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互聯網農業政策法規

互聯網農業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03 14:22:11

『壹』 網路鄉村信息員要做什麼

1. 買:
將依託授權的「電商平台」及直接廠家為村民、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主體代購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等物資,如種子、農葯、化肥、農機、農具、家電、生活物資等。
2. 賣:
以網路鄉村平台為主要互聯網平台,培訓和幫助村民、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主體在電商服務平台上銷售本地的大宗農產品、土特產、手工藝品等,出售休閑農業旅遊預訂服務,發布各類供應消息,解決當地農民渠道窄、銷售難的問題。
3. 服:
公共服務:利用12316等,農業院校、專家、涉農大型企業技管人員、在校學生等,為農戶、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進行科技培訓或承接農業、科技等部門委託,向農戶提供農業科技知識咨詢和技術培訓,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運用;
信息咨詢服務:為村民提供政策法規、法律、教育、用工、醫療保健等方面信息咨詢服務,幫助村民和大戶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產前、產中、產後等技術問題及信息問題,促進農業、農村、農民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公益服務:村域規劃與針對村民生產生活的公益服務;
內容服務:鄉村產業、鄉村文化、鄉村環境、能人趣事等信息發布及查詢;
平台服務:網路鄉村平台推廣,加大農民入駐率與使用率。
4. 繳:
為村民代繳話費、水電費、電視費、保險等繳費項目, '農業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網上年檢,使農戶不出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出戶即可辦理相關業務事項。
5. 代:
為村民提供各項代理業務,代理各種產品銷售、醫療網上掛號、旅遊、訂票等商業服務和其他部門、單位的中介業務等。
6. 取:
作為村級物流配送集散地,可代理各家物流配送站的包裹、信件的收取和金融部門的小額取款等業務,方便村民的生活。
7. 助:
協助村委會日常工作,繼續發揮原村官的相關職能。
8. 學:
每月一次職業農民培訓,讓智慧農村落實在實處,信息真正精準到戶,服務方便到村。
9. 采:
承載著農村大數據採集與上傳,為各級政府制定農村政策提供相關數據。

『貳』 如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2、基本原則。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


3、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1、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推廣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推廣適合精深加工、休閑採摘的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標准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


3、延伸農業產業鏈。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託管、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范圍,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加強政策引導,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促進其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支持農村特色加工業發展。


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廣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


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農業部、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業局等負責)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手段,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鼓勵在大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等高科技農業,提高本地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


扶持發展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鄉村手工藝品和農村土特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院校和「星創天地」,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並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


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路。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範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優勢。


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健全供銷合作社經營網路,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領域,由主要從事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4、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作用,開展標准制訂、商業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領域,將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移交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5、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同等對待。


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准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1、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准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訂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參考依據。


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形成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4、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並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契約意識,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方法體系。制定和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依法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加強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1、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以縣(市、區)為基礎,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台,提供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台,建立在線技術支持體系,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業服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堅持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原則,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鼓勵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推動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


3、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


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持續健康和環境友好的新農村。


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台、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


5、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農村服務業,實施符合當地條件、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扶持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項目。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


統籌安排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投入,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創新政府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2、開展試點示範。


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

3、落實地方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縣級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4、強化部門協作。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於推動農業保險有哪些促進作用

