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骨科醫院放射科規章制度

骨科醫院放射科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5-02 16:51:38

⑴ 三甲醫院的標准

三甲醫院的具體標准如下:

1、醫院應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以實施住院診療為主,一般設有相應的門診部。

2、應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設立葯劑、檢驗、放射、手術及消毒供應等醫技診療部門。

3、應有能力對住院病人提供合格與合理的診療、護理和基本生活服務。

4、應有相應的、系統的人員編配。

5、應有相應的工作制度與規章制度。

6、應有相應的醫院文化。

配備要求

1、床位:住院床位總數501張以上。

2、科室設置

(1)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麻醉科、康復科、預防保健科。

(2)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輸血科、核醫學科、理療科(可與康復科合設)、消毒供應室、病案室、營養部和相應的臨床功能檢查室。

三甲醫院申報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中國內地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醫療等級評定。

三級(病床數在501張以上)是向所在地區以及周邊輻射區域提供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醫院。甲等是按評分標准獲得超過900分為甲等。



(1)骨科醫院放射科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評審標准

醫院等級評定重新啟動後還採用三級六等劃分等級,評審堅持「六重三不」原則,即重服務、重管理、重質量、重安全、重基礎、重保障、不搞運動、不搞形式、不弄虛作假,民營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參與等級評定。

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實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評為三級甲等,750分-900分評為三級乙等,600分-750分評為三級丙等。醫院等級不搞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

此外此次醫療質量綜合考評標准突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求醫院必須定期徵集病人意見,每季度開一次病人意見座談會。醫院還須設立免費飲水供應、公用電話、實行電子電話預約診療等,要求化驗室檢查報告在24小時內出結果,還要有收費價格公示。

