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法規則
㈠ 打旋的旋的基本規則及打法
1、游戲人數
常規游戲中,游戲人數為2到8人。圍桌坐定。
2、起「缽缽」
「缽缽」,可以理解為做生意進行錢財收支的錢櫃。取名缽缽,有聚寶盆的意思,古代就有「金缽」、「銀缽」的說法。這里取名缽缽,是討個吉利口彩。
起缽缽就是在自己面前放上游戲籌碼。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保底是多少呢?保底即為游戲規定的起缽下限。
各種玩法起缽的下限如下:
(1)1分、3分,簡稱1、3,第一缽100分,以後每缽不低於50分。
(2)5分、10分,簡稱5、1,第一缽500分,以後每缽不低於300分。
(3)5分、20分,簡稱5、2,第一缽1000分,以後每缽不低於500分。
3、洗牌、發牌
缽缽起好後,可以開始洗牌了。第一盤由任一玩家洗牌,以後按逆時針順序依次洗牌、發牌。
牌洗好後由洗牌者左邊那位玩家切牌,由洗牌者從牌墩的最下面一張開始逆時針發牌。牌背面朝上,一張一張地發。第一張牌發給洗牌者右邊那位玩家。發牌者叫「發人」,左邊叫「上家」,右邊叫「下家」,以此類推。
所有玩家拿到一張牌後叫「發了一圈牌」,由發人按逆時針順序再發一圈,每位玩家就拿到兩張背面朝上的「暗牌」。各位玩家可以看自己手中的兩張牌。
(1)旋法規則擴展閱讀:
打旋的組牌大小比較:
玩家相互之間比較牌的大小是以組牌的大小為准。2張牌為1組,組牌的大小順序如下:
最大 —— 丁二皇(丁丁+大鬼)。因大鬼又叫「二黃」,所以叫「丁二黃」。
二大 —— 對子(同色同點的2張牌)。註:同為對子,按相對大的那張單牌的大小順序排對子的大小。
(1)上四對,天牌一對,對子中最大。
(2)上四對,地牌一對,對子中二大。
(3)上四對,人牌一對,對子中三大。
(4)上四對,和牌一對,對子中四大。
(5)中三對,對子中五大。 梅十一對 =板凳一對 = 長三一對
(6)下腰對,對子中六大。 斧頭一對 = 苕十一對 = 貓貓一對 =膏 葯一對
(7)下四濫對,對子中最小。 黑9一對 = 黑8一對 = 黑7一對 = 小5一對
三大 —— 王(又叫天九王)。天牌+黑9。
四大 —— 天杠。天牌+人牌叫天紅杠,天牌+黑8叫天黑杠。天紅杠 = 天黑杠
五大 —— 地杠。地牌+人牌叫地紅杠,地牌+黑8叫地黑杠。地紅杠 = 地黑杠
最小 —— 點。1組牌若非以上四類,則均叫「點」。計算2張牌的點數之和,取個位。如:地牌+小5為7點,天牌+7 為9點,斧頭+黑9為0點,梅十+紅十為0點。9點最大,0點最小。相同點數比最大單牌的大小。註:天牌12點,斧頭11點,大鬼6點,其餘各為其本身點數。
㈡ 大小調的正三和弦有哪些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要知道一個概念:和弦的級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幾級和弦。
以C大調為例:以do
re
mi
fa
so
la
si這七個音的音名C
D
E
F
G
A
B做為根音所構成的和弦,按照這個順序分別就叫做C大調的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七級和弦(和弦級數常用羅馬數字表示),在這里七級和弦是一個減和弦,這里不予考慮。除此之外的六個級別的和弦中,一級
四級
五級屬於大三和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三和弦。而六級
二級
三級屬於小和弦,也就是我們說的副三和弦。按照和弦級數順序寫出來這些和弦就是:C
Dm
Em
F
G
Am
Bdim這七個和弦。其中C
F
G(do
fa
so)分別屬於一級
四級
五級和弦,這三個在C大調中就是你所說的正三和弦。
同理:D大調中的正三和弦是把D當做do來唱,D作為一級和弦,那對應四級和五級和弦就是G和弦
和
A和弦。也就是D大調的正三和弦是:D
G
A這三個。以此類推……
總之
什麼調就把什麼音唱作do,那這個音構成的和弦就叫一級和弦,對應找到唱作fa
和so的那兩個音所構成的和弦就是四級和五級和弦。每一個調式中的一四五這三級和弦統稱為:正三和弦。
㈢ 乒乓球左轉右轉是怎麼規定的
乒乓球旋轉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旋轉主要有:上旋、下旋、左側旋、右側旋、左側上旋、左側下旋、右側上旋、右側下旋。 要接好旋轉球,首先得明白各種旋轉的製造方法: 上旋球:拍面前傾,觸球中上部,向前同時向上方磨擦。如攻球、拉弧圈球。 下旋球:拍面向後仰,觸球中下部,向前同時向下方磨擦。如削球、搓球。 左側旋:拍面垂直,觸球中部偏右側,向前用力的同時由右向左磨擦。如發球和搓球。 右側旋:拍面垂直,觸球中部偏左側,向前用力的同時由左向右磨擦。 左側上旋:拍面垂直,觸球中右側偏下部,向前用力的同時向左上方磨擦。 左側下旋:拍面略後仰,觸球中右側偏上部,向左下方磨擦。 右側上旋:拍面垂直,觸球中左側偏下部,向右上方磨擦。 右側下旋:拍面略後仰,觸球中左側偏上部,向右下方磨擦。 了解了各種旋轉的製造方法,根據對手的揮拍方向你就可判斷出旋轉方向。 下面是對付各種旋轉的方法: 上旋球:拍面稍前傾,上旋愈強,前傾愈甚。要注意發力的大小、方向。 下旋球:拍面稍後仰,用攻、拉轉成上旋球。 對手發左側旋球,你的拍面偏向左(直拍)。 對手發右側旋球,你的拍面偏向右(直拍),橫拍用反手或側身用正手。 左側上、下旋、右側上、下旋,用你的拍面對著對手發球觸球時的拍面。以上只是對初學接發旋轉球者的建議。
