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建築法規結課論文

建築法規結課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5-04 03:52:33

㈠ 急求建設法規結課論文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設法規作業資料

實行建設監理制度是我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是我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國際交往日益擴大的結果。自1998年開始試點以來,取得了很大成績,其在工程建設中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工程質量、造價、工期的效果日益顯著,現在正在逐步在各行業推廣開來。

通過實行建設監理,使我國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開始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之間引入了建設監理單位作為中介服務的第三方,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項目法人與監理單位之間形成了以經濟合同為紐帶,以提高工程質量和建設水平為目的的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一種新的建設項目管理運行體制。同時眾多監理單位的建立,多家建立單位參與同一項目的投標與監理,使建設工程管理也引入了競爭機制,為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節約投資、縮短工期創造了條件,建設監理制度正在逐步由摸索、借鑒階段向完善、成熟階段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的建設監理制度起步晚,舊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還在運行並對束縛著監理制度的發展,對建設工程監理制度與質量監督的關系模糊,關於工程建設監理的法規制度不完善,監督引導機制不健全,對工程監理的作用、意義和監理人員的條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理還存在許多問題,還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提高對實施項目監理的重要性的認識

目前業主、施工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對實行工程監理的意義及其重要性缺乏認識,對監理的地位及與各方的關系認識模糊,業主認為監理人員是自己的雇員,必須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按自己的要求辦,施工單位認為監理人員是業主利益的代表,是為業主服務與說話的,不把監理人員當作獨立的第三方看待,質量監督機構又認為監理人員代替了自己的職能,因而忽視了對工程質量的監管,由於以上的模糊認識,使工程建設各方在關系的協調上不順暢,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實施,監理人員的意見不能落實,監理效果不夠理想,工程質量監督出現漏洞,當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容易出現互相推委扯皮的現象。因此建設項目各方及質量監督機構必須認識到在我國過去的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下,由於責、權、利不明確,投資失控、進度失控、質量失控的現象不斷出現,造成了許多釣魚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開工、沒有竣工的長尾巴工程,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使建設項目喪失了許多發揮效益的好時機,造成了很大損失。通過十多年的監理實踐,證明實施工程建設監理是降低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減少投資浪費的有效措施。

二、正確理解與明確業主與監理、承包商與監理的關系

業主與監理之間是通過工程建設監理合同建立起來的一種委託與被委託的關系,雙方都要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行使各自的權力和義務。監理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理,但監理不是業主在項目上的利益代表,監理必須依據工程建設監理合同、設計文件、有關規范、規定及相關法律對項目實施獨立、科學、公正的監理,業主有權要求更換不稱職的監理人員或解除監理合同,但不得干預和影響監理人員的正常工作,不得隨意變更監理人員的指令。監理人員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與管理,要對業主負責,監理的一切活動必須以監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為依據,以實現三個控制為目的,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在業主與承包商之間要做到不偏不倚、獨立、客觀、公正。

監理與承包商都受聘於業主,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合同或協議關系,也不得簽署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協議,不得參與承包商與工程建設有關的任何活動,他們只是在雙方各自與業主簽署的合同、設計文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約束下的監督與被監督、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監理人員必須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理權,認真維護業主與承包商的合法權益,承包商對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接受時,可以通過仲裁、申訴等方式解決。

三、要正確認識工程質量與工程建設各方的關系

一項工程項目的實施,要經過地質勘探、測量、設計、施工等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與工程建設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把工程建設質量簡單歸結到設計、施工或監理任何一方的說法或結論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當一項工程立項以後,要從工程的勘探、測量、設計階段抓起,直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正常運行為止。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程質量的缺陷,甚至工程質量事故。因此,當工程出現質量事故後,要根據工程建設資料,認真分析產生事故的原因,找出責任方,以便追究其責任。

四、加大培訓力度,嚴格培訓措施,規范監理市場

建設工程監理是一項技術服務性的工作,對監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廣度、深度和監理人員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還要求監理人員具有一定實踐經驗、足夠的管理知識,要掌握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要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方面的知識。建立監理人員持證上崗與注冊制度是維護監理秩序、保證監理人員質量和監理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我國目前持有監理培訓證的人員有一萬多人,從絕對數字上看人數不少,應該基本能夠滿足我國建設市場的需要,但是由於我國目前建設監理市場不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個人對監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監理單位與設計、施工、管理單位沒有脫鉤,許多持證的人員是各級領導幹部或一些設計、施工、管理單位的骨幹,有的甚至是單位的文秘、辦公室工作人員等,他們有證但不能上崗監理,而另一些在崗的監理人員又無證,不具備監理資格。同時我們的培訓工作有時又顯得流於形式,沒有嚴格的考試制度,許多人只報名,但不參加學習培訓,應付了事,對我們的監理工作和監理隊伍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監理質量沒有保證。

