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殯葬法規
Ⅰ 遺體異地運輸具體怎麼操作
對於屍體的運輸有特殊情況的需要向當地殯儀館申請,用專用殯葬車運送。
為完善殯葬法規,加強殯葬管理,現對屍體運輸作如下規定:
第三條凡屬異地死亡者,其屍體原則上就地、就近盡快處理。如有特殊情況確需運往其他地方的,死者家屬要向縣以上殯葬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並出具證明後,由殯儀館專用車輛運送。
第四條各地衛生、公安、鐵路、交通、民航等有關部門,要協助民政部門管好屍體運輸工作。醫療機構要積極協助殯葬管理部門加強對醫院太平間的屍體管理。嚴禁私自接運屍體。對患有烈性傳染病者的屍體要進行檢疫,並督促死者家屬在24小時內報告殯葬管理部門處理。
凡無醫院死亡證明,無公安派出所注銷戶口證明,無殯葬管理部門運屍證明,而將屍體運往異地的,鐵路、交通和民航部門不予承運,公安部門有權禁止通行。
(1)中國殯葬法規擴展閱讀:
有關屍體運輸的相關規定
1、對國際屍體運輸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在未來,國際屍體運輸網路服務中心中國殯葬協會和各地區殯儀館負責運輸的屍體和葬禮內外中國,沒有其他部門(包括保險或機構在中國設立了由外國人)擅自承擔此類業務。
2、在改革實行火葬的死亡和埋葬區,其家庭成員聯系當地殯葬管理部門,殯葬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衛生部、公安部、民政部關於《關於使用、和加強死因統計工作的通知》[衛統發(1992)第1號文件]精神,憑衛生、公安部門開具的《居民死亡殯葬證》辦理運屍手續,按當地殯葬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火化或土葬。除特殊情況外,遺體必須由殯儀館承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承運。
3、原則上,在異地死亡的人的屍體應盡快就地處理。如遇特殊情況確需轉運至其他地點的,死者家屬應向縣級以上殯葬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並出具證明後,由殯儀館專用車輛轉運。
4、當地衛生、公安、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應當協助民政部門做好屍體運輸管理工作。醫療機構應當積極協助殯葬管理部門加強醫院停屍房屍體的管理。嚴禁擅自運輸屍體。
對患有嚴重傳染病的屍體,應當實施隔離檢疫,並督促死者家屬在24小時內到殯葬管理部門處理。鐵路、通信、民航部門不得運輸到另一個地方的屍體沒有醫院出具死亡證明,派出所出具戶口注銷證明或屍體運輸殯葬管理部門出具證書,和公安部門有權禁止通行。
5、外國人、華僑、香港、澳門、台灣同胞,身體外的骨灰埋葬或進入中國境內,應當由他的親戚宣布其駐華使領館或接待單位,起源或當地的身體死後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民政、僑務和外交事務,機關批准。
根據衛生部《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的若干規定》[(1983)衛防字第5號]和海關總署《關於對屍體、棺柩和骨灰進出境管理問題的通知》[(84)署行字第540號]。辦理遺體進出境手續,遺體將由中國殯葬協會國際遺體網路服務中心或在華設立的地方組織運輸。
6、民政、公安、衛生、通信部門(機構)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鐵路、海關、民航部門和中國葬禮協會國際屍體運輸網路服務中心可能會依照本規定製定具體實施辦法。
Ⅱ 我國法律對於殯葬用地有什麼規定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規定: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2)中國殯葬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規定: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 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Ⅲ 法律規定人死後必須要火化嗎
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火葬區的公民死亡後,應當全部火化。非火葬區的公民在火葬區區域內死亡的,應當火化。該《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按照本辦法規定必須火化的遺體,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死亡證明後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一)在醫院(含其他醫療機構)死亡的,喪主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及時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並辦理手續後火化。(二)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者遺體,由司法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喪主辦理手續後火化。(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殯儀館接運、火化。戶籍部門應當依據死亡通知書和火化證辦理戶口注銷其實為了破除中國的鋪張浪費的葬禮以及大興土木地修建墓地、佔用耕地等習俗。
其實火葬並不環保,排出煙塵、而且耗費煤油等燃料資源、用政府資金建設焚燒爐等。
中國的傳統民情是土葬,並不接受火化的概念,也就使火化規定難以徹底實施。如果可以像穆斯林的葬禮一樣,不用棺材及任何陪葬品、薄葬,速葬,不鋪張浪費(僅沐浴後3、5尺白布包裹,眾人祈禱);不佔用耕地,不用棺木,可以節約裝殮和埋葬的費用。
不立墳頭,可植樹、掛標准紀念牌做紀念,不就很好了。
建成森林墓地,每100年可以更換新地區;如果是農村,每100年平墳恢復耕地,豈不是更好,人人都是有機化肥!