㈣ 奧運會體操的規則和動作簡介
支撐(rest;support)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高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產生壓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分單純支撐(只用手支撐器械)和混合支撐(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支撐器械)。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水平支撐(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
體操支撐動作之一。指身體呈水平姿勢的支撐或靜用力動作。力量素質要求較高。是一種高難度的靜止動作。
手倒立(hand stand)
體操中靜止動作之一。用手掌撐地,頭部朝下,兩臂和兩腿均伸直的人體倒置動作。按動作完成的姿態分為:屈臂屈體、屈臂直體、直臂直體、直臂屈體及雙手倒立、單手倒立等。對上肢力量及身體控制能力的要求較高。
手翻(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 tumbling;spring)
體操翻騰動作之一。指用手支撐於地面或器械上,人體徑倒立,然後在手推撐的同時翻轉的動作。按翻轉的方向,分向前、向後、向側手翻三種。也是技巧運動支撐跳躍等項目的基本動作之一。
懸垂(hand;suspense)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低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產生拉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只用手懸垂於器械的,稱「單純懸垂」。如單杠上的懸垂。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懸垂於器械或接觸地面的,稱「混合懸垂」。如單掛膝懸垂。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旋翻(twist turn)
體操空翻動作之一。指人體在騰空後沿橫軸翻轉兩周的同時,繞縱軸轉體的復合空翻動作。按翻轉方向,分前旋、後旋;按人體姿勢,分團身旋、屈體旋、直體旋;按轉體的周數分兩周旋、三周旋等。
滾翻(roll)
體操動作之一。指軀干依次接觸地面或器械、也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分前滾翻(動作方向向前)和後滾翻(動作方向向後)。是體操啟蒙訓練的內容之一。
擺動動作(swing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用力,改變人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進行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的調配和組合,使人體產生變速移動的一種動作。按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調配的特點,可分為大擺、屈伸、回環等多種,是器械體操中內容最多,變化最復雜的一類動作。有利於培養動作的節奏感,提高機體的協調能力,增強肌肉的力量和空間三度的定向能力。
騰越(vault)
體操動作之一。指整個人體騰起後從器械上空越過的一類動作。按人體運動的方向,分正騰越、背騰越、側騰越三種;按騰起後人體的姿勢,有分腿騰越、屈體騰越、挺身騰越等。做此類動作時,人體騰起較高,飛行時間較長,具有驚險性。
靜止動作(hold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的協調用力,維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按規定要求,在空間停止一定時間來完成的靜止姿勢。如各種懸垂、支撐和倒立動作。在動作完成過程中,就肌肉工作特點而言,屬於等長收縮;就呼吸特點而言,有復式和胸式兩種呼吸形式。