五、加強對監理人員的教育,維護監理人員的公正、客觀、科學性

業主與監理人員是委託與被委託的合同關系,監理人員與承包商是監理與被監理的關系,監理要始終維持自己獨立第三方的位置,既不為經濟利益、為多攬工程而偏袒業主,也不收受承包商的任何禮品與賄賂,而做睜隻眼、閉隻眼、忽視工程質量的事,監理人員在施工現場,要對業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手軟、不嘴短,客觀、公正地評價工程質量,維護自己的聲譽,贏得雙方的尊重,贏得客戶。

監理單位要建立監理人員學習與培訓制度,對監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監理法規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監理人員有與監理工作相應的知識理論水平,有較強的責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有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氣魄,要敢於講真話、講實話,教育監理人員熱愛監理工作,維護監理單位的形象。

㈡ 急求建設法規結課論文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設法規作業資料 實行建設監理制度是我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是我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國際交往日益擴大的結果。自1998年開始試點以來,取得了很大成績,其在工程建設中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工程質量、造價、工期的效果日益顯著,現在正在逐步在各行業推廣開來。 通過實行建設監理,使我國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開始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之間引入了建設監理單位作為中介服務的第三方,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項目法人與監理單位之間形成了以經濟合同為紐帶,以提高工程質量和建設水平為目的的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一種新的建設項目管理運行體制。同時眾多監理單位的建立,多家建立單位參與同一項目的投標與監理,使建設工程管理也引入了競爭機制,為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節約投資、縮短工期創造了條件,建設監理制度正在逐步由摸索、借鑒階段向完善、成熟階段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的建設監理制度起步晚,舊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還在運行並對束縛著監理制度的發展,對建設工程監理制度與質量監督的關系模糊,關於工程建設監理的法規制度不完善,監督引導機制不健全,對工程監理的作用、意義和監理人員的條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理還存在許多問題,還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提高對實施項目監理的重要性的認識 目前業主、施工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對實行工程監理的意義及其重要性缺乏認識,對監理的地位及與各方的關系認識模糊,業主認為監理人員是自己的雇員,必須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按自己的要求辦,施工單位認為監理人員是業主利益的代表,是為業主服務與說話的,不把監理人員當作獨立的第三方看待,質量監督機構又認為監理人員代替了自己的職能,因而忽視了對工程質量的監管,由於以上的模糊認識,使工程建設各方在關系的協調上不順暢,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實施,監理人員的意見不能落實,監理效果不夠理想,工程質量監督出現漏洞,當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容易出現互相推委扯皮的現象。因此建設項目各方及質量監督機構必須認識到在我國過去的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下,由於責、權、利不明確,投資失控、進度失控、質量失控的現象不斷出現,造成了許多釣魚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開工、沒有竣工的長尾巴工程,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使建設項目喪失了許多發揮效益的好時機,造成了很大損失。通過十多年的監理實踐,證明實施工程建設監理是降低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減少投資浪費的有效措施。 二、正確理解與明確業主與監理、承包商與監理的關系 業主與監理之間是通過工程建設監理合同建立起來的一種委託與被委託的關系,雙方都要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行使各自的權力和義務。監理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理,但監理不是業主在項目上的利益代表,監理必須依據工程建設監理合同、設計文件、有關規范、規定及相關法律對項目實施獨立、科學、公正的監理,業主有權要求更換不稱職的監理人員或解除監理合同,但不得干預和影響監理人員的正常工作,不得隨意變更監理人員的指令。監理人員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與管理,要對業主負責,監理的一切活動必須以監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為依據,以實現三個控制為目的,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在業主與承包商之間要做到不偏不倚、獨立、客觀、公正。 監理與承包商都受聘於業主,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合同或協議關系,也不得簽署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協議,不得參與承包商與工程建設有關的任何活動,他們只是在雙方各自與業主簽署的合同、設計文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約束下的監督與被監督、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監理人員必須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理權,認真維護業主與承包商的合法權益,承包商對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接受時,可以通過仲裁、申訴等方式解決。 三、要正確認識工程質量與工程建設各方的關系 一項工程項目的實施,要經過地質勘探、測量、設計、施工等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與工程建設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把工程建設質量簡單歸結到設計、施工或監理任何一方的說法或結論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當一項工程立項以後,要從工程的勘探、測量、設計階段抓起,直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正常運行為止。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程質量的缺陷,甚至工程質量事故。因此,當工程出現質量事故後,要根據工程建設資料,認真分析產生事故的原因,找出責任方,以便追究其責任。 四、加大培訓力度,嚴格培訓措施,規范監理市場 建設工程監理是一項技術服務性的工作,對監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廣度、深度和監理人員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還要求監理人員具有一定實踐經驗、足夠的管理知識,要掌握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要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方面的知識。建立監理人員持證上崗與注冊制度是維護監理秩序、保證監理人員質量和監理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我國目前持有監理培訓證的人員有一萬多人,從絕對數字上看人數不少,應該基本能夠滿足我國建設市場的需要,但是由於我國目前建設監理市場不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個人對監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監理單位與設計、施工、管理單位沒有脫鉤,許多持證的人員是各級領導幹部或一些設計、施工、管理單位的骨幹,有的甚至是單位的文秘、辦公室工作人員等,他們有證但不能上崗監理,而另一些在崗的監理人員又無證,不具備監理資格。同時我們的培訓工作有時又顯得流於形式,沒有嚴格的考試制度,許多人只報名,但不參加學習培訓,應付了事,對我們的監理工作和監理隊伍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監理質量沒有保證。 五、加強對監理人員的教育,維護監理人員的公正、客觀、科學性 業主與監理人員是委託與被委託的合同關系,監理人員與承包商是監理與被監理的關系,監理要始終維持自己獨立第三方的位置,既不為經濟利益、為多攬工程而偏袒業主,也不收受承包商的任何禮品與賄賂,而做睜隻眼、閉隻眼、忽視工程質量的事,監理人員在施工現場,要對業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手軟、不嘴短,客觀、公正地評價工程質量,維護自己的聲譽,贏得雙方的尊重,贏得客戶。 監理單位要建立監理人員學習與培訓制度,對監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監理法規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監理人員有與監理工作相應的知識理論水平,有較強的責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有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氣魄,要敢於講真話、講實話,教育監理人員熱愛監理工作,維護監理單位的形象。

