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
❶ 廣東省人大制定了哪些關於環境保護的法規
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2004-9-24)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內管理條例(2004年修正)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容(2004-7-29)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整治污染加強環境保護議案的辦理情況報告》的決議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省人民政府(2002-1-16)
廣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1998-6-22)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7年修正)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1997-10-16)
廣州市環境保護條例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1997-6-20)
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
/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1994-9-16)
❷ 中國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內容是哪些
1.國家級立法
(1)《土地管理法》
為了加強土地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我國於1986年頒布了《土地管理法》,該法於1998年進行了最新一次修改,除了進一步完善土地權屬、土地規劃、土地徵用及補償等制度外。該法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其立法宗旨和指導思想,在內容上更加強調土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協調,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土地使用總量控制制度等內容,體現了資源立法上的許多新發展和新要求。1998年國務院還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將具體落實《土地管理法》的各項制度。
(2)《海洋環境保護法》
為了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管理,我國於1982年頒布了《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年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除了對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和海洋環境污染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作了必要的充實外,還根據現實需要,新規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制度、重點海域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海洋環境標准制度、排污收費和傾倒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對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落後設備的淘汰制度、海洋環境監測和監視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應急制度、現場檢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險和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
(3)《漁業法》
1986年頒布的《漁業法》於2000年進行修訂,新《漁業法》的頒布實施,突出了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強調國家對水域的統一規劃,修改並完善養殖證制度,注重了重要養殖水域的保護,規范了水產苗種管理,增加了養殖病害防治的規定。同時,還注重捕撈強度的控制,強調捕撈業的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
(4)《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取代了原有的《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定》,主要有以下主要制度: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海域使用的申請與審批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金制度和海域使用的監督檢查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頒布,是促進中國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是中國海洋開發從無序、無度、無償狀態轉變為科學合理、協調、有序局面的分水嶺。
此外,國務院和國土資源國家海洋局、環保局和農業部等部門還頒布了《土地復墾規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違法案件處理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爭議調解處理辦法》、《海洋行政處罰實施條例》、《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 》、《漁業行政處罰規定》等。
2.地方立法
廣東省制定了《廣東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徵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各項補償費管理辦法》、《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廣東海域使用管理規定》、《關於<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的修改決定》、《廣東省海域使用費徵收暫行標准》、《廣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廣東省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建設人工魚礁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的決議》、《廣東省淺海灘塗水產增養殖保護管理規定》等,一些縣市也制定了關於海域使用管理、漁業開發的規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
海南省海洋廳制定了《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管理規定(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工作指南(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項目檔案管理規定(試行)》、1998年9月海南省人大頒布了《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
❸ 中國是否有濕地法
新華網蘭州3月3日電(記者汪訓波 姚笛)面對濕地遭受破壞的嚴峻形勢,甘肅環保部門決心依靠立法來保護境內的濕地資源。
甘肅省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管理局副局長趙長青日前告訴記者,他們已將《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的草案提交給了甘肅省政府,再由甘肅省政府提交給甘肅省人大。按照正常的程序,該條例草案有望在2004年變成真正的法規。由於中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濕地保護法,該條例將是中國第一部具體的濕地保護法規。