《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鼓勵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明確監管責任,規范市場秩序,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堅持簡政放權和落實、完善財稅政策,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指導意見》按照「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確立了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落實了監管責任,明確了業務邊界。
《指導意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互聯網金融,遵循服務好實體經濟、服從宏觀調控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總體目標,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在互聯網行業管理,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與信息安全,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以及監管協調與數據統計監測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各項要求;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機構應按照《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依法合規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完)
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工商總局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互聯網
信息辦公室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互聯網與金融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遵循「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從金融業健康發展全局出發,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以下統稱從業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對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鼓勵創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進發展。
(一)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依託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積極開發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台開展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網路基金銷售和網路消費金融等業務。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設立互聯網支付機構、網路借貸平台、股權眾籌融資平台、網路金融產品銷售平台,建立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自建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有效拓展電商供應鏈業務。鼓勵從業機構積極開展產品、服務、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從業機構核心競爭力。
(二)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路貸款平台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支持小微金融服務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支持證券、基金、信託、消費金融、期貨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拓寬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創新財富管理模式。鼓勵保險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抵禦能力。
(三)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從業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從業機構在主板、創業板等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對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予以支持。針對互聯網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四)堅持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各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開展相關金融業務實施高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辦理工商注冊登記。電信主管部門、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持互聯網金融業務,電信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立法研究,適時出台相關管理規章,營造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加大對從業機構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支持設立專業化互聯網金融研究機構,鼓勵建設互聯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研究。
(五)落實和完善有關財稅政策。按照稅收公平原則,對於業務規模較小、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符合我國現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結合金融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統籌完善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落實從業機構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六)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支持大數據存儲、網路與信息安全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從業機構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動符合條件的相關從業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允許有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徵信業務許可。支持具備資質的信用中介組織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鼓勵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
二、分類指導,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責任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七)互聯網支付。互聯網支付是指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依託互聯網發起支付指令、轉移貨幣資金的服務。互聯網支付應始終堅持服務電子商務發展和為社會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互聯網支付,應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其他機構開展合作的,應清晰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和客戶權益保障機制。要向客戶充分披露服務信息,清晰地提示業務風險,不得誇大支付服務中介的性質和職能。互聯網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
(八)網路借貸。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個體網路借貸要堅持平台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個體網路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九)股權眾籌融資。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必須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台(互聯網網站或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進行。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前提下,對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應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向投資人如實披露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管理、財務、資金使用等關鍵信息,不得誤導或欺詐投資者。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股權眾籌融資活動風險,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小額投資。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十)互聯網基金銷售。基金銷售機構與其他機構通過互聯網合作銷售基金等理財產品的,要切實履行風險披露義務,不得通過違規承諾收益方式吸引客戶;基金管理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範資產配置中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基金銷售機構及其合作機構通過其他活動為投資人提供收益的,應當對收益構成、先決條件、適用情形等進行全面、真實、准確表述和列示,不得與基金產品收益混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開展基金互聯網銷售支付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守人民銀行、證監會關於客戶備付金及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的相關監管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只能用於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不得用於墊付基金和其他理財產品的資金贖回。互聯網基金銷售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
(十一)互聯網保險。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應遵循安全性、保密性和穩定性原則,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內控系統,確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應當堅持服務互聯網經濟活動的基本定位,提供有針對性的保險服務。保險公司應建立對所屬電子商務公司等非保險類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防火牆。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不得進行不實陳述、片面或誇大宣傳過往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誤導性描述。互聯網保險業務由保監會負責監管。
(十二)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的,要嚴格遵循監管規定,加強風險管理,確保交易合法合規,並保守客戶信息。信託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銷售及開展其他信託業務的,要遵守合格投資者等監管規定,審慎甄別客戶身份和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不能將產品銷售給與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戶。信託公司與消費金融公司要制定完善產品文件簽署制度,保證交易過程合法合規,安全規范。互聯網信託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三、健全制度,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發展互聯網金融要以市場為導向,遵循服務實體經濟、服從宏觀調控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總體目標,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要細化管理制度,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十三)互聯網行業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開設網站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除應按規定履行相關金融監管程序外,還應依法向電信主管部門履行網站備案手續,否則不得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的電信業務進行監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金融信息服務、互聯網信息內容等業務進行監管,兩部門按職責制定相關監管細則。
(十四)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規定外,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客戶資金存管賬戶應接受獨立審計並向客戶公開審計結果。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
(十五)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制度。從業機構應當對客戶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時向投資者公布其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相關信息,以便投資者充分了解從業機構運作狀況,促使從業機構穩健經營和控制風險。從業機構應當向各參與方詳細說明交易模式、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並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要研究建立互聯網金融的合格投資者制度,提升投資者保護水平。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監管。
(十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教育規劃,及時發布維權提示。加強互聯網金融產品合同內容、免責條款規定等與消費者利益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法監督處理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構建在線爭議解決、現場接待受理、監管部門受理投訴、第三方調解以及仲裁、訴訟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細化完善互聯網金融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標准和操作流程。嚴禁網路銷售金融產品過程中的不實宣傳、強制捆綁銷售。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會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十七)網路與信息安全。從業機構應當切實提升技術安全水平,妥善保管客戶資料和交易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客戶個人信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分別負責對相關從業機構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進行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和技術安全標准。
(十八)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從業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識別客戶身份,主動監測並報告可疑交易,妥善保存客戶資料和交易記錄。從業機構有義務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有關協助查詢、凍結的規章制度,協助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及時查詢、凍結涉案財產,配合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做好取證和執行工作。堅決打擊涉及非法集資等互聯網金融犯罪,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金融機構在和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代理時應根據有關法律和規定簽訂包括反洗錢和防範金融犯罪要求的合作、代理協議,並確保不因合作、代理關系而降低反洗錢和金融犯罪執行標准。人民銀行牽頭負責對從業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進行監管,並制定相關監管細則。打擊互聯網金融犯罪工作由公安部牽頭負責。
(十九)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自律機制在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和保護行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組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協會要按業務類型,制訂經營管理規則和行業標准,推動機構之間的業務交流和信息共享。協會要明確自律懲戒機制,提高行業規則和標準的約束力。強化守法、誠信、自律意識,樹立從業機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正面形象,營造誠信規范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十)監管協調與數據統計監測。各監管部門要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應當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及相關風險,對監管政策進行跟蹤評估,適時提出調整建議,不斷總結監管經驗。財政部負責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財務監管政策。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監測體系,相關部門按照監管職責分工負責相關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和監測工作,並實現統計數據和信息共享。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互聯網發展趨勢

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個方向的可能:

1、全球化趨勢,未來10年、50年,互聯網會全球化,目前還不能做到這點;

2、去中心化,扁平化,從自媒體就能看出,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東西,從電商也能看出,以後商品就是直接從廠家到消費者;

3、 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還處在比較低級的層次,再等100年、200年,也許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了,人工智慧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伍』 互聯網金融怎麼彌補農村信息短板