體操項目比賽規則
體操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完美的動作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就像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14歲的羅馬尼亞小將娜迪亞-科馬內奇帶給人們的完美感覺一樣。但是體操的團體賽則顯示出它自己獨特的魅力。
還記得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的那位名叫富士的日本選手嗎?在比賽中他由於動作失誤而傷了自己的膝蓋骨,按理說不應該再繼續比賽,但在團體賽中,五名選手分別參加不同項目的比賽,並且團體總分是取前四名,富士認為他不應該在此時把受傷的事告訴正在奮力和蘇聯對抗的隊友,於是他就向所有人隱瞞了自己受傷的事情,包括他的教練。隱瞞了傷情的富士在鞍馬項目中的得分為9.5分,可能是由於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感動了上天,最終,日本隊以576.85:576.45的微弱優勢戰勝了蘇聯隊。很多年過去了,當人們在此問起富士如果那一幕再次上演的話,他會不會做出同樣的事情時,富士的回答很堅定:「會的!」
評委
兩組評委給選手打分,第一組包括兩名打難度分得評委,最高為10分。在奧林匹克中,難度分通常為10分。另一組由6位執行評委組成,分別給出選手的技術分和表現分。小的失誤扣0.10分,中等失誤扣0.20~0.30分,大失誤扣0.40分。如果選手從器械上掉落,扣0.50分。和第一組的評委不同,執行評委給的分都是獨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將被去掉,然後酸楚的平均成績就是選手的最後得分。
得分
在團體比賽中,團隊得分是各個項目得分的總和,在個人比賽中,男選手的成績為六項成績的平均值,女選手的成績為四項成績的平均值。在團體的單項比賽中,男子總分為240分(6×40),女子總分為160分(4×40)。
其他規則
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監護者可以站在鞍馬、吊環、雙杠和跳馬的旁邊,但如果參賽選手比賽中失誤,需要監護者幫助的,扣0.40分。在單杠和吊環項目中,教練或助理可以幫助運動員做開始動作。運動員可以用綳帶和皮帶。在比賽中,教練不可以和運動員交流。比賽中,運動員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離場。非運動動作將被視為犯規。運動員在正常情況下不可以隨意重新開始比賽動作,除非比賽由於某種原因被中斷。任何落地動作都必須是雙退並攏的站立姿勢。
㈤ 教會調式的理解調式
首先,根據第一個調式的概念,就可以知道不管是Dorian調式還是Locrian Mode,它們無非就是以一個音為主音,然後按照各自特定的音階排列規則組成的一種調式而已。
比如:C大調,就是以C音為主音,按照大調的排列規則組成的一個調式,它的排列規則就是: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那麼C Lydian調式,就是以C音為主音,按照Lydian調式排列規則組成的一個調式,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其實說白了,就是同樣以C音為主音,但是按照不同(各自規定的規則排列)的全音、半音的排列方式,這樣就得到了兩個不同的調式,一個C大調,一個是C Lydian調式。這就是同主音關系調。
同樣的,可以根據這樣的道理推出A Aeolian調式,也就是A小調的音階排列
1 2 b3 4 5 b6 b7 1
A B C D E F G A
發現它的組成音和C大調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平行大小調。其實很多時候還是習慣這樣來寫小調的排列6 7 1 2 3 4 5 6也就是把小調看作是用大調的6級音為主音,用和大調一樣的音組成的調式。
同樣的,也可以把其它調式也用大調的概念來理解,這樣,就可以得到下面這張排列圖
1、C Ionian Mode:1 2 3 4 5 6 7 =C D E F G A B
2、D Dorian Mode:2 3 4 5 6 7 1=D E F G A B C
3、E Phrygian Mode:3 4 5 6 7 1 2=E F G A B C D
4、F Lydian Mode:4 5 6 7 1 2 3 =F G A B C D E
5、G Mixolydian Mode:5 6 7 1 2 3 4 =G A B C D E F
6、A Aeolian Mode:6 7 1 2 3 4 5 =A B C D E F G
7、B Locrian Mode:7 1 2 3 4 5 6 =B C D E F G A
