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條例最新
㈠ 青海省禁毒條例內容
法律分析: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戒毒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青海省禁毒條例。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管理與服務等工作,適用青海省禁毒條例。
法律依據:《青海省禁毒條例》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戒毒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管理與服務等工作,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氯胺酮,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第三條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㈡ 2022年吸毒記錄新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三十八條,吸毒成癮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作出強制隔離戒毒的決定:
(一)拒絕接受社區戒毒的;
(二)在社區戒毒期間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的;
(四)經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後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對於吸毒成癮嚴重,通過社區戒毒難以戒除毒癮的人員,公安機關可以直接作出強制隔離戒毒的決定。
吸毒成癮人員自願接受強制隔離戒毒的,經公安機關同意,可以進入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
依據 《吸毒成癮認定辦法》第八條規定,吸毒成癮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認定其吸毒成癮嚴重:
(一)曾經被責令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含《禁毒法》實施以前被強制戒毒或者勞教戒毒)、社區康復或者參加過戒毒葯物維持治療,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二)有證據證明其採取注射方式使用毒品或者多次使用兩類以上毒品的;
(三)有證據證明其使用毒品後伴有聚眾淫亂、自傷自殘或者暴力侵犯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等行為的。
㈢ 禁毒法第31條規定
禁毒法第31條規定如下: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吸毒成癮人員應當進行戒毒治療。吸毒成癮的認定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規定。禁毒法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是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於2008年6月1日頒布施行。共計七章七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三十一條 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
吸毒成癮人員應當進行戒毒治療。
吸毒成癮的認定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規定。
第三條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第四條 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
禁毒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㈣ 最新戒毒條例
根據相關部門發布的規定,以下是最新的戒毒條例,由於文章過於長,這里只列出部分重要內容。
第一條為了規范戒毒工作,幫助吸毒成癮人員戒除毒癮,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禁毒委員會組織、協調、指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戒毒工作體制。戒毒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採取自願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等多種措施,建立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兼備的工作體系。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戒毒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禁毒委員會可以組織公安機關、衛生行政和負責葯品監督管理的部門開展吸毒監測、調查,並向社會公開監測、調查結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對涉嫌吸毒人員進行檢測,對吸毒人員進行登記並依法實行動態管控,依法責令社區戒毒、決定強制隔離戒毒、責令社區康復,管理公安機關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戒毒康復場所,對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
㈤ 禁毒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
法律分析:禁毒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如下:2011年6月26日第24個國際禁毒日當天,公布《戒毒條例》,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的《戒毒條例》對禁毒法規定的自願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和社區康復等戒毒措施作了具體規定,以規范戒毒工作,幫助吸毒成癮人員戒除毒癮,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㈥ 四川禁毒條例內容
法律分析:《四川省禁毒條例》包含:總則、禁毒宣傳教育,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建設禁毒教育基地,組織編制禁毒教育教材、知識讀本、音像製品、互聯網文化產品等方式,為公眾提供禁毒宣傳教育服務。毒品管制、戒毒管理服務、法律責任、附則,共六章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第五條 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㈦ 禁毒條例中規定的禁毒措施
法律分析:戒毒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採取自願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等多種措施,建立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功能兼備的工作體系。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對涉嫌吸毒人員進行檢測,對吸毒人員進行登記並實行動態管理。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強制隔離戒毒工作需要設置強制隔離戒毒場所,並將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部門負責自願戒毒的監督管理,對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的醫療服務給予技術指導和必要的支持,並根據本行政區域戒毒醫療服務資源、吸毒人員分布狀況和戒毒治療的需求,會同公安、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戒毒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總體設置規劃。
法律依據:《禁毒條例》
第二條 戒毒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採取自願戒毒、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等多種措施,建立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功能兼備的工作體系。
第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對涉嫌吸毒人員進行檢測,對吸毒人員進行登記並實行動態管理。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強制隔離戒毒工作需要設置強制隔離戒毒場所,並將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部門負責自願戒毒的監督管理,對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的醫療服務給予技術指導和必要的支持,並根據本行政區域戒毒醫療服務資源、吸毒人員分布狀況和戒毒治療的需求,會同公安、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戒毒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總體設置規劃。
㈧ 青海省禁毒條例規定戒毒人員應當在哪裡接受社區戒毒
法律分析:根據條例規定,戒毒人員應當在戶籍所在地接受社區戒毒;在戶籍所在地以外的現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現居住地接受社區戒毒。
法律依據:《青海省禁毒條例》 第三十九條 對吸毒成癮人員,縣級、市(州)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責令其接受社區戒毒,出具責令社區戒毒決定書,於二十四小時內送達本人及其家屬,並在三日內通知社區戒毒執行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戒毒人員應當在戶籍所在地接受社區戒毒;在戶籍所在地以外的現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現居住地接受社區戒毒。
㈨ 2021戒毒強制需要多久
法律分析: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2年,自作出強制隔離戒毒決定之日起計算。被強制隔離戒毒的人員在公安機關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3個月至6個月後,轉至司法行政部門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繼續執行強制隔離戒毒。
法律依據:《戒毒條例》第二十七條強制隔離戒毒的期限為2年,自作出強制隔離戒毒決定之日起計算。
被強制隔離戒毒的人員在公安機關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3個月至6個月後,轉至司法行政部門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繼續執行強制隔離戒毒。
執行前款規定不具備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部門共同提出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具體執行方案,但在公安機關的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的時間不得超過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