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的事故
① 安全生產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
您好,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給予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照前款規定受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相關的安全生產單位,應在生產時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對這類勞動者進行相關的勞動保護。如相關的企業單位違法我國的安全生產法令的,我國的安監局和勞動局根據這類案件的實際情況和企業情況,對這類企業和企業的主管人員進行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第九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暫停或者撤銷其與安全生產有關的資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② 怎樣進行煤礦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
3、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事故調查處理是一次接受教育的過程,處理人不是目的,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才是目的。所以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查找,事故原因,找到真正的事故責任人,並提出相應的防範措施,讓職工接受事故教訓,才是最重要的。實事求是是查處事故遵循的基本原則,具體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調查組成員要作風正派,從實際出發,公正、客觀地進行全面調查。煤礦事故之所以復雜,除了技術原因外,還有部門利益問題。一些人站在本部門的角度說話,往往存在片面性,甚至詭辯。所以在調查初期,先不談責任問題,集中力量、實事求是、公正客觀地查清事實。事實清楚之後,即使有人存在個人傾向性,在事實面前,也只好認同。 (2)預防弄虛作假,確保取證材料真實。實事求是包含調查組工作實事求是,也包含被調查人實事求是。事故單位和見證人提供的材料是第一手材料,由於有的人對事故調查的意義認識不足,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或者想逃避責任追究,可能弄虛作假、集體串供,需要調查組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4、堅持團結協作、先易後難的原則
事故調查組由多個部門組成,在調查處理事故中共同作戰,團結協作,互相補台尤為重要。作為牽頭單位應協調好以下關系:
(1)調查組內部關系。在行政上,調查組成員單位互不領導,但組成事故調查組後,必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工作。雖各個部門各有側重,但不是各部門獨立調查,要維護調查組的整體性,避免互相抵觸和成員之間的爭吵,以免影響調查工作正常進行。正常的爭論是可以理解的,在遇到意見不統一、爭論不休、影響調查進展時,就必須採取先易後難的辦法,擱臵難以解決的爭議,先找共同點,引導調查工作走向順利,不能鑽死胡同,隨著調查
工作的深入不同意見和爭吵的問題迎刃而解。
(2)要作好調查組與當地政府、企業的協調工作,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配合,確保事故調查的順利進行。 5、堅持懲前毖後,以教育為目的的原則
在查清事故經過和事故原因的基礎上,找出事故責任者,依據其責任大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提出處理建議。給責任人什麼樣的處罰不是目的,使責任人和他人受到教育,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才是目的。對人的處理應該非常謹慎,本著懲前毖後、吸取教訓、改進安全工作原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進行處理。
(1)給予責任者的處分應當適度。生產責任事故是誰都不願發生的,由於工作過失造成的,不同於其它違法行為造成的後果,但事故畢竟無情,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體現國家法律的威嚴,引以為戒。在處理中要考慮到領導者的責任與事故有什麼樣的聯系,是一般領導不力,還是強令下屬違章蠻干;日常安全工作抓得很緊和安全意識淡薄、僥幸生產要有區別;事故發生後積極搶險和處理善後工作同消極對待要有區別;調查中積極配合同態度不老實、不主動配合要有區別。
(2)對弄虛作假,隱瞞事故,工作極不負責任的要從嚴查處。有的責任人,事故發生後,不主動積極提供第一手材料,銷毀據,集體串供,甚至逃跑,對抗調查;有的責任人,面對事故麻木不仁,到處托關系逃避調查處理,減輕罪責,甚至弄虛作假,嫁禍於人;有的責任人,事故前根本不負責任,對不安全的隱患視而不見,重生產輕安全,要錢不要命。對於這樣一些責任人的處理,就要從嚴從重,並通過新聞媒體暴光,引起震動。 (3)本地區事故處理平衡問題。各地區在事故處理中,多年來形成一種共識,事故死亡人數、性質、責任等相近的情況下,對事故的處理也應相對平衡,否則會影響事故處理的效果和嚴肅性,造成負面影響。 通過處理事故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堅持好以上五個原則,對規范事故調查和提高事故處理水平很有益處。
③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立法工作發展較快,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形成。主要有四個部分:
一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法律;
二是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三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地方性法規;四是國務院有關部委、省級人民政府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規章和地方規章。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主要內容有:
(1)法律有《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礦產資源法》等。
(2)行政法規有《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等。
(3)地方性法規有《XX省礦山安全法實施辦法》、《XX省煤炭法實施辦法》等。
(4)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煤礦安全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等。
二、主要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一)《安全生產法》
(二)《礦山安全法》
(三)《煤炭法》
(四)《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五)《煤礦安全規程》(簡稱《規程》)
(六)《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簡稱《處罰辦法》)
④ 2017年煤礦瞞報事故如何處理
第四十六條 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2、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3、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關於辦理危害礦山安全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高法、高檢2007年2月28日頒布,3月1日起施行)
第六條 在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導致事故後果擴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傷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實施下列行為之一,致使不能及時有效開展事故搶救的:
1.決定不報、謊報事故情況或者指使、串通有關人員不報、謊報事故情況的;
2.在事故搶救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
3.偽造、破壞事故現場,或者轉移、藏匿、毀滅遇難人員屍體,或者轉移、藏匿受傷人員的;
4.毀滅、偽造、隱匿與事故有關的圖紙、記錄、計算機數據等資料以及其他證據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導致事故後果擴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傷十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經濟損失三百萬元以上的;
(二)採用暴力、脅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報告事故情況導致事故後果擴大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第七條 在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實施本解釋第六條規定的相關行為,幫助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的,對組織者或者積極參加者,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的規定,以共犯論處。