⑵ 三級醫院評審標准2020版細則

醫院等級評定重新啟動後還採用三級六等劃分等級,評審堅持「六重三不」原則,即重服務、重管理、重質量、重安全、重基礎、重保障、不搞運動、不搞形式、不弄虛作假,民營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參與等級評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實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評為三級甲等,750分-900分評為三級乙等,600分-750分評為三級丙等。醫院等級不搞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此外,此次醫療質量綜合考評標准突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求醫院必須定期徵集病人意見,每季度開一次病人意見座談會。醫院還須設立免費飲水供應、公用電話、實行電子電話預約診療等,要求化驗室檢查報告在24小時內出結果,還要有收費價格公示,提供費用查詢,實行費用清單制度。
《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准》
一、醫院功能與任務(50分)
(一)醫療服務(20分)
能提供全面連續的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醫療服務。
1.在高質量綜合性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提供高水平的專科服務。承擔危急重症和疑難病診治任務,開展雙向轉診。
2.有足夠的醫療服務輻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應有一定比例來自醫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區或省。
3.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當地急診醫療網,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應急反應,承擔災害事故的緊急救援任務,並能接受成批傷病員進行院內急救。
4.開展心理衛生、遺傳找尋門診服務和支持、指導社區醫療、護理、康復醫療服務。
(二)教學科研(15分)
1.承擔高等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和實習,能培養高級臨床醫學人才。並承擔二級醫院技術骨乾的臨床專業進修任務。
2.承擔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科研課題。
(三)業務技術指導(10分)
履行對下級醫療機構技術指導是醫院的職責和義務,建立經常性技術指導與合作關系,幫助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解決疑難問題,培養衛生技術和管理人才。完成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或支農工作。
(四)預防保健(5分)
1.開展健康教育
2.承擔當地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預防保健,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工作。
3.參與城市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設置(30分)
醫院科室設置應與其功能、任務和規模相適應。職能科室的設置應符合精簡、高效的原則,適應管理工作的需要。業務科室應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指導下和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專科建設,部分一級科室實行二級分科,突出專科優勢。
(一)臨床科室(20分)
1.一級專業科室
應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及當地《醫療設置規劃》的規定。
2.二級專業科室
內科:應至少設7個科室,下列科室中地個為必設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經內科、腎內、內分泌等專業科室。
外科:應設普外、心胸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專業科室。
婦產科:應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等專業科室。
兒科:應設兒內、新生兒等專業科室。
3.重點專科
重點專科應依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設立。
全院應有3個以上的重點專科。
每重點專科有20張病床。
4 應設綜合重症加強監護病房(ICU或稱綜合加強醫療病房)或專科重症加強監護病房(或稱專科加強醫療病房)
(二)醫技科室及其他業務科室(10分)
除符合<醫療機構標准>外,還應設信息統計室圖書館(室)
三、人員配備(30 分)
醫院應配備與其功能、任務和規模相適應的衛生技術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除引應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外,還應滿足下列條件:
(一)實際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在編護理人數不少於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50%,病床床位與病房護士之比不少於1:0.4,具有大專以上護理專業畢業文憑者不少於護士總數的20%,護理部正、副主任,內、外、婦、兒、急診科、手術室及重點科室護士長應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技術職務,主管護師、護士結構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機構合理。(6分)
(三)各一級科室和重點二級科室主任應具有主任醫師技術職務,一般二級科室主任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技術職務。(7分)
(四)營養人員(具有營養士以上技術職務的人員)與床位比為1:200 (4分)
(五)輸血科專業人員根據醫院床位數、手術例數、用血量及工作實際情況確定。(3分)
醫學院校附屬醫院以及教學醫院,適當增加人員比例
四、醫院管理(140分)
(一)組織管理(25分)
1.醫院應有健全的科學管理體系,各項管理工作均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
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衛生部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並結合醫院實際,認真制定和不斷
完善醫院工作制度,各級務類人員崗位職責和崗前教育制度,並組織實施,加強標准化管理。
3.醫院實行目標管理,應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作好執行進度發協調,檢查、考核與評價。
4.建立健全院內、外的監督制度,定期對醫院工作和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評價。
5.院長應全面掌握醫院管理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國內醫院管理動態,強化科學管理意識;醫院領導必須接受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專業崗位培訓並獲得培訓證書。只能科室的領導也要接受崗位培訓
6.有在職人員培訓計劃和經費
7.醫院職工對院領導班子結構、合作和工作滿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組織和有關工作制度
2.圖書館的中、外文醫學圖書和期刊能滿足醫教研需要
3.檔案管理按《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升級辦法》(國家二級)標准執行。
4.對醫療、病案統計、財務、人事、葯庫、和圖書情報等信息實行電子計算機管理。
5.各種統計、分析、編碼及信息都必須擦卻國家和部頒標准。
6.醫院的各項信息必須真實、完整 、准確並及時分析、反饋與利用。
(三)財務管理 (15分)
1.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財會制度,加強財經律。
2.嚴格執行收費標准,實行主要服務項目明碼標價。
3.貫徹「勤儉辦院」的方針,加強經營管理逐步開展成本核算。
(四)設備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設備管理和維修組織,配備一定的工程技術人員。
2.醫院設備實行計劃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設備定期采購、保養、維修與更新制度。保證醫療工作需要。保證設備處於完好狀態,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復購置。
3.醫院應重點保證《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規定達到的設備和其他基本要裝備、急救設備、監護設備的配備,購置貴重儀器設備要經過論證。有關大型設備按衛生部有關規定執行。
4.貴重設備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五)總務管理 (19分)
1、健全的總務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
2.般物質實行定額管理 有健全的采購驗收 入庫發放 報廢等制度
3.主動、及時為醫教研和職工生活服務。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及時處理三漏(漏水、漏電、漏氣),做倒兩滿意(職工、病人)。
4.有意外情況下的供電措施確保應急需要
(六)建築管理(8分)
1.醫院建設要有總體規劃,新建、改建、擴建要進行可行性論證、資料保存完整,符合衛生部《綜合醫院建築標准》等建築規范。
2.醫院的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急診科等部門的建築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內採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要求。
3.醫院舊建築有定期維修計劃,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七)安全管理 (15分)
1.有健全的醫院安全保衛管理組織。
2.有健全的醫院安全保衛管理制度、措施及實施記錄並定期對安全管理進行評價。
3 、對易發生危險的設備及部門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壓力系統、高壓氧艙氧氣供應室 危險品倉庫同位素室 配電室手術室 細菌室等
消防設備齊全,標志醒目,定期檢查更換,使用方便。
嚴格執行醫療用毒性葯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管理制度。
(八)環境管理 (17分)
1 、保持醫院清潔衛生]
2 、門診、病房等醫療去禁止吸煙;保持整潔、安靜。
3 、搞好院內綠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 、污水污物 放射性物質等處理,有毒氣體排放及消煙均應符合有關規定
五、醫療管理與技術水平(480分)
(一)、醫療管理 (105分)
1.建立健全醫療管理組織,人員配備合理,有相應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長分管業務工作。
2.制定切實可行的全院醫療業務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建立健全醫療工作制度診療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醫療質量標准,並組織實施
4.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制定質量管理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內部約束機制,進行全員質量教育,提高質量意識,定期對醫療護理、醫技、葯品病案質量管理進行監督、檢查、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必備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有: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可以與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合並)、葯事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
5.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及各種病例討論制度。建立健全病歷質量檢查考核制度加強院、科、主治醫師三級的檢查考核。病歷書寫要求清晰、規范、完整、正確、及時、有要點、有分析、注重內涵質量,完整地記錄各級醫師查房、搶救 會診、討論意見不得弄虛作假。
6.高度重視醫療安全,增強全院人員醫療安全意識。加強醫療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範,及時發生和糾正差錯事故苗頭。對已發現的差錯、事故要及時上報,正確處理,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管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建立醫務人員技術檔案。
