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獎懲條例
⑴ 《條例》規定了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情形,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條例》規定了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情形,不包括違反有關規定取得國(境)外永久居留資格,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包括通過信息網路等渠道,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對抗組織審查,包庇同案人員,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利用宗教活動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破壞民族團結,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給予留黨察看或開除黨籍處分。
(1)麻醉科獎懲條例擴展閱讀
條例由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或批准,它規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領域的某些有關重要事項、問題、規定法律性條文、辦法、方法或細則,如《革命烈士褒揚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等,或者規定某些機關單位的組織職權,如《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
或者確定有關專業、職業工作人員的職責規范、獎懲等准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國營工廠廠長工作暫行條例》、《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等;或者決定某些特殊地區、特殊部門或特殊物品專門性的管理規則或地方性法規,如《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麻醉葯品管理條例》等。
⑵ 病歷書寫獎懲制度
法律分析:處方書寫必須按2011年12月25日下發的書寫格式執行,醫生簽名必須規范,字跡清晰整潔,易於辨認。醫院職能部門將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如有不規范者,每張處方扣罰5元。通過評審達到甲級病歷,每份獎勵10元,不合格者扣罰10元。
法律依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受理下列人員和機構復制或者查閱病歷資料的申請,並依規定提供病歷復制或者查閱服務:
(一)患者本人或者其委託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或者其代理人。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應當指定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受理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受理申請時,應當要求申請人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形式進行審核。
(一)申請人為患者本人的,應當提供其有效身份證明;
(二)申請人為患者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以及代理人與患者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和授權委託書;
(三)申請人為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與法定繼承人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
(四)申請人為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代理人的,應當提供患者死亡證明、死亡患者法定繼承人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死亡患者與法定繼承人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代理人與法定繼承人代理關系的法定證明材料及授權委託書。
第十九條 醫療機構可以為申請人復制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中的體溫單、醫囑單、住院志(入院記錄)、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麻醉記錄、手術記錄、病重(病危)患者護理記錄、出院記錄、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同意書、病理報告、檢驗報告等輔助檢查報告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等病歷資料。
⑶ 三甲醫院是怎麼界定的那往下又是幾甲呢醫學。
醫院按其功能、任務不同劃分為一、二、三級。
三級醫院病床數在501張以上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
甲等按千分制分等評分標准獲得超過900分為甲等。
具體條件如下
1 醫院應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以實施住院診療為主一般設有相應的門診部
2 應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設立葯劑、檢驗、放射、手術及消毒供應等醫技診療部門
3 應有能力對住院病人提供合格與合理的診療、護理和基本生活服務
4 應有相應的、系統的人員編配
5 應有相應的工作制度與規章制度
6 應有相應的醫院文化。
2 配備要求
2.1 一、床位
住院床位總數501張以上。
2.2 二、科室設置
(一)臨床科室至少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麻醉科、康復科、預防保健科;
(二)醫技科室至少設有葯劑科、檢驗科、放射科、手術室、病理科、輸血科、核醫學科、理療科(可與康復科合設)、消毒供應室、病案室、營養部和相應的臨床功能檢查室。
2.3 三、人員
(一)每床至少配備1.03名衛生技術人員
(二)每床至少配備0.4名護士
(三)各專業科室的主任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
(四)臨床營養師不少於2人
(五)工程技術人員(技師、助理工程師及以上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
2.4 四、房屋
(一)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