也就是可以把大調中的每個音都看作是主音,然後就可以組成7個調式,也就是平時說的這些旋法調.但是這個方法只是為了更容易理解記憶調式,而絕不能認為D Dorian Mode就是C大調,無非是從2開始而已。這個是概念性錯誤!因為D Dorian Mode無論主音還是音階的排列都有自己的系統,它是和C大調完全不同且獨立的。只是剛好由於它們是關系調,組成音一樣,因此可以利用這點來方便理解和記憶,但心裡必須要區分清楚,不要混淆在一起。
㈥ 根據旋選舉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表人大代表由什麼產生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
(6)旋法規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設立選舉委員會,主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的選舉委員會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鄉、民族鄉、鎮的選舉委員會受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工作。
㈦ 調式的應用
調式的由來及概念
The Modes,又叫做教會旋法調,它起源於歐洲古代星期基督教贊美詩,是當今大小調的先驅
自從大小調式在16世紀以後逐步確立了統治地位之後,其它各個調式都慢慢被融入統一到大小調中了
但是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特別是JAZZ樂的興起,被擴展了的旋法調又以各種形式重新開始獨立出現,並被大量運用在現代的音樂形式中
1、Ionian Mode:1 2 3 4 5 6 7 =大調音階
2、Dorian Mode:1 2 b3 4 5 6 b7=大調2級音階
3、Phrygian Mode:1 b2 b3 4 5 b6 b7 =大調3級音階
4、Lydian Mode:1 2 3 #4 5 6 7=大調4級音階
5、Mixolydian Mode:1 2 3 4 5 6 b7=大調5級音階
6、Aeolian Mode:1 2 b3 4 5 b6 b7 =大調6級音階=小調音階
7、Locrian Mode:1 b2 b3 4 b5 b6 b7=大調7級音階
假如你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我教你一種很簡單的記憶方法,Ionian就是C大調音階排列的音,Dorian就是2345671的排列方式,Phrygian就是3456712的排列方式,以此類推(但是不能認為是同一個概念,後文有說)
在學習理解這些調式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幾個音樂概念
1、 調式:按照一定關系連接在一起的許多音(一般不超過7個),組成一個體系,並以一個音為主音,這個體系就叫做調式
2、 同主音關系調:主音相同,調式結構不同的調。比如C大調和C小調
3、 平行大小調:主音相距小三度的兩調,都以同一音階材料構成,或者說用同樣音組成的大小調,我們叫做平行大小調,或者叫關系大小調。比如C大調和a小調
在了解了這些基本概念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理解The Modes了
首先,根據第一個調式的概念,我們就可以知道不管是Dorian調式還是Locrian Mode,它們無非就是以一個音為主音,然後按照各自特定的音階排列規則組成的一種調式而已
比如:C大調,就是以C音為主音,按照大調的排列規則組成的一個調式,它的排列規則就是: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那麼C Lydian調式,就是以C音為主音,按照Lydian調式排列規則組成的一個調式
1 2 3 #4 5 6 7 1
C D E #F G A B C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其實說白了,就是同樣以C音為主音,但是按照不同(各自規定的規則排列)的全音、半音的排列方式,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兩個不同的調式,一個C大調,一個是C Lydian調式。這就是同主音關系調。
同樣的,我們可以根據這樣的道理推出A Aeolian調式,也就是A小調的音階排列1 2 b3 4 5 b6 b7 1
A B C D E F G A