趙長青說,為了制定這個條例草案,甘肅省林業廳近2年來多次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對甘肅濕地進行考察,並經過了數次嚴密論證,草案三易其稿。記者從該條例草案上看到,條例對濕地做了准確界定,嚴格規范了人們對濕地的行為,並對破壞濕地的行為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
濕地,就是指常年或季節性的沼澤地、泥炭地、鹽沼、江河、湖泊、水庫等,它與海洋、森林一起並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生態系統,對全球的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調節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腎」。
目前,甘肅省共有濕地121.8萬公頃,已經建立起8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1.5萬公頃,其中的若爾蓋沼澤濕地和碌曲尕海濕地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濕地。尤其是若爾蓋沼澤濕地,它與江蘇鹽城灘塗、洞庭湖湖泊和黑龍江三江濕地一起,是我國僅有的能夠享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撥款的四塊濕地之一。
但如此豐富的濕地資源,正在遭受嚴重的破壞。甘肅永靖縣境內原本是湖光山色、蘆葦成盪的黃河三峽濕地,由於過度開發和農葯化學物品的污染,已是面目全非。而當地官員說,這還是加強管理後的結果,在甘南一些草原濕地,由於開發和過度放牧,植被的覆蓋率已經由95%降到了70%,產草量也下降了35%。農民濫墾濫伐,牧民過度放牧,開發商則大興土木。由於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這些破壞行為,環保部門也只能望而興嘆。
趙長青認為,《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的出台必然有利於甘肅濕地的保護,但要想真正保護好濕地,還必須加強宣傳,讓濕地保護的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要做好當地農牧民的生計轉變工作,讓他們可以不破壞濕地就能過上好日子。
❹ 廣東省缺少的濕地類型是啥
(1)D (2)A 此題考查廣東省濕地的類型及其發揮的功能
❺ 保護濕地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1
保護動物,控制非法捕殺行為
2
保護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如果是作業答上面的,如果想要具體了解,看下面的)---------------------------------------------------------------------------------------------------------
4.1
加快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速度
四川濕地位置特殊、資源豐富、功能多樣,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社會意義。國內外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濕地的有效途徑。目前全省只有若爾蓋高原沼澤濕地、爐霍縣的卡沙湖、德格縣的新路海、理塘和稻城縣的海子山等4處濕地自然保護區。此外,有部分濕地資源置於其他類型的保護區內,但多數濕地尚未劃定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因此,通過各級政府解決我省濕地保護區布局欠合理、類型單一、結構不完整的問題顯得很有必要。建議盡快組織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在資源調查和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界定范圍,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成立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真正起到保護區的作用。
4.2
創造有利於濕地資源保護的法制條件
濕地資源保護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和完善專門的濕地保護的法規顯得十分必要。只有創造一定的法制條件,才能使日趨減少、面臨威脅的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國家、省尚無專門的濕地保護法律法規,我省地方性法規或條例基本上是空白,只有涼山州通過了《邛海保護管理條例》,但多數濕地仍處於非嚴格意義的保護狀況。因此,應健全相關的法規條例,加大執法力度,禁止一切破壞或不利於濕地資源保護的行為發生。
4.3
摸清家底,建立濕地資源信息庫
至目前,我省尚未開展專門的濕地資源普查,其資源仍處於家底不清的狀況,這給濕地資源的保護與合理規劃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應盡快組織濕地資源調查隊伍,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調查現有濕地的類型與分布及面積、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濕地生物多樣性現狀、濕地生態環境變化趨勢等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全省濕地資源信息庫。
4.4
理順關系,協調管理,綜合治理
濕地作為生態系統,包含許多資源,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如林業、農業、漁業、牧業、水利、環保等。如何協調好這些部門的關系,關繫到濕地資源保護事業的興衰成敗。我國加入《濕地公約》後,明確了由林業部門承頭負責濕地管理工作。為此,各級林業部門應認真負責,加強部門間的聯系與協調,努力在濕地資源保護上達成共識,採取協調一致、多管齊下的保護行動,運用植樹造林、退田還湖、修築工程等綜合措施進行預防和保護。
4.5
積極引導濕地周邊群眾參與濕地管理
濕地周邊群眾與濕地間的關系密切,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到濕地資源的存在。社會各界都應積極創造條件,向濕地周邊群眾宣傳濕地效益、功能、價值以及濕地對他們及其子孫後代的生存影響等,並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濕地作為開發示範點,摸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實施「參與式」的管理方法,使周邊群眾與濕地融洽相處,共生共榮。值得注意的是,濕地一旦劃歸保護後,便會存在保護與利用的矛盾,處理不好,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因此,解決因濕地保護而使其周邊群眾經濟受損的經濟補償問題顯得非常關健。
❻ 2006年6月1日修改的法律
37部法規2006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全文)
6月1日,將有37部法律、規章開始實施。其中,國家級7部,地方級30部,內容涉及食品安全、葯品安全、生產安全等方面,對於提高公眾生活的安全度具有重要意義;《審計法》的修改增加了審計機關許可權,對於預防職務犯罪,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國家級的法律、法規、規章如下:
發布單位 名稱 解讀 文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修訂) 明確了被審計單位和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健全審計監督機制、完善審計監督職責、加強審計監督手段以及規范審計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八號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尾礦庫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
農業部 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 明確了入行門檻;規范了菌種的命名;加強菌種生產的監管 農業部令第62號
