繳稅用以抵銷有關年度應繳納的利得稅,如有剩餘,則用以抵銷下一年度的暫繳稅。
在停止經營的業務方面,除了若干情況須特別處理外,一般來說,應證稅利潤是根據上一課稅年度基期結束以後至停止營業日期為止所賺得的利潤計算。
非居港人士及為非居港人士服務的代理人:
非居港人士如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而獲得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所有利潤,均須繳稅。此稅項可直接向該非居港人士或他的代理人徵收,而不論該代理人有否實際收取所得利潤。稅務局並可由該非居港人士的資產中追回此項稅款,也可向代理人追討。代理人必須由居港人士的資產中保留足夠款項,以備繳稅。非居港人士自上述第一頁
(一)及(二)分段所截獲得款項,及非居港藝人或運動員在香港以其藝人或運動員身份演出所得的款項均須繳稅。此稅項可向付款或以轉帳方式付款與上述非居港人士的人士名義徵收。該名繳付或以轉帳方式繳付這些款項的人士,須在其付款或以轉帳方式付款時自這些款項中扣起足夠支付應繳稅款的款項。
居港代銷人須每隔3個月向稅務局局長申報他代非居港寄銷人所作的銷售總額,並須繳付相等於該總額1%的款項予稅務局局長,但在稅務局局長同意下,可繳付較少的數額。如非居港人士與居港人士經營生意,而經營的方法令該居港人士無從獲利或所獲利潤少於普通獨立營商者可得的利潤時,此項業務可被視為該非居港人士在本港經營的業務,而以該居港人士為代理人。
倘若無法確定非居港人士在香港經營行業、專業或業務實得的利潤,稅務局可根據該項業務在本港的營業額,按一合理的百分率計算所獲的利潤。
倘若非居港人士的業務總行設在香港以外地方,而帳目未能顯示該行設在香港的永久辦事處所實得的利潤,在進行評稅時,該駐港分行的利潤將以比例方法計算,即香港分行的利潤在利潤總額中所佔的比率,相等於此分行的營業額在營業總額中所佔的比率。此外,稅務條例對非居港船東或非居港飛機東主在他們的船隻造訪香港水域或他們的飛機降落香港機場時亦有明文規定。可向稅務局查詢進一步的詳情。
豁免及扣除:
從須繳付香港利得稅的法團收取的股息,及從其它人士收取已包括在此須予繳付利得稅的應評稅利潤內的款項(如:合資經營所分配的利潤),都不列入收受人應評稅的利潤內。 一般而論,所有由納稅人為賺取應評稅利潤而付出的各項開支費用,均可獲准扣除,其中包括:
(一)為賺取該項利潤而借款所付的利息(但須符合若干條件)及租用建築物或土地的租金;
(二)壞帳及呆帳(如日後收回須當作入息);
(三)為賺取該項利潤而使用的器具、處所、工業裝置、機械等的修葺或修理費;
(四)為賺取應評稅利潤而在香港使用商標、設計或專利的注冊費用,及用以購買該等專利或任何特別技術的開支(但由一名人士向另一名有關聯或有關系之人士全部或部分購買該等專利權或任何特別技術的開支則不會獲得扣除);
(五)科學研究費用(包括市場、工商或管理事務研究)及工業教育的支出,但須符合某些條文的規定;
(六)僱主對按年支付認可職業退休金計劃的供款或為此項計劃而按年支付的保費,或任何為該等計劃而預備的款項。但就每一雇員所付出的數目,不得超過該雇員在有關期間內的薪酬總額的15%。
在計算利潤時,以下項目不得扣除:
(一)家庭或私人開支及任何非為產生該項利潤而付出的款項;
(二)資本的任何虧損或撤回、用於改進方面的成本,及任何資本性的開支;
(三)可按保險計劃或彌償合約收回的款項;
(四)非為產生該項利潤而佔用或使用樓宇所支付的租金及有關費用;
(五)根據稅務條例繳納的各種稅款(除就雇員薪酬支付的薪俸稅外);
(六)支付予東主或東主的配偶、合夥人或合夥人配偶(如屬合夥經營)的薪酬、資本利息或貸款利息。
如納稅人只有分行或附屬公司在香港營業,而總行方面將部分可扣除的管理費用轉帳,作為香港分公司或附屬公司的費用,則在計算香港稅項時,此項轉入的費用也可予以扣除,但只限於在有關課稅年度的基期內用以賺取應評稅利潤的數目。
稅務優惠:
在某些特定范疇上香港有需要提供稅務優惠,以令工商界能夠與區內其它對手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這些稅務優惠包括:
(一)購置特別與製造業有關的工業裝置及機械,以及計算機硬體軟體所作的開支100%實時注銷優惠。
(二)工商業為翻修商用樓宇工程所作出的資本開支可分五個課稅年度注銷。
(三)對從符合資格的債務票據所獲取的收益,實施優惠稅率征稅。
(四)對再保險公司的離岸業務所得,會實施優惠稅率征稅。
(五)在香港存放於認可機構的存款所賺取的利息(在1998年6月22日或之後所累算的),得豁免繳付利得稅。(不適用於財務機構所收取的利息或累算歸予財務機構的利息)
虧損:
納稅人於某一會計年度內的虧損可結轉用以抵銷隨後年度的利潤,但經營多於一種行業的法團,則可將某一行業的虧損,抵銷另一行業的利潤。申請以個人入息課稅辦法計稅的人士,如遭受營業虧損,可由總入息內扣除所虧損的數目。
於1974/75年度未獲准扣除的結轉虧損,仍可於日後用以抵銷利潤。
對於實施優惠稅率征稅的收益或利潤,在計算其盈虧用於抵銷正常收益或利潤時,會作出相對的調整。
折舊免稅額
工業建築物及構築物:
為若干行業興建工業建築物及構築物而付出的資本開支,可獲特別免稅額。該等行業為交通事業、船塢、水電事業、商品製造加工或貯藏業、在製作所或工廠內從事的行業,與及農業等。在付出該等資本開支的課稅年度內,納稅人可獲開支總數20%的初期免稅額,其後每年可開支總數4%的免稅額,直至該項開支全部注銷為止。如有關資產中途變賣,則會根據該項資產的賣價與變賣時折余價值之間的差額,來決定所給予的結余免稅額,或作出結余課稅。
商業建築物及構築物:
任何非工業建築物或構築物,如用作經營行業、專業或業務(用作出售的樓宇除外)均可獲重建免稅額,即每年獲減免為興建該等建築物或構築物所招致的資本開支的2%
(1989/90年度或之前則為0.75%)。
由1998/1999年度開始,商業建築物免稅額將取代重建免稅額,該免稅額是興建所招致的資本開支的4%。同時稅例亦加入與工業建築物及構築物的結余免稅額和結余課稅的規定。
工業裝置及機械:
納稅人可就為產生應評稅利潤而付出的資本開支費用,除那些用於上述(稅務優惠)外,獲得下列免稅額:
(一)工業裝置及機械成本的初期免稅額。由1989/90年度起,免稅額為成本費用的60%。
(二)根據該項資產的折余價值而計算的每年免稅額。折舊率由稅務委員會規定,由1980/81年度起,分別為10%、20%及30%,視乎該類工業裝置或機械的估計可用期而定。按同一比率計算每年免稅額的資產,則列入同一"聚合組"內。
(三)結束時無人繼承的業務,可獲給予根據未獲免稅的開支費用與變賣機械及裝置所得款項之間的差額而計算的結余免稅額;但變賣一項或多項資產的收入,如超過此等資產所屬"聚合組"的合計折余價值,則須作出結余課稅。
帳簿及紀錄:
凡在香港經營業務人士,必須就其收入及開支以中文或英文保存適當的紀錄,以便確定其應評稅利潤。法例規定必須就各項業務交易紀錄指定的詳細資料。業務紀錄須自交易完結後,保存至少七年。
在1995/96財政年度,有關法例已作出修訂,任何人士如沒有保存足夠紀錄,可被罰款最高達100,000元。
Ⅵ 香港公司什麼情況下可申請零報稅什麼情況下必須向政府報稅
香港公司只要有業務發生都要向政府報稅,不能做零申報,否則屬於瞞稅
業務不活躍報稅(合法零申報)條件:
1) 沒有購買任何物業、資產
2) 沒有任何銀行出入記錄(銀行月結單)
3) 沒有經營任何業務。(包括香港和香港以外的)
附:如有業務做零申報,被查到則董事承擔刑事責任
罰款五萬港幣,應交稅款三倍,監禁三年
香港公司合法免稅,首先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合同不是在香港當地簽的;(通常情況合同上會有簽約地)
2、客戶也不是香港的;(買家和賣家)
3、貨物也沒有在香港當地報關;
4、沒有在香港當地設立實體的OFFCIE和聘請當地的員工;
5、接單不在香港完成
Ⅶ 香港稅收優惠政策
優惠政策如下:
1、薪俸稅
薪俸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工作所賺取的入息所繳交的稅款。政府會對薪俸稅納稅人提供各種免稅額,扣除免稅額後會按一個累進的征稅率征稅。惟所徵收的薪俸稅款,不會超過按標准稅率(即未扣除免稅額的應課稅入息的某一個固定百分比)所徵收的稅款。
2、利得稅
利得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經營業務取得的利潤所繳交的稅款。
3、物業稅
物業稅是納稅人為在香港持有物業並出租賺取利潤所繳交的稅款。只持有物業不須繳交物業稅,但仍須繳交差餉(部分物業更須繳納地租)。
4、個人入息課稅
個人入息課稅是指為需要同時繳交薪俸稅、利得稅及/或物業稅的納稅人所提供的一項稅務寬減。稅務局會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人士的所有收入(即薪俸稅、利得稅及/或物業稅所列明的各種應課稅收入)合並,並以薪俸稅稅率課稅,並享有薪俸稅列明的免稅額。
因利得稅及物業稅不可享有薪俸稅免稅額,並以一個固定稅率課稅,薪俸稅則有一個累進稅階(最初的稅階稅率非常低),並享有各種薪俸稅免稅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可以令所有入息一並當作薪俸稅處理,因而減低稅項。