門診管理,改善服務態度,簡化手續、方便群眾,努力消除「三長一短」(掛號、收費、取葯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現象,並有相應措施,內外婦兒科每天應有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出門診,其中內科和外科門診應每天保證二名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在崗,承擔指導低年資醫師幫助解決疑難問題的任務。本院醫師出門診人數應佔在崗門診醫師總人數的65%以上。
加強急診科建設,執行急診首診負責制,按衛生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在組織領導、布局和人員、床位、設備、葯品、器械、通訊設備以及車輛配備等方面進行落實,保證醫療、搶救和轉送病人的需要。
10.堅持危重搶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堅守崗位。
11.醫技科室樹立和堅持為臨床第一線服務的思想,加強管理,保證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預約和發報告的時間。檢驗科必須建立室內質量控制系統,並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或本地區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甲等醫院必須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
床學研究和臨床用葯的監督與指導。
(二)、護理管理(75分)
1 、貫徹衛生部關於加強護理工作管理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護理管理體制。
2 、醫院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負責制。葯積極創造條件設護理副院長,實行三級或二級管理。
3.切實落實衛生部《醫院工作人員職責》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中級以上技術職務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級人員按技術職務上崗。
4 、開展整體護理,有整體護理實施方案,通過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廣。
5.建立整體護理病歷,並不斷完善。
6 、完善各科疾病護理常規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認真執行。
7 、指定並完善護理質量管理方案,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8 、護理部應有專門負責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應有負責教學的護理人員。
9 、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考核,建立業務技術檔案,年培訓率不低於15%;有分級培養目標、培養計劃,並組織實施;對護理專業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培養,使用計劃葯落實到個人。
10 、加強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護士長以上的管理人員必須接受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管理專業崗位培訓並獲得結業證書。
(三)、「三基」 、「三嚴」培訓與管理(45分)
1 、醫院要堅持對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簡稱「三基」)訓練,培養嚴格要求、嚴格組織、嚴謹態度(簡稱「三嚴」)。
2 、「三基」培訓必須全員參與,「三基」考核必須人人達標。
3 、要把「三嚴」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的始終。
4.醫護人員人人掌握手心復甦急救術。
(四)、醫院感染管理(40分)
1、貫徹執行衛生部關於加強醫院感染的有關規定,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嚴格控制醫院感染。
2.有醫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關有監測記錄、效果、評價及改進設施。
3.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法定報告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
4.有醫院感染的教育培訓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嚴格進行正確的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6 、特殊區域的管理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
7 、消毒供應室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准(試行)的要求》。
8 、消毒物品、物體表面、手、空氣現場采樣檢驗要達到規定的要求。
(五)、輸血管理 (15分)
1.嚴格執行衛生部《采供血機構和血液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輸血工作納入本地區血液三統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輸血工作制度 、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標准,建立質量考核指標和質量管理信息反饋系統。
3 、臨床輸血要嚴格執行用血登記制度和用血報批手續,輸血前必須執行輸血前的檢驗和核對制度。
4.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輸血的管理辦法。
5 、有嚴格控制輸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輸血反應及輸血感染疾病的登記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6.輸血科應達到衛生部有關規定的要求。
(六)、技術水平(200分)
醫院要具有與其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醫療技術水平,能接受二級和部分三級醫院的轉診。能正確處理復雜疑難病症。
1.臨床科室(見附件一) (60分)
2.醫技科室(見附件二) (60分)
3.重點專科(60分)
(1)、能開展「附件一」所列之重點專科診療技術,每個重點專科要達到國內或省級先進行列。
(2)、科主任或學科帶頭人應具有副主任醫師技術職務,在國內本專業學術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專業人才形成梯隊。
(4)、能開展與重點相應的實驗研究。
(5)、部(委) 省級以上科研成果。
(6)、國際間的學術交流。
(7)、每年在國家級(本專業領域核心期刊)或省級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2篇。
4 、護理(20分)
(1)、重點專科護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開展整體護理,並能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指導。
(3)、能承擔中、高等衛生學校互利專業的臨床教學。
(4)、開展護理科研 每年護理科研或革新項目≥2項。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3篇。
六、教學、科研管理與水平 (105分)
(一)、 教學科研管理 (45分)
1.有與功能和任務想適應的、健全的教學和科研管理組織,醫院領導要有人分工負責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2. 有切實可行的教學科研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與評價。
3 、有健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監督、有檢查、有評價。
4 、有比較穩定的教師隊伍並建立備課 評教評學和檢查性聽課制度。
5.教學資料(電化教學材料、自編統編等)、教學設備(儀器設備、圖表標
本模型、實驗動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種、病人數量均能滿足臨床教學的需要。
6 、執行衛生部有關「教學醫院」的管理規定。
(二)、教學、科研水平 (60分)
醫院要具有與其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1 、完成高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任務
2.獨立培養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3.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和進修教育正規嚴格效果好。
4.每年承擔部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2項。
5.在統計年度內,在國家級學術刊物(本專業領域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次。
6.按評審前三年統計,有省科技進步(成果)獎≥1項;部委、省科技進步(成果)獎≥2項。
七、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65分)
(一)、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的辦院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10分)
(二)、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和教育體制度。(5分)
(三)、堅持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貫《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建立健全廉潔行醫措施,堅決抵制不正之風,獎懲分明。(13分)
(五)、以病人為中心,優質服務。(13分)
(六)、提倡敬業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6分)
(七)、建立健全群眾和社會監督制度,患者、合同單位對醫院的滿意度≥85%。(13分)
八、統計指標(100分)
1.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5%。
2.手術前後符合率≥90%。
3.臨床主要診斷與病理符合率≥50%。
4.X線電子計算機體層成像裝置(CT)檢查陽性率≥60%(無CT者,此項不佔分)。
5.磁共振成像裝置(MRI)檢查陽性率≥70%(無MRI者,此項不佔分)。
6.大型X光機檢查陽性率≥50%。
7.X光攝甲片率≥40%。
8.臨床化學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離指數DI≤2)。
10.免疫室間質評全年平均成績在全國平均成績之上。
11.細菌室間質評全國鑒定正確率≥80%。
12.屍檢率≥10%(新生兒屍檢除外)。
13.急診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4%。
15.無菌手術切口甲級癒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內再住院率(檢查時確定病種,同級醫院比較)處於同級醫院較低水平。
17.住院產婦死亡率≤0.02%。
18.活產新生兒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門診處方合格率≥95%。
21.門診病歷書寫格式合格率≥90%。
22.甲級病案率≥90%(無丙級病案)。
23.陪護率≤5%(不包括愛嬰醫院產科病房)
24.一人一針一管一滅菌執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療飲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醫院感染率≤10%
28.醫院感染漏報率≤20%
29.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適宜范圍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轉次數≥17次/年
33.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儀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務100%
35.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100%
36.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合格標准為90分)100%
37.基礎護理合格率(合格標准為90分)100%
38.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90%
39.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 ≥95%(根據護理模式改革的需要,護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
40.開展整體護理病房數≥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後毀形率100%
44.年褥瘡發生次數0(特殊情況例外)
45.成分輸血使用率70%計算公式:
年度各種成分血使用量(袋)=年度各種成份血使用量(袋)+年度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單病種治癒好轉率達衛生部頒發的病種質量控制標准。
47.單位病種病死率低於衛生部頒布的病種質量控制標准。
48.單位病種術後十日死亡率低於衛生部頒布的病種質量標准。
49.法定報告傳染漏報率0 。
50.醫療責任事故發生次數0。