一、互聯網金融給農村經濟帶來哪些好處?
互聯網金融開辟出農村經濟發展「紅海」
雲南省建水縣委組織部 江宇:互聯網這一科技革命給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然而,在廣大的農村,互聯網對農業生產、技術交流、產品推廣等方面的應用相對較少,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掣肘。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央高瞻遠矚提出的「互聯網+」戰略,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釋放出利好信號,必將在堅持「服務農村、面向農村」的原則下,充分考慮互聯網的普遍性與農村發展的特殊性,讓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發展進行深度融合,開辟出農村發展的「紅海」。未來,將互聯網的福利帶給農村,讓互聯網的優勢造福農民,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握得住的機遇和項目,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將不可估量。
互聯網金融優化農村資源配置
新洲區委組織部 劉均偉:長期以來,無論是自然資源、金融資源還是勞動力資源,大都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農村發展要素被虹吸到城鎮中,擴大城鄉發展差距。互聯網包括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將逐步改變這一態勢。例如電子商務極大地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空間,正吸引大量人才回歸農村;互聯網金融將有效吸引資金從城鎮流入農村;利用互聯網營銷的鄉村旅遊,將大量的城鎮居民消費從城市轉向農村。
徐崧嵐:互聯網金融具有門檻低、效率高等多重優勢。其靈活多樣、范圍廣、跨度大的服務方式可以貫穿農業生產和資金流動的各個環節:從前期啟動到中期種植養植,再到後期收獲出售;從人力僱傭到機械租用到物流運輸;從投入資金到資金周轉到獲得利潤。互聯網金融的這些優點可以提高金融配置的效率,增加金融與農村實際的契合度,有效緩解農村地區金融供需矛盾;同時網上支付、移動支付、信用支付等支付方式可以解決農村實體金融網點缺乏的困境,解決農戶資金安全問題,方便農產品交易與資金流動。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能打破農村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促進社會資源向農村的雙向流入。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而信息閉塞一直是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農村互聯網覆蓋率的逐年升高,互聯網金融將成為農村共享社會資源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拓展了農村市場,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將農村資源置於一個開放的平台,極大的拓展了農村資源的銷路,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吸收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建設,極大的滿足了農村發展的需求,也開發了農村發展潛力,更好的助力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互聯網金融補齊農村人才短板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空間,能吸引人才回歸農村參與農村建設,補齊人才短板。如今互聯網金融在城市逐漸飽和,而在農村還處於起步階段,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這對擁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才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互聯網」元素加入農村經濟轉型發展,不僅可以吸引人才回歸農村參與農村建設,補齊農村人才短板,而且隨著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青年人才的創新力很容易被激活,廣大農村也成為了孕育人才的搖籃。
互聯網金融創新農村經濟發展理念
銅廠鄉黨委 孔德柱:互聯網金融有利於創新理念,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互聯網金融讓廣大的老百姓看到了網路帶來的變化和提供了發展機會,收獲到祖輩從未有過的,由信息化帶來的全新感悟,堅定了他們發展農村經濟的意志和信心,創新了信息時代農民新的市場觀、消費觀、價值觀和發展觀。互聯網金融給老百姓帶來發展理念和素質的轉變,堪稱是農村經濟社會的「轉基因工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高潮,對農村經濟轉型影響深遠。
互聯網金融彌補農民信用貸款額度低缺陷
楊銀萍:互聯網金融彌補了農民信用貸款額度低的缺陷,能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融資難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充分的資金流動做支撐,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平台的產生,能夠為農民提供貸款途徑,有效彌補資金缺口。加之依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手段具有高效、低成本、簡單易用的特點,在農村的落地,能夠有效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成為彌補金融基礎設施不足、替代傳統網點式物理服務空間的重要方式,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需求。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有哪些風險需防控?
雲南省建水縣人社局 瞿毅:農村居民普遍缺乏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和實踐,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良莠不齊,容易誘發前者惡意騙貸、後者捲款跑路等行為發生。為此,國家應盡快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金融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傳統優勢,將信用信息充分共享;地方政府應加強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網路安全部門應加強技術支持,確保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只有主動擁抱農村互聯網金融的來臨,加大風險防控力度,才能讓互聯網金融給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帶來金融業態的新變化。
封蕾:正反兩面存在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主要方面決定方向,要讓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經濟改革中發揮優勢,就是要讓發展過程的優勢占據主要位置,這樣人人民才能受益。這其中,需要每名領導幹部全身心的投入,也需要技術層面的鼎力支持,畢竟,互聯網金融是集信息化、快捷化、金融化為一體的平台,要真正在改革中發揮作用,就必須自身「打鐵夠硬」。
楊鵾鵬:互聯網金融在農村轉型中的優勢,在於「產銷」一條線上的靈活性、快捷性,特別是在勞動力輸出量大的村莊,這樣的優勢就越發明顯,信息技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機動靈活性強的特點,讓以往「守」出來的生意,變成「做」出來的市場,勞動力在固定點上的松綁,也讓很多農村產業發展更有活力和生機。
然而,互聯網金融的一些不穩定性以及一些操作的不可逆,則是將互聯網金融與農村經濟轉型糅合起來的一些關鍵節點。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讓群眾們體驗互聯網時代金融快捷化的優越,同時也要教會他們規避風險,處理後續問題的方法。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人民政府 彭小曼:互聯網金融在基層經濟組織中如火如荼地推進之時,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推進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一是在農村互聯網企業的資質規范問題。由於農村互聯網企業在近幾年異軍突起,農村互聯網企業的法人的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對於企業資質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於從農村「走出去」的農產品的規范性也並不了解。因此,政府應加強規范企業資質的同時,重視企業產品的質量監督,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打下良好的「信用」根基;二是農村互聯網金融「人才斷層」效應明顯。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紮根,互聯網技術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可或缺,盡管在現代農村已經成長了一批會電腦、懂電商的青年人,但懂金融、會經營的專業性人才匱乏。因此,應重視人才在農村互聯網金融中所發揮的帶動效應,在培養本土青年成長為懂理論、能經營、會致富的復合型人才的同時,發揮政策帶動效應,引導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商職業經理人「到農村去」也不失為帶動當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策;三是與農村互聯網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根網線、一台電腦」是我們農村互聯網業務開展的必備工具,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和「高費用、低網速」的詬病也影響了互聯網業務的開展,此外,與網速速率低的同時,公路運輸條件落後也降低了物流運輸效率,因此改善農村互聯網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是當務之急,促進寬頻網路提速降費,持續提高農村寬頻普及率的同時,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成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
三、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仍需多方努力
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要築牢三個支撐
李坤良:築牢人才支撐。互聯網時代,不懂網路就相當於「文盲」,要讓互聯網金融助力基層經濟發展,第一個要素就是「人才」。要整合運用基層現有資源,發揮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新農村指導員、黨員代表、「明白人、帶頭人」、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等優勢,注重培養農村電商帶頭人,以點帶面,以典型影響片面,帶領更多農村群眾參與「互聯網+農村」創業,增強農村使用互聯網創業的新生力量,讓家家戶戶在生產生活中都能「觸網」。
築牢產業支撐。以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為契機,通過採取示範帶動、品牌推動、營銷聯動等產業發展措施和統一規劃、連片種植等管理辦法,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培育和扶持農村物流中介組織進村入戶建設物流網路,實現「網貨下鄉,農貨上網」,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採取「代辦、代發、代取、代送」等快遞方式,破解物流產業「只在城市,不在農村」的問題,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物流條件。
築牢技術支撐。以基層黨組織活動為載體,依託「三會一課」、遠程教育,宣傳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經驗和做法,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參與電子商務實用技能培訓,提供「互聯網+農產品」創業開店指導,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築牢技術支撐。
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需有制度保障
邱玲玲:加快農村互聯網 金融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有平台保障,搭建好的平台方能制勝銷售環節。各級政府要積極為農業與電商之間搭建平台, 各種農業相關的「特色」產品才能全部得到很好的展示,方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在銷售環節取得制 勝的希望。
其次要有物流保障,暢通各地物流方能制勝用戶體驗環節。事實上,農村的物流體系非常不完善,通常物流公司最後一個站點就是該市或者縣城中心,往往到達不了小小偏僻的農村。因此會讓用戶在體驗初期得不到滿意,這將直接損失掉一批潛在用戶。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所以解決農村物流問題的確刻不容緩。同樣,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辦法。例如,可以通過和小賣部,營業廳,建立代收站點服務的方式,來打通貨物到農村與農產品到城市之間的物流問題。
最後要有監管保障,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互聯網+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但也必須看到,我國金融市場存在市場准入門檻過高,金融監管缺位的問題,互聯網金融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統一的監管規則。因此未來要鼓勵創新、競爭和發展,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農村互聯網金融「起飛」 還需多方「助推」
何浩民:隨著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作為新興領域,特別是對農村地區來說,面對如此「高大上」的金融模式,如何藉助互聯網金融的「翅膀」起飛,可不是一件「說干就干」的事,還需完善配套措施,給予多方面支持,為「草根金融」向「潮流金融」轉變加把力。
技術下鄉關鍵要人才下鄉。目前農村互聯網已得到廣泛覆蓋,在「硬體」建設方面可以說是「萬事俱備」。農戶家中雖然可以上網了,會上網的農民也不在少數,但真正懂互聯網金融的人少之又少,農村知識技能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可見,配備完善相應技術管理人才,傳授和指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在必行。
穩固發展重點要防範風險。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加上新興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尚不完善,互聯網已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廣大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思想比較單純,防範意識差,要保障農戶經濟安全,維護農戶合法權益,還必須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加強指導教育,提高農戶辨別能力。
實惠於民必須要完善服務。互聯網金融模的一大特點就是可與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服務更直接,客戶更廣泛。但由於很多農村銀行服務點少,ATM、金融分支、借貸業務點等難覓蹤跡,許多農民辦理業務還要往縣城跑,可以說在起跑線上就「慢半拍」、落後一截。要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應該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進一步完善服務點,或是開展「業務下鄉」、「入戶辦理」等,真正發揮互聯網金融方便快捷的優勢。