(三)日平均每門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4平方米。
2.5 五、設備
(一)基本設備
給氧裝置呼吸機、電動吸引器 自動洗胃機、心電圖機心臟除顫器、心電監護儀 多功能搶救床、萬能手術床無影燈、麻醉機 麻醉監護儀、高頻電刀移動式X光機、X光機 B超、多普勒成像儀動態心電圖機、腦電圖機腦血流圖機、血液透析器肺功能儀。
支氣管鏡食道鏡、胃鏡 十二指腸鏡、乙狀結腸鏡結腸鏡、直腸鏡 腹腔鏡、膀胱鏡宮腔鏡、婦科檢查床產程監護儀、萬能產床 胎兒監護儀、嬰兒保溫箱骨科牽引床、裂隙燈牙科治療椅、渦輪機牙鑽機、銀汞攪拌機 顯微鏡、生化分析儀紫外線分光光度計、酶標分析儀 尿分析儀、分析天平細胞自動篩選器、沖洗車 電冰箱、恆溫箱離心機敷料櫃、器械櫃冷凍切片機、石蠟切片機高壓滅菌設備、蒸餾器 紫外線燈、手套烘幹上粉機洗衣機、沖洗工具 下收下送密閉車、常水、熱水、凈化過濾系統凈物存放、消毒滅菌密閉櫃、通風降溫、烘乾設備熱源監測設備(恆溫箱、凈化台、乾燥箱)。
(二) 病房每床單元設備與二級綜合醫院相同
(三) 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六、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
七、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3 評審標准
醫院等級評定重新啟動後還採用三級六等劃分等級評審堅持「六重三不」原則即重服務、重管理、重質量、重安全、重基礎、重保障、不搞運動、不搞形式、不弄虛作假民營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參與等級評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實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評為三級甲等750分900分評為三級乙等600分750分評為三級丙等。醫院等級不搞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此外此次醫療質量綜合考評標准突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求醫院必須定期徵集病人意見每季度開一次病人意見座談會。醫院還須設立免費飲水供應、公用電話、實行電子電話預約診療等要求化驗室檢查報告在24小時內出結果還要有收費價格公示提供費用查詢實行費用清單制度。
《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准》
一、醫院功能與任務(50分)
(一)醫療服務(20分)
能提供全面連續的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醫療服務。
1在高質量綜合性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提供高水平的專科服務。承擔危急重症和疑難病診治任務開展雙向轉診。
2有足夠的醫療服務輻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應有一定比例來自醫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區或省。
3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當地急診醫療網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應急反應承擔災害事故的緊急救援任務並能接受成批傷病員進行院內急救。
4開展心理衛生、遺傳找尋門診服務和支持、指導社區醫療、護理、康復醫療服務。
(二)教學科研(15分)
1承擔高等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和實習能培養高級臨床醫學人才。並承擔二級醫院技術骨乾的臨床專業進修任務。
2承擔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科研課題。
(三)業務技術指導(10分)
履行對下級醫療機構技術指導是醫院的職責和義務建立經常性技術指導與合作關系幫助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解決疑難問題培養衛生技術和管理人才。完成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或支農工作。
(四)預防保健(5分)
1開展健康教育
2承擔當地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預防保健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工作。
3參與城市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設置(30分)
醫院科室設置應與其功能、任務和規模相適應。職能科室的設置應符合精簡、高效的原則適應管理工作的需要。業務科室應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指導下和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專科建設部分一級科室實行二級分科突出專科優勢。
一臨床科室(20分)
1一級專業科室
應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及當地《醫療設置規劃》的規定。
2二級專業科室
內科應至少設7個科室下列科室中地個為必設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經內科、腎內、內分泌等專業科室。
外科應設普外、心胸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專業科室。
婦產科:應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等專業科室。
兒科應設兒內、新生兒等專業科室。
3重點專科
重點專科應依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設立。
全院應有3個以上的重點專科。
每重點專科有20張病床。
4 應設綜合重症加強監護病房(ICU或稱綜合加強醫療病房)或專科重症加強監護病房(或稱專科加強醫療病房)
二醫技科室及其他業務科室(10分)
除符合<醫療機構標准>外,還應設信息統計室圖書館(室)
三、人員配備(30 分)
醫院應配備與其功能、任務和規模相適應的衛生技術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除引應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外還應滿足下列條件:
一實際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在編護理人數不少於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50%病床床位與病房護士之比不少於1:0.4具有大專以上護理專業畢業文憑者不少於護士總數的20%護理部正、副主任內、外、婦、兒、急診科、手術室及重點科室護士長應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技術職務主管護師、護士結構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機構合理。(6分)
