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作用工作條例
A.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應當
法律分析:《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工作部門領導成員擬任人選,應當徵求上級分管領導成員的意見。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第十六條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應當經過民主推薦。民主推薦包括談話調研推薦和會議推薦,推薦結果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在一年內有效。
第二十六條 對確定的考察對象,由組織(人事)部門進行嚴格考察。
雙重管理幹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負責組織實施,根據工作需要會同協管方進行。
第三十一條 考察黨政領導職務擬任人選,應當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機關、機關黨組織的意見,根據需要可以聽取巡視巡察機構、審計機關和其他相關部門意見。
組織(人事)部門必須嚴格審核考察對象的幹部人事檔案,查核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就黨風廉政情況聽取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對反映問題線索具體、有可查性的信訪舉報進行核查。對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考察對象,應當事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計。
考察對象呈報單位或者所在單位黨委(黨組)必須就考察對象廉潔自律情況提出結論性意見,並由黨委(黨組)書記、紀委書記(紀檢監察組組長)簽字。機關內設機構領導職務的擬任人選考察對象,也應當由相關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構出具廉潔自律情況結論性意見。
B.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幹部任前公示期限為多少天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幹部任前公示期限為7至15天。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出的。該條例於2002年7月9日頒布實施,有利於選人用人機制挑選出優秀人才,有利於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全面貫徹執行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遵照執行。
(2)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作用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在中國,除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外,省部級、地廳級、縣處級、鄉鎮和科級以上在領導崗位上的幹部,統稱為黨政領導幹部。
根據中共中央《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黨政領導幹部是指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部門或者機關內設機構的領導成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成員(不含正職)和內設機構的領導成員。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紀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部門或者機關內設機構的領導成員;上列工作部門的內設機構的領導成員。鄉鎮級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紀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部門或者機關內設機構的副科級以上的領導成員,也被稱為黨政領導幹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C.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要堅持黨管幹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民主集中制、依法依規辦事等原則。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二條 選拔仸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
(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三)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
(四)公道正派、注重實績、群眾公認;
(五)民主集中制;
(六)依法依規辦亊。
D. 黨政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規定
法律分析:部門與地方雙重管理幹部的任免,主管方應當事先徵求協管方的意見,進行醞釀。徵求意見一般採用書面形式進行。協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見之日起一個月內未予答復的,視為同意。雙方意見不一致時,正職的任免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協調,副職的任免由主管方決定。
法律依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第二十二條 考察黨政領導職務擬任人選,應當經過下列程序:
(一)組織考察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同考察對象呈報單位或者所在單位的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就考察工作方案溝通情況,徵求意見;
(三)根據考察對象的不同情況,通過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發布幹部考察預告;
(四)採取個別談話、發放徵求意見表、民主測評、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專項調查、同考察對象面談等方法,廣泛深入地了解情況;
(五)綜合分析考察情況,同考察對象呈報單位或者所在單位的黨委(黨組)主要領導成員交換意見;
(六)考察組根據考察情況,研究提出領導班子調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組的組織(人事)部門匯報,經組織(人事)部門集體研究提出任用建議方案,向本級黨委(黨組)報告。
E.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遵守哪些紀律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嚴格執行本條例的各項規定,並遵守下列紀律:
(一)不準超職數配備、超機構規格提拔領導幹部、超審批許可權設置機構配備幹部,或者違反規定擅自設置職務名稱、提高幹部職務職級待遇;
(二)不準採取不正當手段為本人或者他人謀取職務、提高職級待遇;
(三)不準違反規定程序動議、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免幹部,或者由主要領導成員個人決定任免幹部;
(四)不準私自泄露研判、動議、民主推薦、民主測評、考察、醞釀、討論決定幹部等有關情況;
(五)不準在幹部考察工作中隱瞞或者歪曲事實真相;
(六)不準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和選舉中搞拉票、助選等非組織活動;
(七)不準利用職務便利私自干預下級或者原任職地區、系統和單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
(八)不準在機構變動,主要領導成員即將達到任職年齡界限、退休年齡界限或者已經明確即將離任時,突擊提拔、調整幹部;
(九)不準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封官許願,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營私舞弊;
(十)不準篡改、偽造幹部人事檔案,或者在幹部身份、年齡、工齡、黨齡、學歷、經歷等方面弄虛作假。
(5)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作用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黨政領導幹部必須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自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
(二)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立志改革開放,獻身現代化事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艱苦創業,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認真調查研究,能夠把黨的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相結合,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落實「三嚴三實」要求,主動擔當作為,真抓實干,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四)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有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有實踐經驗,有勝任領導工作的組織能力、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
(五)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依法辦事,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監督,加強道德修養,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
(六)堅持和維護黨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風,有全局觀念,善於團結同志,包括團結同自己有不同意見的同志一道工作。
F. 黨員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內容
法律分析: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符合將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能力,結構合理、團結堅強的領導集體的要求。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印發《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第二條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
(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三)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人事相宜;
(四)公道正派、注重實績、群眾公認;
(五)民主集中制;
(六)依法依規辦事。
第三條 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必須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符合將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能力,結構合理、團結堅強的領導集體的要求。樹立注重基層和實踐的導向,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注重發現和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用好各年齡段幹部。統籌做好培養選拔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工作。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領導幹部應當進行調整,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