海關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報關員執業管理辦法 不再對報關員實行年審 海關總署令第146號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葯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 葯品說明書和標簽上將加註相關「警示語」;葯品說明書必須註明全部活性成分;禁止強化葯品商品名弱化通用名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令第24號
中國海事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規則 禁止超載;禁止在未經批準的站、點上下旅客;遇惡劣天氣客船應停航
衛生部 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 凡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並按照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經營者因違反食品衛生法規,被處以吊銷衛生許可證的3年內不得申請衛生許可證
地方級的法規、規章如下:
發布單位 名稱 文號
天津市 天津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00號
天津市軌道交通管理規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101號
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市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
遼寧省 遼寧省財政監督條例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令第146號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齊齊哈爾市水資源管理條例 齊齊哈爾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4號
江蘇省 江蘇省預防職務犯罪條例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14號
浙江省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2號
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2006修訂)
浙江省寧波市 寧波市消火栓管理辦法 寧波市人民政府令〔2006〕136號
安徽省合肥市 合肥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辦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22號
安徽省淮北市 淮北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 淮北市人民政府令第41號
山東省 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
山東省村務公開條例
山東省信訪事項聽證辦法(試行) 魯政辦發〔2006〕31號
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市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辦法 洛陽市人民政府令第84號
湖北省 湖北省安置幫助教育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人員暫行規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7號
湖北省行政執法爭議協調辦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8號
湖北省燃放煙花爆竹若干規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9號
湖北省公路規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0號
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市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條例
湖南省 湖南省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辦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07號
湖南省長沙市 長沙市城市容貌規定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第98號
廣東省汕頭市 汕頭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規定 汕頭市人民政府令第87號
廣東省深圳市 深圳市校車交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0號
海南省海口市 海口市規范性文件制定與備案管理辦法
雲南省 雲南省外來投資促進條例 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36號
陝西省 陝西省濕地保護條例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0號
甘肅省蘭州市 蘭州市消火栓管理辦法 蘭州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5號
來源:中國法院網 (責任編輯:趙鴻帆)
❼ 誰知道國家或部門對濕地保護訂立的法律法規
您好:
我國目前沒有針對濕地而立的法律,不過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到濕地保護。
其中與回濕地保護有答關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主要行政法規有:《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森林法實施條例》、《河道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管理辦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❽ 海珠湖濕地公園狗狗能進嗎
一般寵物應該能進。但要注意遵守《廣州濕地保護條例》,包括:禁止破壞野生動植物的重要繁殖區、棲息地和原生地;禁止捕獵保護的野生動物或者撿拾鳥蛋;禁止引進、放生外來生物物種;等等…
❾ 濕地保護的國外如何保護利用濕地
從老工業區到城市濕地樂園
英國在濕地保護利用上的一大經驗是將城市附近荒廢的老工業區改造成為濕地公園。倫敦濕地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個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濕地公園,距離白金漢宮只有25分鍾車程很少有人知道,這里曾經只是四個廢棄的水庫在建設倫敦濕地中心的過程中,當地人始終抱著這樣一個意識:濕地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建立和運轉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急於求成,因此這個濕地公園在建成8年後才對外開放其間,科技人員定期監測生物的恢復狀態,直到這里水草豐盈、樹木繁茂.
如今,這里已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濕地系統,種植了30多萬株水生植物和3萬多棵不同的樹木,常年棲息和遷徙經過的鳥類達到180多種.
科學管理促進濕地健康發展
在保護好濕地的同時,如何既能產生一定經濟效益,又能開展科研工作?日本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
首先是嚴格控制遊客數量為避免人類活動對濕地造成重大影響,一旦遊客臨近或達到事先設定人數,濕地公園就不再放行;二是注重寓教於樂不少濕地公園里的動物模型都是用軟木雕刻成的這樣做既減少了製作費用,又不會傷害動物公園還出售軟木,供遊客親手製作小動物模型;三是合理設計公園設施北海道濕地公園為遊客設計了能看到最多景觀的路線,制定最佳觀賞時間,並提供大量資料供遊客取閱工作人員估算遊客感覺疲憊的行走距離,恰到好處地設置可供休息的小亭子待遊客坐下一看,還能發現旁邊正好就有一些濕地動植物的小圖片、小資料一趟旅行下來,遊客們玩得盡興,也學得開心.