三各一級科室和重點二級科室主任應具有主任醫師技術職務一般二級科室主任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技術職務。(7分)
四營養人員(具有營養士以上技術職務的人員)與床位比為1:200 (4分)
五輸血科專業人員根據醫院床位數、手術例數、用血量及工作實際情況確定。(3分)
醫學院校附屬醫院以及教學醫院適當增加人員比例
四、醫院管理(140分)
一組織管理(25分)
1醫院應有健全的科學管理體系各項管理工作均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
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衛生部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並結合醫院實際認真制定和不斷
完善醫院工作制度各級務類人員崗位職責和崗前教育制度並組織實施加強標准化管理。
3醫院實行目標管理應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作好執行進度發協調檢查、考核與評價。
4建立健全院內、外的監督制度定期對醫院工作和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評價。
5院長應全面掌握醫院管理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國內醫院管理動態強化科學管理意識醫院領導必須接受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專業崗位培訓並獲得培訓證書。只能科室的領導也要接受崗位培訓
6有在職人員培訓計劃和經費
7醫院職工對院領導班子結構、合作和工作滿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組織和有關工作制度
2圖書館的中、外文醫學圖書和期刊能滿足醫教研需要
3檔案管理按《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升級辦法》(國家二級)標准執行。
4對醫療、病案統計、財務、人事、葯庫、和圖書情報等信息實行電子計算機管理。
5各種統計、分析、編碼及信息都必須擦卻國家和部頒標准。
6醫院的各項信息必須真實、完整 、准確並及時分析、反饋與利用。
三財務管理 (15分)
1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財會制度,加強財經律。
2嚴格執行收費標准實行主要服務項目明碼標價。
3貫徹「勤儉辦院」的方針加強經營管理逐步開展成本核算。
四設備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設備管理和維修組織配備一定的工程技術人員。
2醫院設備實行計劃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設備定期采購、保養、維修與更新制度。保證醫療工作需要。保證設備處於完好狀態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復購置。
3醫院應重點保證《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規定達到的設備和其他基本要裝備、急救設備、監護設備的配備購置貴重儀器設備要經過論證。有關大型設備按衛生部有關規定執行。
4貴重設備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五總務管理 (19分)
1、健全的總務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
2般物質實行定額管理 有健全的采購驗收 入庫發放 報廢等制度
3主動、及時為醫教研和職工生活服務。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及時處理三漏(漏水、漏電、漏氣)做倒兩滿意(職工、病人)。
4有意外情況下的供電措施確保應急需要
六建築管理(8分)
1醫院建設要有總體規劃新建、改建、擴建要進行可行性論證、資料保存完整符合衛生部《綜合醫院建築標准》等建築規范。
2醫院的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急診科等部門的建築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內採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要求。
3醫院舊建築有定期維修計劃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七安全管理 (15分)
1有健全的醫院安全保衛管理組織。
2有健全的醫院安全保衛管理制度、措施及實施記錄並定期對安全管理進行評價。
3 、對易發生危險的設備及部門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壓力系統、高壓氧艙氧氣供應室 危險品倉庫同位素室 配電室手術室 細菌室等
消防設備齊全標志醒目定期檢查更換使用方便。
嚴格執行醫療用毒性葯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管理制度。
八環境管理 (17分)
1 、保持醫院清潔衛生]
2 、門診、病房等醫療去禁止吸煙保持整潔、安靜。
3 、搞好院內綠化、美化和道路硬化。
4 、污水污物 放射性物質等處理,有毒氣體排放及消煙均應符合有關規定
五、醫療管理與技術水平(480分)
(一)、醫療管理 (105分)
1建立健全醫療管理組織人員配備合理有相應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長分管業務工作。
2制定切實可行的全院醫療業務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建立健全醫療工作制度診療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醫療質量標准並組織實施
4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制定質量管理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內部約束機制進行全員質量教育提高質量意識定期對醫療護理、醫技、葯品病案質量管理進行監督、檢查、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必備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有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可以與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合並)、葯事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
