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明條例
A. 電熱水器一定要接地線嗎
電熱水器一定要接地線原因:
一、國內家用電器安全標准中明確定規定Ⅰ類家電產品:有工作絕緣,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線規定必須接地和接零。
常用電器安全要求共分0類、01類、Ⅰ類、Ⅱ類、Ⅲ類五個大類。
0類:這類電器只靠工作絕緣,使帶電部分與外殼隔離,沒有接地要求。這類電器主要用於人們接觸不到的地方,如熒光燈的整流器等電器。所以這類電器的安全要求不高。
01類:這類電器有工作絕緣,有接地端子可以接地或不接地使用。如用於乾燥環境(木質地板的室內)時可以不接地,否則應予接地,如電烙鐵等。
Ⅰ類:有工作絕緣,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線規定必須接地和接零。接地線必須使用外表為黃綠雙色的銅芯絕緣導線,在器具引出處應有防止松動的夾緊裝置,接觸電阻應不大於0.1Ω。
Ⅱ類:這類電器採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要求,沒有接地要求。所謂雙重絕緣是指除有工作絕緣外,尚有獨立的保護絕緣或有效的電器隔離。這類電器的安全程度高,可用於與人體皮膚相接觸的器具,如:電推剪、電熱梳等。
Ⅲ類:使用安全電壓(50V以下)的各種電器,如剃須刀、電熱梳、電熱毯等電器,在沒有安全接地又不幹燥絕緣環境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安全電壓型的產品。
從規定中可以看出電熱水器是國家規定的I類家電產品,其出廠時電路設計都是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製造。所以,按照I類電器安裝使用規定有工作絕緣,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線規定必須接地和接零。接地線必須使用外表為黃綠雙色的銅芯絕緣導線,在器具引出處應有防止松動的夾緊裝置,接觸電阻應不大於0.1Ω。
二、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儲水式電熱水器產品質量進行國家監督抽查時的檢查標准依據強制性國家標准GB4706.1-1998《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4706.12-2006《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儲水式電熱水器的特殊要求》及推薦性國家標准GB/T20289-2006《儲水式電熱水器》規定的要求,對儲水式電熱水器產品的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發熱、在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耐潮濕、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非正常工作、機械強度、結構、內部布線、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外部導線用接線端子、接地措施、螺釘和連接、爬電距離、電氣間隙和穿通絕緣距離、對在接地系統異常時提供應急防護措施的Ⅰ類熱水器的附加要求、額定容量、加熱效率以及標志和說明等19個項目進行了檢驗。
三、上述規定強制檢查的19個項目中其中就有接地措施一項,可見電熱水器必須接地的重要性。從強制性國家標准GB4706.12-2006《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儲水式電熱水器的特殊要求》規定中可以查到:"電熱水器產品的接地端子應有防松措施,不會因為震動或其他原因導致接地端子松開並脫落。"可見規定中對接地端子要求都是如此嚴格更何況不接接地線是絕對違規的操作。
四、從安全技術角度來講,電熱水器的接地裝置很重要,沒有接地線,熱水器容易漏電,插頭上的『漏電保護』裝置也會形同虛設,電熱水器使用時又是較潮濕地方,發熱管在容器里,如果發熱管漏電,就會傷及人體,人體洗澡時電阻值很小,觸電機率增大,極易發生觸電危險。所以必須接地,接地線是生命線,不能帶有僥幸心理。電氣安全第一,使用電熱水器時一定要看插座是否有接地線。
五、根據室內插座必須安裝有接地端的安全規定來看,I類電熱水器也是必須要接地的,否則插座的接地端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安全功能與作用。
民用室內插座接地相關安全規定:
(1)《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
(2)《建築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
(3)《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J65-83
(4)《 防雷及接地安裝工藝標准》322-1998
上述四種相關規定中都有明確接地設計規范及驗收標准,違反上述安全規定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建築安全驗收環節無法通過。如因民用室內插座無接地線造成的直接損失可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綜上所述,電熱水器這種I類家電產品使用時必須接有接地線。
B. 新勞動法是否規定必須有一金
沒有,新的《勞動合同法》相對於《勞動法》,僅增加了在用人單位未交納的社會保險的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經濟補償的條款。
社會保險在《勞動法》中明就確規定必須交納,我國現在所有企業必須交納的社會保險包括醫療,養老,和失業三險。後來又增加了工傷保險。
C. 目中明是械字型大小嗎
摘要 械字型大小是什麼?