濕地風景區還應成為良好的科研基地日本瓢湖濕地保護區多年來一直堅持觀測候鳥,從第一隻鳥飛來的那天開始,直到最後一隻鳥離開,都記錄在案工作人員還在保護區兩公里內設置了大量攝像頭,需要時可隨時拉近鏡頭,在不打擾鳥類的同時,方便了科研人員或遊客的近距離觀察.
在實踐中提高濕地保護意識
不打擾小動物是研究和觀賞濕地生物的要求之一在歐美一些國家的濕地公園里,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向小孩示意安靜,因為旁邊的那隻小鳥正在睡覺呢作為回報,公園也會開辟專門的區域供遊客近距離接觸濕地動植物.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該市有一個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所,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小遊客們可以親自用小網兜等工具捕撈魚蝦和昆蟲,在顯微鏡下觀察並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在日本琵琶湖濕地公園的體驗區,遊客可以伸手到水池裡摸一摸魚,捏一捏海參,大人小孩都捋袖子齊上陣,玩得不亦樂乎;在韓國安山市的濕地實驗學校,學生們可以自己踩水車揚水,將水引入曬池曬鹽,曬好的鹽學生們可以自己帶走在學校附近的灘塗,工作人員還種上各種濕地常見的植物,讓學生們辨識
區域聯動共同保護濕地資源
相當一部分濕地資源跨越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區域聯動、通力協作就成為保護濕地及其他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斑尾塍鷸的遷徙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每年3月下旬,500多萬只斑尾塍鷸都要從南半球的紐西蘭出發,一刻不停地飛抵北半球的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國家的灘塗它們在這里停歇約5周後繼續飛往美國阿拉斯加繁衍後代,之後再飛回紐西蘭這趟超過35萬公里的旅程跨越了22個國家和地區,只有這些國家和地區共同努力,這趟遷徙才能順利完成.
為此,澳大利亞、日本每年都會出資召開研討會,供沿途的國家交流數據,共享資料美國還為一些鳥裝上了價值5000美元的小型衛星跟蹤裝置,並動用了3顆衛星進行全程監測,所得數據無償提供給這22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組織更重要的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都盡力保護沿途濕地,不輕易開發這些一年可能只被小鳥使用幾周的濕地,大家深知一旦路途中的某塊濕地受到破壞,這個跨越22個國家和地區的旅程就無法繼續了。
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李修松建議:保護好濕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李修松建議國家層面把濕地保護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加強濕地保護工作,更好地發揮濕地巨大的生態功能、強大的生產功能、特殊的碳匯功能、豐富的文化功能。
一是加快濕地保護立法步伐。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盡快將濕地保護立法列入國家立法計劃,盡早出台《濕地保護條例》,待條件成熟時升格為《濕地保護法》;同時,推動全國各地健全濕地保護法規,嚴格依法保護管理濕地資源。
二是研究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近年來,國家實行了搶救性保護濕地的政策,初步建立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小區並存,其他保護形式互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目前,納入我國濕地保護體系的濕地保護面積有2324.32萬公頃,濕地保護率43.51%。隨著搶救性保護濕地政策的實施,濕地區域內及其周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保護工作難度。因此,鑒於濕地具有多種服務功能和提供公共產品的特性,建議國家研究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通過公共財政投入,對濕地規劃范圍內因保護濕地而受到直接經濟損失的相關利益方給予適當補償。
三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按照保護優先的原則,對濕地資源實行普遍保護,堅決制止隨意侵佔破壞濕地的行為,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體系,既要加強對現有濕地的保護,又要積極開展濕地恢復,不斷擴大濕地保護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建議國家在現行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資標准,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濕地恢復和富營養化治理,減緩濕地退化,加快恢復濕地功能。
四是進一步提升濕地保護管理能力。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管理機構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部門間濕地保護管理合作機制和社會參與保護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共同推進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探索共管共建模式,正確處理好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關系,協調處理好濕地保護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關系,構建濕地公園社區共管共建共享機制。強化濕地科學研究,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研究,建立可持續利用示範基地,不斷提高濕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科技含量,為濕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五是在保護好濕地的基礎上予以合理利用。一是保護好現有濕地,在恢復其環境,修復其水體、生態及生物鏈的基礎上予以合理利用。二是利用不能影響濕地的環境風貌,不能污染其水體及其生物鏈。三是可以靈活利用各處濕地特色,優化其環境風貌,多方式多形態予以利用;四是可根據當地濕地實際,結合相關的文化資源,運用文化創意和相應的科技手段,創新資源利用方式,發展相關的水文化創意旅遊,提升其吸引力和利用效益。