第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對不符合礦山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對於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礦山生產經營單位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於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礦山生產經營單位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強令審核、驗收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本條第一項行為,或者實施其他阻礙下級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礦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行為的;
⑤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的簡介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已於11月7日由朱鎔基總理簽署國務院第296號令予以公布,12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公布施行填補了我國煤礦安全監察立法的空白。
《條例》共5章50條,對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職責、煤礦安全監察的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在確立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煤礦安全監察員法律地位的同時,對其權利、職責和義務以及如何執法、如何接受監督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並確立了煤礦安全監察員管理制度、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制度、煤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煤礦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煤礦安全監察信息與檔案管理制度、煤礦安全監察監督制約制度、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制度。
⑥ 煤礦重大事故處理規定
沒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出事就是工人得錯,就是這社會,忍忍吧,都會好得
⑦ 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解讀
主編:寧尚根 定價:18元
為了規范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事故責任追究,防止和減少煤礦生產安全事故,依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於2008年12月11日以安監總政法[2008]212號下發了《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為了廣大煤礦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和煤炭系統幹部、職工掌握《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的基本內容,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解讀]。
本書以專題形式闡述了《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制定的目的和意義。圍繞著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分級、事故報告、事故現場處置和保護、事故調查、事故處理等重點內容,對《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的制定目的和依據、突出特點與內容,逐條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解析和闡述,並結合《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以及煤礦實際案例進行解讀分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適用於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煤礦企業各級負責人、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從業人員閱讀。
⑧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確立了什麼制度
《煤礦安全來監察條例》確立了煤自礦安全監察員管理制度、煤礦建設工程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制度、煤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煤礦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煤礦安全監察信息與檔案管理制度、煤礦安全監察監督制約制度、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制度。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於2000年11月1日審核通過,2000年12月1日起開始施行。全法共由五章,共計50條所組成。2013年7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
⑨ 煤礦死亡五人責任人怎麼處理
關於「因安全事故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關鍵的是看在事故中的所承擔的責任,並非所有安全事故都要追究刑事責任。
1.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
2.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
3.《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重大責任事故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關法律:根據《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辦法》第二十六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整頓: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前款所稱情節嚴重,包括下列情形:
(一)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
(二)發生重大以上傷亡事故的;
(三)傷亡人數較少但損失破壞程度嚴重的;
(四)性質惡劣、社會影響較大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行為。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第四十六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給予警告,可以並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⑩ 煤礦安全監察制度
法律分析:保障煤礦安全,規范煤礦安全監察工作,保護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
法律依據:《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第二章 第九條 地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負責對劃定區域內的煤礦實施安全監察;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在國家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可以對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條 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設煤礦安全監察員。煤礦安全監察員應當公道、正派,熟悉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工作經驗,並經考試錄用。
煤礦安全監察員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 地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應當對煤礦實施經常性安全檢查;對事故多發地區的煤礦,應當實施重點安全檢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根據煤礦安全工作的實際情況,組織對全國煤礦的全面安全檢查或者重點安全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