㈢ 結課論文:監理單位如何提高法治建設

規避工程抄進度及風險,一般採取一下措施:
1、監理單位應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規定和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的要求,編制包括履行監理安全責任內容的監理規劃,明確安全監理工作的范圍、目標、內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員配備計劃和職責等。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監理單位應當編制安全監理實施細則。
2、總監理工程師要對工程項目的安全監理負責,組建項目監理部時,根據根據所監理的工程項目特點、大小復雜程度,配備專兼職安全監理工程師及安全監理人員,制定安全監理工作制度與工作流程,明確監理人員的安全監理職責,切實保證相關責任落實到位。
3、總監理工程師要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對現場監理人員進行安全監理技術交底,提高監理人員在現場發現安全問題的能力。

㈣ 幫老公問個問題:城市規劃的結課論文怎麼寫啊

一、中西方古代和近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和理論體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出現、人類居住環境的復雜化,產生了城市規劃思想並得到不斷發展。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學說散見於《考工記》①、《商君書》②、《管子》③、《墨子》④等典故之中。《考工記》確定了「都」、「王城」和「諸侯城」的三級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區和道路系統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戰略思想和整體觀念,強調城市與自然結合,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戰國時期,列國都城採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漢長安城將宮室與里坊結為一體;南北朝時代的洛陽城則加強了全面規劃;宋開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榮頒發的詔書,有規劃地進行擴建的要例;北宋中葉,開封城已走向較為開放的街巷制體系,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城市結構形態;清代在北京城遠近郊區大力經營園林和離宮別館,使北京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最輝煌實例。

在西方,在古希臘城邦時期已出現了希波丹姆規劃模式。古代羅馬建築師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築十書》⑤闡述了城市選址、環境衛生、紡機建設、公共建築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則。中世紀社會發展緩慢,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阿爾伯蒂(A'er bo di)、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斯卡摩錫(Sikamoxi)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當時商業興盛和城市生活多樣化的城市理論和城市模式。產業革命前的歐洲城市城市規劃多側重於防禦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閉性強。

19世紀上半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設想,把改良住房、改進城市規劃作為醫治城市社會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霍華德倡導「田園城市」;1915年蓋迪斯提出區域原則,倡導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相結合的學說。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種建設實踐:英國一些先進工業家在建設工廠的同時,建設新的工人鎮。至今,城市規劃仍是採取上面所說的舊城改建和新城建設兩種基本形式。19世紀90年代,西歐各國已逐漸形成以公共投資改進市政建設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結台的城市發展戰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設法規最初的目的是維持整齊、清潔、安定的城市環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設和管理要有相應的法律體系,嚴格的城市建設法規可以提高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質量。產業革命後,城市內部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促使人們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尋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主張充分利用技術成就,建造高層高密度的建築群,使城市集中發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這種思想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美國建築師賴特(Frank Lioyd Wrignt)提出的「廣畝城市」認為城市應與周圍的鄉村結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頃居住2.5人,被稱為城市分散主義,這兩種城市模式影響甚廣。從城市功能要求出發提出各種城市布局形態,如帶形城市、同心圓式的環狀城市、楔子狀結構城市、多核心城市等;從城市中各種系統的組織出發,宏觀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區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形態的關系;從微觀上對構成城市的單元細胞進行剖析來研究城市的形態。

