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區域劃分條例

行政區域劃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30 07:09:38

① 行政區劃怎麼劃分

法律分析:1、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由擬設立行政區劃或者擬撤銷行政區劃的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制訂變更方案。

2、設立行政區劃的,應當在變更方案中明確擬設立行政區劃的名稱、建制類型、隸屬關系(含代管關系)、行政區域界線和人民政府駐地。

3、撤銷行政區劃的,應當在變更方案中明確行政區劃撤銷後其所轄行政區域的歸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三條 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由擬設立行政區劃或者擬撤銷行政區劃的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制訂變更方案。在撤銷的同時設立新的行政區劃且行政區域不變的,可以由擬撤銷行政區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訂變更方案。涉及設立行政區劃的,應當在變更方案中明確擬設立行政區劃的名稱、建制類型、隸屬關系(含代管關系)、行政區域界線和人民政府駐地。涉及撤銷行政區劃的,應當在變更方案中明確行政區劃撤銷後其所轄行政區域的歸屬。 變更行政區劃隸屬關系和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先行協商並共同制訂變更方案;如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時,可以由單方、多方或者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制訂變更方案。 變更人民政府駐地和變更行政區劃名稱,由本級地方人民政府制訂變更方案。

② 什麼是行政區劃,我國憲法是如何劃分行政區域的

我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目前中國的行政區劃,規定:「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條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而分級劃分的區域。因此,行政區劃亦稱行政區域。至2013年12月,全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333(不含港澳台)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86個地級市、14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2853(不含港澳台)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872個市轄區、368個縣級市、1442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40497(不含港澳台)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個區公所、7566個街道、20117個鎮、11626個鄉、1034個民族鄉、151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662238(不含港澳台)個村級行政單位(包括社區居委會)(省以下行政區劃單位統計不包括港澳台)
經常沿用華東、華北、華南、華中、東北、西南、西北七大區的地理分布的說法,具體如下: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華東(上海、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台灣)、華中(湖北、湖南、河南)、華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西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省以下行政區劃單位統計不包括台灣) 。

③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的簡介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共20條。
條例的公布施行,是為了鞏固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成果,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行政區域界線附近城區穩定。 條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各項規定,維護行政區域界線的嚴肅性、穩定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條例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 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界樁。因建設、開發等原因需要移動或者增設界樁的,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協商一致,共同測繪,增補檔案資料,並報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備案。 條例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區域界線管理中有以下四種行為之一的,視不同情節確定了處罰辦法:不履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規定的義務,或者不執行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的決定的;不依法公布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發現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不予制止的;毗鄰方未在場時,擅自維修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界樁。非法移動界樁的,其行為無效。 條例規定,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規定,對界樁進行分工管理。對損壞的界樁,由分工管理該界樁的一方在毗鄰方在場的情況下修復。 因建設、開發等原因需要移動或者增設界樁的,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協商一致,共同測繪,增補檔案資料,並報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備案。 條例同時規定,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變作為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河流、溝渠、道路等線狀地物;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作為指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其他標志物,應當維持原貌。 條例明文規定,故意損毀或者擅自移動界樁或者其他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的,應當支付修復標志物的費用,並由所在地負責管理該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並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規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是反映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標准畫法的國家專題地圖。任何涉及行政區域界線的地圖,其行政區域界線畫法一律以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為准繪制。 條例說,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編制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詳圖。 條例規定,擅自編制行政區域界線詳圖,或者繪制的地圖行政區域界線的畫法與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的畫法不一致的,由有關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編制的行政區域界線詳圖和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各項規定,維護行政區域界線的嚴肅性、穩定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條例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後,應當以通告和行政區域界線詳圖予以公布。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公布,由毗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鄰的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條例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區域界線管理中有以下四種行為之一的,視不同情節確定了處罰辦法:不履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規定的義務,或者不執行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的決定的;不依法公布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發現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不予制止的;毗鄰方未在場時,擅自維修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 本條例所稱行政區域界線,是指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行政區域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區域管轄權的分界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各項規定,維護行政區域界線的嚴肅性、穩定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後,應當以通告和行政區域界線詳圖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公布,由毗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鄰的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界樁。非法移動界樁的,其行為無效。
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規定,對界樁進行分工管理。對損壞的界樁,由分工管理該界樁的一方在毗鄰方在場的情況下修復。
因建設、開發等原因需要移動或者增設界樁的,行政區域界線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協商一致,共同測繪,增補檔案資料,並報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備案。 行政區域界線詳圖是反映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標准畫法的國家專題地圖。任何涉及行政區域界線的地圖,其行政區域界線畫法一律以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為准繪制。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編制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區域界線詳圖。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區域界線管理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不同情節,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關於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規定的義務,或者不執行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准機關的決定的;
(二)不依法公布批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
(三)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或者發現他人擅自移動、改變行政區域界線標志不予制止的;
(四)毗鄰方未在場時,擅自維修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 本條例自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④ 行政區劃劃分

法律分析: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以及變更隸屬關系或者行政區域界線時,應當考慮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文歷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況;變更人民政府駐地時,應當優化資源配置、便於提供公共服務;變更行政區劃名稱時,應當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徵。

