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工業產品生產管理條例

工業產品生產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29 01:51:36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新《辦法》解讀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新《辦法》增強了生產許可目錄制定的科學性和透明性。生產許可證目錄的確定和調整,社會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在目錄的制定發布程序中增加了聽取社會公眾意見環節,廣泛聽取各領域和各階層大眾的意見,有利於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二、新《辦法》調整了申請生產許可主體資格規定。經過充分研究和聽取地方意見,新《辦法》規定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要求的營業執照,即具備生產許可證的申請主體資格,取消了原《辦法》對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或者生產基地「必須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特別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市場准入條件。新《辦法》在刪除了對企業法人資格要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企業所具備的營業執照應當與擬從事的生產活動相適應,避免企業營業執照不能涵蓋生產許可所明確的活動范圍問題。
三、新《辦法》取消了委託加工備案有關規定。原《辦法》規定以委託加工形式組織生產的,委託企業和被委託企業必須分別到所屬省級質監局備案。從執行情況和目前實際看,委託加工是市場經濟中一種常見形式,對其過多干預必要性不大。為此,新《辦法》刪除了委託加工備案的規定,有利於行政管理從事前審批到事中、事後監管的轉變。
四、新《辦法》明確界定了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按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受行政機關委託,承擔相應行政許可實施內容的機構只限於行政機關,而不能是其他組織。新《辦法》對不完全符合上位法要求的有關核查人員、審查機構等的管理要求進行了刪減,明確了責任主體和工作許可權,實現權責一致,同時也為進一步規范管理核查人員、審查機構等奠定基礎。
五、新《辦法》明確規定了現場核查觀察員制度。新《辦法》將近年來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現場核查觀察員制度正式確立下來,在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上取得了新突破。新《辦法》明確要求企業所在地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或者其委託的市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可以派一名觀察員,以保障現場核查工作的公開、透明、合法,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權利。
六、新《辦法》突出強化了對省級發證管理和監督的相關規定。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生產許可證審批許可權不斷下放,目前60類產品中已有20類產品下放到由省級質監部門審批發證。新《辦法》對省級發證的重要環節做出統一規范,直接將省局明確為具有許可核准權力的部門,細化了省級發證工作程序,明確了總局和省局相應的權利、義務,有利於創新監管方式,落實監管責任。
七、新《辦法》在取消委託加工備案管理制度的同時,在委託加工的產品標注方面加嚴了管理。相比原規定,新《辦法》要求具有委託加工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委託企業,除標注被委託企業的名稱、住所、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外,還必須同時標注自己的名稱、住所、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八、新《辦法》完善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退出制度。生產許可的退出制度是生產許可證後監管的重要內容,新《辦法》對其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補充完善了生產許可證撤回、撤銷、吊銷、注銷的具體情形。主要是將《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質檢總局第93號令)中的相關規定並入新《辦法》,提升了規章的可行性和統一性;二是對撤回、撤銷、吊銷、注銷的具體工作程序和相應主體進行了明確和規范;三是在具體制度規定上,不僅與《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上位法保持一致,同時也與《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許可實施辦法》(質檢總局第149號令)等部門規章的協調統一。
九、新《辦法》明確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終止、注銷有關規定。對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企業中途停止申請取證的情況,以及因其他客觀原因導致許可工作無法繼續的情形,新《辦法》增加了終止許可的有關程序,以保證生產許可證管理的權威性。同時,針對目前企業不按規定及時申請延續生產許可證的突出問題,新《辦法》明確規定企業凡在有效期屆滿之前未提出延續申請的,行政機關有權依法注銷原有證書。
十、新《辦法》完善了有關法律責任。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以及原《辦法》沒有規定的一些違法行為,如企業未按規定提出生產許可變更申請、冒用他人證書、未能持續保持取得生產許可規定條件、委託無證企業生產等行為的,新《辦法》都進行修訂和完善,進一步細化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減少了監管漏洞。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國家對生產下列重要工業產品的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一)乳製品、肉製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三)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
(四)安全網、安全帽、建築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
(五)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要求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其他產品。 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消費者自我判斷、企業自律和市場競爭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認證認可制度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適時對目錄進行評價、調整和逐步縮減,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列入目錄產品的進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負責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統一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
國家對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統一目錄,統一審查要求,統一證書標志,統一監督管理。 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營業執照;
(二)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生產條件和檢驗檢疫手段;
(四)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技術文件和工藝文件;
(五)有健全有效的質量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六)產品符合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以及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不存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資建設的落後工藝、高耗能、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
法律、行政法規有其他規定的,還應當符合其規定。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條件,根據工業產品的不同特性,制定並發布取得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需要對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作特殊規定的,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發布。
制定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應當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 企業生產列入目錄的產品,應當向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
企業正在生產的產品被列入目錄的,應當在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
企業的申請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受理企業申請後,應當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查。依照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應當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查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企業申請之日起5日內將全部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
對企業的審查包括對企業的實地核查和對產品的檢驗。 核查人員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條件和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
核查人員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不得刁難企業,不得索取、收受企業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不當利益。 檢驗機構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標准、要求進行產品檢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驗工作。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報告。檢驗報告經檢驗人員簽字後,由檢驗機構負責人簽署。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對檢驗報告負責。 自受理企業申請之日起60日內,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作出是否准予許可的決定,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企業頒發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證書);作出不準予許可決定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企業,並說明理由。
檢驗機構進行產品檢驗所需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的期限。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作出的相關產品准予許可的決定及時通報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 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產品的有關標准、要求發生改變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組織核查和檢驗。
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企業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發生變化的,企業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組織核查和檢驗。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認為需要聽證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許可事項,應當向社會公告,並舉行聽證。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作出的准予許可的決定應當向社會公布。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辦理生產許可證的有關材料及時歸檔,公眾有權查閱。

