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口岸定義法規

口岸定義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04 04:10:44

Ⅰ 口岸是什麼意思誰知道

口岸是指國家設定掌管對外經濟貿易和國際交往進出活動的場合。也可以說是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邊)境的港口、機場、車站、通道等,是國家對外交往的門戶。最早的時候對其定義為「對外通商的港埠」。

Ⅱ 什麼是自由口岸

自由港的定義
自由港又稱自由口岸,是設在一國國境之內、海關管理關卡以外的允許外國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進出港區的貨物免徵關稅,准許在港區內進行改裝、加工、長期儲存或銷售等業務活動。只有當貨物轉移到自由港所在國的課稅地區時,才需繳納關稅。自由工業區、自由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等都具有類似自由港的功能。
自由港的特點
從區域角度來看,自由港的主要開發目標和功能同港口本身的貨物集散中心作用緊密相聯,一般來講,自由港應處於外貿貨物吞吐量大、國際航線多、聯系的國家和地區多、腹地外向型經濟發達的港口。
從環境條件來看,自由港不僅要有良好的硬環境,各項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完善,能滿足航運業的各種要求,陸上集疏運條件優越,信息現代化程度高,而且要求有良好的軟環境,有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並形成法規。要有高的辦事效率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環境,還應有各類適應外向型經濟的專門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現今的自由港大多已脫離了傳統自由港的形態,其功能不單是純商業的行為,作業范圍逐漸從商品儲存和轉運,擴展到包括工業、貿易、運輸、金融及旅遊等多方面的綜合目標。
自由港允許全部或絕大多數外國商品豁免關稅進出。外國商品可在自由港內不付關稅進行儲存、包裝、分揀、加工或銷售。外國商品從自由港進入所在國關稅區時才納稅。外國船舶進出自由港時,仍須遵守主權國家的有關衛生、移民、治安等政策和法規。
現今的自由港以促進轉口貿易及為轉口服務的商品儲存和簡單再加工(包括商品拆裝、混合、分類、重新包裝)為主要功能,作業范圍逐漸從商品儲存和轉運,擴展到包括工業、貿易、運輸、金融及旅遊等多方面的綜合目標。
自由港又有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之分,前者對外國商品一律免徵關稅,後者對少數指定商品征稅或實施程度不同的貿易管制外,對其他商品免稅。
自由港的范圍大小不一,有的自由港包括港口及其所在城市地區,這種完整形態的自由港也稱自由港市,如香港可稱為自由港市。自由港市往往把港口的全部地區都辟為非關稅區,外商可自由居留和從事有關業務,所有居民均享受關稅優惠。有些自由港只包括港口和所在城市的一部分,不允許外商自由居留。如哥本哈根自由港和漢堡自由港。

Ⅲ 臨時開放口岸和國家開放口岸有什麼區別,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臨時口岸是國家開放口岸的前奏,具備口岸開設條件的需先申請臨時口岸,等口岸滿足客運或者貨運相關指標後才能申請為永久的正式口岸,否則有退出機制。

Ⅳ 鐵路口岸與糧食指定口岸的區別

摘要 您好,工作性質不同。

Ⅳ 什麼是口岸口岸就是港口嗎

口岸是由國家指定對外往來的門戶,是國際貨物運輸的樞紐。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一種特殊的國際物流結點。按照出入境的國境的交通方式劃分,可將口岸分為港口口岸、陸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港口口岸是國家在江河湖海沿岸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船舶往來掛靠的通道。
陸地口岸是國家在陸地上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陸上交通工具停站的通道。
航空口岸是國家在開辟有國際航線的機場上開設的供貨物和人員進出國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

所以,口岸相對來說是一個更為廣泛的詞語。
而港口的定義是:位於江河湖海沿岸,具有一定的設施和條件,進行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貨物裝卸、生活物料供應等作業的地方。
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Ⅵ 海關和口岸的關系

海關是國家行政機關,口岸是一個泛指,不是針對於具體的部門或單位,也不是事業單位。口岸管理部門有海關、商檢、稅務、外匯管理局等,口岸服務部門有銀行、港務局、場站等,進出口企業、貨代、報關行等屬於口岸應用單位。地方政府下有口岸辦予以協調口岸管理事宜,沒有實權。一般大的口岸都會由海關。