法律依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第三條 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以及變更隸屬關系或者行政區域界線時,應當考慮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文歷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況;變更人民政府駐地時,應當優化資源配置、便於提供公共服務;變更行政區劃名稱時,應當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徵。

⑤ 中國的行政區劃是如何劃分的

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分為:(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55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68個;1635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6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59個。
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排名:(以下數據都是約等於)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面積166萬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區 面積122.8萬平方千米)
3: 內蒙古自治區 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4: 青海省 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5: 四川省 面積48.14萬平方千米
6: 黑龍江省 面積45.48萬平方千米
7: 甘肅省 面積45.44萬平方千米
8: 雲南省 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
9: 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23.6萬平方千米
10: 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11: 陝西省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
12: 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
13: 吉林省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14: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15: 廣東省面積18萬平方千米
16: 貴州省面積17.6萬平方千米
17: 江西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18: 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19: 山西省面積15.63萬平方千米
20: 山東省面積15.38萬平方千米
21: 遼寧省面積14.59萬平方千米
22: 安徽省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23: 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千米
24: 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
25: 浙江省面積10.2萬平方千米
26: 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
27: 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28: 台灣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
29: 海南省面答3.4萬平方千米
30: 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31: 天津市 面積1.13萬平方千米
32: 上海市 面積0.63萬平方千米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1101平方千米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面積25.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B>北京上海天津 重慶 23個省 </B>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吉林省(省會長春)、遼寧省(省會沈陽)、江蘇省(省會南京)、山東省(省會濟南)、安徽省(省會合肥)、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河南省(省會鄭州)、湖北省(省會武漢)、湖南省(省會長沙)、江西省(省會南昌)、陝西省(省會西安)、山西省(省會太原)、四川省(省會成都)、青海省(省會西寧)、海南省(省會海口)、廣東省(省會廣州)、貴州省(省會貴陽)、浙江省(省會杭州)、福建省(省會福州)、台灣省(省會台北)、甘肅省(省會蘭州)、雲南省(省會昆明)。 5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⑥ 我國的具體行政區域劃分是如何規定的

中國的行政區劃體系經過多年的調整已日趨完善,初步形成了三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體系,即農村行政區劃體系、城市行政區劃體系及少數民族地區行政區劃體系。

城市行政區劃體系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行政區劃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行政區劃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按「精減、效能」的原則,改革市鎮設置標准,確定新的設市模式,有利地推動了中國城鎮的發展。

中國城市的法定概念包括設市城市和建制鎮兩部分,城市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在20萬至50萬之間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在20萬以下的城市。

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中國設市城市分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鎮五類,其中特大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按照行政級別,中國設市城市又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建制鎮屬於縣級以下。

記 事

到1997年底,中國的城市總數已達668個,建制鎮18316個。在設市城市中包括:特大城市34個,大城市47個,中等城市203個,小城市384個。直轄市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均為特大城市);副省級市為:哈爾濱、沈陽、大連、長春、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5個(除寧波外均為特大城市);地級市207個;縣級市442個。

截至1997年底,中國城市(包括建制鎮)非農業人口總數28386萬,其中設市城市中的特大城市非農業人口總數為7462.10萬,大城市非農業人口總數為3241萬,中等城市非農業人口總數為4542萬。

2002年6月5日新華社報道,建設部日前公布的《2001年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至2001年末,中國有設市城市664個,城市人口近3.6億人,城市面積60.7萬平方公里,城市范圍內人口密度588人/平方公里。

2003年5月21日新華社報道,建設部日前發布的《2002年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至2002年末,中國有設市城市660個,城市人口35343.78萬人。城市面積464772平方公里。城市范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統計公報還顯示,中國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保持較快發展,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環境得到較好改善。2002年,中國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2%,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2002年,中國城市市政公用設施能力提高,服務功能增強。城市供水、節水工作積極推進,城市燃氣供應結構發生變化,集中供熱有新的發展,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均比上年有了較快增長。

2004年6月15日新華社報道,建設部近日發布的2003年城市建設統計公報顯示,至2003年末,全國設市城市660個,城市人口33805萬人。城市面積39.9萬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8萬平方公里。城市范圍內人口密度847人/平方公里。公報顯示,2003年,中國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快發展,特別是城市環境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設施能力有新的提高,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加大,居住環境繼續得到改善。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有效供給能力有較大提高。2003年,各級政府繼續加大對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全年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4462億元,比上年增長42.9%。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同期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1%,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54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交付使用率57%。新增生產能力或效益是:供水日綜合生產能力596萬立方米,人工煤氣日生產能力182萬立方米,天然氣儲氣能力496萬立方米,城市道路長度8935公里,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747萬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4.7萬噸。

2004年7月8日新華社報道,據建設部提供的最新數字,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建制鎮和集鎮42000多個,其中建制鎮2萬多個,集鎮22000多個。縣城以外的小城鎮鎮區的總人口約1.91億。

