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北川羌族自治縣條例

北川羌族自治縣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30 11:36:50

Ⅰ 北川新縣城的規劃

根據《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總體規劃》,新縣城建設將分為三個階段:
2008年-2010年:重點在於安置人口、恢復功能、啟動園區。新縣城總人口按3萬人控制。集中建設近期核心區,立足開發一片,形成一片,重點建設核心區,同時為中遠期發展構建骨架,注重民族特色風貌培育。近期重點恢復縣城的居住、醫療、教育、商業、文化、行政等功能,初步具備為北川縣域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能力。
2011年-2015年:重點在於集聚人口、完善功能、彰顯特色。在完善核心區的同時,進行近期拓展區的建設,重點建設濱河地區,城市中心區以及丘陵區。通過職業培訓,教育移民促進北川山區人口進一步向新縣城流動,新縣城人口規模按5萬人控制。
2016年-2020年:重點在於提升地位、拓展功能、服務周邊。作為中國惟一一個實現特大地震災後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新縣城在實現其標志性的歷史意義的同時,努力成為中國小城市發展的典範。通過旅遊接待設施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增強新縣城對區域旅遊資源的綜合管理能力,擴大遊客接待和綜合服務的覆蓋范圍,做實區域旅遊接待中心的城市職能。到2020年新縣城總人口達到7萬人,總用地面積7平方公里。
北川新縣城是我國歷史上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規劃層次最高、施工組織難度最大的一項工程,匯集全國資質最高的設計單位50多家、多名院士參加的論證會100餘次、超過1000人次的專家學者參與設計,且218個項目同時啟動,一年多的時間就全面竣工。
縣城轄區海拔高度545米~640米,中部為平壩,周邊多低山丘區,安昌河將轄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永昌鎮東、南臨安縣黃土鎮,西接安縣樂興鎮,北靠北川安昌鎮,東南部為北川-山東產業園,距離北川老縣城23公里,距綿陽35公里,108國道從中部穿過。安昌河縱貫南北。
城市總體布局為一廊、一環、一帶、一軸。一廊為安昌河河谷生態廊道;一環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環;一帶為永昌河城市景觀帶;一軸為包含羌族特色商業街、抗震紀念園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設施的城市空間軸線。河東用地規模150.6公頃,河西則為65公頃。新北川的居民住房、政府所在地、旅遊服務中心、綜合客運站等都在安昌河以東。跨過安昌河,再橫過安北公路,到達安昌河西岸,即為新北川縣城西區,這里將有一間河西醫院,以及北川中學、北川職業中學等其他學校。北川老縣城的地標式建築——北川大酒店,仍與北川老縣城一樣,安昌河從酒店門前蜿蜒而過。如果為北川新縣城東區縱向畫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的齊魯大道,幾乎與中軸線重合。未來北川的行政服務中心和各局委辦綜合樓,恰巧就集中在齊魯大道的最北端。規劃圖中,除了齊魯大道兩側各有一個社區中心外,大道以西出現了此前老縣城中沒有的一些公益設施,如孤殘兒童保護中心、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中心、社會福利院、養老院等。
北川民俗博物館,將建在新縣城東區,建築佔地面積為42000平方米,預計投資1.3億元,博物館建成後會向公眾免費開放。北川文化旅遊局局長林川透露,地震後從原博物館中搶救出的文物僅120餘件,地震後向民間徵集了320餘件,目前有近450件文物可以進入新民俗博物館。
北川新縣城重建資金總共為153.7億元。其中,43億資金來自山東援建,中央、省及地方各級投入32.55億元,社會捐建資金4.1億元,社會、市場及企業投入50億元,地方融資或向上爭取資金24.05億元。目前首期投入的218個項目佔95.5億元。218個項目中,市政基礎設施為47.7億元,保障性住房投入23.62億元,公益性服務設施16.35億元,這三大類項目是目前投入最多的項目。景觀綠化、行政事業辦公業務用房、市場服務體系三類分別投資2.06億元、3.14億元、2.61億元。共規劃建設安居(置)房122萬平方米。根據因地制宜塑造優美的山、水、城一體的城市環境,構建宜居、特色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路,新縣城綠地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幾乎是住得有多寬、綠地就有多大,人均綠地面積達到了16平方米,每個居民能在5分鍾之內到達一處公共綠地。特別是北川新縣城安居(置)房,122萬平方米,11084套,僅用了三個月就封頂、一年就全部竣工。
新縣城的36條主要交通幹道建設也基本完工,一大批率先啟動的民生項目迅速推進,17個委託山東承建項目全部啟動,大批自建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施工准備。
2010年,原北川老縣城等地居民入住後,永昌鎮人口將達4萬,城市建設用地3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將達到7萬,城市建設用地7平方公里。