二、我國近現代城市規劃的編制階段、編制任務、工作內容

(一)城市規劃編制層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我國目前的城市規劃編制層次,是在省(自治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以編制分區規劃,用以指導詳細規劃的編制。為了適應由計劃向市場體制的轉變,滿足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可以概括為「兩階段、五層次」的體系:兩階段是指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和城市詳細規劃階段。五層次是指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規劃綱要、總體規劃、分區規劃三個層次和詳細規劃階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兩個層次。

(二)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和主要內容
1.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
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主要任務包括:綜合評價城鎮發展條件,制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預測區域人口增長和城市化水平,擬定各相關城鎮的發展方向與規模,協調城鎮發展與產業配置的時空關系,統籌安排區域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引導和控制區域內城鎮的合理發展與布局,指導區域內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

2.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
城鎮體系規劃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綜合評價區域和城市發展、開發建設的條件;
(2)預測區域人口增長,確定城市化目標;
(3)確定本區域內的城鎮發展戰略,劃分城市經濟區;
(4)提出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和城鎮分工;
(5)確定城鎮體系的等級和規模結構;
(6)確定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
(7)統籌安排區域內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
(8)確定保護生態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和措施;
(9)確定一個時期重點發展的城鎮,提出近期重點發展城鎮的規劃建議;
(10)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三、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行政體系以及調整和審批程序

一個國家的城市規劃體系包括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和城市規劃運作(規劃編制和開發控制)體系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其中,城市規劃法規體系是現代城市規劃體系的核心,為城市規劃行政和城市規劃運作提供法理依據。

(一)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現代城市規劃作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職能,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與政府行政管理的其他法定職能一樣,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包括主幹法及其從屬法規、專項發和相關法。

(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中國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體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的結合。根據《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實行分級體制。各級城市的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除此而外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中提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一般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城市規劃的審批
城市規劃實行分級審批:
1.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2. 省、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經國務院審查同意後,由建設部批復。
3.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有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
4. 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
5. 其他設市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6. 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向上級人民政府報批城市整體規劃前,須經同級人民帶包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同意。

四、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關系

(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
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是在明確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對特定地域的各項建設進行綜合部署。區域規劃可為城市規劃提供有關城市發展方向和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依據。區域的經濟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也會促進地區的發展。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要和相配合,協同進行,在城市規劃具體落實過程中,有可能需對區域規劃做某些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二)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關系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城市規劃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及中期計劃的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是有關生產力布局、人口、城鄉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部門的發展計劃。城市規劃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話所確定的有關內容,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的規模、速度和內容等。

(三)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
我國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合理使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保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為主要目標,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對土地資源及其使用功能進行劃分和控制。而城市總體規劃則重於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和空間資源的利用。兩者應該是相互協調和銜接的關系。

(四)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關系
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是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未來行動進行規范化的系統籌劃,視為有效地實現預期環境目標的一種綜合性手段。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屬於城市規劃中的專項規劃范疇,是在宏觀規劃初步確定環境目標和策略指導下,具體指定的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措施。

(五)城市規劃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關系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是平行的職能機構。各個機構依據法律授權或城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各有其主管的事務范疇,互不覆蓋。各部門應當各司其職,互不越權。但是,城市規劃與計劃、土地、交通、房產、環保、環衛、防疫、文化、水利等許多方便的工作都是有密切的關系。各行政部門的工作需要相合銜接和配合。

