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美國未成年保護條例

美國未成年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30 12:21:45

Ⅰ 美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有哪些相關法律保護措施

在美國的聲訊台、互聯網和電視、電影里,不乏色情、暴力等兒童不宜的節目。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法規,盡量讓未成年人遠離這些不良影響。
確認年齡 劃分時段
美國政府規定,所有包含色情、暴力等兒童不宜內容的聲訊服務台,在接電話時必須首先詢問對方年齡,要求對方報出駕駛證和信用卡號碼,以確認
已年滿18歲。這些問訊都要通過錄音記錄,以備接受司法部門檢查。美國電影協會有嚴格的分級制度,所有電影廣告都必須註明分級,電影院在檢票入場時都要嚴格檢查。
進入千家萬戶的電視和互聯網也有嚴格規定。不適合兒童觀看的節目只能在深夜的規定時段播放。在一般時段播放的節目中有裸露鏡頭或是粗俗言語,要加上馬賽克和剪輯,露骨的色情節目只能在加密的收費頻道里播放。所有有色情或暴力內容的網站,都必須在首頁上醒目註明「本網站只對成人開放」。此外,美國所有出售酒精類飲料的商店、餐廳等,在發現可能是未成年人買家時,必須要求他出示身份證件,以確認他超過21歲的合法年齡才可以出售。賭場、成人俱樂部等也有同樣的規定。
科技手段 增設鎖定
目前,美國不少新型電視機和有線節目接收裝置都有鎖定功能,父母給不適合兒童觀看的頻道加密碼鎖。
在互聯網方面,美國已推出一些有過濾功能的軟體,父母在給孩子的電腦安裝了這類軟體後,電腦可以識別有「色情」、「成人」、「暴力」、「只允許18歲以上」等關鍵詞的網站,自動禁止孩子點擊。最近,美國一些電腦公司還開發出監視軟體,父母通過這些軟體遠程監視孩子上網情況。盡管對此舉爭議較大,一些孩子抱怨隱私被侵犯,但它確實有效制止了許多起未成年人企圖登錄色情網站。
法規完善 處罰嚴厲
近年來,美國通過了大量保護未成年人的法令。僅互聯網就有《通信內容端正法》、《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未成年人網路隱私規則》和《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條文相當詳細具體。一旦觸犯這些法規,處罰力度不小。如《通信內容端正法》規定,通過網路向未成年人提供猥褻、低俗內容是犯罪行為,違者處以2.5萬美元以下罰款,還可判入獄兩年。不少州還有縱容或引誘未成年人喝酒罪,商店、餐廳等向未成年人出售含酒精飲料的當事人,可以比照這一罪名處罰。
律師凱文說,應該承認的是,美國未成年人的暴力或色情犯罪的案例並不少,但自從有了越來越多的法律後,這些案件的增長勢頭明顯減緩。

Ⅱ 在美國未滿21歲喝酒被學校發現了會有什麼處理

早在1984年之前,未成年人飲酒問題就已經是美國的一個社會問題。美國於1984年通過了《最低飲酒年齡法案》,隨即里根總統正式簽署了這部法案。該法案以聯邦政府不再向沒有將21歲作為最低飲酒年齡的州提供高速公路補貼相威脅。正是由於高速公路補貼的誘惑,各州在1987年之前都將最低飲酒年齡提高到了21歲。

除了1984年的《最低飲酒年齡法案》之外,美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飲酒方面的社會責任以及未成年人本身及其監護人的義務未成年人在公開場合飲酒將受到法律嚴懲,總統千金也不例外法律規定,商家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製品並由此導致嚴重的後果,受到了投訴後將嚴懲不怠;作為未成年者個人在公開場合飲酒,一經發現,也將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不僅要交納罰款,而且執法部門還要將這一違法事件作為其個人的污跡記錄在案,一旦屢犯,將受到嚴厲懲處。應該說,執法部門在未成年人飲酒問題上還是嚴格的。布希總統的兩個千金傑納和巴巴拉因為不滿飲酒的年齡,用別人身份證買酒和在公開場合飲酒而受到指控。傑納因為使用別人身份證買酒而被強制參加法律學習班培訓並受到社區服務8小時的處罰。

Ⅲ 各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未成年人法律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國外未成年人立法最早可以上溯到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法老時代。古代第一位將犯同一罪行的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加以區別處理的法典是古羅馬於公元前451——450年制定的《十二銅表法》;現在,青少年立法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美、德、日等國都相繼制定和頒布了未成年人保護的有關法律。而且各自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青少年法律體系。80年代,聯合國和其他一些國際組織也通過了一些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性文件。1989年聯大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1990年世界兒童首腦會議又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與發展權利世界宣言》。我國於一九九一年九月四日由全國人大七屆會議二十次常委會通過,並於九二年一月一日起生效——我國第一部《未成年人保護法》,並於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修訂,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Ⅳ 在美國對未成年人犯法有哪些法律

