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編造

法規編造

發布時間: 2022-05-01 23:32:34

A. 法律規定 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 怎麼定罪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編造爆炸威脅、生物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專息,或者明知是屬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191條之一(《刑法修正案(三)》第8條)之規定,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加重處罰事由 犯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而造成嚴重後果的,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造成嚴重後果,是指由於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而引起社會騷亂,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自傷、自殺的;致使停工停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等。

B. 刑法中如何規定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量刑標准

犯本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C. 財經法規偽造案例分析

一般的違法行為,是追究行政責任,要是情節嚴重,構成犯罪了,不僅要吊銷會計證書,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D.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治安管權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蝕性物質
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
危險物質
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E. 刑法造謠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依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造謠傳謠怎樣進行處罰,要依據造謠傳謠的情形而定,如果造成嚴重影響的,是可以按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沒有造成重大影響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二從建築物或者其他高空拋擲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F. 法律上對編造謠言的定義

截至目前,我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來規范網路謠言違法行為,其中現行的法律主要有5部,在2012年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就規定了對「散布謠言」等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要進行拘留或罰款的行政處罰;《郵政法》規定了不得利用郵件寄遞含「散布謠言」的物品,從而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定了對利用互聯網「造謠」等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針對微信、微博等網路社交平台上層出不窮的虛假信息,並且網民們相互跟風、盲目轉發導致了這些虛假信息的擴大傳播,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明確規定了對「網路造謠」的行為要負刑事責任。

G. 編造散布謠言犯了什麼法什麼罪第幾條

誹謗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此罪為告內訴才處理,即必須當事人容自行提起刑事自訴。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H. 編造法律條文什麼罪

法律分析:編造虛假法律條文,屬於散布謠言之范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散布虛假消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情況嚴重的可以構成造謠罪、誹謗罪、敲詐勒索罪等,可以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剝奪政治權利,有的還涉及民事賠償等。一般情況構成違法行為,由公安部門治安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三十二、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I. 違反證券法的有關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怎麼處罰

違反證券法的有關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十萬元的,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三款的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十萬元的,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熱點內容
經濟補償金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8 12:01:47 瀏覽:184
上海徐匯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8 11:59:39 瀏覽:296
2017勞動法辭職違約金 發布:2025-02-08 11:42:14 瀏覽:347
重慶電動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11:25:45 瀏覽:203
商務談判合同法 發布:2025-02-08 11:03:21 瀏覽:619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