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條紋

法律法規條紋

發布時間: 2022-04-29 14:38:07

『壹』 求各種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百姓故事 監管動來態 案例速遞 維權源信息 維權時評 法制觀察 法行天下 法治聚焦 立法動態 常用資料 法律條文 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報關員資格考試及資格證書管理辦法 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實施辦法 禁止傳銷條例 直銷管理條例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貳』 中國法律法規有幾條

這個問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中國的法律部門有那些?
答: 我國的部門法一般認為主要有一下幾個部門
①憲法——包括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國籍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行政法——分為一般行政法、特別行政法,一般行政法主要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等
特別行政法一有食品衛生法、葯品、治安管理、海關、郵政、鐵路、集會遊行等法。
③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則和一些單行法組成,如合同法、擔保法、婚姻、繼承、收養、專利、著作權法等。
④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如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經濟管理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如會計法、三資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有勞動法、工會法等。
⑦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一——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土地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
⑧刑法——主要指刑法典和一些特別刑法。
⑨訴訟法——有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法。

『叄』 「法律條文」的定義是什麼

找到兩條

法律規則,即我國法律學界通常所說的法律規范,是指具體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並設置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准則 .

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
關於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司法考試中採用新三要素說。
假定經常被省略。
假定條件,行為模式,

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

1.法律條文可以分為規范性條文和非規范性條文。
一句話:並非一一對應!!
2.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
法律規則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則的表現形式。

我們在法律條文中所看到其表述法律規則的情況也是頗為不同的,具體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類突出的情形:

1.一個完整的法律規則由數個法律條文來表述。

2.法律規則的內容分別由不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條文來表述。

3.一個條文表述不同法律規則或其要素。

4.法律條文僅規定法律規則的某個要素或若干要素。

(三)法律規則的分類

1.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

所謂授權性規則,是指規定人們有權做一定行為或不做一定行為的規則,即規定人們的「可為模式」的規則。它又可分為權利性規則和職權性規則。

所謂義務性規則,是指在內容上規定人們的法律義務,即有關人們應當做出或不做出某種行為的規則。它也分為兩種:

(1)命令性規則。

(2)禁止性規則。

2.確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和准用性規則

所謂確定性規則,是指內容本已明確肯定,無須再援引或參照其他規則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則。在法律條文中規定的絕大多數法律規則屬於此種規則。

所謂委任性規則,是指內容尚未確定,而只規定某種概括性指示,由相應國家機關通過相應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則。

所謂准用性規則,是指內容本身沒有規定人們具體的行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相應內容規定的規則。

3.強行性規則和任意性規則

所謂強行性規則,是指內容規定具有強制性質,不允許人們隨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規則。義務性規則,職權性規則屬於強行性規則。

所謂任意性規則,是指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人們自行選擇或協商確定為與不為、為的方式以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的法律規則。在權利性規則中,有些屬於任意性規則。

『肆』 法律法規條紋第幾條養嫂可以向小姑子要回扶養費

沒有法律規定,養嫂可以向小姑子要撫養費。雙方之間沒有撫養與被撫養的義務。

『伍』 百度搜出來的關於法律條紋在法挺上算嗎

在法律官網上搜出來的關於法律的條文還是算數的,他們有權威保證,上面的都是法規上要求的。

『陸』 在哪裡可以查找各類法律法規條文

1、打開網路搜索,在搜索框輸入中國法律法規資料庫。

『柒』 對法律條文一般要從條紋文字的通常字義來理解條紋的含義是否正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2

『捌』 法律、法規、條例、辦法、意見、實施細則這些法律屬於怎麼區分

可從制定部門,特點,適用地方這幾個方面區分

1、制定部門之間的區別

法律: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制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規:由國家機關制定。例如:比如說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等。

條例: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

辦法:是有關機關或部門制定的。

意見:地方政府或者國家機關制定的。

實施細則:授權國務院直屬機關制定。

2、特點各不相同

法律:屬於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法規: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條例:內容的法規性,時效的穩定性,制發的獨特性。

辦法:辦法的法規約束性側重於行政約束力。辦法的條款都具體、完整,不能抽象籠統。

意見:內容的多樣性,行文方向的多向性,內容的針對性,作用的多重性。適用

實施細則:規范性,補充性和輔助性,操作性強。

3、適用范圍不同

法律:全國范圍內。

法規:行政法規全國范圍使用,地方性法規地方范圍。

條例:只能在本地區范圍使用,屬於地方法規。

辦法:國家制定的全國范圍實施,地方部門制定的適用於當地。

意見,實施細則:大多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經過本一級政府審批並通過實施。

(8)法律法規條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

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法律:

是對法律中某些條文或文字的解釋或限定。這些解釋將涉及到法律的適用問題。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做出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還有一種司法解釋,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的解釋,用於指導各基層法院的司法工作。

行政法規:

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這些法規也具有全國通用性,是對法律的補充,在成熟的情況下會被補充進法律,其地位僅次於法律。

法規多稱為條例,也可以是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細則,如治安處罰條例、專利代理條例等。

網路:法律法規

網路:條例

網路:辦法

網路:細則

『玖』 對法律條文一般要從條紋文字的通常自己來理解條紋的含義是正確錯誤

摘要 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

『拾』 民法典有多少個條紋設計對公序良俗的規范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進一步確認和強化「公序良俗」,共提及8次。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兩個方面。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九百七十九條 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的,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實意思違反法律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第一千零二十六條 認定行為人是否盡到前條第二項規定的合理核實義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一)內容來源的可信度;(二)對明顯可能引發爭議的內容是否進行了必要的調查;(三)內容的時限性;(四)內容與公序良俗的關聯性;(五)受害人名譽受貶損的可能性;(六)核實能力和核實成本。

熱點內容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
廣東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發布:2025-02-08 22:37:11 瀏覽:184
民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08 22:22:16 瀏覽:897
2018勞動法產假假期 發布:2025-02-08 21:33:51 瀏覽:928
民法規定特殊情況 發布:2025-02-08 21:16:29 瀏覽:930
福建水路交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21:06:26 瀏覽:729
刑法哲學下載 發布:2025-02-08 20:14:30 瀏覽:630
法院小段子 發布:2025-02-08 20:01:44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