5堅持三級醫師查房及各種病例討論制度。建立健全病歷質量檢查考核制度加強院、科、主治醫師三級的檢查考核。病歷書寫要求清晰、規范、完整、正確、及時、有要點、有分析、注重內涵質量完整地記錄各級醫師查房、搶救 會診、討論意見不得弄虛作假。
6高度重視醫療安全增強全院人員醫療安全意識。加強醫療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範及時發生和糾正差錯事故苗頭。對已發現的差錯、事故要及時上報正確處理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管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建立醫務人員技術檔案。
門診管理改善服務態度簡化手續、方便群眾努力消除「三長一短」(掛號、收費、取葯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現象並有相應措施內外婦兒科每天應有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出門診其中內科和外科門診應每天保證二名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在崗承擔指導低年資醫師幫助解決疑難問題的任務。本院醫師出門診人數應佔在崗門診醫師總人數的65%以上。
加強急診科建設執行急診首診負責制按衛生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在組織領導、布局和人員、床位、設備、葯品、器械、通訊設備以及車輛配備等方面進行落實保證醫療、搶救和轉送病人的需要。
10堅持危重搶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堅守崗位。
11醫技科室樹立和堅持為臨床第一線服務的思想加強管理保證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預約和發報告的時間。檢驗科必須建立室內質量控制系統並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或本地區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甲等醫院必須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
床學研究和臨床用葯的監督與指導。
二、護理管理(75分)
1 、貫徹衛生部關於加強護理工作管理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護理管理體制。
2 、醫院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負責制。葯積極創造條件設護理副院長實行三級或二級管理。
3切實落實衛生部《醫院工作人員職責》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中級以上技術職務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級人員按技術職務上崗。
4 、開展整體護理有整體護理實施方案通過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廣。
5建立整體護理病歷並不斷完善。
6 、完善各科疾病護理常規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並認真執行。
7 、指定並完善護理質量管理方案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8 、護理部應有專門負責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應有負責教學的護理人員。
9 、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考核建立業務技術檔案年培訓率不低於15%有分級培養目標、培養計劃並組織實施對護理專業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培養使用計劃葯落實到個人。
10 、加強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護士長以上的管理人員必須接受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管理專業崗位培訓並獲得結業證書。
(三)、「三基」 、「三嚴」培訓與管理(45分)
1 、醫院要堅持對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簡稱「三基」)訓練培養嚴格要求、嚴格組織、嚴謹態度(簡稱「三嚴」)。
2 、「三基」培訓必須全員參與「三基」考核必須人人達標。
3 、要把「三嚴」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的始終。
4醫護人員人人掌握手心復甦急救術。
(四)、醫院感染管理(40分)
1、貫徹執行衛生部關於加強醫院感染的有關規定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嚴格控制醫院感染。
2有醫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關有監測記錄、效果、評價及改進設施。
3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法定報告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
4有醫院感染的教育培訓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嚴格進行正確的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6 、特殊區域的管理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
7 、消毒供應室應達到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准(試行)的要求》。
8 、消毒物品、物體表面、手、空氣現場采樣檢驗要達到規定的要求。
(五)、輸血管理 (15分)
1嚴格執行衛生部《采供血機構和血液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輸血工作納入本地區血液三統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輸血工作制度 、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標准建立質量考核指標和質量管理信息反饋系統。
3 、臨床輸血要嚴格執行用血登記制度和用血報批手續輸血前必須執行輸血前的檢驗和核對制度。
4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輸血的管理辦法。
5 、有嚴格控制輸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輸血反應及輸血感染疾病的登記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6輸血科應達到衛生部有關規定的要求。