『陸』 中國當前對於電子商務方面的政策方針

參考《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為減少束縛電子商務發展的機制體制障礙,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培育經濟新動力,打造「雙引擎」、實現「雙目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現提出以下意見:
1、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2、營造寬松發展環境;
3、促進就業創業;
4、推動轉型升級;
5、完善物流基礎設施;
6、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7、構築安全保障防線;
8、健全支撐體系。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柒』 中國農業發展出路在哪

(一)經濟形勢的發展與農業政策。
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矛盾,是崛起的中國和舊有世界秩序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點在於舊有世界秩序無法滿足新的世界需求。中國目前處於滿足這個新需求並且壯大自己,以期未來建立自己的新世界秩序的過程中。我們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現有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和地位,穩扎穩打推進自身的建設。
1、未來中國的經濟形勢
在這個階段,經濟上的主要困難是產業轉型升級與市場爭奪上的困難。
我國現有產業結構,主要就是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占據主導地位,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困難。國際市場上,以高鐵、通信產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作為龍頭和「尖刀班」,「中國智造」的一批新產業持續跟進的中國市場力量,正在與傳統發達國家爭奪市場份額,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金融市場上,中國有著長期集權主義思想主導,占據了一定的先天性優勢,也同時存在先天性弊端。主要體現在圍繞國家安全的金融力量十分龐大而且轉向靈活,社會風險容差大,不容易因為金融方面的差錯出現大的社會動盪。劣勢在於金融市場不成熟,對資金的分配存在個人主觀性較大的問題。
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同樣面臨著其它產業存在的問題。新技術在農業方面的貢獻還不夠突出,社會資金投入農業不夠充分,固有經濟結構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還普遍存在。
新技術投入方面: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主要有兩個問題:「水土不服」、「眼高手低」。某些新技術進入農業領域,起效慢,不能得到廣泛認可。部分農業人急功近利,不願意冒險採取新技術。科研院所效率低下,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存在制度性的障礙。部分科研人員不能夠真正認識到技術應用的前景,高新技術應用不接地氣。轉基因方面的政策肯定會進一步放鬆,慈禧太後都得放鐵路進來,沒有理由21世紀的人還不如老佛爺。
資金投入方面:農業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整個農產品市場空間也足夠大,但是能夠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固有的「農民不掙錢」的思想根深蒂固。結合中國特有的計劃經濟思想,導致農業投資總量少,跑偏的還多。
固有經濟結構方面: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還將長期存在,農民掙不到利潤、市民買菜又貴。其中的流通渠道效率低下,是主要問題所在。有個很有意思的電影《解放軍佔領巴黎》,裡面有中國人組建「人力傳送帶」,挨個傳遞物品的畫面,就是當前農業流通渠道的寫照。參與這個渠道的人口過多,既得利益龐大。
2、未來中國的農業經濟政策
針對以上的缺陷,結合國家戰略需要,我估計下一步的農業經濟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四個方面:
農村土地政策:進一步建立完善穩健的土地流轉政策,綜合考慮各方利益,推動適度規模化農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策難以避免的會和中央政策相抵觸,會出現個別地區土地流轉反而退步的情況。但是總體來說土地流轉將更加普遍的存在,相關法律法規打架的地方會減少,土地流轉集中在800到1000畝左右會遇到人為設置的法律瓶頸。
農業技術政策:將會利用農業補貼的辦法,推進幾個方面的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主要有:設施農業、精耕循環農業、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小微型農業機械、新灌溉技術。養殖業方面主要有:現代化養殖、規模化集中養殖、畜牧雜交繁育。
農業金融政策:將會建立起或者政府、或者民間的農村金融中介機構,並實施規范化管理。相關政策的出台估計會在19大以後了,而機構的成立和有效運行,則可能會在2020年之後去了。組織形式可能是採取風險共擔的方式,針對的對象是農業創業者和規模化農業經營者。
農業流通政策:將會扶持一批高效率的農業流通專業企業,推進互聯網+農業經濟,部分解決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問題。農業產品分檔銷售,既高端走高端、低端走菜市場,將會成為一種常態。農業電商發展在10年以後才能成熟,目前這一批農產品電商將是被拍死在沙灘上的一批。迫於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水平受其它產業壓制的主要壓力,舊有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的利益會被放棄和犧牲,大概在2020年左右會出現大批舊農產品流通渠道從業人員失業或者至少利潤受損的情況。