六是進一步加大對安徽省濕地保護的支持。安徽地跨南北、承東啟西、沿江通海,濕地生態區位極其重要。全國七大水系中的長江、淮河橫貫全境,新安江發源於皖南,巢湖為全國第五大淡水湖之一,分布於淮北、淮南、亳州等地的煤礦塌陷濕地在全國極為典型獨特,安慶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構築了長江中下游區域享有盛名的華陽河湖群,為全國濕地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全省各級林業部門積極作為,相關部門大力支持,緊緊圍繞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濕地生態功能這一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得到了明顯加強。2014年,新建安慶市宜秀區菜子湖等15處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單位,增加濕地保護面積3萬公頃;以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啟動實施了GEF項目(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批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資金3000萬元,界首市獲批濕地保護獎勵資金500萬元,全省濕地保護總投入達到5740萬元,其中中央投入5530萬元、省財政投入210萬元。目前,安徽省現有濕地總面積約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全省已確認國家重要濕地5處,已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23處、濕地公園試點單位30處,已初步建立了以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小區和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網路體系;濕地保護總面積達46.6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35%,使全省約65%的自然濕地和70%–80%的濕地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了初步保護。但同時也面臨著濕地保護投入不足、濕地保護管理能力不強、濕地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問題。建議國家從項目資金、科學研究、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對安徽省濕地保護的支持力度。
❿ 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
濕地公約
濕地公約(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薩爾(Ramsar)簽訂的,故該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公約的全名是:「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它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現在有130個締約方,共有1140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9170萬公頃。
1971年2月2日訂於拉姆薩,經1982年3月 12日議定書修正)各締約國, 承認人類同其環境的 相互依存關系;考慮到濕地的調節水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基 本生態功能。相信濕地為具有巨大經濟、文化、科學及娛樂價值的資源,其損失將不可彌補;期望現在及將來阻止濕地的被逐步侵蝕及喪失;承認季節性遷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國界,因此應被視為國際性資源;確信遠見卓識的國內政策與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相結合能夠確保對濕地及其動植物的保護;
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1.為本公約的目的,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
2.為本公約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態學上依賴於濕地的鳥類。
第二條
1.各締約國應指定其領域內的適當濕地列入由依第八條所設管理局保管的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下稱「名冊」。每一濕地的界線應精確記述並標記在地圖上,並可包括鄰接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濕地范圍的島域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特別是當其具有水禽棲息地意義時。
2.選入名冊的濕地應根據其在生態學上、植物學上、湖沼學上和水文學上的國際意義。首先應選入在所有季節對水禽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濕地;
3.選入名冊的濕地不妨礙濕地所在地締約國的專屬主權權利。
4.各締約國按第九條規定簽署本公約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時,應至少指定一處濕地列入名冊。
5.任何締約國應有權將其境內的濕地增列入名冊,擴大已列名冊的濕地的界線或由於緊急的國家利益將已列入名冊的濕地銷或縮小其范圍,並應盡早將任何上述變更通知第八條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有關組織或政府。
6. 各締約國在指定列入名冊的濕地時或行使變更名冊中與其領土內濕地有關的記錄時,應考慮其對水禽遷移種群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國際責任。
第三條