Ⅱ 汶川,北川各屬於四川哪個直管市

汶川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北川是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縣。

一、汶川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四川省境中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東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蘆山縣,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截止2020年11月,汶川縣轄9個鎮、3個鄉。

(2)北川羌族自治縣條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一)、汶川

1950年2月24日正式成立汶川縣人民政府,隸屬茂縣專區。1951年02月,將理縣所轄威州、克枯兩鄉劃歸汶川建置;1952年02月,將理縣之威州、克枯兩鄉劃屬汶川,縣治仍建威州。1952年03月,將汶川縣二區龍溪鄉劃給灌縣管轄,1957年07月,漩口、水磨兩鄉由灌縣劃入汶川。1958年,將茂縣南新鄉的青坡、芤山兩村劃屬汶川縣雁門鄉。1958年,撤銷汶川縣、茂縣,建立茂汶羌族自治縣,縣治威州鎮。1963年理縣所轄龍溪鄉納入汶川縣管轄。1963年02月,恢復汶川縣原建置。

(二)、北川

1950年1月,北川解放,隸劍閣專區。1953年3月,隸綿陽專區,1985年5月,隸綿陽市。2003年6日,國務院(國函[2003]75號)批准撤同意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Ⅲ 什麼是北川羌年

北川羌年指的是流行於四川省理縣、茂縣、汶川縣、北川羌族自治縣23個鄉鎮的羌族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羌年(羌歷年),羌語稱日麥節、日美吉,意為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等,是羌族一年中慶豐收、送祝福、祈平安的節日。羌年於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持續到十月初十。

羌年,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識傳授、服飾、羌餐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 2006年,羌年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理縣、茂縣、汶川縣申報的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82。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北川羌族自治縣條例擴展閱讀:

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對獨立的封閉的環境中,因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在節日慶典方面,鮮明地反映了羌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其中最為盛大隆重的就是「羌年」。

舊時羌民以冬至為新年,為了和漢族的春節相區別,又稱為「羌年」或者「過小年」。1986年,在北京的部分羌族同胞倡議恢復「羌年」,得到國家民委的支持。1987年農歷十月初一,四川省民委在成都舉行首次慶祝「羌年」大會。

自此,各羌族聚居區就統一以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為「羌年」,並開展慶祝活動。羌年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羌族原始宗教的上壇經典《木姐珠》上說,天神木比塔的幺女兒木姐珠,執意下凡與羌族青年斗安珠結婚。

臨行時,父母給了樹種、糧食和牲畜作陪奩。木姐珠來到凡間以後,很快繁衍了人類,所種的樹木驟然成林,糧食豐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的恩澤,便在秋收以後把豐收的糧食和肥壯的牲畜擺在原野上,向上天祝壽。從此以後,「羌年」就成為羌民喜慶豐收、感謝上天的日子。

Ⅳ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劃

2012年,北川羌族自治縣置6鎮17鄉(其中桃龍鄉為藏族鄉)311個村和32個社區居委會。
2014年,北川縣置8鎮15鄉 (其中桃龍鄉為藏族鄉)311個村和32個社區居委會。縣人民政府住址為永昌鎮。
8個鎮:曲山鎮、擂鼓鎮、通口鎮、永昌鎮、安昌鎮、永安鎮、禹里鎮、桂溪鎮。15個鄉:香泉鄉、陳家壩鄉、貫嶺鄉、漩坪鄉、白坭鄉、小壩鄉、片口鄉、開坪鄉、壩底鄉、白什鄉、青片鄉、都壩鄉、桃龍藏族鄉、墩上鄉、馬槽鄉。