『捌』 自考需提交什麼資料

湖南省招生考試信息港http://www.hneeb.cn/website/newsDoc/zkzn/2006111812758.htm

湖南省第五十一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簡章

--------------------------------------------------------------------------------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有關規定,特製定本簡章。

第一部分:理論課程開考安排

一、報考時間、地點

報考時間: 2006年12月20日至29日。

報考方式:考生可在規定的時間內,到各市(州)、縣(市、區)自考辦所設報名站報考,也可以登陸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hneao.e.cn)或湖南招生考試信息港(www.hneeb.cn)報考。 凡網上報考者,本人須在報名站公布的確認時間內到現場辦理報考確認手續。

二、開考專業、課程及考試時間

2007 年 4 月 21 日星期六
2007 年 4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8時30分至11時
下午2時至4時30分
上午8時30分至11時
下午2時至4時30分

代碼
課程名稱
代碼
課程名稱
代碼
課程名稱
代碼
課程名稱

公共課
0002
0004
鄧小平理論概論
毛澤東思想概論
0003

0005

0009
4184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2
0015 4129 4183
英語(一)
英語(二)
大學語文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1
0020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高等數學(一)

A050201
英語
0595
英語閱讀(一)
0794
綜合英語(一)
0522
英語國家概況
0795
綜合英語(二)

A020203
會計
0157
管理會計(一)
0018
0146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國稅制
0041
0155
基礎會計學
中級財務會計
0144
企業管理概論

A050105
漢語言文學
0024 0429
0535
普通邏輯
教育學(一)
現代漢語
0018
0530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506
寫作(一)
0031
0532
心理學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A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2316
2318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組成原理
2198
4730
線性代數
電子技術基礎(三)
2141
計算機網路技術
0022
2323
高等數學(工專)
操作系統概論

A080801
房屋建築工程
0170

2391
建築工程定額與預算
工程力學(二)
0018
2393
計算機應用基礎
結構力學(一)
2386
土木工程制圖
0022
2389
高等數學(工專)
建築材料

A030106
法律
5679 0247
法學
國際法
0245
刑法
0260
刑事訴訟法
5677
法理學

A030301
行政管理
0292
市政學
0018
0107
計算機應用基礎
現代管理學
0277
行政管理學
0040
法學概論

A082201
工業管理工程
8018
管理數學
0018
8030
計算機應用基礎
市場學
0041
8022
基礎會計學
技術經濟學
0144
企業管理概論

A020105
金融
0073
銀行信貸管理學
0018
0072
計算機應用基礎
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0041
0074
基礎會計學
中央銀行概論

A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2183
機械制圖(一)
2234
電子技術基礎(一)
2185
機械設計基礎
0022
2205
高等數學(工專)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A050102
秘書
0535
現代漢語
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510
秘書實務
0034
0040
社會學概論
法學概論

A060201
檔案學
0781
檔案文獻檢索
0018
0524
計算機應用基礎
文書學
0782
電子文件管理
0511 0776
檔案管理學
檔案學概論

A020207
市場營銷
0058 0179
市場營銷學
談判與推銷技巧
0018
0178
計算機應用基礎
市場調查與預測
0041
0177
基礎會計學
消費心理學
0144
企業管理概論

A030401
公安管理
5679
憲法學
0245
0355
刑法學
公安秘書學
0260
0357
刑事訴訟法學
治安管理學
0360
預審學

A100803
中葯學
3044
中葯葯劑學
2974
3037
中葯學(一)
葯用植物學
2972
2976
中醫基礎理論(一)
醫古文(一)
3040 3046
中葯鑒定學
中葯葯理學

A050303
公共關系
0058 0642
市場營銷學
傳播學概論
0018
0107
計算機應用基礎
現代管理學
0645
公共關系策劃
8017
公關英語

A022206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0168
房地產經濟學
0018
0171
計算機應用基礎
房地產投資分析
0174
建築工程概論
0175
房地產開發

A082207
計算機信息管理
2316
計算機應用技術
2384
2650
計算機原理
組織與管理概論
0041
2141
基礎會計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
2382
管理信息系統