C. 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對重要工業產品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的產品的,應當遵守本辦法。

任何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的產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產品。

第四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應當遵循科學公正、公開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五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統一管理工作,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的產品,統一產品目錄,統一審查要求,統一證書標志,統一監督管理。

國家質檢總局內設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許可證辦公室),負責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定產品發證實施細則,審核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審查機構(以下簡稱審查機構),指定承擔發證檢驗任務的產品檢驗機構,統一管理核查人員資質以及審批發證等工作。

第六條 根據需要,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可以負責部分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審查發證工作,具體產品目錄由國家質檢總局確定並公布。

第七條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監督和管理工作,根據《管理條例》和國家質檢總局規定,承擔部分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審查發證工作。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內設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級許可證辦公室),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產許可證的監督檢查工作。

第八條 審查機構受國家質檢總局的委託,承擔起草相關產品發證實施細則、組織實地核查以及核查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

第九條 從事生產許可證工作的機構和人員應當依法行政、恪盡職守、熱情服務、嚴格把關。

第十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統一規劃生產許可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布生產許可事項,方便公眾查閱和企業申請辦證,逐步實現網上審批。

D.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的第四章

證書和標志 許可證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許可證證書應當載明企業名稱和住所、生產地址、產品名稱、證書編號、發證日期、有效期等相關內容。
許可證證書格式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 企業必須在其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裸裝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標注標志的裸裝產品,可以不標注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企業以及核查人員、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對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的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進行監督。 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查處並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有關涉嫌從事違反本條例活動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反本條例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列入目錄產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也可以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對企業實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監督檢查。需要對產品進行檢驗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實施監督檢查或者對產品進行檢驗應當有2名以上工作人員參加並應當出示有效證件。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發生變化,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重新審查手續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限期辦理相關手續;逾期仍未辦理的,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名稱發生變化,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的,責令限期辦理相關手續;逾期仍未辦理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條件的申請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審查、決定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四)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
(五)未依法說明不受理申請或者不予許可的理由的;
(六)依照本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應當舉行聽證而不舉行聽證的。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
(二)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人不予許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
(三)發現未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不及時依法查處的;
(四)發現檢驗機構的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嚴重失實,不及時依法查處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本條例的規定,亂收費的。 本條例規定的吊銷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決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作出的相關產品吊銷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決定及時通報發展改革部門、衛生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
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一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范圍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對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的執法主體是誰

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組織起草有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方專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屬,制定和發布有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方面的規章和制度。負責組織實施與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指導和監督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的行政執法工作。
主要依據以下法律法規履行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原產地條例》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工業產品許可證條例》
《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 第15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14年4月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局長
2014年4月21日

G.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廢止了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至今仍在執行,沒有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4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已經2005年6月29日國務院第9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一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貫徹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家對生產下列重要工業產品的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一)乳製品、肉製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三)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
(四)安全網、安全帽、建築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
(五)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要求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其他產品。

第三條
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消費者自我判斷、企業自律和市場競爭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認證認可制度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適時對目錄進行評價、調整和逐步縮減,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列入目錄產品的進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任何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列入目錄的產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的產品。

第六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負責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統一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
國家對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統一目錄,統一審查要求,統一證書標志,統一監督管理。

第七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應當遵循科學公正、公開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八條
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及其人員、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對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其它更多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的解釋

摟主的問題是想確認----礦業產品的生產企業,不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去辦理「生產許可證」,而只需要申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即可,對嗎?

A. 證據1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監察局關於發布《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申辦程序》的通知」:
http://www.aqbz.org/SBZN/Wenjian/SBCX/01.htm

1、程序中沒有提及辦理安全標志時必須提供「生產許可證」;

B.證據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5/content_64339.htm

「第三條 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五條 任何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列入目錄的產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的產品。」

C. 證據3
根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礦用設備大類不在此目錄內。
http://www.bjtsb.gov.cn/infoview.asp?ViewID=8388

D. 結論
礦用產品從大類上講,是不需要辦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但具體到某些產品,如「鑽井懸吊工具」,就需要辦理生產許可證。因此,摟主需要依照該「目錄」細查,判斷是否需要辦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同時,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咨詢當地煤礦安監部門。

E. 引申
目前中國的技術法規很復雜,很多解釋前後矛盾,令人難以掌握。這種局面在新一代上任以後,應該會有所改觀。期待中...

I. 國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第103條的疑問

必須在產品和包裝同時表明。
是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具體看執法部門怎麼內理解的。
企業在試容生產期間,違反本辦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局責令改正,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仍不改正的,按照《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處罰。

第四十八條 省級許可證辦公室應當自收到委託加工備案申請之日起5日內,進行必要的核實,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備案。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備案並說明理由。

J. 哪些工業產品生產需要許可證

法律分析:1、乳製品、肉製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

2、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3、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

4、安全網、安全帽、建築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

5、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第二條 國家對生產下列重要工業產品的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一)乳製品、肉製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三)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

(四)安全網、安全帽、建築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

(五)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要求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其他產品。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的變更 發布:2025-02-09 07:15:15 瀏覽:801
楊潔法規 發布:2025-02-09 07:12:28 瀏覽:703
法官刑場救人 發布:2025-02-09 07:10:39 瀏覽:592
外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5-02-09 07:05:05 瀏覽:110
道德經的奧秘1 發布:2025-02-09 06:58:39 瀏覽:198
香港外籍法官制度 發布:2025-02-09 06:12:50 瀏覽:447
優質司法服務 發布:2025-02-09 05:10:53 瀏覽:558
太湖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9 05:06:59 瀏覽:748
征稅立法是否要回歸人大 發布:2025-02-09 05:05:29 瀏覽:261
教師職業道德是 發布:2025-02-09 04:57:20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