(六)、技術水平(200分)
醫院要具有與其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醫療技術水平能接受二級和部分三級醫院的轉診。能正確處理復雜疑難病症。
1臨床科室(見附件一) (60分)
2醫技科室(見附件二) (60分)
3重點專科(60分)
1、能開展「附件一」所列之重點專科診療技術每個重點專科要達到國內或省級先進行列。
2、科主任或學科帶頭人應具有副主任醫師技術職務在國內本專業學術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專業人才形成梯隊。
4、能開展與重點相應的實驗研究。
5、部(委) 省級以上科研成果。
6、國際間的學術交流。
7、每年在國家級(本專業領域核心期刊)或省級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2篇。
4 、護理(20分)
1、重點專科護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開展整體護理並能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指導。
3、能承擔中、高等衛生學校互利專業的臨床教學。
4、開展護理科研 每年護理科研或革新項目≥2項。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3篇。
六、教學、科研管理與水平 (105分)
(一)、 教學科研管理 (45分)
1有與功能和任務想適應的、健全的教學和科研管理組織醫院領導要有人分工負責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2 有切實可行的教學科研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與評價。
3 、有健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監督、有檢查、有評價。
4 、有比較穩定的教師隊伍並建立備課 評教評學和檢查性聽課制度。
5教學資料(電化教學材料、自編統編等)、教學設備(儀器設備、圖表標
本模型、實驗動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種、病人數量均能滿足臨床教學的需要。
6 、執行衛生部有關「教學醫院」的管理規定。
二、教學、科研水平 (60分)
醫院要具有與其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1 、完成高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實習任務
2獨立培養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3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和進修教育正規嚴格效果好。
4每年承擔部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2項。
5在統計年度內在國家級學術刊物(本專業領域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次。
6按評審前三年統計,有省科技進步(成果)獎≥1項;部委、省科技進步(成果)獎≥2項。
七、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65分)
一、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的辦院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10分)
二、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和教育體制度。(5分)
三、堅持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貫《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建立健全廉潔行醫措施堅決抵制不正之風獎懲分明。13分
五、以病人為中心優質服務。(13分)
六、提倡敬業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6分)
七、建立健全群眾和社會監督制度患者、合同單位對醫院的滿意度≥85%。(13分)
八、統計指標(100分)
1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5%。
2手術前後符合率≥90%。
3臨床主要診斷與病理符合率≥50%。
4X線電子計算機體層成像裝置(CT)檢查陽性率≥60%(無CT者此項不佔分)。
5磁共振成像裝置(MRI)檢查陽性率≥70%(無MRI者此項不佔分)。
6大型X光機檢查陽性率≥50%。
7X光攝甲片率≥40%。
8臨床化學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離指數DI≤2)。
10免疫室間質評全年平均成績在全國平均成績之上。
11細菌室間質評全國鑒定正確率≥80%。
12屍檢率≥10%(新生兒屍檢除外)。
13急診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4%。
15無菌手術切口甲級癒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內再住院率(檢查時確定病種同級醫院比較)處於同級醫院較低水平。
17住院產婦死亡率≤0.02%。
18活產新生兒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門診處方合格率≥95%。
21門診病歷書寫格式合格率≥90%。
22甲級病案率≥90%(無丙級病案)。
23陪護率≤5%(不包括愛嬰醫院產科病房)
24一人一針一管一滅菌執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療飲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醫院感染率≤10%
28醫院感染漏報率≤20%
29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適宜范圍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轉次數≥17次/年
33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儀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務100%
35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100%
36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合格標准為90分)100%
37基礎護理合格率(合格標准為90分)100%
38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90%