Ⅳ 偷偷土葬的後果
法律分析:土葬是否違法需根據當地法律法規決定。
土葬改革,部分地區禁止土葬。在中國,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國家劃定范圍作為火葬區,禁止土葬。目前,山西,陝西,貴州,四川等多數經濟不發達地區仍以土葬為主,絕大多數城市聚居地區已被禁止土葬。
法律依據:《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Ⅳ 別的殯儀館車輛能到異地殯儀館運送親人遺體嗎
這個沒有法律上的強制規定行還是不行,都是自己的規定,石家莊的殯儀錧好像就有規定,異地的車輛送過去的遺體他們不接受,必須用他們的車輛,我覺得這還是利益用問題,這個作法應該是不對的,但是也沒有辦法,人家是壟斷行業,就這樣規定。
Ⅵ 中國農村有哪些關於火化得法律怎麼樣才能避開.我就不火化.誰來管這事求助.加高分.
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殯葬設施管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殯葬工作規劃和殯葬需要,提出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殯葬設施的數量、布局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八條建設殯儀館、火葬場,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建設殯儀服務站、骨灰堂,由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批;建設公墓,經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農村為村民設置公益性墓地,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第十一條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第十二條殯葬服務單位應當加強對殯葬服務設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陳舊的火化設備,防止污染環境。
殯儀服務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化的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
第三章 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第四章 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條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禁止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
第十七條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 罰 則
第十八條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墓穴佔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第二十一條辦理喪事活動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由民政部門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製造、銷售,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殯儀服務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Ⅶ 中國哪一年政策規定不可以土葬
截止到2019年2月,我國還沒有規定不可以土葬,全部改為火葬。根據《殯葬管理條例》:
1、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2、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3、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7)中國殯葬法規擴展閱讀:
推行火葬的原因:
解放前,中央領導就決定簡化喪葬儀式,大力推行火葬,151位主要領導都在火葬倡議書上簽字,死後採用火葬(也有破例的,比如許世友)。在當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
1、破除迷信,反封建
2、節約喪葬成本
3、防止瘟疫
4、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的大幅增加,土地尤其是耕地愈發稀缺,逐漸成為禁止土葬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在1985年國務院公布《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之前,推行火葬的工作並不順利,尤其是在農村,不少地區不具備建立火葬廠的條件,不少農民都是先火葬,然後再入棺土葬,非但沒有節約成本,反而有些勞民傷財。
Ⅷ 在中國有法律允許 冰葬嗎
在法律上目前只允許火葬、土葬和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
依據《殯內葬管理條例》
第四條 人口稠密容、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願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8)中國殯葬法規擴展閱讀
《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三條 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 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殯葬管理條例》
Ⅸ 不火葬犯法嗎中國法律有規定嗎
不火葬不犯法,中國法律沒有法律規定。
《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殯葬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9)中國殯葬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1、耕地、林地;
2、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3、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4、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
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
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按照規劃允許土葬或者允許埋葬骨灰的,埋葬遺體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節約土地、不佔耕地的原則規定。
Ⅹ 全國殯葬新規定
法律分析:一般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法律依據:《殯葬管理條例》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