5、差餉、地租及地稅
差餉是香港的一種地稅,是香港政府為香港境內地產物業徵收的稅項。除差餉外,按土地契約的不同,土地使用者另須繳交地稅或按《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向政府繳納地租。此等稅種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差餉及地租)和地政總署(地稅)徵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稅收
Ⅷ 香港公司應該如何進行審計報稅
香港公司的報稅方式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依據公司是否發生業務來區分,香港公司報稅方法與方式可以分為:
1、無經營的香港公司報稅:當公司確實沒有任何業務的往來以及銀行賬戶無任何款項的進出,可以直接做業務不活躍報告(零申報);
2、經營正常的香港公司報稅:按照香港稅務局的要求進行稅務方面的香港公司年審與核數。
二、按照公司性質的不同,香港公司可分為香港無限公司與香港有限公司,這兩種類型的香港公司報稅的方法與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1、香港無限公司報稅:公司做賬後直接報稅;
2、香港有限公司報稅:公司做賬後進行核數才能報稅。
因此,香港公司的報稅可按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應的報稅方式。此外,香港公司審計報稅的流程也比較簡單。
(8)香港稅務條例第64條擴展閱讀
1、差餉、地租及地稅
差餉是香港的一種地稅,是香港政府為香港境內地產物業徵收的稅項。除差餉外,按土地契約的不同,土地使用者另須繳交地稅或按《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向政府繳納地租。此等稅種由差餉物業估價署(差餉及地租)和地政總署(地稅)徵收。
2、印花稅
印花稅是香港政府向所有涉及任何不動產轉讓、不動產租約及股票轉讓所徵收的稅款。
3、博彩及彩票稅
博彩及彩票稅是香港向賽馬投注、合法足球博彩投注及六合彩收益所徵收的稅項。
4、商品稅
香港一般不徵收商品稅,但烈酒、煙草、碳氫油及甲醇例外。入口或於香港製造此等商品均須繳稅。此等稅種由香港海關徵收。
5、酒店房租稅
酒店房租稅是對酒店及賓館就酒店房租所徵收的稅項。
Ⅸ 中國香港有哪些稅 稅率如何
香港本土稅種比較少,主要的稅種包括:利得稅、物業稅、薪俸稅、厘印稅、增股稅、印花稅、遺產稅,對於五種特殊產品還涉及進口關稅(煙、酒、化妝品、汽車、燃油)。
對於一間成立之後不在香港實地運作的香港公司來說主要的稅種其實就是「利得稅」
利得稅一般是指任何人士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所得的來適自於香港的利潤徵收的稅。
香港稅務條例規定任何人士[包括法團,合夥業務,受託人或團體]在香港經營行業,專業或業務而從該行業,專業或業務獲得在香港產生或來自香港的應評稅利潤均須納稅,而如果屬於售賣資本資產所得的利潤則除外。對於征稅的對象是沒有香港人或非香港人的區別。
利潤的來源主要是依照案例法的原則來確定的,所以香港人在非香港本地所賺取的利潤是可以不在香港交稅的,反過來非香港人如果賺取來自於香港本地產生的利潤,則需要交稅。
香港的稅務條例亦列出了一系列的規則,用於判斷某些利潤是否源於香港,及在某些情況下該利潤是否來自香港經營的業務,從而最終判斷這些利潤是否需要在香港交稅。如果是並非在香港當地產生的利潤,即使將這筆錢匯回香港,也都不需要交稅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間香港有限公司將其控有的一個物業賣出並賺取了利潤,則這種情況有可能要交利得稅也有可能不需要交利得稅,這主要是看該物業的買賣是否屬於公司營利計劃的一部份,如果是,那麼該物業的買賣就會被看作公司是在經營一項業務,當然這個動作所賺取的利潤是需要交稅的,反之,則不需要交稅。
利得稅的稅率每一年都有可能不同的,因為它是變動的,例如在2002/03年度利得稅稅率為16%,而從2005/06年度至今的利得稅稅率則定為17。5%。
根據利得稅的定義,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才需征繳利得稅:
1、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
2、從某行業、專業或業務獲得利潤,而售賣資本資產所產生的利潤除外;