D. 中國象棋的規則
第一章 行棋規定
第1條 棋盤和棋子
1.1 象棋盤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棋盤上共有九十個交叉點,象棋子應擺放和活動在這些交叉點上。
棋盤中間直線斷開處,稱為「河界」;河界內應標注「楚河漢界」,兩端劃有斜交叉線的地方,稱為「九宮」。
九道直線,紅棋方面從右到左用中文數字一至九來標識;黑棋方面從右到左用阿拉伯數字1至9來標識。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每組十六個,各分七種,其名稱和數目如下:
紅棋子:帥一個,車、馬、炮、相、士各兩個,兵五個。
黑棋子:將一個,車、馬、炮、象、士各兩個,卒五個。
子力價值:原則上一車相當於雙馬、雙炮或一馬一炮,馬炮等值,車、馬、炮稱為「強子」;仕(士)、相(象)等值,稱為「弱子」。過河兵(卒)價值浮動。
1.3 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圖1。印刷體棋圖規定為:紅方棋子在下,用陽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陰文。
1.4 標准棋盤每格均應為正方形,每格長、寬均應為3.2至4.6厘米。
比賽演示用的大棋盤為立式,紅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盤和棋子大小,應根據場所相應調整。
1.5 每個平面圓形棋子直徑應為2.7至3.2厘米,大小與棋盤相應配套。棋子面色分紅黑兩組,字體規范、醒目。
1.6 棋盤和棋子的底色,均應為白色或淺色。棋盤上直線和橫線應為紅色或深色,四周應留有適當空白面積。
第2條 行棋和吃子
2.1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
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2.2 棋子的走法:
帥(將)每著只許走一格,只能在「九宮」內前、後、左、右移動。任何一方走之後,都不準造成帥、將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
仕(士)每著只許沿「九宮」斜線走一格,可進可退。
相(象)不能越過「河界」,每著斜走兩格,可進可退,即俗稱「相(象)走田字」。當「田」字中心有棋子(無論何方)佔一據,俗稱「塞相(象)眼」,則不許進或退。
馬每著走一直(或一橫)一斜,可進可退,即俗稱「馬走日字」。如果在先直(橫)的那個交叉點
有棋子(無論何方)佔一據,俗稱「蹩馬腿」,則不許進或退。
車每一著可以直進、直退、橫走,不限格數,但不可隔子而行。
炮的走法同車一樣;吃子時必須隔一個棋子(無論何方)跳吃,即俗稱「炮打隔子」。
兵(卒)在過「河界」前,每著只許向前直走一格;過「河界」後,每著可向前直走或橫走一格,但不能後退。
2.3 行棋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點走到另一個點,即為一著。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點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該點。
第3條 照將、應將、將死、困斃、自殺
3.1 一方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能將其吃掉,稱為「將軍」,或簡稱「將」。
3.2 被「將軍」方必須立即「應將」,如果無法「應將」或不「應將」,即被「將死」。
3.3 輪到行棋的一方無子可走,即被「困斃」。
3.4 一方行棋後形成帥(將)直接對面、或主動送吃帥(將),或在被「將軍」時誤走它子,沒有「應將」,聽任對方吃帥(將),均屬「自殺」。
第4條 勝、負、和
4.1 對局時一方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輸棋(負),對方取勝;
4.1.1 帥(將)被「將死」;
4.1.2 被「困斃」;
4.1.3 走棋後(已離手)形成「自殺」,參見3.4款;
4.1.4 形成待判局面,單方「長將」;
4.1.5 形成待判局面,一方違反禁例,應變著而不變;
4.1.6 在規定時限內未走滿規定著數或完成對局;
4.1.7 超過了比賽規定的遲到判負時限;
4.1.8 全國比賽一次,省級(含以下)和全國少年賽(含以下)比賽兩次違反行棋規定;
4.1.9 兩次現未走棋先按鍾;
4.1.10 三次「犯規」;
4.1.11 在同一個「自然限著」階段內,第二次提出「自然限著」和棋,經審核不屬實;
4.1.12 宣布認輸;
