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安機關執法規范
A.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是什麼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范圍包括:
一、責任區工作。
二、戶籍室工作。
三、值班、備勤。
四、案(事)件處理。
五、巡邏。
六、治安檢查。
七、特定勤務。
第五條 責任區工作、戶籍室工作分別由責任區民警、內勤民警專職擔任。值班、備勤、案(事)件處理、巡邏、治安檢查及特定勤務,必須由兩名以上公安派出所民警執行。
工作時間
第六條 公安派出所實行24小時工作制度。
第七條 公安派出所工作時間分為日勤和全日勤。
日勤為8小時,必要時可以視具體情況延長或者縮短。
全日勤為24小時,從當日8時起至次日8時結束。
第八條 公安派出所民警每值一個全日勤,可以輪休一日;因工作需要延長執勤時間、停止輪休、取消節假日休息的,應當視情給予補假或者發給超時工作補貼。
第九條 公安派出所應當根據警力配置、治安狀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必要時可以實行彈性工作時間。
B. 公安機關執法主體如何強化執法規范理念
法律分析: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法治意識。持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識和民本理念,增強對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政治認同、感情認同、理論認識,使規范、文明、理性、平和執法成為廣大公安民警的一種自覺行動和自發要求。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執法環節。堅持從民警日常執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執法標准細化工作,嚴密執法程序,規范執法環節,增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確保民警每個執法動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藉助信息推力,加強執法監督。構建完善的執法監督體系,並以警務信息化建設為契機,盡快實現網上執法辦案、執法監控、執法問題研判和執法質量考評一體化流程,為監督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
第四條 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准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
第二十條 人民警察必須做到:(一)秉公執法,辦事公道;(二)模範遵守社會公德;(三)禮貌待人,文明執勤;(四)尊重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
C. 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工作規范
法律分析: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各類案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依法受理案件,如實立案;(2)執法主體合法,符合管轄范圍規定;(3)調查取證合法、及時、客觀、全面,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4)定性及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准確,量處適當;(5)適用強制措施、偵查措施、調查措施法律手續完備,程序合法;(6)法律文書規范、完備,案卷裝訂規范。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重大涉外犯罪、重大經濟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重大刑事案件的偵查。重大涉外犯罪案件包括外國人犯罪的案件和其他重大的涉及外國人或者需要與外國交涉的犯罪案件。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七條 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建立、完善和嚴格執行辦案責任制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內部執法監督制度。在刑事訴訟中,上級公安機關發現下級公安機關作出的決定或者辦理的案件有錯誤的,有權予以撤銷或者變更,也可以指令下級公安機關予以糾正。下級公安機關對上級公安機關的決定必須執行,如果認為有錯誤,可以在執行的同時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
D. 公安機關現場執法指引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依據《公安機關執法細則》執行。《公安機關執法細則》於2016年7月5日頒布,為進一步完善公安機關執行制度,規范執法行為,依照現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規定,制定此細則。
法律依據:公安部《公安機關執法細則》 6-02 勘驗、檢查的機構和人員 1.勘驗、檢查機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其管轄的刑事案件的現場勘驗、檢查。上級公安機關可以對下級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驗、檢查提供技術支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鐵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機關及海關緝私部門負責其管轄的刑事案件的現場勘驗、檢查。現場勘驗、檢查,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偵查部門負責。必要時,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指揮人員指揮下進行現場勘驗、檢查。2.指揮人員(1)一般案件的現場勘驗、檢查,由偵查部門負責人指定的人員現場指揮;重大、特別重大案件的現場勘驗、檢查由偵查部門負責人現場指揮。必要時,發案地公安機關負責人應當親自到現場指揮。現場勘驗、檢查的指揮人員由具有現場勘驗、檢查專業知識和組織指揮能力的人民警察擔任。(2)現場勘驗、檢查的指揮人員依法履行下列職責:決定和組織實施現場勘驗、檢查的緊急措施;制定和實施現場勘驗、檢查的工作方案;對參加現場勘驗、檢查人員進行分工;指揮、協調現場勘驗、檢查工作;確定現場勘驗、檢查見證人;審核現場勘驗、檢查工作記錄;組織現場分析;決定對現場的處理。 3.勘驗、檢查人員。(1)公安機關現場勘驗、檢查人員,應當具備現場勘驗、檢查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現場勘驗、檢查資格,持有《刑事犯罪現場勘查證》。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現場進行勘驗、檢查不得少於二人。勘驗、檢查有屍體的現場,應當有法醫參加。執行現場勘驗、檢查任務的人員,應當使用相應的個人防護裝置,佩帶帽子或者頭套、手套、鞋套等。(2)現場勘驗、檢查人員依法履行下列職責:實施現場緊急處置;進行現場調查訪問;發現、固定和提取現場痕跡、物證等;記錄現場保護情況、現場原始情況和現場勘驗、檢查的過程與所見,製作現場勘驗、檢查工作記錄;參與現場分析;提出處理現場的意見。現場勘驗、檢查人員應當嚴格保守秘密,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現場信息,不得擅自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3)勘驗、檢查現場時,應當邀請一至二名與案件無關的公民作見證人。
E. 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
法律分析:2012年10月,公安部印發《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該《規定》分總則、向社會公開、向特定對象公開、網上公開辦事、監督和保障、附則6章36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發布《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要求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普遍關注、需要社會知曉的執法信息,公安機關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對不宜向社會公開,但涉及特定對象權利義務、需要特定對象知悉的,應當告知特定對象,或者為特定對象提供查詢服務。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行為,促進公安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執法信息,實現便民利民,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公安機關主動公開執法信息,以及開展網上公開辦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獲取執法信息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三條 執法公開應當遵循合法有序、及時准確、便民利民的原則。