39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合格標准為80分) ≥95%(根據護理模式改革的需要護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
40開展整體護理病房數≥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後毀形率100%
44年褥瘡發生次數0(特殊情況例外)
45成分輸血使用率70%計算公式
年度各種成分血使用量(袋)=年度各種成份血使用量袋+年度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單病種治癒好轉率達衛生部頒發的病種質量控制標准。
47單位病種病死率低於衛生部頒布的病種質量控制標准。
48單位病種術後十日死亡率低於衛生部頒布的病種質量標准。
49法定報告傳染漏報率0 。
50醫療責任事故發生次數0。
望 采 納,謝謝
⑷ 求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的內容~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⑸ 二級醫院的標准
二級醫院基本標准
本標準是審定二級醫院資格的必備條件,達到本標准合格線者才能參加等級評審。
一、醫院規模
應具有與二級醫院任務、功能、技術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適應的醫院規模。
1.病床不少於100張。
2.每床單元必備設施達到規定的要求(見附件六)。
3.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凈使用面積不少於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門診人次占門診建築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
6.病床與醫院正式職工人數之比為1∶1.3-1.5。
7.必須配備具有國家認定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技術人員佔全院職工總數不少於75%。
二、醫院功能與任務
(一)醫療衛生服務
對社區能提供全面、連續的醫療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
1.承擔地區(地、市、縣)內的常見病、多發病和較疑難病症診治任務;搶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轉診。
2.開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擔災害事故的現場急救,迅速組織配套的急救隊伍接收成批病員進行院內急救。
3.開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區的疾病動態。參與社區內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工作。
(二)與醫療相結合開展教學、科研工作
1.能承擔基層醫療單位中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和本院職工的在職教育。
2.能承擔中等衛生學校臨床教學及中等以上醫學衛生學校學生的臨床實習任務。
3.能承擔省或市級科研項目。
(三)指導基層
與有關部門協作指導地區內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做好社區治療、預防保健、康復和精神衛生等工作。與一級醫院建立經常性的業務關系,開展雙向轉診,幫助開展新技術,解決疑難問題和培訓衛生技術及管理人員。
三、醫院管理
醫院應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人員、制度、措施、實施方案及其考核與評價辦法。
(一)組織管理
必備的有:
1.行政管理組織
2.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管理組織
3.護理管理組織
4.財務管理組織
5.總務保障組織
6.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管理組織
7.必備委員會
(二)制度管理
根據1982年衛生部發布的《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與醫院工作人員職責》的要求和關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必須認真制訂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並有相應的教育、執行、監督、檢查、考評和獎懲辦法。必備制度應包括:
1.醫院工作制度
2.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3.各項技術操作規程
4.職工繼續教育制度
(三)行政管理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管行政工作。
2.有遠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季度安排和完成計劃的進度、指標、措施、步 驟、以及檢查總結。
3 .醫院有各項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並組織實施。必備的制度有:各項會議制度、院總值班制度、醫療行政查房制度、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4.有群眾來信來房登記、參觀訪問、醫院大事記錄。
5.院領導要經常深入科室、社區了解情況、徵求意見,改進工作。
(四)醫療管理
1.有健全的醫療管理組織,人員配備合理,有相應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分管醫療工作。
2.制訂切實可行的全院醫療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醫療工作制度 ,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程和醫療護理質量標准。
4.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活動,對醫療、護理、醫技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評價,並提出改進意見。必備的質量管理組織有: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葯事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
5.加強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考核,建立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技術檔案。
6.非國家認定資格的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醫療醫技和護理技術工作。