Ⅳ 四川省整個北川地區介紹

北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 44′~104° 42′,北緯31°14′~32°14′。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距綿陽市中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縣人民政府暫時駐安縣安昌鎮 ,轄4個鎮(曲山、擂鼓、通口、永安)、16個鄉(桂溪、香泉、貫嶺、禹里、壩底、小壩、片口、白什、開坪、都壩、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陳家壩)、1個民族鄉(桃龍藏族)。 全縣278個村,1381個村民小組,17個居民委員會和49個居民小組。
人口 全縣共有44343戶、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農業人口18500人,占總人口的 11.5%。羌、藏、回、苗、壯、土家、滿、黎、維吾爾、基諾、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總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4.9%
拼音: Beichuan Qiangzu Zixian, 區號:0816,郵編: 622750
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的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最高點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裏海拔遞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別匯集於湔江、蘇寶河、平通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插旗山,又名「桐子梁」,原屬「李子溝」村,農業學大寨時期,從此劃歸獨立村,由當時的「二道公社」管轄。插旗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名的由來還有一段 佳話.據說當年張飛曾經率部由此到巴中,遭到慘敗 (在插旗山,由一個名叫「關山嶺」的地方),後來為了紀念在此遇難的弟兄,曾經多次來到此地,在離開之後,特命人在此樹立一面彩旗,以慰弟兄在天之靈,故而得名「插旗山」。1933年,徐向前率領的紅軍在此與國民黨軍隊發生了數十次激戰(戰場主要是現在的插旗山和東求寺),最後才得立足。 此段歷史早已記入儀隴史冊。他是插旗山人民的驕傲,也是朱總故里另一片風景·
水力資源
縣境年均降水量28.76億立方米,年均地表徑流量23.2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5.6億立方米,容水徑流量18.08億立方米,減去重復水流量,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5.96億立方米。有 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壩河、蘇寶河、平通河)四大溝(小寨子溝、太白溝、後園溝、白坭溝)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9萬千瓦,可開發量34.86萬千瓦;已開發4.12萬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12% 。河流落差大,但豐、枯季節明顯,調節性能能差。
礦產資源
縣境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可開采價值的主要有:黃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儲量11.82噸,赤鐵礦C級儲量283萬噸、D級儲量339萬噸;重晶廠37萬噸、石灰石10億噸、白雲岩1億噸、板岩1億立方米、機磚頁岩255萬噸、硅石數千萬噸,煤 C級儲量81.7萬噸、D級儲量83.3萬噸、地質儲量113.3萬噸。
土地資源
全縣4303776.4畝(國土詳查數)土地中,農耕地佔7.7%,園地佔1.3%,林地佔80.0%,牧草地佔1.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佔1.1%,交通用地佔0.6%,水域佔2.5%,未利用土地佔5.1%,農耕地中26度以下佔31.7%;25度以上耕地佔68.3%。土壤質地以礫石土為主,次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強;酸鹼度適中,有機質會含量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生物資源
縣境有森林面積134660.22公頃,森林覆蓋率46.93% ,活立木蓄積量2124.4萬立方米。 糧食作物 有9科4屬34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其中已知的樹木有83科176屬327種。牧草61科174屬243種,葯用植物549種。已知的野生脊椎動物5綱29目90科355種;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羊等一級珍稀保護動物10種,馬熊、黑熊、黃喉貂 等二級珍稀保護動物36種。家養動物有豬、牛、羊、雞等73種;有農作物害蟲7目23科52種,農作物害蟲天敵(昆蟲)8目22科57種。
植被呈帶狀分布,自下而上依次為黃壤和常綠闊葉林,黃棕壤和常綠落葉混交林、暗棕壤和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 。
旅遊資源
縣境內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 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以全球同緯度地區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小寨子溝、千佛山、片口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旅遊開發區,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以禹里為中心,方圓數公里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以猿王洞險山自然風景區為代表的川西北最大溶洞群,集奇、險、秀於一身。此外,還有明代所建的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濃郁羌族文化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城鎮建設
