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葯最新法律法規
『壹』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辦法的實行日期是
法律分析: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湖南省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和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貳』 中醫葯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嗎
法律分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由於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每年都會出現新變化,取消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罪名,統一合並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 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叄』 國家對中醫葯行業的扶持政策
法律分析:中醫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底蘊十分豐富。近些年,我國出台了諸多中醫葯相關行業扶持、科研、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法規。隨著國家的重視,中醫葯在我國醫療體系當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葯事業發展。
第八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鼓勵中醫葯科學技術創新,推廣應用中醫葯科學技術成果,保護中醫葯知識產權,提高中醫葯科學技術水平。
第九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和應用。
第十條 對在中醫葯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肆』 國家扶持中醫葯的原則
法律分析:1.堅持中西醫並重,把中醫葯與西醫葯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
3.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4.堅持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葯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
5.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二、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葯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葯工作的出發點。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葯理論與實踐,促進中醫中葯協調發展,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務。(二)基本原則。堅持中西醫並重,把中醫葯與西醫葯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葯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
『伍』 中醫師承2021年最新政策
中醫師承2021年最新政策如下:
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
鼓勵社會辦醫,中醫診所不作布局限制。
發展中醫診所鼓勵連鎖經營,對社會力量舉辦只提供中醫葯服務的中醫診所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發展規劃不作布局限制。此外,支持有資質的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開辦中醫診所。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六條 國家對葯品管理實行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對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中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負責。第七條 從事葯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范,保證全過程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和可追溯。第八條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執行國家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承擔葯品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以及葯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葯品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陸』 國家對中醫葯的政策
法律分析:中醫總體發展目標確定。《綱要》由科技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等16個部委聯合發布,確立了我國中醫葯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葯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我國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優勢地位;重點突破中醫葯傳承和醫學及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爭取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葯學奠定基礎;應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葯國際化進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新貢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葯事業發展。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的實施日期是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是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的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2月25日發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葯學體系。
第三條 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我國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捌』 中醫葯法實施細則全文
法律分析: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我國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葯學體系。
『玖』 中醫葯法實施後需要進一步制定的辦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1月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7年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在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前,抓緊研究制訂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分類考核、經典名方注冊、醫療機構中葯飲片炮製及制劑備案管理、中醫養生保健規范等配套法規制度,確保法律的各項規定得到全面落實。還要依據《中醫葯法》,對現行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各地也要以此為依據,制定或修訂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三條 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我國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拾』 中醫葯法規
法律分析: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
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十四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