㈤ 建築設計專業的課程

建築設計專業課程:
1.專業基礎課:設計初步、建築制圖與模型基礎、形態與空間、建築典例分析與解讀、建築技術基礎,
2.專業課:當代建築歷史與理論、設計策劃、營建與構造、經驗與空間、地域性建築研究、建築經濟與法規、概念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建築更新與改造、設計實踐、畢業設計與論文。
3.涉及軟體:Photoshop、CAD、3D MAX、VRAY、Autodesk Revit、Rhino(犀牛軟體)特效校色After Effects、剪輯輸出Premiere Premirer、動畫特此Combustion及渲染插件Vray、樹插件TreeStorm及Speedtree、全息貼圖RPC、森林製作Forest Pack、自然景觀DreamScape等。
4.基礎軟體
(1)Photoshop:基本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的應用。包括:圖像模式、解析度;圖層的創建及應用,通道和蒙板的使用;文字處理、濾鏡的應用;特殊效果製作等。
(2)AutoCAD:繪圖命令的使用與技巧,二、三維機械制圖、建築圖、裝飾工藝圖、布局圖、電路圖。Autocad只是CAD的一種軟體之一,由美國的Autodesk公司創建,類似的軟體還有像BobCAD,DeltaCAD等[1-2]
(3)3DMAX:CAD文件輔助建模、3D高級建模、材質、燈光的使用,室內家裝、公共空間、建築外裝、別墅設計等案例製作。
(4)Sketchup:是一套直接面向設計方案創作過程的設計工具,其創作過程不僅能夠充分表達設計師的思想而且完全滿足與客戶即時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設計師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進行十分直觀的構思,是三維建築設計方案創作的優秀工具。特別適合作為立即簡單建模討論之用。
(4) AutodeskRevit : Revit是Autodesk公司一套系列軟體的名稱。Revit系列軟體是專為建築信息模型(BIM)構建的,可幫助建築設計師設計、建造和維護質量更好、能效更高的建築。
(5) Rhino : Rhino3D 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非均勻有理B樣條曲線。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高級建模軟體;也是三維專家們所說的——犀牛軟體,是一款基於NURBS為主三維建模軟體。Rhino3D NURBS犀牛軟體是三維建模高手必須掌握的、具有特殊實用價值的高級建模軟體。
5.動畫及渲染
(1)3D MAX三維製作,能完全輔助CAD進行全三維精確建模,進行復雜三維模型的製作,(地形+小品+公建+古建+住宅等)結合案例進行製作[4]。
(2)VRay與默認渲染器的差異、VRay的基本渲染原理、VRay渲染參數面板的講解、VRay燈光的應用、VRay材質及貼圖的應用,VRay特效的製作,室內表現圖的製作,VRay燈光及材質在室內表現中的應用。室外表現圖的製作,針對別墅、住宅、公建實例進行日景、黃昏、夜景不同風格的表現。
(3)3D MAX建築動畫的工藝流程,建築動畫製作標准,轉像機特效,物體動畫,人物基本動作的調節,RPC人物和CS有動作人物動畫,水特效模擬,水沲動畫的解決,動畫中樹木的解決(片樹和森林插件),SPEED TREE樹木插件,RPC樹木插件,高級材質動畫,各種地形的製作,特殊型體建築(膜形結構、中式古建模型)的製作,大氣特效(霧效、雲),雨雪天氣特效,汽車特效等的設定方案,全景輸出等。
6.後期製作
(1)Premiere:視頻編輯軟體,系統講述其應用。
(2)After Effect:圖形視頻處理軟體,適用於從事設計和視頻特技,講述其基本應用,各種特效製作過程。
(3)Combustion:數字影視後期合成與特技術特效處理軟體。講述基本操作、導入素材、色彩校正、摳橡、粒子特效、手寫字、與max的實時互動、rpf序列文件的高級應用、運動模糊、層霧、渲染輸出等。

㈥ 工程管理專業學什麼

工程管理專業的知識領域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制圖、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安全與環境保護、建築結構、建設法規、房屋建築學、建築信息建模(BIM)技術應用。

根據自身辦學定位與特色,從以上專業知識領域內容中選擇設置不少於6門的專業主幹課程,其中應包括以「*」標注的知識領域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該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及新知識、新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注意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培養。

同時,開設相關選修課程,鼓勵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並與專業主幹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和延續關系,特別鼓勵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方面的相關知識。

工程管理專業主幹課程包括:

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估價、施工組織學、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房地產投資分析與決策、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運籌學、財務管理學、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建築制圖、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技術、建築設備工程、建築法規、建設項目評估、工程項目融資、國際工程管理。

工程風險與保險、管理學、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工程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市場學、計算機應用、經濟法、房屋建築學、建築工程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建設工程項目融資、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力學、工程結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工程管理專業

㈦ 武漢大學公選課 西方文化概論 趙林,這個好過嗎

《A0447西方哲學史-武漢大學(趙林)》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t7oSoynAE9co0YFqDPUvvQ

?pwd=t7pn 提取碼: t7pn A0447西方哲學史-武漢大學(趙林)|0112.愛課程-視頻108:精神哲學之絕對精神2.flv|0111.愛課程-視頻107:精神哲學之絕對精神1.flv|0110.愛課程-視頻106:精神哲學之客觀精神2.flv|0109.愛課程-視頻105:精神哲學之客觀精神1.flv|0108.愛課程-視頻104:精神哲學之主觀精神.flv|0107.愛課程-視頻103:自然哲學.flv|0106.愛課程-視頻102:邏輯學2.flv|0105.愛課程-視頻101:邏輯學1.flv|0104.愛課程-視頻100:黑格爾概論:從《精神現象學》到《哲學全書》.flv|0103.愛課程-視頻99:黑格爾概論:對康德等人的批判和發展.flv|0102.愛課程-視頻98:謝林.flv|0101.愛課程-視頻97:費希特.flv|0100.愛課程-視頻96:德國古典哲學之康德10:批判哲學的目的論4.flv|0099.愛課程-視頻95:德國古典哲學之康德9:批判哲學的目的論3.flv