北川投資環境良好 。改革開放以來,北川人民團結,負重自強,經濟不斷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省道成青公路縱貫南北,城阿公路橫穿東西,基本形成了縣、鄉公路與省道相互聯接的公路網路,縣內通車里程達670公里,即將建設的蘭(州)渝(重慶)鐵路將經過縣境。縣內電力充足,供電保證系數高。天然氣已在縣城得到普及。通訊事業快速發展,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傳呼網路已覆蓋全縣城鄉,把北川同全國及世界及各地緊密相連。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率達100%。縣城建設步伐加快,綜合功能日益增強,縣城「亮、凈、美、綠」的標准基本實現,曲山擂鼓一體化建設正在加緊實施,小集鎮建設正蓬勃興起。
縣境山地佔面積的98.8%,僅縣境東南一隅屬丘陵,占面積的1.2%。有農耕地30餘萬畝,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佔68%;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油菜為主,糧食常年總產量為6萬噸左右。牧業以生豬、山羊、牛為主,年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以上。林地面積占幅員面積的80%,。
[經濟狀況
北川縣城經濟不斷壯大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縣情,以市場為導向,以天保工程、退 耕還林為契機,念好「山」字經,引導農民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化進程,竹木、茶葉、蠶桑、中葯材、白山羊、綠色食品六個產業化基地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規模化生產經營格局。1999年北川縣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退耕還林科技支撐示範縣。與此同時,北川縣狠抓企業改革,著力培育四大支柱工業,形成了以水電礦產、竹木加工、綠色食品和中葯材生產加工等體系。擁有夏禹電力、佛泉茶業、大宇紙業、第一木綜廠、華星硅業、建誠木業、新峰水泥、禹峰水泥等一批骨幹企業,培育了以「佛泉牌」、「羌山牌」、「金鄰牌」、「獅山牌」和「禹山牌」等為代表的知名品牌,而且已形成了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的系列產品。全縣還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制定了「以猿王洞溶洞群為門戶,以大禹為品牌,以千佛山、小寨子溝、禹穴溝的開發為重點,以羌寨民族風情為特色」的旅遊發展總體思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和對外宣傳的力度,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2000年全縣GDP實現了5.05億元,比7年增長22%,實現財政收入3318萬元,比97年增長27.6%,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1792元,比97年增加672元,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2.7%.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為45.7:26.5:27。實現工業總產值2.7億元,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3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42億元.全縣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27645萬元、營業收入25439萬元.實現財政收入3318萬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1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6億元,各類保險收入520萬元,保險賠款215萬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77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10027萬元。在綿陽市9個縣(市、區)經濟綜合評價中,由97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二位。
]社會事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創建省級「雙擁先進縣」通過省、市驗收,「三優一 學」競賽獲綿陽市一等獎,並被命名為市級了生縣城。目前,全縣正以嶄新的姿態為達到市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和國家環保城市而努力奮斗。全縣有各類中等學校14所,小學178所,幼兒園54所,學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15%,初中適齡入學率達到91.5%。縣內有文化局、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有電視台一座,廣播電台一座。醫療衛生已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全縣有定點醫療機構41個。
歷史沿革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置北川縣,唐太宗貞觀八年年析北川縣地置石泉縣,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並北川縣入石泉縣。
1914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且彼縣設置在先,乃復名北川縣。1935年5月12日,北川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950年1月15日北川縣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7月,北川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由現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鄉(原治城)搬至曲山鎮.治城由此結束千餘年北川縣老縣城經歷.