A082206
工業工程
2825
機械基礎
0018
2187
2198
2243
計算機應用基礎
電工與電子技術
線性代數
計算機軟體基礎(一)

0023
高等數學(工本)

A100701
護理學
0488 2997
健康教育學
護理學基礎
3000
3179
營養學
生物化學(三)
2864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2899 3003
生理學
兒科護理學(一)

A020101
統計(會統方向)
0042
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
0018
0045
計算機應用基礎
企業經濟統計學
0041
基礎會計學
0209
社會經濟調查方法與應用

A030101
律師
5679
憲法學
0919
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920
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0923

5677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法理學

A090701
農業推廣
2861
農業推廣心理基礎
2554
2678
農業政策與法規
農業推廣學
2717
2762
植物生產概論
動物生產概論
2546 2680
市場營銷(一)
農產品加工

A080706
通信技術
8003
程式控制交換
8019
8043
光纖通信
現代通信網
8009
8032
8047
電子線路(二)
數字通信
移動通信
0022 8041
高等數學(工專)
微機原理

A040103
小學教育
0405
教育原理
0018
0406
計算機應用基礎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
0415
0417
8084
中外文學作品導讀
高等數學基礎
素質教育導論
0416 0418
漢語基礎
數論初步

A030103
監所管理
0239 5679
獄政管理學
憲法學
0470
0919
犯罪學(二)
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920
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0238 5677
教育改造學
法理學

A08060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2302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
2198
2271
線性代數
電機學
2275

2304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
0022 2151 2273
高等數學(工專)
工程制圖
電子技術基礎(二)

A080501
電廠熱能動力工程
2183
機械制圖(一)
2187
2255
電工與電子技術
電廠汽輪機
2250
2256
工程流體力學
熱工測量及儀表
0022 2205
高等數學(工專)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A090608
林業生態環境管理
3168

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
3165
3169
森林防火
生態經濟管理
3167
林業生態環境評價
2830 3163
林業政策與法規
林業經濟管理

A040301
體育教育
8061
健康教育學(體育)
0487
體育心理學
0493
8024
體操(一)
籃球
8065
田徑(一)

A020118
餐飲管理
0984
酒水知識
0018
0054
計算機應用基礎
管理學原理
0177
消費心理學
0980
烹飪原料學(二)

A020215
電子商務
0893
市場信息學
0892
0898
商務交流(二)
互聯網軟體應用與開發
0041
0900
基礎會計學
網頁設計與製作
0889 0902
經濟學(二)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

A020231
勞動和社會保障
0002
鄧小平理論概論
0003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3313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0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A050301
廣告
0058
市場營銷學
0178
7334
市場調查與預測
廣告攝像與攝影
0635
廣告法規與管理
0634
廣告策劃

A050133
英語翻譯
0595
英語閱讀(一)
0794
5347
綜合英語(一)
初級英語筆譯
0522
英語國家概況
0795
綜合英語(二)

A020228
物流管理
5361
物流數學
0018
計算機應用基礎
5364
物流企業會計

B080709
計算機網路(本)
2335 3139
網路操作系統
資料庫技術
2384
3137
計算機原理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2354
信號與系統
0023 2364
8097
高等數學(工本)
數據通信原理
網路安全

B020217
土地資源管理(本)
0051

0168 801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房地產經濟學
房地產金融學
0054
8014
8038
管理學原理
房地產項目評估
土地利用工程
8029
8040

施工組織管理
土地制度
8023 8036 0973
建設用地管理
統計學原理
土地生態學

C070103
數學(本)
2009 2015
抽象代數
偏微分方程
2011
復變函數論
2001
2008
數學分析(一)
拓撲學基礎
2004
高等代數

C050201
英語(本)
0087
英語翻譯
8011
8027
法語
日語
0094
0832
外貿函電
英語詞彙學
0604 0795
英美文學選讀
綜合英語(二)

B020204
會計(本)
0051

0058 0157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市場營銷學
管理會計(一)
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155
0160
中級財務會計
審計學
0158
資產評估

C050105
漢語言文學(本)
0037 8058
美學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0530
8079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
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532

0537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中國現代文學史

B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本)
2318 2324
計算機組成原理
離散數學
0420
2326
4730
物理(工)
操作系統
電子技術基礎(三)
2325
計算機系統結構
0023 2339
高等數學(工本)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B080806
建築工程(本)
2391 2439
工程力學(二)
結構力學(二)
0420
2198
2393
物理(工)
線性代數
結構力學(一)
2197

2275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2442 2446
鋼結構
建築設備

C030106
法律(本)
5679 0249 0264
憲法學
國際私法
中國法律思想史
0245
0246
0259
0265
刑法學
國際經濟法概論
公證與律師制度
西方法律思想史
0167
0258
勞動法
保險法
5677 0226
法理學
知識產權法

B030302
行政管理學(本)
0024
0318
普通邏輯
公共政策
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277
0317
行政管理學
國家公務員制

0034
0144
0923
社會學概論
企業管理概論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82202
工業管理工程(本) 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8030 市場學 8021
8022
8051
技術創新管理
技術經濟學
應用統計學
8016
8055
工程經濟學
戰略管理

B020106
金融(本)
0051

0058 0073 0079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市場營銷學
銀行信貸管理學
保險學原理
0054
0072
管理學原理
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0078
0041
銀行會計學
基礎會計學
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B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2199

2245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420
2243
物理(工)
計算機軟體基礎(一)
2185
2197

2200
機械設計基礎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現代設計方法
2238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B050104
秘書學(本) 0051

0523 0535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中國秘書史
現代漢語
0107
0524
現代管理學
文書學
0527 中外秘書比較 0511
0525
檔案管理學
公文選讀