我們發現它的組成音和C大調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平行大小調。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習慣這樣來寫小調的排列6 7 1 2 3 4 5 6也就是把小調看作是用大調的6級音為主音,用和大調一樣的音組成的調式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下面這張排列表
1、C Ionian Mode:1 2 3 4 5 6 7 =C D E F G A B
2、D Dorian Mode:2 3 4 5 6 7 1=D E F G A B C
3、E Phrygian Mode:3 4 5 6 7 1 2=E F G A B C D
4、F Lydian Mode:4 5 6 7 1 2 3 =F G A B C D E
5、G Mixolydian Mode:5 6 7 1 2 3 4 =G A B C D E F
6、A Aeolian Mode:6 7 1 2 3 4 5 =A B C D E F G
7、B Locrian Mode:7 1 2 3 4 5 6 =B C D E F G A
也就是我們可以把大調中的每個音都看作是主音,然後就可以組成7個調式,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這些旋法調。
㈧ 電子琴的和弦該怎麼配有沒有什麼規律的呀
看樣子你是學電子琴的,如不會配和弦,電子琴是彈不好的,致少左右手不會協調。
學電子琴一開始不要什麼調式都學,結果每個調都學不好。要把每首歌譜都當作C調來彈,練熟C調的旋法,和弦編配,其它調式便可一通百通。給歌曲配和弦,首先要知道和弦的序進原則,了解一些和弦的知識,然後知道一首歌譜中,每個小節用什麼和弦,再根據和弦序進原則,編配和弦,要達到左右手很好的配和,需要大量的練習,否則是很難學會的。
㈨ 舞蹈有什麼節奏嗎
一、音樂形成過程中的動律概念
顧名思義,音樂形成之中本身的運動規律稱為「動律」(亦稱「律動」)。事物原理告訴我們,音樂組織成分分別為音高、音色、音強和音長。然而,就音樂形成過程包含的動律而言,實質上應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中以音高成分為要的動律關系稱「旋法」,而以節拍關系為要的動律意義才是通指的「節奏動律」。雖然,二者之間的律動關系相輔相成並輝映成章;但是,音樂原則上的動律概念,主指還是針對在音樂中起主體作用的節奏因素。因此,對節奏動律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節奏形成本身成分的研究。
綜上可見:音樂中的動律性質,顯然是音樂形成過程內在不可缺乏的關系條件。它如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規律一樣牢固,亦如生命本身的脈搏規范頻率一樣支撐著時間源。但是,這樣一個不被重視的大前提,往往並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認識,尤其對部分創作的人而言。相反,只有天才素質的作曲家才能宏觀地把握其合理尺寸,並充分展示以圍繞節奏動律合理性作條件的各種分支變化之音樂思想。
二、節奏動律與音樂形成的關系實質
假如說音樂的靈魂是旋律、旋律的靈魂是節奏,那麼,節奏的靈魂就是動律。
事實上,在任何真正的音樂中,節奏動律的現實意義往往不止附註在旋律的靈魂上。音樂要發展,節奏勢態包含其中,它也是同等於音高勢態形成「旋法」的同等條件。當拍子、節拍形成相對節奏勢態時,動律性便隨其顯現。所以,音樂中節奏動律的准確性與合理性,也就和人類正常感知靈敏度幾乎同呼吸和共命運了。
盡管有些音樂理論方面對此關注,但絕大多數關及節奏的內容一般只闡述至解釋其概念上,沒有對形成節奏的動律繼之說明,這就使人們對節奏動律的本身規律難以了解和重視,並不斷出現作品敗露及表達方式等尷尬的錯誤。更常致其音樂深層的意義因素受到了瓦解。
不難知道,在缺乏動律性原則的所謂音樂中,對於如何形成真實意義的節奏和由其節奏因素形成的旋律,都是值得異議的。換言之:沒有合理的節奏觀念也就不會有合理的旋律思想;欠缺合理的旋律思想,更不會有真實的音樂性。為之,無論面對任何音樂或實際創作,應該在宏觀的感知上樹立對節奏動律意義的認識,並學會在具體分析和運用中作出合理的選擇。
當然,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任何無視節奏動律作支撐的節奏形態形成的所謂音樂,都是背離音樂原理和要求實質的。而且一旦背離了這一實質,其音樂品質即會隨之喪失崇高的藝術價值。
三、關於節奏動律性錯誤的說明
在現實音樂生活中,節奏動律性錯誤的情況時有所見。被熟知的歌曲作品中有、教科書中也存在,而通俗音樂中更是不計其數。自然,凡此破而不立的東西,在客觀上均已抹殺了原理、混淆了思想,甚至顛倒了是非,應值所有音樂家共同重視。
