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法律法規
❶ 餐飲行業適用什麼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餐飲行業相關法律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食品的貯存和運輸;
(六)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有關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有關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對農業投入品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本法的規定。
❷ 餐飲管理制度20條
法律分析:1.嚴格遵守公司各項規定,講究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理發、不要隨地吐痰。
2.工作時必須自查食物是否變質、變味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工作時要穿工作服,嚴禁上班時吸煙。
4.嚴格按照食品衛生要求去操作,防止食物中毒。
5.洗干凈後的餐具要整理齊備且有規律地擺好。
6.工作中嚴格按伙食標准精打細算,以最大限度內盡量做到色香味,花樣、品種多樣化。
7.整個烹食過程必須認真清洗干凈並按時、按質、按量供給。
8.每天清理,每月三次大掃除,確保廚房環境衛生。
9.房之所有需購物品都必須呈報行政主管,再由行政部門指定人員采購,購回之單據按程序:行政主管簽字-總經理審核-財務出納處銷帳
10.廚房所購回之食品,由行政部門每周不定期進行抽查,抽查內容:食品質量、重量。對不合格食品,拒收並按規定處理。
11.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拿走廚房之一切物品
12.餐具必須妥善保管,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能將餐具拿走供私人使用。
13.餐具必須每日進行一次清查盤點,除正常損耗外,清查有不足數目時需及時查明原因並追究責任。
14.嚴把采購質量關,預防和杜絕病從口入,不得采購霉變、腐敗、蟲蛀、有毒、超過保質期的或衛生法禁止供應的其他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15. 采購大批主食或副食要求供貨單位提供衛生許可證,以便查驗,不得采購三無產品。
16.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制度,對存放的各類食品實行"隔離",以免串味、走味或變質。
17.食堂庫房整齊清潔,分類存放,防鼠防潮。
18.食品存放冰箱或冰櫃時間不得多於48小時,嚴禁銷售隔夜飯菜。
19.力行儉省節約,飯食多少盛多少,杜絕剩菜剩飯。
20.餐廳內禁止吸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❸ 餐飲企業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合理合法即可,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有如下:
食品法、食品衛生法、食品安全回法、食品安全法實施答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
❹ 餐飲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法律分析:餐飲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有關規定從事經營活動,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積極貫徹國家和行業有關經營管理、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標准。餐飲經營者應當做好節能減排、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餐飲經營者應當建立節儉消費提醒提示制度,並在醒目位置張貼節約標識,貫徹節約用餐、文明用餐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第七條 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採取下列措施,防止食品浪費:(一)建立健全食品采購、儲存、加工管理制度,加強服務人員職業培訓,將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納入培訓內容;(二)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或者由服務人員提示說明,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三)提升餐飲供給質量,按照標准規范製作食品,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四)提供團體用餐服務的,應當將防止食品浪費理念納入菜單設計,按照用餐人數合理配置菜品、主食;(五)提供自助餐服務的,應當主動告知消費規則和防止食品浪費要求,提供不同規格餐具,提醒消費者適量取餐。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可以通過在菜單上標注食品分量、規格、建議消費人數等方式充實菜單信息,為消費者提供點餐提示,根據消費者需要提供公勺公筷和打包服務。餐飲服務經營者可以對參與「光碟行動」的消費者給予獎勵;也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的相應費用,收費標准應當明示。餐飲服務經營者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用餐需求,通過建設中央廚房、配送中心等措施,對食品采購、運輸、儲存、加工等進行科學管理。
❺ 國家對餐飲業的法規
法律分析: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及有關要求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
法律依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第四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及有關要求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
❻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國政府在餐飲業衛生監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大對餐飲衛生的監管力度,制定並落實《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餐飲業食品索證管理規定》,加強餐飲環節監管。
二是推進餐飲業、食堂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建設。
三是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查處大案要案,並及時向社會通報。
四是加強學校衛生工作,制定《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監督辦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定》,部署開展全國學校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專項檢查工作,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
五是開展食品危險性評估,科學發布食品安全預警和評估信息。
❼ 與餐飲業有關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09年07月20日發布。
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2016年02月06日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修訂),2016年02月06日發布。
3、《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已於2010年2月8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10年5月1日施行。此管理辦法共由六章組成,每章若干條例,達到監督管理餐飲服務行業的目的。
4、《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
《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是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根據《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的。
5、《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內容涉及餐飲服務場所、食品處理、清潔操作、餐用具保潔以及外賣配送等餐飲服務各個環節的標准和基本規范。
6、《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為規范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認真總結《餐飲業食品索證管理規定》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
7、《食(飲)具消毒衛生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食(飲)具消毒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細菌指標、采樣方法及衛生管理規范。
本標准適用於賓館、飯店、餐廳、食堂等飲食企業的食(飲)具,也適用於個體攤點的食(飲)具。
8、《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9、《食品安全法》
本規范規定了餐飲業選址及環境、加工經營場所、餐飲具與工具設備、衛生管理、原輔料、加工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衛生要求和管理准則。
本標准適用於餐飲服務提供者,包括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等。
❽ 法律規定餐飲服務費不能超過
法律分析:收取服務費沒有法律依據,但也不被法律禁止。法律上沒做硬性規定,卻有歷史實踐傳統。收服務費還是改革開放後入駐上海的外資星級賓館帶過來的,加收比例是15%,當時物價部門也批准過,現在則不需要由物價部門來批了。從法理上說,民事主體之間的行為,法無禁止即可為。
所謂餐廳服務費,也循此理。加收多少服務費,目前政府也沒有統一定價。經營者收取服務費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告知方式應當清晰明確,確保消費者知悉。經營者是否切實履行了告知義務,應當以消費者是否實際獲悉為標准。
如果只是在菜單、桌簽或店內某處使用不醒目的字體標注,不足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結賬時才告知,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應當明碼標價;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權,包括獲得價格合理等公平交易條件;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有權要求經營者告知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等情況。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❾ 餐飲服務提供者在食品安全中必須執行的技術法規是什麼
法律分析:餐飲服務提供者在食品安全中必須執行的技術法規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法律依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1.1為指導餐飲服務提供者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要求,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餐飲經營行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保證餐飲食品安全,制定本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