B020208
市場營銷(本) 0051

0058 0179 0185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市場營銷學
談判與推銷技巧
商品流通概論
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184 市場營銷策劃 0183 消費經濟學
C030401
公安管理(本) 0369 5679 警察倫理學
憲法學
0018
0245
0370
計算機應用基礎
刑法學
刑事證據學
0260
0861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偵查情報學
0371
0859
公安決策學
警察組織行為學

B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2375 2378 運籌學基礎
信息資源管理
2384 計算機原理 2141 計算機網路技術 2323
2382
2628
操作系統概論
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經濟學

C082206
工業工程(本) 2633 現代製造系統 0420
2647
物理(工)
生產管理與質量工程
2185
2197

2897
機械設計基礎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企業經營戰略與市場營銷
2629 基礎工業工程
B020115
經濟學(本) 0051

0139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西方經濟學
0141 發展經濟學 0041 基礎會計學 0140 國際經濟學
B030102
律師(本) 0247
0249
國際法
國際私法
0224
0246
0919
律師執業概論
國際經濟法概論
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167
0926
勞動法
司法鑒定概論
5677
0226
0233
法理學
知識產權法
稅法

B060202
檔案學(本) 0051

0788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檔案行政學
8007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 8005
8006
檔案法學
檔案統計學
0226
0511
知識產權法
檔案管理學

B080708
計算機通信工程(本) 2199

2372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程式控制交換與寬頻交換
0420
2326
3177
物理(工)
操作系統
數據結構與資料庫
2197

2354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信號與系統
0023
2361
2364
2368
高等數學(工本)
通信技術基礎
數據通信原理
通信英語

B082211
郵電管理工程(本) 2375 運籌學基礎 0054
3157
3158
管理學原理
電信管理
郵政管理
2628
3154
管理經濟學
通信經濟理論基礎

B080605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本) 2199

2365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計算機軟體基礎(二)
2268
2271
2305
電力企業經濟管理
電機學
電磁場
2197

23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電力系統微型計算機繼電保護
0023
2308
2653
高等數學(工本)
電力電子變流技術
高電壓技術

B100702
護理學(本) 2997
3202
護理學基礎
內科護理學(二)
0018
3200
計算機應用基礎
預防醫學(二)
3201 護理學導論 3004
3007
社區護理學(一)
急救護理學

B040302
體育教育(本) 8026
8061
排球
健康教育學(體育)
0487
8035
體育心理學
田徑(二)
0493
8053
體操(一)
有氧舞蹈
0495
8034
8065
體育保健學
體操(二)
田徑(一)

B020119
餐飲管理(本) 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988 食品營養學 0990 宴會設計 0985 餐飲經濟學導論
B020216
電子商務(本) 0911
0996
互聯網資料庫
電子商務法概論
0908
0995
網路營銷與策劃
商法(二)
0994
0900
數量方法(二)
網頁設計與製作
0913
0889
電子商務與金融
經濟學(二)

B020232
勞動和社會保障(本) 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3327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與監督 3328 公共管理 0034 社會學概論
B040112
小學教育(本) 0405
0431
教育原理
教學設計
0465
6231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學
0468
0472
德育原理
比較教育
0467
6230
課程與教學論
小學藝術教育

B050124
應用文科(本) 0633
0642
新聞學概論
傳播學概論
0272 社會工作概論 0317
6780
國家公務員制度
語言文字應用 0511
6778
檔案管理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B050302
廣告學(本) 0037
0633
0642
美學
新聞學概論
傳播學概論
0530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6381 網路傳播概論 0634
7336
廣告策劃
專業廣告設計

B050309
公共關系(本) 0318
3298
公共政策
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
3292
3297
公共關系口才
企業文化
3293 現代談判學 0152
3294
組織行為學
公共關系案例

B050134
英語翻譯(本) 5384
5385
科技英語翻譯
旅遊英語翻譯
0840 第二外語(日語) 5351 高級英語筆譯 0604
0795
英美文學選讀
綜合英語(二)

B030114
行政法(本) 5679
6908
憲法學
行政處罰法
0245
0259
6907
刑法學
公證與律師制度
行政法學總論
0260
0277
刑事訴訟法學
行政管理學
5677
6912
法理學
外國行政法

B020121
調查與分析(本) 0051

0058
0139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市場營銷學
西方經濟學
0140
2628
國際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B020229
物流管理(本) 5381 物流管理軟體操作

三、報考條件、手續

1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報考未加限制條件的任何一個專業 。

2 、報考機電一體化工程(本科)、中葯學、公安管理(專、本科)、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本科)、工業工程(專、本科)、統計(會統方向)、律師(專、本科)、農業推廣、通信技術、監所管理、經濟學(本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本科)、電廠熱能動力工程、計算機通信工程(本科)、郵電管理工程(本科)、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本科)、調查與分析(本科)、物流管理(專、本科)等專業的考生和信息產業系統報考計算機網路(本科)專業的考生,必須到其主管部門或主管部門委託的主辦單位報名,由主管部門在報名期間到所在地報名站統一辦理報考手續,各地報名站一律不接受個人報名。報考餐飲管理專業(專、本科)的考生,直接到所在地自考機構報名。

3 、已取得考籍的考生憑考籍證辦理報考手續;首次報考的考生憑居民身份證或軍人身份證明辦理報考手續;年齡不夠未辦理身份證的考生,憑戶籍本和蓋有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戶籍管理專用章的證明(必須註明身份證號碼和貼有照片)報名。考生報名時必須用居民身份證上的姓名,各科試卷上所用姓名必須與居民身份證上的姓名完全一致。

4 、考生報名時,按規定交納報名考試費。所有集體報名的專業,其報名費、考試費一律向報名站交納。

四、有關事項說明

1 、考生參加考試時,必須攜帶居民身份證、考籍證及應考通知單。

2 、本次各考試課程所用課程考試大綱及教材均以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湖南省二○○七年四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課程教材目錄》為准,請考生在參加考試前到當地報名站咨詢。

