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的法律法規
⑴ 通訊機房能否建在居民樓如果不能建請說明下相關的法律條文依據,謝謝!
通訊機房不能建在居民樓。
即使用於小區周邊居民的通訊,也不能建在樓內,應該在小區樓半徑50米的地方建發射基站。任何通訊設備都是有輻射,小區業主可以和建設者去協商,協商不成的走法律程序。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條 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不得改變用途。
業主依法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告知物業服務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應當提請業主大會討論決定同意後,由業主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第五十一條 (道路、場地設施維護)業主、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擅自佔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道路、場地,損害業主的共同利益。
因維修物業或者公共利益,業主確需臨時佔用、挖掘道路、場地的,應當徵得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同意;物業服務企業確需臨時佔用、挖掘道路、場地的,應當徵得業主委員會的同意。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臨時佔用、挖掘的道路、場地,在約定期限內恢復原狀。《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防止法》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⑵ 通信管理局的職責是什麼
法律分析:通信管理局的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關於電信行業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對本地區公用電信網、互聯網和專用電信網實行統籌規劃與行業管理;2、負責受理、核發本地區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電信設備進網管理,會同地方價格管理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監督、管理本地區的電信服務價格與服務質量;3、保證公用電信網的互聯互通和公平接入,統籌協調電信企業之間的經濟與業務關系,推動實施寬頻發展,促進共建共享;4、根據授權,負責電信網碼號及其他公共電信資源的分配與管理;5、保障網路與信息安全、並承擔黨政專用通信和應急通信工作等;6、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第三條 依法對省級行政區域內的通信行業實施政府監督管理職能。
⑶ 有誰知道,自2006年後,通信行業有哪些法律法規,方針政策
信息產業部2001年7月2日發布了《綜合交換機技術規范》等22項通信行業標准,並規定此22項通信行業標准自2001年11月1日施行。它們是:
一、《綜合交換機技術規范》,編號:YD/T1123-2001;
二、《號碼可攜帶業務技術要求》,編號:YD/T1124-2001;
三、《國內No.7信令系統測試規范????-2Mbit/s高速信令鏈路》,編號:YD/T1125-2001;
四、《No.7信令系統測試規范????-信令連接控制部分(SCCP)》,編號:YD/T1126-2001;
五、《No.7信令與IP互通的技術要求》,編號:YD/T1127-2001;
六、《電話交換設備總技術規范(補充件1)》,編號:YD/T1128-2001(補充YDNO65-1997);
七、《適用於電信網路環境機頂盒(STB)技術要求》,編號:YD/T1129-2001;
八、《基於IP網的信息點播業務技術要求》,編號:YD/T1130-2001;
九、《基於包的多媒體通信系統的呼叫信令協議及媒體流打包技術》,編號:YD/T1131-2001;
十、《防火牆設備技術要求》,編號:YD/T1132-2001;
十一、《數據通信名詞術語》,編號:YD/T1133-2001;
十二、《多點應用共享協議》,編號:YD/T1134-2001;
十三、《數字數據網(DDN)節點機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編號:YD/T1135-2001;
十四、《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基本速率終端適配器(TA)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編號:YD/T1136-2001;
十五、《幀中繼設備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編號:YD/T1137-2001;
十六、《固定無線鏈路設備及輔助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編號:YD/T1138-2001;
十七、《900/1800MHz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輔助設備》,編號:YD/T1139-2001;
十八、《基於IP網路會議系統技術要求》,編號:YD/T1140-2001;
十九、《千兆比乙太網交換機測試方法》,編號:YD/T1141-2001;
二十、《IP電話網守設備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編號:YD/T1142-2001;
二十一、《光波分復用系統(WDM)技術要求?16X10Gbit/s、32X10Gbit/s部分》,編號:YD/T1143-2001;
二十二、《國內No.7信令網轉接點(STP)設備技術規范》,編號:YD/T1144-2001(代替GF013??95)。
以上是部門規章,不是嚴格意義的法規。
⑷ 通信法律法規
目前沒有,今年3G的開通,我過的通信業迅速發展,伴隨這行業的進步,我國的法律也在不段的完善,估計明年就會出台相應的政策了。
現在成型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那!
⑸ 電信行業在業務上涉及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電信行業在業務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內》,《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容》、《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劃分電信業務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基礎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兩種;詳細劃分可參考《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業務分類實施許可制度,並列出企業開展相關電信業務許可的條件及材料,以及許可證辦理後需如續期、年檢、變更等事項。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劃分為非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和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兩種,主要針對B25類信息服務業務。
⑹ 搜尋有關通訊移動行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越多越好,越細越好,回答認真的給重分!
2008 年 5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發布的《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明確指出要以業務融合為切入點,積極推行三網融合,鼓勵業務交叉競爭。HvN中國行業咨詢網_行業報告_行業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據和調查報告提供商
2009 年 2 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引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和數字化影院建設,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2009 年,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和重慶等地相繼出台「光城」、「光纖城市」建設計劃。HvN中國行業咨詢網_行業報告_行業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據和調查報告提供商
2010年 3 月 17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光纖寬頻網路建設的意見》,意見要求電信運營商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規范開展光纖寬頻網路建設,積極採取多種模式,以需求為導向,以光纖盡量靠近用戶為原則,加快光纖寬頻接入網路部署。新建區域直接部署光纖寬頻網路,已建區域加快光進銅退的網路改造。 有條件的商業樓宇和園區直接實施光纖到樓、 光纖到辦公室,有條件的住宅小區直接實施光纖到樓、光纖到戶。優先採用光纖寬頻方式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光纖到村。 加強光纖寬頻網路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積極推進三網融合。 同步提升骨幹網傳輸和交換能力, 提高骨幹網互聯互通水平,改善網路服務質量,保障網路與信息安全。發展光纖寬頻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HvN中國行業咨詢網_行業報告_行業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據和調查報告提供商
2010 年 7 月 1 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通知,公布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 12 個城市,「三網融合」試點HvN中國行業咨詢網_行業報告_行業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據和調查報告提供商。
⑺ 通信方面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本行業內的企業正常經營所涉及的行業內法律法規主要分為: 通信行業主要法律法規、軍用通信行業主要法律法規以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信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⑻ 請問國內有哪些信息安全相關政策法規有哪些
安華金和收集整理,如有需要可以與安華金和直接聯系獲取,其中信息安全相關政策法規列舉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國家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網路安全標准實踐指南—遠程辦公安全防護》、《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貴州省大數據標准化體系建設規劃(2020-2022年)》、《交通運輸科學數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徵求意見稿)》、《網路安全標准實踐指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數據處理安全規范》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16-《2020 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路安全 監測數據分析報告》、《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商業秘密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政務信息系統密碼應用與安全性評估工作指南》、《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工作要點》、《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信息通信行業信用記分實施方案(試行)(徵求意見稿)》2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25-《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徵求意見稿)》、《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預約汽車服務數據安全指南》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信息安全技術 政務信息共享 數據安全技術要求》、《2020年數字安全十大產業方向、十大技術賽道研究報告》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9-《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新形勢下電信網路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