(6)口岸定義法規擴展閱讀:

海關是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品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

全國海關目前共有46個直屬海關單位(廣東分署,天津、上海特派辦,41個直屬海關,2所海關院校),600個隸屬海關和辦事處,通關監管點近4000個。中國海關現有關員(含海關緝私警察)約5萬人。

口岸原意指由國家指定的對外通商的沿海港口。現在口岸已不僅是經濟貿易往來(即通商)的商埠,還是包括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遊和移民等方面的往來港口。

隨著陸、空交通運輸的發展,對外貿易的貨物、進出境人員及其行李物品,郵件包裹等,通過鐵路和航空直達一國腹地。在開展國際聯運、國際航空郵包郵件交換業務以及其他有外貿、邊貿的地方,國家也設置了口岸。

口岸是由國家指定對外往來的門戶,是國際貨物運輸的樞紐。它是一種特殊的國際物流結點。

Ⅶ 口岸和海關的區別

口岸是海關是一個派出機構

Ⅷ 商埠和通商口岸的區別

1、主動性不同

商埠是中國人自己開放的國外通商城市。

通商口岸是指西方列強通過戰爭等方式,強迫清政府開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為的口岸。西方通過打開中國市場,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

2、目的不同

商埠的開放是為了增加國家經濟實力,接受國外傾銷商品。

通商口岸的開放是為了國外強制銷售自己國家產品。

(8)口岸定義法規擴展閱讀:

近代中國的商埠,基本上分兩類:

一類是約開商埠,這類商埠是繼鴉片戰爭後外國強迫中國履行不平等條約而開的商埠。這類商埠,中國政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停止開放。

另一類是自開商埠。但這種自開商埠,實際上也是屈從於外國的要求或海關協議的結果。從以上「商埠」的定義和分類可以看出,《北京條約》中增開的天津為商埠,應是約開商埠。

而《天津條約》開放牛庄、淡水等十處通商口岸,是根據不平等條約開放的,也應是約開商埠。

通商口岸就是約開商埠,是商埠的一種。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處(包括《南京條約》5處通商口岸、《天津條約》10處通商口岸和《北京條約》1處商埠)。

政府在商埠設置稅務機關,對合法貿易徵收關稅。清代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放海禁後,曾設立粵海、閩海、浙海、江海四稅關,進行對外貿易。實行閉關政策後,乾隆二十四年(1759)限定廣州為唯一對外通商口岸。

並對來華貿易的海路外商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鴉片戰爭後,在東南沿海地區開辟了五個通商口岸。依據1842年 8月29日簽訂的《南京條約》的規定,清政府先後開放了廣州、廈門、上海、寧波和福州。撤廢行商制度,制定「協議關」,徵收值百抽五的進出口稅。

並規定以後稅率的變動必須徵得通商國家的同意。從此商埠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廉價機制商品,鴉片毒物的傾銷市場,以及中國絲茶農副原料和手工業產品販運出國的徵集地點。

然而外商並不滿足於五口貿易,他們進行的鴉片和商品走私,掠賣人口等活動,也擴展到當時尚未開放的溫州、舟山、定海、鎮海、汕頭、淡水等地。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及上海小刀會起義後,外商乘機奪取了上海海關行政管理。聲稱「代管」。

英法侵略者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依據1858年 6月間的《天津條約》和1860年10月間的《北京條約》的規定,先後開放了潮州、天津、牛庄、芝罘、淡水、台灣、瓊州七個沿海口岸和鎮江﹑漢口﹑九江﹑南京四個長江口岸。在簽訂條約時,四個長江沿岸商埠尚在太平天國統治下或受其軍隊控制的區域,太平天國失敗後,才得以真正「開放」。

上述十六個商埠的先後設置,使外國商船不僅擴大了從南到北的中國沿海航行范圍,還能駛入長江,取得了內河航行權。外商在各商埠間往來販運貿易,不但傾銷洋貨,攫取超額利潤,而且開始從內地直接販運中國土貨,享受只要加征2.5%的子口半稅。