㈧ 建築設計藝術 結業論文

參考論文:

西方現代建築設計中的系統方法論

摘要:探討了系統理論在現代建築設計方法論中的發展過移,並對建築設計的幾個研究方向作概要分材。
關鍵詞:建築設計 系統 方法論
系統工程是本世紀四十年代在自然科學領域興起的一種新方法論。與近代自然科學分化研究的思想方法不同,系統工程的思維方法來自各個學科的綜合領域,因此各國對系統工程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系統工程是把已有學科分枝中的技術有效地組織起來,用以解決綜合工程問題的方法,它不僅涉及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從問題的整體性、綜合性著眼,使系統效益達到優化。
從歷史角度看,系統理論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一方面,伴隨人類技術發展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種種問題,迫使單一以技術為中心的認識論轉向探討系統的綜合效益;另一方面,要使高度發展的單一學科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也離不開技術的綜合。系統理論著眼於從事物的整體來考察其結構與功能,認為系統是由不同要家組成的有層次的整體,系統的功能大於部分功能的總和,同時系統不是永恆不變的,必須不斷交化發展適應客觀環境。
系統理論對當代自然科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學術上表現為多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迅速發展並發揮出巨大優勢6在組織管理上表現為單一對技術經濟效益的追求轉向對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探討。 正是因為系統理論對人們認識論產生的重大影響,五十年代末開始,系統工程的思想方法滲透到現代理築設計方法論領域。建築設計方法論研究的是在設計過程中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傳統建築設計採用的是經驗設計法,西方古代對建築理論的研究偏重於柱式體系為代表的造型設計方法;工業革命促使近現代理築走上科學化道路,突出空間的主體地位,應用新結構、新材料成為現代建築的設計准則;隨著現代理築設計的發展,西方許多學者開始探討如何將抽象的設計原則轉化為具體的設計方法,探討建築設計的程序、准則及評價標準的規律性。
1962年。月英國皇家建築學院主辦的建築設計方法學術會議上,其里斯·愛斯莫
(Morris As5M.w)在題為4Introction ofDesi8n)的文章中將系統工程的理論引入建築設計的方法論研究。他認為建築設計是一個動態過程,包括分析、綜合、評價、優化、決策等幾方面內容,並以系統觀點對各階段具體工作的相關性作論述。
六十年代中期為建築設計方法淪的系統化時期,其特點是系統觀點在建築設計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有人又稱之為第一代建築設計方法論。其中瓊斯(J.C.J.nee)為研究建築功能要家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設計因素關聯矩陣,採用計算機模擬分濟方法,以數字之間的邏輯關系揭示對象各要素問的功能關系,試圖使功能分析定量化。對於沒有生活體驗的新類型設計,這一模式無疑是有價值的,然而作為通用建築設計方法,其方法似乎失之於繁瑣。第一代建築設計方法論探討了與設計程序相關的問題,將系統論、運籌學引入建築設計的方法論研究,然而對人的行為、心理的復雜性考慮不足。
六十年代後期在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建築設計方法的基礎之上,許多學者格行為科學與心理學成果引入建築設計領域,人們稱之為第二代設計方法論。針對第一代設計方法論將建築設計絕對量化的傾向,w.J.曾特爾認為設計是一個復雜的概念,設計的目標在於改善人們的行為環境,量化分析並不適用於所有建築。c.亞歷山大認為設計的過程是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人的行為活動具有相關性,因此功能分析的模式並非樹狀分枝,而是呈一種半聯方結構。亞歷山大還探討了文脈(context)與形式的相互關系,認為設計的解答是以適當的形式完成對環境的改造。七十年代G.布勞獨班持在《建築設計與人文科學》中更全面地闡述了建築設計的本質與設計方法哲學,他認為建築設計決定於內固、外因西方面,內因取決於設計者的認知因式。構思能力、意識形態等方面,外因取決於投資與技術手段、法規與功能要求以及人們的審美需求,在不同情況下存在實用設計、意象設計、類比設計、規范設計等方法。