在美國對未成年人犯法的法律有:《少年法庭法》《預防虐待兒童法》《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兒童在線保護法》《禁止未成年飲酒法》等等,具體如下:

1、《少年法庭法》

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法規是1899年7月1日美國伊刺諾斯州第41屆州議會通過。共21條,規定了該法調整的對象和少年法庭管轄的范圍,少年法庭的審理程序,監護人,監護措施,對違法少年的處理、保護措施、教養和監護機構、收養、宗教選擇以及少年法庭的權力等。

2、《預防虐待兒童法》

美國國會於1974年通過了《預防虐待兒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對虐待、忽視或遺棄兒童情況必須舉報,以便於兒童保護部門能夠及時對處境危險的兒童提供救濟,並於1980年通過了《收養援助及兒童福利法》,確立了美國兒童保護的實施做法及取向。

3、《兒童網上隱私保護法》

美國兒童在線隱私權保護法於2000年4月21日生效,主要針對在線收集13歲以下兒童個人信息的行為。它規定網站管理者要遵守隱私規則,必須說明何時和如何以一種可以驗證的方式向兒童家長索求同意,並且網站管理者必須保護兒童在線隱私和安全。

4、《兒童在線保護法》

美國為防範暴力、色情等網路不良文化危害青少年,從1996年至今,先後通過了4部相關法律:《通信內容端正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兒童網路隱私規則》和《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兒童特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這些法律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區別對待兒童和成人,保護兒童不在網上遇到只有成人才能接觸的內容。

5、《禁止未成年飲酒法》

美國頒布了《禁止未成年飲酒法》防止未成年人飲酒。在美國,為了減少年輕人接觸酒精及減少飲酒機會,各州把飲酒最低年齡提高到21歲,此外,各州規定21歲以下的駕駛人,其血中酒精濃度不得超過0.00%或0.02%,以減少肇事率。

Ⅳ 美國的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條文和規定有哪些啊

一、簡要說明

首先是美國憲法里的規定。

其次是具體法律規定有《少年法庭法》、《聯邦青年矯正法》、《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教養法》、《少年法庭和家庭法院的標准》、《少年法庭模範規則》、《防止虐待未成年人和待遇法》;《未成年人電視法》、《通信內容端正法》、《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未成年人網路隱私規則》和《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

二、具體闡述

青少年法(Juvenile Law)是一系列以青少年為對象或主體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在美國,保護青少年權益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有《美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

青少年法適用於那些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不能承擔刑事責任的人,一般是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美國,青少年法主要由各州來管理,大多數州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

國會在1968年通過了《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nc Control Act),該法案在1972年修訂更名為《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ct)。

該法案明確定義了青少年3罪(Juvenile Delinquency),並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各州法律必須與此一致。

在美國,少年犯罪有專門的司法程序。當青少年被指控犯罪,處理的程序與成人犯罪是有很大區別的。青少年犯罪被稱為「違法(delinquency)"行為,需要青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來改正其違法行為。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法庭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教養(rehabilitation),而不是處以監禁(incarceration)等懲罰。只有在像謀殺(murder),綁架(kidnap),縱火(arson)和強奸(rape等重罪案件中,青少年才會被當作成人來對待,這將取決於法官的判斷。

青少年的權利與成人享有的權利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青少年不可通過陪審團審理案件,在許多案件中,他們也沒有參與公開庭審的權利。但是,青少年有權知曉所有對其違法行為的控告,有權獲得聽(hearing),有權與控訴方對質。

(5)美國未成年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少年法院的國家,聯邦政府和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少年法院。在美國,除了聯邦立法,各州立法中也有少年司法制度。

在創建之初,美國少年司法制度將與少年有關的民事、刑事、行政類案件都納入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體現了關愛和保護少年的司法政策。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少年暴力犯罪成為美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美國少年司法制度走向強硬化。

這是美國司法系統考慮到社會利益和少年利益需要兼顧後作出的選擇,這一傾向至今未變。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演變可以簡述如下。

1、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形成

美國強調政府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設立少年法院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189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頒布了《少年法院法》,規定少年審判機構與成年人審判機構相分離,界定了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強調少年司法程序與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原則性區別,明確規定少年司法的目的是矯正而非懲罰。

此後,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為了解決少年司法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美國聯邦及各州陸續頒布了一些專門立法,其中都延續了《少年法院法》的核心規定。美國少年法院的建立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指導原則,少年法院的管理對象主要是:觸犯刑法的少年。

基於身份違法的少年,即做了成年人可以做但未成年人不可以做的事情,如逃學、離家出走、酗酒等;被忽視教養的少年,即缺乏父母照顧、監護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被遺棄的少年等。

2、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變革

受少年犯罪率上升等因素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各州建立了少年司法分流制度,通過分流將犯罪行為輕微的少年排除出司法程序,將罪行嚴重的少年交由成年人刑事法院處理。實踐證明,該制度減少了司法成本,提高了結案率,在督促少年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維護了社會治安。