⑶ 采訪護士人大代表,記錄她是如何履行職責的

摘要 職業生涯人物訪談護士心得1

⑷ 醫院的科室分類哪些是一類科室哪些是二類科室

一類科室: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科、針灸推拿科、心理咨詢室等。
二類科室:呼吸內科、消化內科、泌尿內科、心內科、血液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小兒科、感染科、普外科、骨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等。

⑸ 在放射科上夜班是怎樣的體驗

首先要知道,放射科是一家醫院的輔助科室,也是保證臨床更為精確地就診,其必不可少的環節。

每當患者摔傷、喝酒打架,急診醫生都會開個單子到放射科拍個片,看看有沒有骨折;

第二天早上頂著兩顆熊貓眼,等待交班,再拖著疲憊的身子,去食堂吃早飯,接著回到住宿,從頭洗到腳,美美地躺在被窩睡一覺,用一天的時間恢復體力,繼續上班。

作者:景芳,目前就職於一家三甲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微信公眾號:映像錄。

⑹ 骨科醫院基本標准有哪些

建議你咨詢當地衛計委,如果想開醫院,必須聯系衛計委驗收合格

⑺ 求骨科醫院的管理制度

醫院質量的提高依賴於管理體制的完善,醫院的核心管理制度,是執行程序的保障措施,促進醫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目錄:
第一部分 人力資源管理
醫院編制與人力資源管理程序
人力資源調配與人才流動管理程序
各類崗位人員崗位職責及任職資質條件
接收各類應屆畢業生實施程序
聘用非在編合同制人員管理規定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使用管理程序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程序
人才重點培養管理程序
職工崗前培訓暫行辦法
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暫行辦法
在職職工學歷教育的暫行辦法
職工年度考核暫行辦法
工作時間及考勤管理規定
值班及補休的管理規定
工齡教學假的使用與管理規定
職工假期及休假管理規定
職工病休時間、勞保待遇的計算及管理規定
待崗、下崗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工作人員辭退的暫行辦法
附1 辭退證明書
附2 辭退費發放證
第二部分 醫療管理
臨床醫師值班、交接班制度
住院患者轉科、轉院制度
首診負責制度
會診制度
診斷證明書管理規定
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圍手術期管理制度
初、中級人員輪轉的規定
附3 醫師輪轉考核表
ICU的設置與管理制度
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臨床輸血管理制度
外出進修管理制度
關於點名手術的管理規定
新技術、新業務審批、備案制度
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
附4 繼續教育學分類別及學分計算方法
處方權審批制度
進修醫師管理制度
第三部 分病歷管理
病歷回收制度
病歷借閱制度
病歷復印製度
病例討論制度
住院病歷終末質量評分標准
第四部分 醫療安全管理
醫療安全預警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制度
附5 急診范圍
附6 急救工作流程圖
危機管理制度
群傷、多發傷處理原則
院前災害事故、突發事件醫療救護衛生防疫應急預案
科室間搶救設備臨時調配製度
安全委員會工作制度
保障患者安全工作要求
醫療糾紛處理暫行規定
醫療事故爭議賠償暫行規定
醫療行為報告制度
醫療事故防範和處理預案
第五部分 傳染病防治管理
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管理制度
死亡報告卡管理制度
醫院傳染病卡片填寫及錄入制度
SARS消毒隔離制度
病房防止院內感染管理制度
門診防止院內感染管理制度
急診室感染管理制度
傳染病及特殊感染性疾病終末消毒制度
防止院內感染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章程
附7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附8 醫院臨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組
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抗感染葯物使用管理規定
治療室、輸液室、換葯室、抽血室消毒隔離制度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與防護措施
第六部分 葯事管理
葯品管理制度
效期葯品管理辦法
葯事委員會職責
葯品采購小組工作制度
葯品報廢制度
處方制度
附9 麻醉葯品處方的管理規定
處方書寫規格要求細則
臨床合理用葯規范
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的管理及使用
醫療用毒性葯品(中葯飲片)管理制度
關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臨床應用需做皮試的建議
葯物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與程序
葯品不良反應處理預案
關於中成葯使用的規定
第七部分 儀器設備、醫療用品與信息管理
儀器設備維修、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一次性耗材日常管理工作
大型精密儀器管理辦法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辦法
信息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辦法

⑻ 醫院一般都有什麼科

1. 醫院應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以實施住院診療為主,一般設有相應的門診部;

2. 應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設立葯劑、檢驗、放射、手術及消毒供應等醫技診療部門;

3. 應有能力對住院病人提供合格與合理的診療、護理和基本生活服務;

4. 應有相應的、系統的人員編配;

5. 應有相應的工作制度與規章制度;

6. 應有相應的醫院文化。

註:衛生部觀定各級綜合醫院的基本條件為:

一級綜合醫院

一、 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20至99張。

二、 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室、內科、外科、婦(產)科、預防保健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房、化驗室、X光室、消毒供應室。

三、 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0.7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至少有3名醫師、5名護士和相應的葯劑、檢驗、放射等衛生技術人員;

(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 房屋:

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五、設備:

(一)基本設備:

心電圖機 洗胃器 電動吸引器 呼吸球囊 婦科檢查床 沖洗車 氣管插管 萬能手術床

必要的手術器械 顯微鏡 離心機 X光機 電冰箱 葯品櫃 恆溫培養箱 高壓滅菌設備

紫外線燈 洗衣機 常水、熱水、蒸餾水、凈化過濾系統

(二)病房每床單元設備:

床 1張 床墊 1.2條 被子 1.2條 褥子 1.2條 被套 2條 床單 2條 枕芯 2個

枕套 4個 床頭櫃 1個 暖水瓶 1個 面盆 2個 痰盂或痰杯 1個 病員服 2套

(三)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六、制訂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

七、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二級綜合醫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100張至499張。

二、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麻醉科、傳染科、預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並建科,皮膚科可並入內科或外科,附近已有傳染病醫院的,根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可不設傳染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血庫(可與檢驗科合設)、理療科、消毒供應室、病案室。

三、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0.88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每床至少配備0.4名護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各專業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

四、房屋:

(一)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五、設備:

(一) 基本設備:

給氧裝置 呼吸機 電動吸引器 自動洗胃機 心電圖機 心臟除顫器 心電監護儀 多功能搶救床 萬能手術床 無影燈 麻醉機 胃鏡 婦科檢查床 沖洗車 萬能產床 產程監護儀 嬰兒保溫箱 裂隙燈 牙科治療椅 渦輪機 牙鑽機 銀汞攪拌機 顯微鏡 電冰箱

恆溫箱 分析天平 X光機 離心機 鉀鈉氯分析儀 尿分析儀 B超 冷凍切片機 石蠟切片機 敷料櫃 洗衣機 器械櫃 紫外線燈 手套烘幹上粉機 蒸餾器 高壓滅菌設備

下收下送密閉車 常水、熱水、凈化過濾系統 沖洗工具 凈物存放、消毒滅菌密閉櫃

熱源監測設備(恆溫箱、凈化台、乾燥箱)

(二)病房每床單元設備:除增加床頭信號燈1台外,其他與一級綜合醫院相同;

(三)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六、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

七、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三級綜合醫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500張以上。

二、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麻醉科、康復科、預防保健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輸血科、核醫學科、理療科(可與康復科合設)、消毒供應室、病案室、營養部和相應的臨床功能檢查室。

三、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1.03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每床至少配備0.4名護士;

(三)各專業科室的主任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

(四)臨床營養師不少於2人;

(五)工程技術人員(技師、助理工程師及以上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不低於 1%。

四、房屋:

(一)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門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4平方米。

五、設備:

(一)基本設備:

給氧裝置 呼吸機、電動吸引器 自動洗胃機、心電圖機 心臟除顫器、心電監護儀 多功能搶救床、萬能手術床 無影燈、麻醉機 麻醉監護儀、高頻電刀 移動式X光機、X光機 B超、多普勒成像儀 動態心電圖機、腦電圖機 腦血流圖機、血液透析器 肺功能儀

支氣管鏡 食道鏡、胃鏡 十二指腸鏡、乙狀結腸鏡 結腸鏡、直腸鏡 腹腔鏡、膀胱鏡 宮腔鏡、婦科檢查床 產程監護儀、萬能產床胎兒監護儀、嬰兒保溫箱 骨科牽引床、裂隙燈 牙科治療椅、渦輪機 牙鑽機、銀汞攪拌機 顯微鏡、生化分析儀 紫外線分光光度計、酶標分析儀尿分析儀、分析天平 細胞自動篩選器、沖洗車 電冰箱、恆溫箱離心機 敷料櫃、器械櫃 冷凍切片機、石蠟切片機 高壓滅菌設備、蒸餾器紫外線燈、手套烘幹上粉機 洗衣機、沖洗工具 下收下送密閉車、常水、熱水、凈化過濾系統 凈物存放、消毒滅菌密閉櫃、通風降溫、烘乾設備熱源監測設備(恆溫箱、凈化台、乾燥箱)

(二) 病房每床單元設備;與二級綜合醫院相同;

(三) 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六、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

七、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⑼ 急求放射科診療規范,放射科報告書寫規范,骨科,制式.