3 、本次簡章所公布的專業及課程代碼,均採用教育部頒布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標准專業代碼及課程代碼,請考生在報考時認真核對填報所報專業對應的專業代碼及課程代碼。

4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和省教育考試院湘教考通 [2001]77 號文件精神,自 2003 年元月起,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專業全部執行新的考試標准。我省新的考試標准即《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考試計劃》已正式出版發行,請考生到當地各報名站購置。

5 、各專業課程設置及本簡章未盡事宜,考生可到各地自考機構咨詢。

第二部分:實踐課程與畢業考核安排

一、實踐考核課程安排

專業代碼
專 業 名 稱
課程代碼
課 程 名 稱
備 注

A020203
會計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請已報名的考生直接與湖南大學自考中心聯系,聯系時間:3月5日至3月16日的正常上班時間,聯系電話:0731-8684686 。

A082201
工業管理工程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A020105
金融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A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2184
機械制圖(一)(實踐)

2233
電工技術基礎(實踐)

2235
電子技術基礎(一)(實踐)

2206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實踐)

2196
數控技術及應用(實踐)

7100
金工實習

7124
綜合作業

A082206
工業工程
2188
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2244
計算機軟體基礎(一)(實踐)

7100
金工實習

A020101
統計(會統方向)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8073
統計調查分析報告

B020204
會計(本)
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B082202
工業管理工程(本)
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B020106
金融(本)
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B020232
勞動和社會保障(本)
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B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0421
物理(工)(實踐)

2239
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實踐)

2203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實踐)

2242
工業用微型計算機(實踐)

2244
計算機軟體基礎(一)(實踐)

2201
現代設計方法(實踐)

2246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實踐)

2247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設計)

C082206
工業工程(本)
0421
物理(工)(實踐)

2630
基礎工業工程(實踐)

2632
計算機輔助管理(實踐)

2649
設施規劃與設計(實踐)

A020206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請考生報名後即登陸湖南師范大學自考辦網站http://zkb.hunnu.e.cn/查閱實踐環節考核的詳細安排。

A020215
電子商務
0895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實踐)

0897
電子商務概論(實踐)

0899
互聯網軟體應用與開發(實踐)

0901
網頁設計與製作(實踐)

0903
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實踐)

0904
綜合作業

0905
綜合作業(實踐)

A040103
小學教育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A050105
漢語言文學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A050303
公共關系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A050301
廣告
7335
電腦圖文設計(實踐)
請考生報名後即登陸湖南師范大學自考辦網站http://zkb.hunnu.e.cn/查閱實踐環節考核的詳細安排。

7998
畢業考核

A040301
體育教育
8066
籃球(實踐)

8067
武術(實踐)

8068
體操(一)(實踐)

8090
田徑(一)(實踐)

8089
足球(實踐)

A050133
英語翻譯
5348
初級英語口譯(實踐)

0593
聽力(實踐)

B020216
電子商務(本)
0912
互聯網資料庫(實踐)

0907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實踐)

0998
電子商務安全導論(實踐)

0909
網路營銷與策劃(實踐)

0914
電子商務與金融(實踐)

0916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實踐)

B020217
土地資源管理(本)
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B040112
小學教育(本)
6998
畢業實習

B040302
體育教育(本)
8069
田徑(二)(實踐)

8070
體操(二)(實踐)

8071
排球(實踐)

8072
有氧舞蹈(實踐)

B050134
英語翻譯(本)
5352
中級英語口譯(實踐)

5353
同聲傳譯(實踐)

B050302
廣告學(本)
7338
電腦三維設計(實踐)

7337
專業廣告設計(實踐)

A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4731
電子技術基礎(三)(實踐)
具體安排請考生與國防科技大學自考辦聯系,電話:0731-4572157 。

2317
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踐)

0343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實踐)

4733
微型計算機及介面技術(實踐)

2121
資料庫及其應用(實踐)

A082207
計算機信息管理
2317
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踐)

0343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實踐)

0347
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實踐)

2121
資料庫及其應用(實踐)

4755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踐)

2383
管理信息系統(實踐 )

2651
計算機信息處理綜合作業

B080709
計算機網路(本)
3140
資料庫技術(實踐)

4734
數據結構(實踐)

3138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實踐)

3143
互聯網及其應用(實踐)

B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本)
0421
物理(工)(實踐)

4734
數據結構(實踐)

4736
資料庫系統原理(實踐)

2327
操作系統(實踐)

2329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踐)

2334
軟體工程(實踐)

B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4736
資料庫系統原理(實踐)
具體安排請考生與國防科技大學自考辦聯系,電話:0731-4572157 。
3174
軟體開發工具(實踐)

C070103
數學(本)
0343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實踐)

A020207
市場營銷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計算機上機實踐考核安排在2007年3月,具體時間將會提前在http://cj.hnbc.com.cn/網站上公布。請考生關注網站信息,主考學校湖南商學院將不再另行通

『玖』 互聯網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今後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二、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

在信息時代,由於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

熱點內容
新的巡視工作條例 發布:2025-04-23 02:45:03 瀏覽:899
刑事案件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23 02:30:54 瀏覽:849
廣州司法考試考場 發布:2025-04-23 02:23:44 瀏覽:629
江華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23 02:18:47 瀏覽:454
社民法西斯 發布:2025-04-23 02:04:21 瀏覽:944
雲浮法院陳 發布:2025-04-23 02:01:50 瀏覽:906
中國遺產稅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1:58:00 瀏覽:980
安徽徽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3 01:53:43 瀏覽:106
社會與法別墅驚魂3 發布:2025-04-23 01:48:57 瀏覽:258
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3 01:45:20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