3、該利潤在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
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的,因為稅務條例中曾有一些附屬條例有特殊規定的。因此,在判斷是否需繳納利得稅時還需查看附屬條例的相關規定。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會先考慮以上三個因素,如果考慮過這些因素後發現沒有應繳的利得稅,則應該再考慮是否有相關的附屬條例有特殊規定,以決定曾否根據這些特別規定而產生應繳的利得稅,若發現有繳稅責任,則應交稅。
雖然在決定是否有繳納利得稅的責任時需要考慮不少因素,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香港跟其他大部分國家或地區有所不同,就是有關納稅人的居住地 [ 如為法人,則其注冊成立地點 ] 對其繳稅責任及稅務責任的輕重並沒有影響。
因此,香港人和非香港人,以及香港公司和非香港公司在利得稅方面的征繳方式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
****************************************************************
香港稅率
香港的稅率屬全球最低之列,稅制簡單而可預知。只有營商利潤、薪俸、物業三種收入需要繳稅。
香港並不徵收增值稅、銷售稅或資本增值稅,只有在香港賺取的收入才須課稅。
如果營商利潤源自在香港經營的行業、專業、或業務,方須繳交利得稅。有限公司的稅率為17.5%,而非有限公司的稅率則為15.5%(並將於2004至2005年度增加至16%)。
任何人在香港的收入如果來自職位、受聘或退休,全須繳交薪俸稅。薪俸稅率在減免各項扣除和免稅額後以累進方式計算,但繳稅總額不會超過應評稅收入的15.5%(並將於2004至2005年度增加至16%)。
擁有座落在香港的土地或物業的業主,須按物業的租金收入繳交物業稅。稅額是按每年租金收入減去20%作為修葺及支出後,再以15.5%(並將於2004至2005年度增加至16%)計算。
一般稅務資料
進口機器及原料毋須繳付關稅;股息也毋須課稅。香港不徵收資本增值稅、增值稅及銷售稅。香港認可的專業再保險公司的離岸業務還可享有低至8.75%的優惠公司利得稅。
對於研究及開發工作,香港實施優厚的稅項寬減措施,可扣稅的項目包括市場研究、可行性研究及其他與商業及管理學有關的研究活動的開支。
折舊免稅額也十分優厚。凡有關生產的機器設備及電腦軟硬體的新開支一律即時可獲100%的抵消;建造工業大廈及若干建築物的資本開支可獲20%的期初免稅額,期後每年可獲額外4%的免稅額,直至開支額全部抵消。商業大廈每年可獲4%的重修免稅額。
政府還提供經費,以鼓勵技術企業及具備商業機會的應用研究開發活動。此外,培訓員工學習新科技的成本可享有高達成本75%的經費免稅額。
基本上,只有公司利潤、薪金及物業租金收入才需課稅。故此,相對幾乎所有其他發展國家的稅率,香港行之有效的整體稅率的確低得多。在大部分國家,所有收入及利潤項目均須繳付高達40%至50%的稅款,而在香港,有關稅率大部分情況僅為17.5%或以下。只有源於香港境內且在本港經營的貿易、行業或業務的利潤才需課稅,源於香港境外的收入一概毋須繳稅。薪俸稅也僅限於來自香港的薪金,才會徵收,任何來自外地的收入一概免稅。
扣除項目
一般來說,凡屬納稅人賺取課稅利潤所承擔的全部開支,一律可以扣稅,其中包括賺取利潤所需借取款項的利息,以及所需機器設備的維修支出。虧損則可結轉,並以該項業務日後的利潤抵銷。經營超過一項商業活動的企業可以其中一項業務的虧損抵銷另一項業務的利潤。此外,對於興建工商樓宇及建築物所引致的資本開支,以及賺取課稅利潤所引致的資本開支,香港設有優厚的資本免稅額及折舊免稅額。
概括而言,以下各項均可申請扣稅:(1)支出及開支(不包括家庭或私人性質的開支),以及純粹為賺取課稅收入而必需引致的全部資本開支;(2)有關賺取課稅收入而必須使用的機器設備的折舊及其他資本免稅額;(3)過往評稅年度承轉的虧損;(4)由1996/1997年度開始,已支付的進修開支;(5)由1998/1999年度開始,已支付的老人住屋開支;(6)由1998/1999年度開始,已支付的樓宇貸款利息。
評稅基準
薪俸稅是按照評稅年度的實際收入計算,但須預先徵收一筆暫繳稅,即納稅人須按照該稅務年度的預計收入,先行繳付一筆估計稅款,然後在該稅務年度末期收到一張稅單,補付任何應繳的額外稅款。
更具體請看參考資料上的鏈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