2003年7月6日批准,國務院(國函[2003]75號)批准撤消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2008年5月25日,因5 12汶川特大地震,國務院要求撤銷北川羌族自治縣,另選址建設新北川縣。
風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是一個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民族,由於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漸形成了對羊的崇拜。由於羊性情溫順,易於馴服,肉食鮮美,皮毛又是禦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種實用價值,羌族先民們很早就開始馴化和飼養羊,從羊身上獲取生活的必需品,並從中獲得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力量。當時的羌人認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還具有靈魂能保護自己部族的成員,因此在眾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選出了與自己生存最密切、最親近、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羊,將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採用一定的專門儀式,經常對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護和好處。由此產生出羊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對羊崇拜過程中,逐漸將羊注入了人類特有的血緣和親族的觀念,羊開始顯示出它從來沒有過的神聖性,羊伴隨著羌族人部落集團自身來源的傳說、種的繁衍活動以及人們的社會組織和制度而發展起來,羊逐漸成為羌人氏族的標志和符號,繼而演進到了一個獨特的崇拜時期——羊圖騰崇拜階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來對羊就有著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禮,在一些羌人活動地區,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視羊為祖先。現在的羌族地區,仍然存在許多視羊為血緣關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歡養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織線,祭祀活動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禮時,羌族巫師用白羊毛線拴在被祝福者的頸項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師所戴的帽子有兩個角,是用羊皮製成的,巫師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製成。傳說羌族在向岷江上游遷徙途中,羌族巫師勞累過度,昏昏入睡,他們的經書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後羊托夢給羌人說:「我死後,可將皮做成鼓,敲三下,經書就會道出來。」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賦予了高於巫師的地位,甚至成為了羌族文化的神聖傳承者。羌人死後,要殺一頭羊為死者引路,俗稱為引路羊子。羌人認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來,殺死羊子後要尋找死者病根,並認為羊為人的一半,他們將羊血灑在死者手掌上,意為人騎羊歸西。在一些羌族地區,還有用羊骨和羊毛線作占卜的習慣,以預測吉凶。
羊圖騰崇拜是羌族先民較普遍的一種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許多遺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內容。
民俗: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習俗。若遇天旱,人們便舉行搜山儀式,祈求降雨。屆時,禁止人們上山進行打獵、砍柴、挖葯等活動,違者將受譴責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巔舉持祈雨儀式。
神林 羌族信仰習俗。羌族每個村寨的山後都有一片神樹林,被視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進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習俗。又叫大葬舞。在為有功將士舉行葬禮時跳。參加者一般為幾人到十幾人,頭戴皮鎧甲,手持兵器,先圍成圈跳,接著形成兩排對陣,兵器飛舞,銅鈐叮當,吼聲震天,表現死者作戰時的威武氣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習俗。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可請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長信仰習俗。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裡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踩鏵頭 羌族信仰習俗。當患肚痛、腹脹等疾病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冶病。一般情況下,端公將一鏵頭放在火塘中燒紅,取出後淬一碗水給病人喝即可。遇病情嚴重者,須將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將燒紅的鏵頭取出,赤腳踩上去跳舞,然後把腳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輕輕撫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習俗。由端公主持儀式,用以占卜運氣、病因、行人禍福、一年吉凶、戰爭勝負等,所用羊髀骨須取自於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殺後燒煮前取骨。