1.締約國應制定並實施其計劃以促進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養護並盡可能地促進其境內濕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內的及列入名冊的任何濕地的生態特徵由於技術發展、污染和其他人類干擾而已經改變,正在改變或將可能改變,各締約國應盡早相互通報。有關這些變化的情況,應不延遲地轉告按第八條所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
第四條
1. 締約國應設置濕地自然保護區,無論該濕地是否已列入名冊,以促進濕地和水禽的養護並應對其進行充分的監護。
2.締約國因其緊急的國家利益需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撤銷或縮小其范圍時,應盡可能地補償濕地資源的任何喪失,特別是應為水禽及保護原棲息地適當部分而在同一地區或在其他地方設立另外的自然保護區。
3. 締約國應鼓勵關於混地及其動植物的研究及數據資料和出版物的交換。
4.締約國應努力通過管理增加適當濕地上水禽的數量。
5. 締約國應促進能勝任濕地研究、管理及監護人員的訓練。
第五條
締約國應就履行本公約的義務相互協商,特別是當一片濕地跨越一個以上締約國領土或多個締約國共處同一水系時。同時,他們應盡力協調和支持有關養護濕地及其動植物的現行和未來政策與規定。
第六條
1.締約國應在必要時召集關於養護濕地和水禽的會議。
2. 這種會議應是咨詢性的,並除其他外,有權:
A.討論本公約的實施情況;
B. 討論名冊之增加和變更事項;
C. 審議關於依第三條第2款所規定的列入名冊濕地生態學特徵變化的情況;
D. 向締約國提出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體建議;
E.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就影響濕地、本質上屬於國際性的事項編制報告和統計資料。
3. 締約國應確保對濕地管理負有責任的各級機構知曉並考慮上述會議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第七條
1.締約國出席這種會議的代表,應包括以其科學、行政或其他適當職務所獲得知識和經驗而成為濕地或水禽方面專家的人士。
2.出席會議的每一締約國均應有一票表決權,建議以所投票數的簡單多數通過,但須不少於半數的締約國參加投票。
第八條
1.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應履行本公約執行局的職責,直至全體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委派其他組織或政府時止。
2.執行局職責除其他外,應為:
A.協助召集和組織第六條規定的會議;
B.保管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並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增加、擴大、撤銷或縮小的通知;
C.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生態特徵發生任何變化的通知;
D.將名冊的任何改變或名冊內濕地特徵的變化通知所有的締約國,並安排這些事宜在下次會議上討論;
E.將會議關於名冊變更或名冊內濕地特徵變化的建議告知各有關締約國。
第九條
1. 本公約將無限期開放供簽署。
2.聯合國或某一專門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任一成員國或國際法院的規約當事國均可以下述方式成為本公約的締約方:
A.簽署無須批准;
B.簽署有待批准,隨後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應以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總幹事(以下簡稱「保存機關」)交存批准或加入文書為生效。
第十條
1.本公約應自七個國家根據第九條第2款成為本公約締約國四個月後生效。
2.此後,本公約應在其簽署無須批准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後四個月對各締約國生效。
第十條之二
1.公約可按照本條在為此目的召開的締約國會議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議可以由任何締約國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應提交給履行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以下稱為執行局)並立即由執行局轉送所有締約國。締約國對案文的任何評論應在執行局將修正案轉交締約國之日三個月內交給執行局。執行局應於提交評論最後一日後立即將至該日所提交的所有評論轉交各締約國。
4. 審議按照第3款所轉交的修正案的締約國會議應由執行局根據三分之一締約國的書面請求召集。執行局應就會議的時間和地點同締約國協商。
5.修正案以出席並參加投票的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6.通過的修正案應於三分之二締約國向保存機關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對接受的締約國生效。對在三分之二的締約國交存接受書之後交存接受書的締約國,修正案應於其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條
1.本公約將無限期有效。
2.任何締約國可以於公約對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後以書面通知保存機關退出本公約。退出應於保存機關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後四個月生效。
第十二條
1.保存機關應盡快將以下事項通知簽署和加入本公約的所有國家:
A.公約的簽署;
B.公約批准書的交存;
C.公約加入書的交存;
D.公約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約的通知。
2.一候本公約開始生效,保存人應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將本公約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下列簽字者經正式授權,謹簽字於本公約,以資證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訂於拉姆薩,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於保存機關,保存機關應將核證無誤副本分送所有的締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