⑦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分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三個級別;中國行政區 劃分為省、縣、鄉三級,詳細實行如下原則: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7)行政區域劃分條例擴展閱讀:
行政機構:
(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省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直轄市人民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
(二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地區行政公署、盟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地級市人民政府。
(三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縣人民政府、自治縣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自治旗人民政府、縣級市人民政府、市轄區人民政府、林區人民政府、特區人民政府。
(四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政府機構名稱:鄉人民政府、民族鄉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蘇木人民政府、民族蘇木人民政府、縣轄區公所人民政府、縣轄市政府(台灣省專設)。
在中國省、縣、鄉三級的政府機關構基本行政區政府機構。

⑧ 有關行政區劃的規定

法律分析:有關行政區劃的規定指的是國務院發布的《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法律依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第二條 行政區劃管理工作應當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頂層規劃。行政區劃應當保持總體穩定,必須變更時,應當本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行政管理、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的原則,堅持與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制訂變更方案,逐級上報審批。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應當及時報告黨中央。

⑨ 我國的行政區劃分幾級

法規定我國分為中央、省、縣、鄉四級,而實際是五級。

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省政府(同級:直轄市政府、民族自治區政府) 、地區級市政府(同級:地區行政公署、州) 、縣政府(同級:縣級市政府、縣級區政府) 、鄉政府(同級:鎮政府)。

1949年以來,全國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變動。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共劃分為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9)行政區域劃分條例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

省會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較大的區域(3萬平方公里以上)和較多人口(1000萬以上/容易培育300萬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應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將中心城市升級為副省級城市,並適時設立以中心城市為省會的新省級行政區;

同時,建設以新省會為樞紐的交通干線(尤其是「米」字形高鐵樞紐)、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等,實現全國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強全國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城市。

從根本上防止全國的人口只集聚在現有的省會或直轄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來越嚴重(城市群內中心城市間的距離大於200公里,才能較好避免城市群病)。

同時存在大片被邊緣化區域越來越貧困、矛盾越來越激化(合理布局建設重要的節點都市圈,使各都市圈之間的距離不大於400公里,是防治邊緣化、貧困化、風險化的最佳選擇)。其中,徐州、贛州、宜昌、宜賓和桂林等城市,均是培育重要節點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想城市。

⑩ 中國的行政區域分為幾級

中國的行政區域分為四級,分別是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和鄉級行政區。

1、省級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種。

(1)省

中國國家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始於元朝,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2)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新中國成立後共建立了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3)直轄市

即中央直轄市,由國務院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至1997年3月設立重慶直轄市為止,中國共設有4個中央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4)特別行政區

為「一國兩制」的實施,憲法第三十一條專門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至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為止,中國共設立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2、地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是介於省級和縣級之間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和盟。

(1)地級市

作為一級政權組織是中國人口比較集中,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比較重要的城市。地級市下分市轄區、縣、自治縣、縣級市。

(2)地區

省、自治區的派出機構,管理幾個縣、自治縣和市,不是一級地方政權。地區,1975年以前稱專區,設專員公署。始設於國民黨政府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後稱地區,設行政公署。

(3)自治州

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介於省級和縣級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域,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是一級政權機構。自治州下分縣、自治縣、市。

(4)盟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地級行政區域。原是蒙古族旗的會盟組織,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是一級政權機構。盟包括幾個縣、旗、市。

3、縣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是中國地方二級行政區域,是地方政權的基礎。縣級行政單位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等。

(1)市轄區

市的下一級行政區劃,設立區人民代表大會和區人民政府,為城市的基層政權組織,相當於縣。區下設街道辦事處,作為區的派出機關。

(2)縣級市

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在中國,行政級別和市轄區、縣、自治縣等縣級行政區平級,一般由地級行政區代管。

(3)縣

作為中國基礎行政區域,始於春秋時代。秦統一六國後確立了郡縣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縣下轄鄉、鎮。

(4)自治縣

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級行政區域。

(5)旗·自治旗

旗是中國相當於縣一級的少數民族(主要是蒙古族)聚居的行政區域。旗原是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自治旗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內另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區域自治的相當於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6)特區

工礦企業特別集中的縣一級行政區劃。

(7)林區

縣一級行政區劃。

4、鄉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是地方三級行政單位。包括鎮和鄉,1960年以前還曾設區。

(1)鎮

縣、自治縣管轄的基層行政區域。1955年國家頒布關於劃分城鎮標準的規定,設置鎮的主要條件是縣及縣級以上政權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農業居民佔50%以上。1984年制定了新的建鎮標准,放寬了條件,工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可以設鎮,並實行了鎮管村的體制。

(2)鄉(民族鄉)

鄉是中國農村的基層行政區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鄉人民政府,受縣人民政府領導。1958年農村人民公社化後,鄉政權一度由人民公社行使,鄉制撤銷。1982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規定恢復鄉建制,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鄉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983年開始建鄉。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鄉一級行政區域。

(10)行政區域劃分條例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下列行政區劃的變更由國務院審批: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省、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

(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隸屬關系的變更以及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縣、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重大變更;

(四)凡涉及海岸線、海島、邊疆要地、重要資源地區及特殊情況地區的隸屬關系或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

熱點內容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