北川是大禹故里 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大禹涎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到境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跡,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聖地。1991年落成於禹里(原縣城治城)的仿古建築大禹紀念館,已成為人們憑吊大禹功績、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由全國各地大禹及夏文化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四川省大禹研究會就設於此。先後編輯出版了《大禹史匯編》、《大禹及夏文化研究》、《海峽兩岸大禹文化研究會論文集》等大禹及夏文化研究著作。
北川是革命老根據地 北川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縣境,在縣內相繼建立了兩個縣級蘇維埃、5個區蘇維埃、28個鄉蘇維埃,119個村蘇維埃政權。蘇區人民籌糧運糧,修路架橋,男女青年踴躍支前參軍。為紅軍打通北川峽谷通道順利西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參加紅軍運送物資西進未歸者達3000餘人。7月,紅軍離境,接踵而至的川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惡霸地主反攻倒算,殺人如麻。全縣人口減少近半。北川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1953年11月,四川省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將北川確定為「革命老根據地」。
現存最早的縣志,由時任縣令姜炳璋主持編寫、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付印成書的《石泉縣志》中詳細記載了縣境少數民族的淵源、分布、習俗及其被漢化的情況,一張番寨圖更是珍貴的歷史見證。50年代後,廢除民族壓迫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未進行民族識別,大量羌、藏民因其外表特徵不明顯而長期被視為漢族。80年代初,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和羌、藏等少數民族的要求,陸續識別、恢復其族別。縣內相繼建立了21個羌族鄉和羌族藏族鄉,佔全縣31個鄉鎮的68%。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數民族縣待遇」,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1992年調整鄉鎮建置時,全縣置3鎮13鄉,其中少數民族鄉11個,佔全縣鄉鎮總數的69%。自1986年開始進行的爭取建立羌族自治縣的工作已歷時15年,爭取建立羌族自治縣的工作仍在繼續。
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北川縣緊鄰汶川,全縣房屋嚴重倒塌。
據5月20日下午5:30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第八場新聞發布會披露,截至20日16:00時,四川地震已造成北川縣死亡8605人、受傷9693人。四川震區共發生餘震6526次,四川地震災害造成死亡39577人,受傷236359人。已從廢墟中救出60026人,臨時安置4847756人。
北川新城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確定由山東省對口支援北川縣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各路救援力量全力在北川縣城開展搶險救援,但目前基本已無發現生命氣息的存在,搜救工作已基本結束,縣城一片廢墟不再適宜無關人員進出;二是目前餘震不斷,北川縣城隨時可能再次發生滑坡、泥石流、滾石等險情,人員頻繁進出可能發生新的傷亡事件。三是經專家初步鑒定,北川縣城基本不具備恢復重建的條件,提出了在縣城舊址建立「北川地震博物館」的思路,為確保地震災後的縣城原貌不被破壞,亦需要對縣城採取必要的管制措施。
因此,北川縣城將遷新址,北川縣城新址選定與其鄰近的安縣安昌鎮東南2公里的板凳橋。此鎮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
規劃圖上,未來的北川縣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個非常漂亮的城市。新縣城重建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年—2010年,完成人口安置,啟動基礎功能和工業園區建設;第二步,2010年-2015年,集聚人口,進一步完善功能和彰顯特色;第三步2015年,提升城市地位和形象建設,拓展功能輻射周邊。
2010年前的建設區域是3平方公里,與第4塊展板圖示相對應的就是行政辦公區(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醫院),學校文教區(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北川中學),還包括兩個居住生活區、公共服務區和休閑游區。
用藍色圈注的3平方公里是2015年前建設區域,包括兩個商業服務區,體育公園區,居住生活區和山東工業園區。一條觀景水系路線從綿陽方向公路進入,穿過縣城至休閑游憇區(山丘)。河對岸的遠景規劃區與新縣城形成一個整體,地處平壩。
按照公示展板的進程表,已經形成初步方案,並將在本月下旬形成最終方案並上報評審。在近期重點項目投資上,列出了安置住房、文化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政權設施、基礎設施共投資193.2億元的項目,其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投資132億元,民工公寓18億元,北川中學2.58億元。
安昌東選址,城鎮、農村居民點規劃總用地約12.22平方公里(加上周邊環境用地),用地12.22公頃,建築面積266.52萬平方米,人口40371人,可發展用地11平方公里。
選址後的新縣城地處成青、綿茂公路交匯處,交通便利,有利於推進北川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促進山區人口疏解,地處成德綿西翼協調發展軸,綿陽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