(五)護理管理
按《護理管理標准及評審辦法》的有關要求管理。
(六)教學、科研管理
教學:
1.有健全的教學管理組織,有一名院領導分工負責教學管理工作。
2.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規劃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3.有健全的教學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有監督、有檢查、有評價。
4.有相應的教學設施與設備。
5.衛生部認定的「教學醫院」,按衛生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工作暫行規定》(待發)進行管理。
科研:
1.有專(兼)職人員負責科研管理並有相應的工作制度。
2.建立科技人員、科研成果檔案。
3.有鼓勵開展醫學和管理科研辦法。
(七)信息管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組織和有關工作制度。
2.應設立圖書館(室),並且有足夠數量的醫學圖書和期刊。
3.有處理醫療、管理和圖書情報信息的專職管理人員。
4.院內各部門提供的信息應真實、完整、准確,並及時分析、反饋與利用。
(八)計量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醫院必須加強計量工作管理。
1.有負責計量管理工作的部門或人員。
2.建立有關計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計量管理辦法。
(2)計量人員崗位責任制。
(3)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製度。
3.採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在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均應進行周期檢查。
(九)財務管理
1.設有財務機構,人員編制合理,職責范圍明確,並有健全的崗位責任制度和工作制度。
2.設有專(兼)職收費管理人員,嚴格執行醫療收費標准,實行明碼標價,接受群眾監督。
3.會計憑證、帳簿、報表符合會計制度。
4.建立會計檔案和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財會監督制度,對違反財經、物價紀律現象應及時嚴肅處理。
(十)審計管理
1.設有與財務機構相平行的審計機構或者職級相應的審計人員,人員編制合理,並具有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
2.對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實行經常性審計監督。
3.對資金財產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進行監督檢查。
4.經常檢查、評估資金、財產的使用效益並提出改進建議。
5.無重大損失浪費、貪污盜竊和嚴重違反財經法規事件。
(十一)設備管理
1.有健全的管理組織,實行計劃管理。
2.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購置要有適宜性和可行性論證,進貨要驗收,使用有專人保管。
3.醫療設備有定期的保養、維修與更新制度,保證醫療工作需要。
(十二)總務管理
1.有健全的總務管理機構、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
2.一般物資實行定額管理,有健全的采購、驗收、入庫、發放、報廢等制度。
3.主動、及時為全國各科室特別是臨床科室服務,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證三通(水通、電通、氣通),不發生兩漏(漏水、漏電),做到兩滿意(職工、病人滿意)。
4.有意外情況下的供電措施,確保臨時照明。
5.救護車配有基本設備、葯品,隨叫隨到,保證醫療、搶救和轉送病人的需要。
(十三)建築管理
1.醫院的新建、改建和擴建,要經過可行性論證,適應總體發展規劃,資料保存完整。
2.新醫院選址、布局、設計要合理,符合建築規范及衛生學要求。
3.醫院各部分(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手術室、消毒供應室、急診科(室)的建築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內採光、色彩設計符合衛生學的要求)。
4.醫院舊建築有維修計劃及預算,並認真執行。不得在危房中從事醫療活動。
四、質量管理
(一)醫院應有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兩級質量管理組織。
(三)質量管理的重點是:醫療、護理、醫技、教學、科研和病案質量等。
(四)有質量教育、監督、檢查和評價制度及改進方案。
(五)院內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組織應符合1988年衛生部下發的《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的規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與評價。
3.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和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傳染病房的設置應符合衛生學要求。
4.有院內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醫護人員必須樹立無菌觀念和進行正確無菌技術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6.有特殊區域(如手術室、消毒供應室、產房、嬰兒室、新生兒病房、治療室等)的保潔監控措施。
7.現場檢驗要達到規定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與醫德醫風建設
1.具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和相應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關思想政治工作和醫德醫風建設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3.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做好全院職工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組織學習,進行研究分析總結。
4.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有醫德教育措施。嚴格實行崗前教育制度。
⑹ 急求:放射科審核制度!!!!!!!!!!!!!!!!!!
放射科質來量管理自製度
http://chlp2559.blog.163.com/blog/static/774233220102711083/
您看看上面的資料是否對您有幫助!