就不再繳納內地厘金,常稅的優惠特權。同時,上海實行的外國人把持海關的制度,普遍推行到中國通商各口,使得中國商人非但得不到海關的保護,反遭歧視和打擊。中國沿海和長江的帆船運輸業更受到外國在華航運企業的嚴重威脅和競爭,從此衰落不振。

1868~1869年間中英修約談判時,完全暴露了資本主義國家對於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提出新的貪婪要求。甚至新修訂的《中英北京條約》和善後章程等,由於沒有能充分滿足在華英商的願望而遭到強烈反對。他們指責新約中增開的商埠太少,沒有深入到湖南、四川。英政府於1870年7月間宣布不予批准這一條約。

到1875年3月間﹐英使威妥瑪借口馬嘉理案對清政府進行威脅勒索後﹐《中英煙台會議條款》第三端之一規定: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大通、安慶、湖口、武穴、陸溪口、沙市六處為停泊碼頭(即准許輪船停泊﹐上下客商貨物)

重慶「可由英國派員駐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輪船未抵重慶以前英國商民不得在彼居住開設行棧,俟輪船能上駛後再行議辦」。宜昌、蕪湖、溫州、北海都在1877年4月初次第開放,而重慶直到1891年3月才正式開埠。

Ⅸ 通商口岸是什麼意思

通商口岸(treaty port),是指西方列強通過戰爭等方式,強迫清政府開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為的口岸。西方通過打開中國市場,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

通商口岸就是約開商埠,是商埠的一種。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被迫開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處(包括《南京條約》5處通商口岸、《天津條約》10處通商口岸和《北京條約》1處商埠)。

1842年,南京條約中劃定的通商口岸由北至南依次為上海、寧波、廈門、福州,加上原來唯一的通商口岸廣州,一共五處。英國也由此逐步打開了中國市場。(5個)

著名的通商口岸--廣州十三行

1858年,天津條約開放牛庄(後改營口),台灣府(台南),潮州(汕頭),登州(煙台),淡水,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10個)

北京條約(1860年10月24日):天津、大沽

煙台條約(1876年9月13日):宜昌、蕪湖、溫州、北海

新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1890年3月31日):重慶

藏印議訂附約(1893年12月5日):亞東

續議緬甸條約附款(1897年2月4日):騰越、梧州、三水(三水縣江根墟)

續議通商行船條約(1902年9月5日):長沙、萬縣、安慶、惠州、江門

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4月27日):江孜、噶達克、亞東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8月6日):伊犁、塔爾巴哈台(今塔城)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11月24日):喀什、庫倫(今烏蘭巴托)、張家口

伊犁條約(1881年2月24日):肅州(嘉峪關)、烏魯木齊、哈密、古城(奇台)、吐魯番、科布多、烏里雅蘇台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6月27日):台灣(台南)、淡水(台北)、潮州、瓊州、江寧(南京)

續議商務專條(1887年6月26日):龍州、蒙自、蠻耗(今曼耗)

續議商務專條附章(1895年6月21日):思茅、河口

中美通商行船續約(1903年10月8日):奉天(沈陽)、安東(丹東)

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日):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通商行船續約(1903年10月8日):長沙、奉天(沈陽)、大東溝(丹東)

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12月22日):菲尼克斯(鳳城)、遼陽、新民屯(新民)、鐵嶺、通江子(通江口)、法庫門(法庫)、寬城子(長春)、吉林、哈爾濱、寧古塔(寧安)、琿春、三姓(依蘭)、齊齊哈爾、海拉爾、璦琿、滿洲里

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1909年9月4日):龍井、局子街(延吉)、頭道溝、百草溝

Ⅹ 口岸和海關的聯系、區別

海關是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
是一個機構
口岸原意指由國家指定的對外通商的沿海港口。
是一個地方
海關和口岸都是和對外貿易及交流有關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
法學考研英語要求 發布:2025-02-07 22:53:53 瀏覽:308
山東司法廳長原廳長簡歷 發布:2025-02-07 22:48:32 瀏覽:643
婚姻法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解除 發布:2025-02-07 22:20:18 瀏覽:903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財產 發布:2025-02-07 22:12:58 瀏覽: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07 21:57:19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