Ⅵ 北川為什麼不準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北川中學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正式復課。

2008年5月23日上午,總理來到在位於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學師生,並進入該校高三(一)班教室,給全班7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國、感恩課。課堂上,總理親手用粉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成為該校師生們學習的不竭動力。如今,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此事其實並不難理解,實際上,北川中學地震遺址不挖,是出於對遺址的一種保護,以及對遇難者的一種尊重和對後人的一些教育意義。當時,地震來臨時,學校整體全部被山崩的巨石覆蓋,只有一個在操場上體育課班級的同學倖免。遇難者的遺體至今仍被巨量的山崩掩埋。在學校下方的那塊草坪底下,集中掩埋了北川各處廢墟中挖掘出來的遇難者遺體。由於這里集中掩埋遇難者遺體,因此現在也是北川祭奠遇難者的主要場所——現在定名為北川「遇難者公墓」。現在這個遺址是大多數遇難者被祭奠的地方。現在如果去挖的話,對於遇難者也是一種打擾,在道德上很難讓人接受。

Ⅶ 四川廣元元壩區紫雲鄉政府災後建房的補助條例

哈爾濱市 松北區 道里區 南崗區 道外區 平房區 香坊區 呼蘭區 阿城區 雙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蘭縣 方正縣 賓縣 巴彥縣 木蘭縣 通河縣 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 龍沙區 建華區 鐵鋒區 昂昂溪 富拉爾基 碾子山 梅里斯 訥河 龍江 依安 泰來 甘南 富裕 克山 克東 拜泉
雞西市 雞冠區 恆山區 滴道區 梨樹區 城子河區 麻山區 虎林市 密山市 雞東縣
鶴崗市 興山區 向陽區 工農區 南山區 興安區 東山區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 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寶山區 集賢縣 友誼縣 寶清縣 饒河縣
大慶市 薩爾圖區 龍鳳區 讓胡路區 紅崗區 大同區 肇州縣 肇源縣 林甸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 伊春區 南岔 友好 西林區 翠巒區 新青區 美溪區 金山屯 五營 烏馬河 湯旺河 帶嶺區 烏伊嶺 紅星區 上甘嶺 鐵力市 嘉蔭縣
佳木斯市 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郊區 同江市 富錦市 樺南縣 樺川縣 湯原縣 撫遠縣
七台河市 桃山區 新興區 茄子河區 勃利縣
牡丹江市 愛民區 東安區 陽明區 西安區 綏芬河市 海林市 寧安市 穆棱市 東寧縣 林口縣
黑河市 愛輝區 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嫩江縣 遜克縣 孫吳縣
綏化市 北林區 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望奎縣 蘭西縣 青岡縣 慶安縣 明水縣 綏棱縣
大興安嶺地區 呼瑪縣 塔河縣 漠河縣 加格達奇區 松嶺區 新林區 呼中區
西安市 未央區 新城區 碑林區 蓮湖區 灞橋區 雁塔區 閻良區 臨潼區 長安區 藍田縣 周至縣 戶 縣 高陵縣
銅川市 耀州區 王益區 印台區 宜君縣
寶雞市 渭濱區 金台區 陳倉區 鳳翔縣 岐山縣 扶風縣 眉 縣 隴 縣 千陽縣 麟游縣 鳳 縣 太白縣
咸陽市 秦都區 渭城區 興平市 三原縣 涇陽縣 乾 縣 禮泉縣 永壽縣 彬 縣 長武縣 旬邑縣 淳化縣 武功縣
渭南市 臨渭區 韓城市 華陰市 華 縣 潼關縣 大荔縣 合陽縣 澄城縣 蒲城縣 白水縣 富平縣
延安市 寶塔區 延長縣 延川縣 子長縣 安塞縣 志丹縣 吳起縣 甘泉縣 富 縣 洛川縣 宜川縣 黃龍縣 黃陵縣
漢中市 漢台區 南鄭縣 城固縣 洋 縣 西鄉縣 勉 縣 寧強縣 略陽縣 鎮巴縣 留壩縣 佛坪縣
榆林市 榆陽區 神木縣 府谷縣 橫山縣 靖邊縣 定邊縣 綏德縣 米脂縣 佳 縣 吳堡縣 清澗縣 子洲縣
安康市 漢濱區 漢陰縣 石泉縣 寧陝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平利縣 鎮坪縣 旬陽縣 白河縣
商洛市 商州區 洛南縣 丹鳳縣 商南縣 山陽縣 鎮安縣 柞水縣
楊凌示範區 楊陵區
自治區行政區包括23個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68個縣和自治縣。22個市:自治區管轄地級的烏魯木齊市(自治區首府)和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交兵團管理的5個縣級市);其餘15個縣級市交所在的自治州或地區代管:哈密市、吐魯番市、阿克蘇市、喀什市、和田市、伊寧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奎屯市、博樂市、昌吉市、阜康市、庫爾勒市、阿圖什市、烏蘇市。7個地區: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5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68個縣中有6個民族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成都市: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
自貢市: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和榮縣、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中江縣、羅江縣,廣漢市、綿竹市、什邡市;
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江油市、三台縣、安縣、平武縣、梓潼縣、鹽亭縣、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元壩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遂寧市:

Ⅷ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座標:北緯31° 35'~31° 38 '02'',東經104° 26'15''~104° 29'10''。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幅員面積 3084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永昌鎮,距綿陽28公里,距省會成都130公里。 縣境大地構造為揚子准地台與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結合部。以桂溪—曲山—蘇保一線(即北川大斷裂通過地段)為界;東南面屬揚子准地台西北邊緣龍門山—大巴山台緣凹陷西部的龍門山褶斷帶;西北面屬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巴顏喀喇冒地槽褶皺帶東緣的茂汶—丹巴地北斜(即後龍門山褶皺帶)。
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以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境內插旗山的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裏海拔遞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別匯集於湔江、蘇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川縣常住總人口160301人,其中:曲山鎮21513人,擂鼓鎮18009人,通口鎮7595人,香泉鄉7845人,陳家壩羌族鄉12879人,桂溪鄉11644人,都貫羌族鄉6598人,禹里羌族鄉14186人,漩坪羌族鄉9364人,白坭羌族鄉4842人,小壩羌族藏族鄉15652人,片口羌族鄉6872人,開坪羌族藏族鄉3875人,壩底羌族藏族鄉11603人,白什羌族藏族鄉3618人,青片羌族藏族鄉4206人。
2012年末總人口24.13萬人,其中:女性11.71萬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6.30萬人,佔67.5%,非農業人口7.83萬人,佔32.5%。年末總戶數85925戶。2012年人口出生率8.69‰,人口死亡率5.84‰,人口自然增長率2.84‰。年末常住人口20.12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0.21萬人。
2013年末總人口24.11萬人,其中:女性11.71萬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5.87萬人,佔65.8%,非農業人口8.24萬人,佔34.2%。年末總戶數86912戶。當年出生人口1708人,死亡人口147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2‰。年末常住人口20.32萬人。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實現生產總值24.5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2012年增長9.5%,增速居全市第6位。完成奮斗目標的69%,完成率居全市第6位。在縣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6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0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25%、30.7%、44.3%,分別拉動GDP增長0.7、5.8、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18.6%,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2:46.6:32.2。
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21億元,增長11.9%,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5.53億元,增長15.1%。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4.96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52億元,增長41.2%,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44億元,增長5.6%。
北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戶,規模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 同比增長12.2%,增速列全市第5位。北川規模工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5億元,增長12.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9億元,增長11.0%;實現稅金5663萬元,增長24.4%。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實現服務業增加值 9.0億元,增長9.1%,增速居全市第5位,比全市增速高0.1個百分點,比2012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
北川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居全市第4位。其中批發業完成1.23億元,增長106%,零售業完成5.34億元,增長0.2%,住宿業完成1.52億元,增長47.9%,餐飲業完成1.71億元,下降4.6%。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7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可比增長48.3%。
北川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45.84萬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長42.5 %;實現旅遊收入15.04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69.0% 。

Ⅸ 自治縣有哪些

117個自治縣:


乳源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恭城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富川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隆林各族自治。

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木里藏族自治縣。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三都水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維西僳族自治縣,漾濞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

西盟佤族自治縣,河口瑤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

耿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峨山彝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門源回族自治縣。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焉耆回族自治縣。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


自治縣,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行政地位與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相同,屬縣級行政區。

通常由直轄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管轄或由省直接管轄,管轄鄉級行政區,是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設立的縣級民族自治地方。

我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的大國,國家結構形式是單一制,在單一制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新中國在政治制度上的一個創造。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是成功的,它正確地處理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熱點內容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