以系統的觀點全面認識整體與部分、結構與功能、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便當代建築設計研究的不僅僅是技術與藝術問題,還涉及到相關學科的制約與聯系。當代西方建築設計理論研究集中於幾個方向:
(1)城市窿築學理論研究 城市建築學是從城市整體出發研究建築設計的方法。在組織管理上,總體規劃一詳細規劃一單體設計構成系統的層次性,而建築作為構成城市系統的要素,其數量、性質及形態應服從城市整體結構需要。當代城市建築學理論的實踐表現在詳細規劃與單體設計的中間層次——城市設計得到各國的普溫重視。以系統的觀點研究建築與城市的關系,有利於綜合利用土地及市政設施、井在城市動態發展過程中保持空間形態的完整。
(2)行為環境窿築學理論研究 行為環境建築學是建築學與心理學、行為科學的交叉學科,探討人類行為活動對建築的需求及建築環境對人思想、情緒、需求的反作用。六十年代美國普魯特。伊戈等居住區開發建設的失敗表明,單一的功能設計方法並不能解決建築現象的所有問題。奧斯卡。紐曼等建築師通過對紐約社區犯罪率與社區環境相關性的分析指出,設計中必須考慮環境對人行為心理的反作用,通過社區內外空間的層次性與屑性加強環境監控,並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波特曼的建築實踐也表明,建築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相輔相成的。
(3)建築形態學理論研究 建築形態學主要研究建築造型設計的方法及手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體工程學、美學等法則探討形態發生的本質及規律。弗朗西斯(Framl5D.K.
chiR8)強調形式要素是建築師的基本工具,他的《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從研究基本形態要家出發,對相應建築要索作系統研究,從而引出空間與建築形態設計的規律性。建築的功能法住取決於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對建築自身空間組合多樣性的研究,為建築師提供了新的設計方法。
(4)建築符號學理論研究 建築符號學員韌是由符號學研究開始,結合資訊理論美學,以符號學概念認識建築,形成新的設計思想方法。人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交往藉助於語言、文字、圖象等信息,建築形象也是信息的載體,作為建築要更好地為人服務,其信息應彼人們樂於接受。建築符號學認為:建築形式是否被人們接受和喜愛有兩個互為關聯的信息因素——約俗與刺激,只有前者無後者,使人感到干篇一律,索然無味,只有後者無前者,形象與人們理解認識能力大相徑庭,也不易彼人們接受,設計成敗的關鍵在於兩種因素的優化組合。後現代攝的一些建築設計正是這種觀念的具體實踐。
(5)生態窿築學理論研究 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是當代社會人們關注的兩大課題,生態建築學以生態環境出發探討建築設計方法,指出人們在改造生存環境的同時必須遵從自然規律,維護生態環境。生態建築學的研究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為城市總體生態效益的研究,側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第二為建築節能措施的研究,以及太陽能建築、挖土建築等節能類型的開發。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當代西方建築理論研究方向的側重面不盡相同,然而以系統的觀點探討建築與城市、建築與人、建築與環境、建築與生態之間的相互關系,已成為當代建築設計研究的重要內容。
隨社會的發展,我國當代建築創作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然而在經濟大潮的作用下,一些錯誤的價值取向也影響到建築設計,對西方建築的認識存在重表象、輕實質的傾向,致使許多人盲目接受西方先鋒建築流派的表面學說,其共同特點是隻字不提如何解決功能、經濟與技術問題,將設計引向求異、求援的誤區,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建築設計的本體理論,對引導設計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㈨ 《城市規劃概論》結課論文