(1)、案件輸入階段的分流

美國少年司法體系獨立於成年人司法體系,有獨立的運行機制,參與主體包括警察、少年法院(庭)、緩刑監督官、政府律師和兒童代理人、少年收容所、少年教養院和一些少年福利機構。進入少年司法程序者可以是自願也可以是被移送的。

美國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移送制度,各州的移送制度在程序上基本相同。任何官方或個人(少年的父母、老師、鄰居以及普通市民等)都可以控告違法犯罪的少年並提出申請要求少年法院予以處理。

(2)、審前分流

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少年刑事案件進入審判程序之前,有關部門可以進行分流。分流的結果有三種:無條件釋放涉案少年;將一些涉案少年移送監管部門、福利機構或成年人刑事法院;案件進入少年法院。將涉案少年送往成年人刑事法院,是對少年法院管轄權的放棄。

(3)、審判過程中再分流

在美國,被提交到少年法院的案件將近一半是由接納部門根據少年的特殊情況進行非正式處理的。在大部分司法管轄區,觸法少年只有保證將被害人的損失恢復原狀、在學校出勤、遵守服用葯物的建議或宵禁等,才會得到非正式處理。這些少年服從緩刑監督官的監控,因而這一處理方式也被稱為非正式緩刑。

非正式處理措施執行完畢,案件即可終結,否則,案件將進入少年法院。案件正式被少年法院接納後,法院通過審查相關證據,認定少年確實實施了犯罪行為,同時認為由成年人刑事法院予以處理更為合適,便可作出放棄案件的決定。

對於一些初次違法、年齡較小的觸法少年,法官一般都會判決將其移送監管機構如矯正所、教養所、訓練營等,或者判決附條件(判處罰金等)釋放,以降低再犯率,弱化標簽效應。

一些犯重罪的少年將在監管機構被監管至成年後再次移送刑事法院予以處理。近幾年來,美國少年法院採取了很多措施突出少年司法的矯正功能,如密蘇里州的小型矯正中心療法在整個美國被復制。立法者、矯正官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承認,將資金從少年拘留所投向社區矯正機構能降低再犯率並節約成本。

Ⅵ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 。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Ⅶ 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底該不該取消

《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應該被取消。該法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未成年人屬於弱勢群體,需要保護,我們也必須去保護他們。
法律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Ⅷ 美國未成年保護法里關於未成年隱私權的條例有哪些

這題目似乎應分為兩部份,一是未成年保護,一是隱私。

隱私權是每個人都享有的,實在沒有成年或未成年的分別。

成年與未成年,只是未成年適用法律不同。


未成年部份,關於「在美國對未成年人犯法有哪些法律?」的專業回答連結如下:

http://..com/link?url=r9QZ_QlP4xfqDHsBH-JAvQEWWls-SWPL-6Jj_

隱私權部份,由於Warren與Brandeis從侵權法的角度,建立了隱私權的存在依據。

其主張「不受干擾的權利」(right to be let alone),至今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William L. Professor在《加州法學評論》中發表的「隱私」一文,提出四種侵害類型:

  • 不合理地干擾私人領域(侵犯隱私);

  • 公開真實的私人事實(公開揭露);

  • 使用真實的訊息,造成錯誤的印象(扭曲形象));

  • 未經授權盜用個人的名稱或肖像(濫用肖像)。

判例中顯示,公共電話亭裏的談話、家中持有物品等被隱私權保護,而丟棄的垃圾不屬於隱私。

但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較低。一般而言,公眾人物的真實事件被公開,在誹謗罪中很難獲勝。

關於「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的規定」類似題目回覆,以下兩則都值得參考。

  • http://..com/question/161995058.html?qbl=relate_question_4

  • http://..com/link?url=_Wj4G5LikqDoriq6habxKB7jY__

Ⅸ ★美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有哪些相關法律保護措施

美國國會於1974年通過了《預防虐待兒童法》,要求各州制定法律,對虐待、忽視或遺棄兒童情況必須舉報,以便於兒童保護部門能夠及時對處境危險的兒童提供救濟,並於1980年通過了《收養援助及兒童福利法》,確立了美國兒童保護的實施做法及取向。有關兒童照顧方面的聯邦政策與法令,有《家庭保護法案》、《兒童營養修正案》、《兒童安全保護法案》、《兒童健康法案》等;為防止虐待未成年人,頒布了《家庭暴力保護法案》、兒童虐待受害者權利法案》等;還有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兒童性暴力及色情法案》、《兒童保護及猥褻執行法案》等 。
在美國,兒童網路保護政策已經構成基本的體系。這個體系是以《兒童在線保護法案》、《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案》、《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三個聯邦法律為基礎,規范了商業組織、家庭、學校等在兒童網路保護方面的行為。其保護的重點措施是:研製屏蔽性軟體,要求學校、圖書館、網吧安裝屏蔽性工具;設立與成年人分開的專門的未成年人的上網場所;對不良信息網站的嚴格管理,成人網站設定身份認證制度;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等。

熱點內容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