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書寫規范 診斷, 書寫, 醫學影像, 規范 普通X線檢查的重要性在改變,部分的檢查項目與檢查技術已由CT、MRI與DSA替代。盡管如此,我們仍認為普通X線檢查與診斷仍是整個放射科影像診斷的基礎,我們仍建議要對普通X線表現要作全面的描述與討論。以下就普通X線常用各個系統診斷報告書寫規范作一描述,供作參考。 一、胸部X線報告 胸廓:對稱、畸形、骨骼情況。 肺野:肺內血管紋理,肺內有無病灶,如發現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態、邊緣、大小、有無空洞等等情況。 肺門:正常、增大,有無腫塊等。 縱隔:氣管是否正中,縱隔有無增定及有無腫塊發現等。 橫隔:位置、形態有無改變,肋隔角與心膈角情況。 心臟:外形有無異常變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況。 二、心臟平片X線診斷報告 攝片位置:後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側位。 胸廓:縱隔與橫形態有無異常。 肺部:重點描述肺門、肺內動、靜脈血管紋理的變化,有無肺動脈高壓或肺淤血等表現. 心臟:心外形增大的類型,肺動脈段外形變化,各房室增大的情況,食道左房壓跡變化情況。 三、泌尿系統X線診斷報告 1、平片: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與大小。 (2)全尿路區域有無鈣化或結石樣陰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線影像情況。 (4)脊椎、骨盆區、骨骼有無異常。 (5)腸道內容情況及其他腹部異常陰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 (2)使用對比劑名稱、劑量、濃度。 (3)兩腎功能顯影情況:正常、延遲、不顯影。對腎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時45』-60』或更長時間攝片觀察。 (4)兩側腎盞、腎孟輪廓顯示情況。 (5)膀胱充盈情況。 (6)兩側輸尿管顯示情況。 3、逆行腎盂造影(RCP) (l)兩腎輪廓、位置、形態、大小、註明導管位置。 (2)使用造影劑的名稱、濃度、劑量。 (3)兩側腎盞、腎孟、輸尿管充盈顯示情況。 (4)腰骶椎與骨盆區骨質情況。 4、膀胱造影 (1)造影劑名稱、濃度、劑量。 (2)膀胱充盈的輪廓、形態、大小;病理性改變應說明病變范圍大小,邊界與鄰近臟器的關系。 (3)若觀察膀胱壁者應測量其厚度,邊緣與周圍情況。 (4)男性應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壓迫情況。 (5)有無其它異常發現。 四、頭顱、五官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平片X線診斷報告 (1)頭顱大小與形態。 (2)顱骨內外板與板障厚度與密度情況。 (3)顱縫與囪門有無異常。 (4)腦回壓跡有無增多、增深。 (5)顱板血管壓跡有無異常。 (6)蝶鞍大小、形態。骨質有無異常。 (7)顱內有無生理或病理性鈣化,其位置、形態。大小、數目如何。 (8)頭顱軟組織情況。 2、副鼻竇X線診斷報告 (l)各組竇腔發育情況。 (2)各竇腔大小、形態、密度有無異常,黏膜有無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與眼眶情況。 (4)如竇腔出現佔位性病變應重點描述病理變化情況。 3、乳突X線診斷報告 (1)乳突類型(氣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氣房大小及密度。 (2)鼓竇入口與鼓竇區有無擴大或骨質破壞。 (3)鼓室、天蓋、乙狀竇骨質情況。 (4)內外耳道情況。 (5)周圍組織骨質結構情況。 4、眼眶X線診斷報告 (1)眶窩大小與形態。 (2)眶壁骨質結構。 (3)眶內軟組織密度有何異常改變。 (4)眶裂、視神經孔形態、大小及骨壁清況。 (5)周圍副鼻竇與顱內情況。 5、下頜骨X線診斷報告 (1)下頷骨骨質有無異常情況,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2)牙槽有無病變情況。 (3)軟組織情況。 五、骨與關節系統X線診斷報告 1、骨與關節外傷X線診斷報告 (1)骨折或關節脫位部位與名稱。 (2)骨折斷端移位情況,對位對線情況。 (3)軟組織有無積氣、異物或腫脹情況。 (4)骨折斷端或脫位關節有無骨質破壞,或其它骨質改變。 2、關節病變X線診斷報告 (1)關節病變發生部位:干骺端、骨幹或關節。 (2)骨與關節骨質結構有無異常:如有病變應按基本病理變化重點描述。 (3)關節間隙與軟組織情況。 3、四肢長骨病變X線診斷報告 (1)病變發生部位及累及范圍。 (2)四肢長骨病變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軟組織變化情況。 (4)如果是腫瘤病變應描述腫瘤生長方式(膨脹性、壓迫性或浸潤性破壞)與病變與正常骨組織分界線情況。 4、脊柱病變X線診斷報告 (1)脊柱曲度變化情況。 (2)病椎的部位,數目與基本病理變化情況應重點描述。 (3)椎間隙改變情況。 (4)軟組織特別是椎旁軟組織改變情況。 六、急腹症平片X線診斷報告 1、立位片:胃腸腔有無擴張、積氣、積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無游離氣體。 2、卧位片: (1) 膈肌位置,肝臟、脾臟、腎臟的輪廓,位置、形態及大小。 (2) 腰大肌與腹膜內外脂肪層影。 (3) 何段腸道積氣擴張、腸壁厚度、腸道分布與位置如何?有無腫塊或高密度結石影。 (4) 脊柱、盆腔、骨骼有無異常。 七、消化道造影X線診斷報告 1、食道造影診斷報告 (1)胸部常規透視情況、胃泡大小、食道內有無食物滯留。 (2)食道鋇劑通過各段充盈情況,有無受阻缺損或狹窄。 (3)食道壁柔軟度、擴張度、粘膜情況。 (4)經過賁門鋇流情況,有無受阻,局部有無腫塊,有無受壓、移位情況。 (5)胃底部鋇劑充盈情況,膈胃間距離如何。 2、上胃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食道有無異常。 (3)胃部:類型、位置、張力、蠕動、粘膜等情況。 (4)胃壁柔軟度、移動度、排空程度。 (5)胃雙重對比相,胃小區顯示情況有無異常。 (6)十二指腸各部形態,功能變化。 (7)如為全胃腸道造影應觀察各組小腸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無異常。並要連續觀察直達回盲部顯示為止。 3、結腸造影診斷報告 (1)腹部常規透視情況。 (2)導管插入順利與否。 (3)結腸各段充盈顯示情況,有無受阻,位置,結腸袋形、外形、移動度、腸壁柔軟性、排鋇後結腸收縮功能、粘膜皺壁情況。 (4)氣鋇雙重相:粘膜情況,有無充盈缺損或息肉樣改變等情況。 CT與MRI診斷報告書寫規范 一、顱腦與五官CT或MRI診斷報告 1、顱腦: (1)顱骨骨質情況。 (2)腦溝、腦池情況。 (3)腦回、腦灰質與腦白質情況。 (4)腦室大小、形態,位置與移位情況。 (5)中線結構是否移位情況。 如發現病灶則應重點描述其發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圍、境界、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等情況。 2、眼眶: (1)眶壁骨質結構:眶頂、眶底、眶內外骨壁。 (2)眶裂與視神經管。 (3)眼球:大小、形態與內部結構情況。 (4)視神經情況。 (5)眼外肌與眶內脂肪間隙情況。 (6)如有增強片應注意眼上部靜脈與眼動脈『請況。 (7)眶周圍鼻竇竇與顱內情況。 3、耳與頸骨: (1)外耳道情況。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隱窩、耳咽管、聽骨鏈等情況。 (3)內耳:包括耳蝸、半規管、面神經管等結構情況。 (4)鼓竇入口、鼓竇區、天蓋與乳突氣房情況。 (5)頸靜脈窩、頸動脈管、內耳道、乙狀竇以及周圍區域骨質情況。 4、鼻與副鼻竇 (1)鼻腔骨質結構,鼻中隔、鼻甲情況。 (2)各組副鼻竇大小、形態及骨壁等情況。 (3)鼻腔內與各組副鼻竇內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 (4)鼻後孔及周圍結構如眼眶,上頜齒槽骨、顳下窩、鼻隱窩部等情況。 二、頸部CT或MRI診斷報告 1、鼻咽部: (1)鼻咽腔:齶帆,鼻咽腔側壁與頂壁、咽隱窩等情況。 (2)咽旁間隙情況,咽鼓管隆突情況。 (3)咽後間隙情況。 (4)咀嚼肌間隙、莖突前咽旁間隙與莖突後咽旁間隙情況。 (5)鼻咽部周圍骨質結構情況。 2、喉部: (1)聲門上區:會厭、杓會厭皺襞,假聲帶等情況。 (2)聲門區:真聲帶,喉室腔等結構情況。 (3)聲門下區情況。 (4)甲狀腺與甲狀旁腺情況。 (5)舌骨、會厭軟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杓狀軟骨等情況。 (6)喉旁間隙與喉周結構及頸部其它結構有無異常情況。 3、頸部: (1)臟器區情況:甲狀腺、甲狀旁腺、食管、喉部與氣管及下咽部結構有無異常. (2)兩側外側區情況:有無佔位灶。 (3)頸後區情況:有無佔位腫塊情況。 4、涎腺: (1)腮腺大小。形態、位置、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情況,有無佔位情況。 (2)頜下腺大小、形態、位置、深度或信號有無異常,增強後情況。有無佔位灶。 三、胸部CT或MRI診斷報告 1、氣管:主氣管及其各分支情況。 2、肺門:肺門結構,血管與淋巴管情況。 3、肺野:肺葉、肺段、肺小葉情況,發現病灶應重點描述。 4、胸膜:壁側與縱隔胸膜及葉間胸膜情況。 5、縱隔:大血管、心臟各房室及縱隔各組淋巴結情況。 6、胸壁:骨骼骨質結構與軟組織情況。 7、橫膈情況。 四、心臟CT或MRI診斷報告 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情況。 2、心內膜情況。 3、心房:大小、形態有無異常情況。 4、心室:大小、形態、肌小梁等情況。 5、心瓣膜情況。 6、心包情況。 7、肺動脈主幹與肺靜脈主幹情況。 8、冠狀動脈情況。 9、心臟內血流情況。 五、腹部CT或MRI診斷報告 1、肝臟、膽囊: (1)肝臟外形與各葉比例有無關調。 (2)肝門結構、肝內膽管與總膽管情況。 (3)肝內動靜脈(包括門脈 )主幹與分支情況。 (4)肝臟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特別注意增 (4)肝臟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特別注意增強後各期掃描包括延時掃描其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 (5)膽囊大小、形態、膽囊壁、囊內有無佔位情況。 (6)腹腔內及周圍臟器情況。 2、胰腺: (1)胰腺包括鉤突、頭、體、尾部大小、形態情況。 (2)總膽管下端與胰管情況。 (3)胰腺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措況。 (4)胰周有無異常情況。 (5)掃描區域內動、靜脈、淋巴結情況。 (6)周圍臟器情況。 3、脾臟: (1)脾臟大小、形態、密度或信號均勻度如何等情。 (2)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 (3)脾門與脾周圍結構情況。 4、腎臟與腎上腺: (1)腎上腺大小、形態、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改變情況。 (2)腎臟外形、大小、腎皮質與髓質結構情況。 (3)增強前後腎上腺與腎臟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 (4)腎盂、腎盞與輸尿管上段情況。 (5)腎周間隙、腎筋膜、腎周血管與淋巴組織以及腎周各臟器。 六、盆腔CT或MRI診斷報告 1、男性盆腔: (1)膀胱:包括大小、形態、位置、膀胱壁厚度等情況。 (2)精囊情況。 (3)前列腺情況。 (4)直腸情況。 (5)盆腔各臟器問脂肪間隙情況。 (6)盆腔內其它組織情況。 (7)盆腔骨質結構情況。 2、女性盆腔: (1)膀胱情況。 (2)子宮、闊韌帶、附件等臟器情況。 (3)宮頸、陰道情況。 (4)直腸情況。 (5)盆腔各臟器間脂肪間隙情況。 (6)盆腔內其它組織情況。 (7)盆腔骨質結構情況。 七、脊柱、脊椎CT或MRI診斷報告 l、各椎體包括椎體、椎弓根、椎板。關節突、橫突、棘突各部骨質結構,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情況。 2、各椎間盤結構、形態、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情況。 3、椎管形態、結構情況:有無佔位灶。 4、脊膜情況。 5、脊髓外形、位置、密度或信號有無異常改變情況。 6、椎管內如有佔位灶,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 八、四肢關節、骨骼CT或MRI診斷報告 1.骨皮質、骨膜、骨髓腔、骨質結構情況。 2、關節面、關節軟骨、半月板等結構情況。 3、關節腔情況。 4、關節滑膜、滑膜囊情況。 5、軟組織情況。 發現病灶則要求重點描述部位、大小、形態、邊緣、累及或浸潤周圍結構情況,增強前後密度或信號變化情況。 腹部B型超聲報告單書寫內容 腹部超聲顯象報告是將超聲探測到的全部信息,用數據、文字、繪圖、照片或錄象等方式記錄下來,結合病史體征和他檢查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診斷意見,供臨床參考。 1、 一般項目 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婚否、門診號、住院號、超聲號和圖象記錄方式等。 2、 臟器徑線和病灶大小的測量值 3、圖象分析 將超聲掃查所獲得的全部信息,提取對診斷有價值的部分,用超聲術語,作簡明扼要的描述。包括臟器(或病灶)的外形、大小、部位、回聲(指內部回聲、邊界回聲、後壁回聲)等等,表面是否光滑,境界是否清楚,眥鄰關系,也應用必要的描寫。 4、圖象記錄 採用各種圖象記錄方式,將典型圖象記錄下來,加以說明,使臨床醫師一目瞭然。 5、超聲提示(超聲診斷) 根據前面四項的內容,結合臨床提出確切的診斷意見,如同一患者有向種疾病,應把診斷明確的疾病放在首位。 6、提出建議 通過超聲掃查,如有下列情況者應提出建議: ① 由於種種原因檢查的臟器顯示不清,建議復查; ② 暫時不能明確診斷者,建議隨訪或觀察; ③ 需進一步明確診斷者,如發現腎積水,為明確腎積水原因,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④ 其他一些原因。 一張理想的超聲報告單,應按以上六個方面逐項書寫,做到字跡清楚、語言精練、重點突出、測量准確、超聲術語運用確切、論述內容層次清楚、超聲診斷和建議恰當。 常用醫學超聲圖像術語 一、回聲強度定名 1、無回聲:無點狀及其他形狀的回聲,呈一片黑色暗區。 2、低回聲:病變回聲輝度低於周圍正常組織。 3、等回聲:病變回聲輝度與周圍正常組織幾乎相等。 4、高回聲:病變回聲輝度高於周圍正常組織。 二、回聲形態定名 1、光點:細小的亮點回聲,直徑通常小於0.2cm。 2、斑狀強回聲:為片狀明亮回聲,直徑0.3~0.5cm。 3、團狀強回聲:為大於0.5cm的團樣明亮回聲。 4、帶狀強回聲:為線條樣明亮回聲。 5、環狀強回聲:為圓環狀明亮回聲。 6、透聲:聲波能良好地透過組織或病變,致後方回聲增強。 7、聲影:聲波傳播途徑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聲能大量衰減,阻礙聲的傳播,引起回聲明顯減弱。 三、特徵性超聲圖像描述 1、靶環征:病灶中央呈等回聲小團塊,四周有較寬的弱回聲環。 2、牛眼征:為強或等回聲團塊,周圍有環狀暗帶,團塊中央液化,酷似牛眼。 3、平行管征:膽管增粗與門靜脈內徑相似,形成平行管征。 4、慧星征:團塊強回聲後方有數條平行的條狀回聲。 5、假腎征:聲像的形狀像腎臟,但並非為腎臟。 6、聲暈:實性腫塊周圍出現圓環狀暗帶。 7、衛星征:病灶周圍出現小病灶,猶如衛星環繞。 8、鑲嵌征:瘤體內包含小腫瘤,瘤體之間互相有隔帶。