4.1.13 對局中拒絕遵守本規則或嚴重違反紀律。
4.2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為和棋:
4.2.1 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4.2.2 雙方均無取勝可能的簡單局勢;
4.2.3 棋局出現待判局面,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2.4 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回合中(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均未吃過棋子。
第5條 摸子、落子、糾正錯誤
5.1 摸觸己方的哪個棋子,就應走那個棋子,除非所摸觸的棋子,按行棋規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它子。
5.2 摸觸對方的棋子,就必須吃掉那個棋子,只有當己方的任何棋子都無法去吃時,才可以另行走子。
5.3 先摸觸己方棋子,後摸觸對方棋子,處理順序如下:
5.3.2 如前者無法吃掉後者,則必須走動前者;
5.3.3 如前者無法走動,則必須用別的棋子吃掉後者;
5.3.4 如均無法吃掉後者,才可以另行走子。
5.4 先摸觸對方棋子,後摸觸己方棋子,處理順序如下:
5.4.1 後者必須吃掉前者;
5.4.2 如後者無法吃掉前者,則必須用別的棋子吃掉前者;
5.4.3 如均無法吃掉前者,則必須走動後者;
5.4.4 後者無法走動,才可以另行走子。
5.5 同時摸觸雙方棋子,處理順序同5.4。
5.6 擺止棋子只能在自己行棋的時間內進行,且必須事先中明,否則按摸子論處。如系明顯誤碰某個棋子,不作摸子論處。
5.7 行棋後(以手離開棋子為准)。只要符合行棋規定,即落子生根,便不得悔棋。如系無意中失手將棋子脫落在棋盤上,可不作落子論處。
5.8 在對局過程中,出現意外錯誤,無論出自何方,應及時糾止,過時不予受理。
5.8.1 對局中發現先後手顛倒,如在20分鍾內發現則換先重賽;否則,視為雙方認可,繼續比賽,對局結果有效。
5.8.2 如果發現棋子意外挪動至其它點(五個回合內),應恢復到錯誤前的局面重走。重走時,輪走方可以重新選擇走動己方任意棋子。
5.8.3 如果發現有一著棋違反行棋規定,應從發現錯誤的那一著重走,重走時,輪走方那個已動的棋子,應視為已經摸觸,必須按5.1款走棋。
5.9 如發生一方亂碰棋子,應在自己的時限內恢復局面。
5.10 凡走棋並按鍾後出現棋子走在兩個點之間並且無法辨認位置,由對方指定其中一個點作為落點。
E. 哪些財產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規定: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在法定的個人財產之外,當事人還可以約定個人財產的范圍,既可以把屬於法定個人財產的部分約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也可以把法定的共同財產部分約定為個人財產,約定的效力優先於法定的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F. 執法人員穿工作服倒娛樂場所算為法嗎
法律沒有限定執法人員著裝進入娛樂場所屬於違法行為,則談不上違法;但各執法機關會有相應的著裝規定與要求,如果規定中明其不充許則屬於違規行為。
關於執法人員著裝規定的通知
局屬各單位、機關各科室:
為進一步嚴肅執法人員隊容風紀,塑造良好的隊伍整體形象,促進執法工作再上新台階,根據《執法人員隊容風紀暫行規定》,結合我局實際,現將執法人員著裝有關規定通知如下:
1、執法人員工作期間必須著制服,各種標志佩帶齊全。
2、執法人員外出執勤和辦理執法業務期間,必須戴帽子;在辦公場所或到我局內部各單位辦理公務期間可以不戴帽子。
3、季節性制服、便服和制服不準混穿,著制服必須穿、系配發的藍色襯衣、領帶。
4、統一換裝時間,具體時間由各局屬單位根據工作實際確定。
5、執法人員到外單位參加涉及執法業務的會議及辦理相關公務時必須著制服;辦理非執法業務公務期間不得著制服。
6、抽調指揮部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必須著制服,但在辦理入戶做工作等不便於著制服的工作時,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著便裝。
7、內勤崗位協管員在辦公室和協助參與執法工作期間必須著制服;駕駛員崗位協管員可以著便裝;食堂協管員或協管員、執法人員在食堂幫助工作期間嚴禁著制服。