一、中西方古代和近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和理論體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出現、人類居住環境的復雜化,產生了城市規劃思想並得到不斷發展。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學說散見於《考工記》①、《商君書》②、《管子》③、《墨子》④等典故之中。《考工記》確定了「都」、「王城」和「諸侯城」的三級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區和道路系統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戰略思想和整體觀念,強調城市與自然結合,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戰國時期,列國都城採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漢長安城將宮室與里坊結為一體;南北朝時代的洛陽城則加強了全面規劃;宋開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榮頒發的詔書,有規劃地進行擴建的要例;北宋中葉,開封城已走向較為開放的街巷制體系,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城市結構形態;清代在北京城遠近郊區大力經營園林和離宮別館,使北京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最輝煌實例。

在西方,在古希臘城邦時期已出現了希波丹姆規劃模式。古代羅馬建築師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築十書》⑤闡述了城市選址、環境衛生、紡機建設、公共建築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則。中世紀社會發展緩慢,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阿爾伯蒂(A'er bo di)、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斯卡摩錫(Sikamoxi)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當時商業興盛和城市生活多樣化的城市理論和城市模式。產業革命前的歐洲城市城市規劃多側重於防禦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閉性強。

19世紀上半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設想,把改良住房、改進城市規劃作為醫治城市社會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霍華德倡導「田園城市」;1915年蓋迪斯提出區域原則,倡導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相結合的學說。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種建設實踐:英國一些先進工業家在建設工廠的同時,建設新的工人鎮。至今,城市規劃仍是採取上面所說的舊城改建和新城建設兩種基本形式。19世紀90年代,西歐各國已逐漸形成以公共投資改進市政建設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結台的城市發展戰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設法規最初的目的是維持整齊、清潔、安定的城市環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設和管理要有相應的法律體系,嚴格的城市建設法規可以提高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質量。產業革命後,城市內部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促使人們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尋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主張充分利用技術成就,建造高層高密度的建築群,使城市集中發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這種思想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美國建築師賴特(Frank Lioyd Wrignt)提出的「廣畝城市」認為城市應與周圍的鄉村結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頃居住2.5人,被稱為城市分散主義,這兩種城市模式影響甚廣。從城市功能要求出發提出各種城市布局形態,如帶形城市、同心圓式的環狀城市、楔子狀結構城市、多核心城市等;從城市中各種系統的組織出發,宏觀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區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形態的關系;從微觀上對構成城市的單元細胞進行剖析來研究城市的形態。

二、我國近現代城市規劃的編制階段、編制任務、工作內容

(一)城市規劃編制層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我國目前的城市規劃編制層次,是在省(自治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大、中城市根據需要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以編制分區規劃,用以指導詳細規劃的編制。為了適應由計劃向市場體制的轉變,滿足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可以概括為「兩階段、五層次」的體系:兩階段是指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和城市詳細規劃階段。五層次是指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規劃綱要、總體規劃、分區規劃三個層次和詳細規劃階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兩個層次。

(二)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和主要內容
1.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任務
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主要任務包括:綜合評價城鎮發展條件,制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預測區域人口增長和城市化水平,擬定各相關城鎮的發展方向與規模,協調城鎮發展與產業配置的時空關系,統籌安排區域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引導和控制區域內城鎮的合理發展與布局,指導區域內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

2.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
城鎮體系規劃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綜合評價區域和城市發展、開發建設的條件;
(2)預測區域人口增長,確定城市化目標;
(3)確定本區域內的城鎮發展戰略,劃分城市經濟區;
(4)提出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和城鎮分工;
(5)確定城鎮體系的等級和規模結構;
(6)確定城鎮體系的空間布局;
(7)統籌安排區域內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
(8)確定保護生態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和措施;
(9)確定一個時期重點發展的城鎮,提出近期重點發展城鎮的規劃建議;
(10)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三、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行政體系以及調整和審批程序

一個國家的城市規劃體系包括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和城市規劃運作(規劃編制和開發控制)體系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其中,城市規劃法規體系是現代城市規劃體系的核心,為城市規劃行政和城市規劃運作提供法理依據。

(一)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現代城市規劃作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職能,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與政府行政管理的其他法定職能一樣,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包括主幹法及其從屬法規、專項發和相關法。

(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中國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體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的結合。根據《城市規劃法》,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實行分級體制。各級城市的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總體規劃,經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除此而外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中提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一般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城市規劃的審批
城市規劃實行分級審批:
1.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2. 省、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經國務院審查同意後,由建設部批復。
3.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有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
4. 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
5. 其他設市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6. 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向上級人民政府報批城市整體規劃前,須經同級人民帶包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議同意。

四、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關系

(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
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是在明確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對特定地域的各項建設進行綜合部署。區域規劃可為城市規劃提供有關城市發展方向和生產力布局的重要依據。區域的經濟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也會促進地區的發展。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要和相配合,協同進行,在城市規劃具體落實過程中,有可能需對區域規劃做某些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二)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關系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城市規劃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及中期計劃的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是有關生產力布局、人口、城鄉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部門的發展計劃。城市規劃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話所確定的有關內容,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的規模、速度和內容等。

(三)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
我國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合理使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保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為主要目標,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對土地資源及其使用功能進行劃分和控制。而城市總體規劃則重於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和空間資源的利用。兩者應該是相互協調和銜接的關系。

(四)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關系
城市環境保護規劃是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未來行動進行規范化的系統籌劃,視為有效地實現預期環境目標的一種綜合性手段。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屬於城市規劃中的專項規劃范疇,是在宏觀規劃初步確定環境目標和策略指導下,具體指定的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措施。

(五)城市規劃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的關系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是平行的職能機構。各個機構依據法律授權或城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各有其主管的事務范疇,互不覆蓋。各部門應當各司其職,互不越權。但是,城市規劃與計劃、土地、交通、房產、環保、環衛、防疫、文化、水利等許多方便的工作都是有密切的關系。各行政部門的工作需要相合銜接和配合。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
法學考研英語要求 發布:2025-02-07 22:53:53 瀏覽:308
山東司法廳長原廳長簡歷 發布:2025-02-07 22:48:32 瀏覽:643
婚姻法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解除 發布:2025-02-07 22:20:18 瀏覽:903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財產 發布:2025-02-07 22:12:58 瀏覽: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07 21:57:19 瀏覽:334
大學依法治國論文 發布:2025-02-07 21:43:59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