第四條 公安機關應當採取措施使社會廣為知曉執法公開的范圍、期限和途徑,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執法信息。
第五條 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普遍關注、需要社會知曉的執法信息,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對不宜向社會公開,但涉及特定對象權利義務、需要特定對象知悉的執法信息,應當主動向特定對象告知或者提供查詢服務。
F. 警察執法規范細則
法律分析:第三條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遵循依法、公正、文明、高效和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四條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范圍包括:
(一)責任區工作;
(二)戶籍室工作;
(三)值班、備勤;
(四)案(事)件處理;
(五)巡邏;
(六)治安檢查;
(七)特定勤務。
第五條 責任區工作、戶籍室工作分別由責任區民警、內勤民警專職擔任。值班、備勤、案(事)件處理、巡邏、治安檢查及特定勤務,必須由兩名以上公安派出所民警執行。
法律依據:《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
第三條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遵循依法、公正、文明、高效和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四條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范圍包括:
(一)責任區工作;
(二)戶籍室工作;
(三)值班、備勤;
(四)案(事)件處理;
(五)巡邏;
(六)治安檢查;
(七)特定勤務。
第五條 責任區工作、戶籍室工作分別由責任區民警、內勤民警專職擔任。值班、備勤、案(事)件處理、巡邏、治安檢查及特定勤務,必須由兩名以上公安派出所民警執行。
G. 如何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
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法治意識。持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識和民本理念,增強對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政治認同、感情認同、理論認識,使規范、文明、理性、平和執法成為廣大公安民警的一種自覺行動和自發要求。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執法環節。堅持從民警日常執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執法標准細化工作,嚴密執法程序,規范執法環節,增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確保民警每個執法動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藉助信息推力,加強執法監督。構建完善的執法監督體系,並以警務信息化建設為契機,盡快實現網上執法辦案、執法監控、執法問題研判和執法質量考評一體化流程,為監督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7)全市公安機關執法規范擴展閱讀
強化執法權力監督制約:
1、從加強源頭防控、過程監督、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強化執法權力監督制約的一系列措施要求,通過建立系統化、實時化、常態化的執法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對執法工作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2、一是嚴格源頭防控。落實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意見,完善接報案登記、受案立案審查工作程序,實現接報案、受立案信息全要素網上記載流轉,落實受案立案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受立案環節的監督;深化法制員制度,進一步發揮基層一線執法勤務機構和派出所派駐配備的法制員的作用,負責對案件質量審核把關,建立起保障執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線。
2、二是嚴格過程監督。全面實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門統一審核、統一出口制度,由法制部門對刑事案件重點執法環節統一審核,在審查起訴環節統一與檢察機關對接,這項工作已經在部分地方試點,效果已初步顯現,下步將進一步探索、完善。
3、藉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實現網上辦案,並著力打造覆蓋接處警、現場執法到案件終結的整個執法環節的記錄機制,實現執法辦案全流程同步記錄、實時監督;優化執法信息查詢服務,建立生效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決定文書網上公開制度等措施,提高公安執法的透明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4、三是嚴格責任追究。構建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的執法責任體系,健全執法過錯糾正和責任追究程序,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對民警違紀違法行為的督察機制,對違反制度規定的人、對觸碰「高壓線」的事,一經查實,堅決嚴肅查處。
H.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
法律分析:為加強公安派出所的正規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公安派出所的執法執勤工作和服務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規范。
法律依據:《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
第一條 為加強公安派出所的正規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公安派出所的執法執勤工作和服務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規范。
第八十七條 公安邊防派出所和鐵路、交通、民航、林業系統公安機關所屬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八十八條 本規范由公安部負責解釋。
第八十九條 本規范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I. 公安部門執法標准
法律分析:1、公安機關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普遍關注、需要社會知曉的執法信息,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對不宜向社會公開,但涉及特定對象權利義務、需要特定對象知悉的,應當告知特定對象,或者為特定對象提供查詢服務。
2、公安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以及可能妨害正常執法活動或者影響社會穩定的執法信息。公安機關不得向權利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執法信息。但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公安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予以公開。
3、執法公開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合法有序、及時准確、便民利民的原則。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
第三條 公安機關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普遍關注、需要社會知曉的執法信息,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對不宜向社會公開,但涉及特定對象權利義務、需要特定對象知悉的,應當告知特定對象,或者為特定對象提供查詢服務。
第四條 公安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以及可能妨害正常執法活動或者影響社會穩定的執法信息。公安機關不得向權利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執法信息。但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公安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予以公開。
第五條 執法公開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合法有序、及時准確、便民利民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