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規定的公休假
① 公休假的規定有哪些
公休假的規定如下:
1、公休假期不包括星期六星期天,法定的公休假遇上休息日,休息日應另外補假的。
2、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六條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拓展資料:
一、關於公休假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2.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3.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4.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5.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6.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二、公休假的好處
1.公休假是對人的休閑權利的一種尊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休閑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公休假使人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中放鬆身心。
2.抽出時間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主要是定期度假對健康確有好處,因為人們能夠在假期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解壓。
3.公休假對促進旅遊業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能帶動旅遊業的升級。人們的休閑權得到尊重,帶動了消費層次的提高,使人們對旅遊產品的選擇也提高了層次,這有助於促進旅遊業從自然觀光的層次向度假休閑的層次。
② 勞動法關於公休假的規定
那你看一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和《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③ 勞動法規定的法定假日有哪些
我國勞動法規定的法定假日包括國際勞動節、春節、元旦、國慶節等。勞動者依法享受法定節假日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用人單位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④ 勞動法關於公休假的規定
你說的這個應該是年假。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回滿10年的答,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根據你的情況而言,從2013年7月16日起,你就可以享受5天的帶薪休假了。
拓展資料: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
(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網路---年假
⑤ 是公休還是工休
法律分析:兩者說法均有。但是也有不同的意思。公休是指「公休日和公共假日」。是指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帶薪休假制度。法律規定或者依法訂立的協議規定的每工作一定時間必須休息的時間。如每工作5天以後休息2天,這2天就是公休假日。由於我國規定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得高於40小時,因此一般用人單位實行每周休息兩日。而工休一般指職工帶薪年休假。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並且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⑥ 公休假國家規定天數
法律分析:國家公休假具體時長的規定如下:
1、法定節假日: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新年1天、春節3天、勞動節和國慶節3天、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各1天。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節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2、帶薪年休假: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一)元旦;(二)春節;(三)國際勞動節;(四)國慶節;(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⑦ 單位公休假國家規定
法律分析:公休假國家規定是:
公休假日又稱「公休日和公共假日」。是指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的帶薪休假制度。
公休日。法律規定或者依法訂立的協議規定的每工作一定時間必須休息的時間。如每工作5天以後休息兩天,這兩天就是公休假日。由於我國規定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得高於40小時,因此一般用人單位實行每周休息兩日。
公共假日。指全體公民享受到的假日,如五一、國慶、元旦、春節等,不含部分公民享受到的假日,如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⑧ 勞動法對公休假的規定
法律分析: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⑨ 勞動法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怎麼算
勞動法的法定日假安排如下: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
(五)端午節,放假1天;
(六)中秋節,放假1天;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依據】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