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

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03 08:53:03

A.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專家解答1

確立企業信息公示制度是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里程碑——《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解答一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確立了企業信息公示制度,並以此來促進企業誠信自律,擴大社會監督,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一、確立了企業信息公示制度
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要靠信用手段來實現。近年來,我們國家在加強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為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從總體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信用體系不完善、市場主體競爭不充分、不公平等問題,有些問題還相當突出。
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工商登記注冊社會公示的功能和作用需要通過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反映出來,眾多市場主體的信息也需要通過這個手段反映出來,沿用傳統的做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務院制定了《條例》,開啟了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新歷程。《條例》明確規定,工商部門、其他政府部門、企業作為不同的信息公示主體,承擔不同的信息公示義務。工商部門和其他行政部門公示的信息,是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反映企業信用狀況的信息。企業公示的信息包括年度報告信息和其他公示信息,是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客觀存在的信息,是評價和判斷企業信用狀況的依據,企業信用就是在企業信息的歸集、公示和使用過程中逐漸積累、產生的。
也就是說,《條例》頒布實施後,政府部門不但要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履行信息公開責任,還要將其掌握的企業信息公示出來,而且《條例》還賦予了企業自行公示信息的義務。企業不但要公示年度報告信息和其他信息,還要公示其受到政府部門處罰的信息。這在全世界都是首創,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都沒有做到,甚至可以說,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世界商事法制建設的巨大貢獻,必將在世界商事立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二、建立了信息監管制度
為了保證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順利實施,《條例》還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監管制度,包括抽查制度、舉報制度等等。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和信息監管制度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建立了企業信息公示制度,才能為信息監管奠定基礎;只有落實好各項信息監管措施,才能使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
按照《條例》的規定,企業不但要主動公示信息,還要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對企業信息公示進行監管的主要措施是抽查,也即工商部門通過注冊號等隨機搖號方式,對其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信息進行監督檢查。工商部門抽查企業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的信息,可以採取書面檢查、實地核查、網路監測等方式。抽查結束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檢查結果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公示。
建立公平規范的抽查制度,是工商部門轉變監管方式的重要體現,是完善信用監管機制,構建事中事後監管模式的重要舉措。
由於信息公示的主體不同,可能會產生同一項信息的公示內容不同的情形。對此,《條例》也進行了規定,可以按照三種情形分別處理:發現政府部門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政府部門予以更正;發現企業公示的信息存在隱瞞、弄虛作假情形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無法確定哪項信息正確的,可以向公示信息的政府部門申請查詢。
通過上述制度設計,一個企業自律、政府抽查、社會舉報的「三位一體」的信息監管體系初步建立。這種監管體系不僅實現了對企業及時、真實公示信息的有效監管,而且又強化了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管,對於促進企業誠信自律,擴大社會監督,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三、確立了信用約束制度
為了保證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順利實施,《條例》規定了多項信用約束措施,充分體現了信用監管的理念,是我國社會信用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經營異常名錄制度,一方面提醒企業履行公示義務,另一方面對社會提示風險。建立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未履行信息公示義務的,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向社會公示,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誠信自律意識。實行公示信息抽查結果公示,將企業的信息狀況公之於眾,由社會判斷企業的信用狀況,選擇是否與企業開展交易。實行不配合檢查的企業名單公示,對不予配合情節嚴重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保證了抽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強化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個人信用約束,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建立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將企業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通過實施企業信息公示、信息監管、信用約束,我國基本上建立了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強化信用監管,注重發揮信用在維護市場秩序中的作用,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從依靠傳統行政監管手段向注重運用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手段轉變,這對於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要求我們「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要實現企業的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的自由選擇、自主消費,首要的條件就是企業、消費者獲得信息的途徑和渠道應該是公平的。正是因為有了企業信息公示這一制度,企業的行為、市場的交易才能真正置於市場交易各參與方的監督之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才能得以維護,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實現,以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為核心的現代市場體系才能完善。
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確立,使我國第一次在現代商事登記管理制度構建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里程碑。

B.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里實繳出資額是不是可以隨便填寫如果隨便填了會有什麼後果嗎求教各路大神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里實繳出資額是不可以隨便填寫的,要按照實繳填寫。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企業未按照本條例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的期限公示有關企業信息的;
(二)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拓展資料: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於2014年2月上線運行。公示的主要內容包括:市場主體的注冊登記、許可審批、年度報告、行政處罰、抽查結果、經營異常狀態等信息。(不含港、澳、台地區企業信息)
本系統信息公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
本系統提供全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填報、公示和查詢服務。
1、查詢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輸入名稱或注冊號進行查詢。系統支持按名稱的關鍵詞模糊查詢,一次最多顯示50條記錄。對於無效的查詢條件,將不會顯示查詢結果。
2、市場主體填報年度報告和其他信息,通過本系統選擇登記機關所在地區,點擊"企業公示信息填報"進行填報。
查詢方式:
(一)輸入企業注冊號查詢;
(二)輸入企業全稱精確查詢或企業名稱關鍵字模糊查詢。模糊查詢結果記錄多於5條時,可輸入更精確的查詢條件進行再次查詢;
(三)輸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查詢。

C. 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怎麼處罰

1、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處罰規定如下: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

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具體規定如下:

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企業未按照本條例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的期限公示有關企業信息的;

(二)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企業自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之日起滿5年未再發生第一款規定情形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3)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1、企業信息公示應當真實、及時。公示的企業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報請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國家安全機關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公示的企業信息涉及企業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應當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2、企業年度報告內容包括:

(一)企業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二)企業開業、歇業、清算等存續狀態信息;

(三)企業投資設立企業、購買股權信息;

(四)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東或者發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權轉讓等股權變更信息;

(六)企業網站以及從事網路經營的網店的名稱、網址等信息;

(七)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對外提供保證擔保、所有者權益合計、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D. 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怎麼處理

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處理的企業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企業未按照本條例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的期限公示有關企業信息的;

(二)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經營異常名錄;

滿3年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企業自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之日起滿5年未再發生第一款規定情形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4)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第九條企業年度報告內容包括:

(一)企業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二)企業開業、歇業、清算等存續狀態信息;

(三)企業投資設立企業、購買股權信息;

(四)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東或者發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權轉讓等股權變更信息;

(六)企業網站以及從事網路經營的網店的名稱、網址等信息;

(七)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對外提供保證擔保、所有者權益合計、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E. 現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怎麼發送報告,企業會知道嗎

會。具體流程為:首先打開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進入想要分享的任一企業信息詳情頁面,並點擊信息分享;按操作提示輸入郵箱;之後點擊確定,郵箱中會接收到一封來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郵件,該郵件的附件中便是pdf格式的企業公示報告。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第六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下列企業信息:(一)注冊登記、備案信息;(二)動產抵押登記信息;(三)股權出質登記信息;(四)行政處罰信息;(五)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前款規定的企業信息應當自產生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示。
第七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以下簡稱其他政府部門)應當公示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下列企業信息:(一)行政許可准予、變更、延續信息;(二)行政處罰信息;(三)其他依法應當公示的信息。其他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也可以通過其他系統公示前款規定的企業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台建設的總體要求,實現企業信息的互聯共享。
第八條企業應當於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當年設立登記的企業,自下一年起報送並公示年度報告。

F.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公示什麼意思

「公示」顧名思義,就是公開展示的意思。
按照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要求,企業需要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以便社會民眾准確了解企業的信息,對企業情況作出初步判斷,進而作出交易決策。
企業信息公示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展示企業形象的最佳平台。
企業公示的信息包括:年度報告信息、即時公示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
拓展資料: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應當於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的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省各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及有關配套規章等規定,把推進企業年報公示工作作為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強化推進措施,注重宣傳培訓,積極推動年報公示工作有序開展。
企業年報公示制度的社會認可度和社會知曉度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公示年報信息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企業年報信息是企業公示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自身來講,企業年報信息是企業不斷積累自身良好信用的基礎,也是向全社會公示企業運行「成績單」的良好時機。
同時,通過信息公示,也倒逼企業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示相關信息。從社會角度講,企業公示年報信息,由原來接受工商部門監督變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從市場交易的角度講,交易夥伴可以通過年報公示信息,評判對方的實際經營情況和企業信用狀況,有利於防範和化解交易風險。
通過公示系統按時公示年報信息,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如果企業不按時公示年報信息、或者公示年報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將被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進而將會面臨全社會的信用約束。

G. 辦理營業執照年檢制度

營業執照現在不需要年檢,只需要由企業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企業報送並公示年度報告的時間,一般是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
【法律依據】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
企業應當於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
當年設立登記的企業,自下一年起報送並公示年度報告。
第十二條
政府部門發現其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政府部門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政府部門予以更正。
企業發現其公示的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但是,企業年度報告公示信息的更正應當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更正前後的信息應當同時公示。

H. 未依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怎麼處

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

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企業未按照本條例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的期限公示有關企業信息的;

(二)企業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經營異常名錄。

滿3年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企業自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之日起滿5年未再發生第一款規定情形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8)企業信用公示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九條 企業年度報告內容包括:

(一)企業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二)企業開業、歇業、清算等存續狀態信息;

(三)企業投資設立企業、購買股權信息;

(四)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東或者發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權轉讓等股權變更信息;

(六)企業網站以及從事網路經營的網店的名稱、網址等信息;

(七)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對外提供保證擔保、所有者權益合計、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納稅總額信息。

前款第一項至第六項規定的信息應當向社會公示,第七項規定的信息由企業選擇是否向社會公示。經企業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查詢企業選擇不公示的信息。

I. 如果公司沒有及時年報,會罰款多少

企業1年未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連續2年未年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處以5000元罰款。企業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仍未履行年報信息公示義務的,依法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營業執照無年報,情節不嚴重的,不處罰款,但列入異常經營名單。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以提醒其注意事項。 履行宣傳義務;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企業「年度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司股東(發起人)的出資情況和資產狀況。企業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工商部門可以對企業年度報告的公示內容進行抽查。發現企業年度報告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工商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罰,並將有關情況通報公安、財政、海關、稅務等有關部門。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形成「一處違規,處處受限」。對未在規定期限內公布年度報告的企業,工商部門將其列入異常經營名單。企業在三年內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可以申請恢復正常備案狀態;超過3年不履行的,工商部門將永久列入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
拓展資料:
1、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給工商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從事一定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格式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一規定。
2、其登記事項為:姓名、地址、負責人、資金數額、經濟構成、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從業人員人數、經營期限等。營業執照分正本和副本,均帶有同等法律效力。原件應當置於公司住所或者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營業執照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或者轉讓。
3、無營業執照的工商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不得開業、雕刻公章、簽訂合同、注冊商標、發布廣告,不得在銀行開戶。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