⑽ 急求一份實習醫生的實習收獲,內外婦兒分開四段寫。謝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校學習了兩年的理論知識,經過10個月的醫院實習,知道了學校與社會的距離,同
時也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所學知識,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學得有用的知識...
在這10個月的醫院實習工作中,我從泌尿科、骨科、普放、CT室、MRI室、B超檢查室

一路走過,看到了許許多多,也學到了許許多多...

在醫院實習中,我雖只是一個「大專」畢業生,但不甘於平庸,我樂觀、自信、上進心強,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並且有較

強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曲靖醫專兩年的礪煉為我實現夢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校兩年大學的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我形成了嚴

謹的學習態度、嚴密的思維方式,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10個月的臨床實習工作經歷更提高了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是在實習過程中實習醫院給我提供了許多動手實踐機會,使我對外科的無菌操作及換葯及影像科室的CT、DR、CR、C臂及床

旁X線機等影像設備有了更深的認識及培養了我堅實的獨立操作能力,對於常見部位的拍照已不是問題,並能對常見的影像表現

作出正確的診斷。同時也對B超、MRI檢查技術有了深入的認識並能對相關影像表現作出正確的診斷意見。強烈的責任感、濃厚的

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強、接受能力快,並且能夠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使我贏得了帶教老師的一致好評。
從一名在校醫學生到一名醫院「實習醫生」,在踏入醫院實習之前,我認為我們應該解決以下問題:

一、明白實習學什麼,也就是實習的目的

關於實習學什麼?我的觀點則認為:實習學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理由很簡單,熟悉和掌握了一個疾病,終究只是一

個疾病,而掌握了認識疾病的方法,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疾病,從而認識和掌握更多的疾病。

二、理解實習醫生的雙重身份

「實習醫生」,顧名思意,實習醫生即實習生加醫生,因此,作為一名實習醫生本身就具備了雙重身份,在帶教老師的眼裡,實

習醫生是一名學生,在病人的眼裡實習醫生又是一名醫生,正確處理好這種雙重身份,是實習醫生首先應解決好的問題之一。
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習」自然應放在主要的地位,而這種「學習」又與學校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內容上有其不

同,在學校「學習」,重點在學習理論知識方面,而實習的「學習」不僅要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學習作為一名醫生應

具備的基本素質,臨床工作的基本方法,治療方法,思維方法,甚至包括社會適應能力的的學習,因此說實習中的學習內容要比

學校的學習內容要廣泛得多。其次,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學校主要是老師的講解為主,而實習則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應驗過

程,因而實習的學習方式則應以獨立思考為主,有的甚至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如帶教老師的工作方式,醫療作風等等。
在臨床實習的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可以說臨床實習所涉及的內容幾乎是在校學習的所有內容,而實習的時間卻相對較短,我每到

一個臨床科室我都會應用聯系的方法學習影像專業知識。因為影像檢查技術是每一個臨床科室所不能缺少的輔助檢查方法,每在

一個臨床科室我都能找到X線、CT、MRI的片子及B超檢查報告單等影像學資料,在實習臨床疾病的同時我也在學習我的專業知識

,可謂一舉兩得,這樣最的好處就是可以系統的了解疾病的全部資料,包括臨床症狀、個人史、病理及影像學表現。下面我將我
所實習過的臨床科室的感悟做一些總結:

一、內一(心血管)內科實習:
內一科是我的第一個實習科室。心血管內科同時也與影像密切聯系,因為其最為重要的一個輔助檢查就是影像技術的檢查,如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檢查等等。
影像診斷對於心、大血管疾病的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實際臨床中,心、大血管的超聲成像和傳統X線檢查是最常用和
首選的影像檢查方法,能明確許多心、大血管疾病的診斷。透視的優點是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心、大血管的形狀、搏動及其與周
圍結構的關系,還便於選擇最適當的角度進行斜位攝影。但其影像清晰度較差,時間也短促,需與攝影結合進行診斷。我們在曲
靖市第二人民醫院實習期間最常見到的是心臟二位片的攝影檢查,即吞鋇攝取胸部後前位和右前斜位。
近代一些新成像技術的進展和臨床應用如超聲心動圖、CT、MRI等極大地彌補了傳統X線檢查的不足,使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
加准確可靠。

二、在外三科(骨科)的實習:
骨科是實習的重點科室之一,也是與我們專業密切聯系的一個科室。
在骨科所有的輔助檢查中,與骨科關系最密切的莫過於X—線檢查了,特別是對外傷病人,它不僅為臨床醫生提供准確有效的臨床診據,而且為醫生選擇治療方法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在骨科實習得出過程中,我利用上班及休息時間總結了有關骨折的基本知識,如骨折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方法如骨折的X線檢查、骨折的治療原則(骨折的治療有三大原則,即復位、固定和康復治療)及骨折的復位標准,這些知識同時也是每個實習生在進入骨科實習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在骨科實習過程中,掌握了這些基本基本知識就能實習得很輕松,並能學到更多的有關骨科的知識,此外還學習到了骨科的基本

手術及換葯知識。

三、內二科(呼吸內科)實習
在呼吸科實習,是學習和掌握呼吸系統疾病體征的極好機會。利用實習時間很好的弄清楚清音、過清音、濁音、實音的區分,干
羅音、濕羅音、粗濕羅音、細濕羅音、哮鳴音、痰鳴音的區分等等,弄清楚這些疾病體征將有助於呼吸內科基本疾病的診治。在呼吸科,與我們影像專業密切聯系的也是其相關輔助檢查。在輔助檢查方面,我都會結合實際病人,了解肺炎、肺結核、肺癌病人X的特點及臨床表現,同時這些疾病的知識同時也是我們影像專業的基礎知識,系統的理解影像學表現及其治療方法,有助於自己全面的發展和提升自己的醫學知識能力,這種結合實際病人學習的效果,要比看書的效果好得多。

四、外四科(泌尿外科)實習:
泌尿外科與我們影像檢查學業聯系也十分密切。
在實習過程中我通過學習提前掌握了腹部平片的攝取范圍和條件、檢查前准備、檢查時體位及結石的X線表現(包括腎結石x線表現、輸尿管結石x線表現、膀胱結石x線表現、盆腔靜脈石x線表現)及其靜脈尿路造影(KUB IVP)檢查方法及其臨床意義。
同時應用臨床資料了解到了有關B超檢查對於泌尿系結石的目的。要明確泌尿外科常見的臨床症狀的定義、臨床意義以及有關的鑒別診斷及輔助檢查,對泌尿系常見疾病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十分有用。經過前面幾個臨床科室的認真實習,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操作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在所實習的各個科室里,都是認真細心的做好各項工作,我對臨床基本醫療文書的書寫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對基本操作如心電圖的列印、血糖值的測定及外科的手術及換葯、無菌觀念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在實習過程中我也充分應用臨床病例學習專業影像知識,為以後的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了臨床科室的實習,我開始了影像專業科室的實習。
影像科室的實習相對臨床科室來說簡單多了,因為在學校已經了解了一些,加上我在臨床科室的學習,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影像對於臨床的意義及作用。通過在影像科室(普放、CT檢查技術、MRI檢查技術及B超檢查技術)七個多月的實習,初步掌握了專業基本知識及影像學表現,能對獨立操作影像檢查設備如DR、CT等並能對基本病變做出准確的診斷意見。通過實習,我明白X線攝片、CT、磁共振成像及B超檢查技術可稱為四駕馬車,四者有機地結合,使當前影像學檢查既擴大了檢查范圍,又提高了診斷水平。

實習的最大及最終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各項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種診療技能。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帶教原則下,我們積極努力的爭取每一次的鍛煉機會,同時還不斷豐富臨床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於不懂的問題虛心的向帶教老師或其它老師請教,做好知識筆記;加上每個周影像科上都有一次講座,還有梁主任、龔主任耐心、細致的給我們講解、分析病例,比如在遇到成骨不全症時,龔老師帶領我們收集臨床資料,分析片子,教會了我們如何系統的收集及分析一個病例,從中獲益匪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無涯的學海里,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影像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做的還很多。影像專業不同於臨床醫學專業,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入門以後需要多看,看圖片、看病例,只要肯下功夫,例資源有很多,這一點決定影像這個專業業務水平提升的速度可以很快;學好影像必須學好解剖學、病理學、影像診斷專業課程及臨床;初級水平的工作者,在掌握好基礎學科的基礎上,要提升很高的水平還要提升自己的臨床知識。通過在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10個月的的實習,我受益匪淺,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了解,認識到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不再局限於書本,而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總結過去,只為更好的收獲將來,相信只要用心,我的未來不是夢!

指導教師評語

該同學在我院院實習期間,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各項規章制度,態度端正,勤奮好學,尊敬師長。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靈

活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能吃苦耐勞;有創造性、建設性地獨立開展工作的思維;接受新事物較快,專業

知識、技能扎實,能獨立完成DR、CR、CT檢查技術的操作,能對相關影像表現作出准確的診斷意見;實習工作認真、責任,圓滿

熱點內容
一村居一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2-08 06:16:45 瀏覽:441
社會與法頻道普法劇 發布:2025-02-08 06:16:23 瀏覽:963
合同法關於合同有失 發布:2025-02-08 05:36:27 瀏覽:433
司法考試怎麼繳費 發布:2025-02-08 05:21:06 瀏覽:906
刑法評判 發布:2025-02-08 05:16:56 瀏覽:881
改革開放四十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08 05:05:21 瀏覽:681
合同法糾紛涉及到家人嗎 發布:2025-02-08 04:54:10 瀏覽:102
世俗道德 發布:2025-02-08 04:52:35 瀏覽:96
民事訴訟法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2-08 04:44:01 瀏覽:802
軍事情報條例 發布:2025-02-08 04:29:39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