8、懷孕五個月以上無法穿著配發制服的,可以不著制服。
9、嚴禁著制服進入飯店、發廊、KTV等娛樂休閑場所進行消費、娛樂。
10、辦理私人事務時嚴禁著制服。
本通知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實行,請各級各單位認真做好傳達、貫徹、落實,抽調到指揮工作人員由派出單位通知,內勤協管員制服不全的要求本人立即購買,不及時購買的將予以待崗或辭退。局黨委將組織相關單位進行專項督導檢查。
泰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2014年2月18日
G.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自考本科是什麼性質國家承認學歷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現在已經不歸財大管了,只是還依舊頂著財大的名聲。
國家承認學歷的,有財大的老教師退休後去那教書,聽說學校不好,拿著本子用處不大。
H. 有關甲午戰爭的起因
甲午戰爭的起因問題。長期以來,中外學者對此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主要有3種見解:第一,經濟目的說。認為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是為了確保國外原料基地和市場,進行原始積累而掠奪殖民地。第二,偶發說。如戰爭是因朝鮮東學黨起義而引起、戰爭是由於日本國內發生政治危機而不得不把內部之爭轉向對外侵略、戰爭的爆發是由於陰差陽錯的偶然性原因促成等說,皆屬於此類。第三,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是其既定國策,發動甲午戰爭是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侵略行動。
經濟目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此說並未抓住問題的根本,不能說是日本發動甲午侵華戰爭的主要原因,這是顯而易見的。偶發說主張者的一個通病,就是醉心於對歷史現象的主觀分析,可以完全不顧最基本的客觀歷史事實。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開始推行「武國」方針,以對外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進入70年代,日本國內大倡「征韓論」。所謂「征韓論」,其實質就是侵略大陸論。
80年代後,日本政府舉全力進行大陸作戰的准備。山縣有朋內閣一成立,便提出「保衛利益線」,成為爾後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理論」根據。到1893年,明治天皇批准《戰時大本營條例》,標志著日本已完成入侵大陸的戰爭准備。齋藤聖二曾對甲午戰爭中最先入朝的日本第五師團長野津道貫中將的有關文書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得出結論說,日本派兵入朝的目的,表面上是「保護日本人及公使館」,而背後的目的是「與清國爭奪霸權」,就是說,根本不存在什麼「試圖保持和清國的協調」,「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真實意圖」。
實際上,早在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就已經制訂了多份陸海軍對華作戰的具體方案。先前發現並已披露的參謀本部陸軍部局長小川又次陸軍大佐的《清國征討方案》,即提出:「於此時,我國斷然先發制人。」(註:〔日〕小川又次:《清國征討方略》,《抗日戰爭研究》1995年1期。)幾年前,中明教授從福島縣立圖書館「佐藤文庫」中又發現參謀本部海軍部於1887年制訂的6份對華作戰的構想方案,並對其中之一的櫻井規矩之左右海軍少佐《征清方策》進行個案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從日清戰爭的實際作戰過程也能看出,櫻井的《征清方案》絕不僅僅是憑空描繪的作戰構想,在以後,它被具體化並運用於日清戰爭的實戰之中。」由此不難看出,日本之挑起甲午戰爭,實是實施其蓄謀已久的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的一個必然步驟,決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