不過,依據音樂原理動律性存在的前提,便可一目瞭然地發現相關錯誤。例如:由正常4/4節拍所形成的節奏原理動律為強、弱、次強、弱,以6/8節拍形成的為強、弱、弱、次強、弱、弱,用3/4及3/8節拍形成的為強、弱、弱,而2/4節拍形成的為強、弱等。然而,這些實質強度一旦改變,即須依託於強、弱倒置的「切分」節奏得以完成。也正因為「切分」和「非切分」二者在差異上均有明顯的原理依據,所以(盡管牛、馬有別)二者倒置依然可行。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音樂理論中是否還有第三種(非馬非驢、既強又弱)隨意無序的定義概念呢,以下隨證數例:①4/4節拍中的×××——|、②3/4節拍中的xx-—|、③6/8節拍中的×× × ××.×|、④2/4節拍中的:×××× ×|,等等,這些欠缺動律規則形成的錯誤節拍,以及用此形態完成的類似節奏,在理論的解釋上自然難圓其說。
以上例證究其原因,主要還在對節奏形成過程中動律因素認識的誤差,繼而導致逃離節奏勢態下原理要求的實質和約束。凡屬此類,即便將之視為「切分」理解,依然還存違理之嫌。理由是:此種「切分」的意義,在正常節奏勢態下顯得毫無意義。因此,意將歸屬於吻合節奏動律的原則,以上四例需分別糾正為:①4/4節拍中的×× ×|×——、②3/4節拍中的××/×-、③6/8節拍中的××××/× ××、④2/4節拍中的×/×××,或①實質上已構成3/4節拍動律、②構成2/4節拍動律、③構成3/8節拍動律、④構成1/4節拍動律。調整後的意義在於:1.動弱拍而不動強拍的動律原則;2,情感所需節奏因素的變化,應找其相適宜的特定位置;3.非強拍的節奏因素變動是音樂思想及人類情感轉折和轉彎最適宜的通道。所以,在創作上能將此思想貫穿於旋律之中,其音樂情感的自然性和合理性就會得到較徹底的釋放。換言之,當我們看清了節奏動律這一無形態勢的實質約束時,旋律思想的明確性、總體音樂的合理性成分才可最大限度地得以實現。
㈩ 建築名詞解釋,「吊頂」,「旋轉法」,「滑行法」「滑模」要施工手冊上的解釋或正確的解釋
吊頂,是指房屋居住環境的頂部裝修。簡單的說,就是指天花板的裝修,是室內裝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頂在整個居室裝飾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居室頂面作適當的裝飾,不僅能美化室內環境,還能營造出豐富多彩的室內空間藝術形象。
旋轉法是保持投影面不動,將空間幾何元素繞某一軸線旋轉,使它對投影面處在有利於解題的位置。按旋轉軸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旋轉法分為:
⑴繞垂直於投影面的軸線旋轉----垂直軸旋轉
⑵繞平行於投影面的軸線旋轉----平行軸旋轉
⑶繞一般位置軸線旋
滑行法
起吊時起重機不旋轉,只起升吊鉤,使柱腳在吊鉤上升過程中沿著地面逐漸向吊鉤位置滑行,直到柱身直立的方法稱為滑行法。 其要點是柱的吊點要布置在杯口旁;並與杯口中心兩點共圓弧。
滑模工程技術是我國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現場場地佔用少、結構整體性強、抗震性能好、安全作業有保障、環境與經濟綜合效益顯著的一種施工技術,通常簡稱為「滑模」。
但滑模不僅包含普通的模板或專用模板等工具式模板,還包括動力滑升設備和配套施工工藝等綜合技術,目前主要以液壓千斤頂為滑升動力,在成組千斤頂的同步作用下,帶動1米多高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沿著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滑動,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層向套槽內澆灌,每層一般不超過30cm厚,當模板內最下層的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模板套槽依靠提升機具的作用,沿著已澆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動或是滑框沿著模板外表面滑動,向上再滑動約30cm左右,這樣如此連續循環作業,直到達到設計高度,完成整個施工。滑模施工技術作為一種現代(鋼筋)混凝土工程結構高效率的快速機械施工方式,在土木建築工程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只要這些混凝土結構在某個方向是邊疆不變化的規則幾何截面,便可採用滑模技術進行快速、高效率的施工製作或生產。在各種規則幾何截面的混凝土結構上,滑模技術顯示出無窮的威力。
滑模技術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取消了固定模板,變固定死模板為滑移式活動鋼模,從而不需要准備大量的固定模板架設技術,僅採用拉線、激光、聲納、超聲波等作為結構高程、位置、方向的參照系。一次連續施工完成條帶狀結構或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