⑺ 條例的使用范圍
條例由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或批准,它規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領域的某些有關重要事項、問題、規定法律性條文、辦法、方法或細則,如《革命烈士褒揚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等,或者規定某些機關單位的組織職權,如《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或者確定有關專業、職業工作人員的職責規范、獎懲等准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國營工廠廠長工作暫行條例》、《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等;或者決定某些特殊地區、特殊部門或特殊物品專門性的管理規則或地方性法規,如《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麻醉葯品管理條例》等。
⑻ 醫院葯房管理制度
醫院葯房管理制度
(1)統一管理:將醫院的所有葯品和從葯人員均納入葯劑科的管理,保證規范葯房制度在醫院的全面實施,使得葯房工作能全面配合醫院的整體工作,全面體現葯房在整個醫院工作中的重要性。
(2)專人負責:盡管葯事管理委員會要全面負責,但是仍應直接明確葯品質量管理的責任人並制訂各類人員崗位職責,主要有:葯劑科主任、葯房組長、葯庫采購人員、葯庫保管員、葯品調劑人員崗位職責等,以使葯房所有人員均明確各自職責,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規范質量管理制度:主要有:葯品的購進驗收、儲存與養護、出庫復核制度;特殊葯品和貴重葯品管理制度;服務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事故及差錯處理和報告制度,葯品質量信息收集制度,處方管理制度,退貨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葯房獎懲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醫院葯房的規范化和患者用葯的安全、有效,並定期對操作和記錄規范化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和考核。
一、人員管理
1、從事葯品質量管理、購進、驗收、保管、調配工作的人員應接受葯事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培訓,並建立個人檔案。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每年應當在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健康查體,並建立健康檔案。
2、學習制度
從事葯品質量管理、購進、驗收、養護、保管、調配工作的人員應當接受葯事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培訓,每周集中學習時間不少於1小時。
二、 葯品管理
1、葯品的購進與驗收
購進葯品應當以保證質量為前提,從具有合法資格葯品生產、葯品批發企業采購葯品,嚴格審核供貨單位、購進葯品及銷售人員的資質,建立供貨單位檔案。
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收人員要逐批驗明葯品的包裝、規格、標簽、說明書、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
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驗收記錄,做到票、帳、物相符。購進驗收記錄保存至超過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於3年。
2、葯品的保管
設置與診療范圍和用葯規模相適應的、與診療區和治療區分開的葯房、葯庫。葯房、葯庫的內牆壁、頂棚和地面應光潔、平整,門窗應嚴密。
在常溫(溫度為0—30℃)、陰涼(溫度不高於20℃)、冷藏(溫度為2—10℃)條件下儲存葯品,相對濕度保持在45—75%之間。
對儲存有特殊要求的葯品應當按照葯品說明書或包裝上標注的條件及有關規定儲存。做好溫濕度的監測和管理,溫濕度超出規定范圍的,應及時調控並予以記錄。
葯品養護人員應當定期進行檢查和養護,並做好記錄,庫存葯品每季度養護一次,陳列葯品每月養護一次,重點品種每半月養護一次。
對影響葯品質量的隱患應當及時排除;對過期、污染或變質等不合格產品,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予以處理。
3、葯品的調配
進行葯品調配的人員必須具備葯學專業技術相關資格。
調配的葯品應當與診療范圍相適應,必須憑注冊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或者鄉村醫生開具的處方或醫囑進行,非經醫師開具處方不得調配葯品。
葯品發放應當遵循「先產先出」、 「近效期先出」和按批號發放的原則。
調配、拆零葯品,應當根據臨床需要設立獨立調配、拆零場所或者專用操作台並定期清潔消毒,保持工作環境衛生整潔。
使用的容器和工具應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葯品;拆零時不得裸手直接接工作制度管理。
(1)統一管理:將醫院的所有葯品和從葯人員均納入葯劑科的管理,保證規范葯房制度在醫院的全面實施,使得葯房工作能全面配合醫院的整體工作,全面體現葯房在整個醫院工作中的重要性。
(2)專人負責:盡管葯事管理委員會要全面負責,但是仍應直接明確葯品質量管理的責任人並制訂各類人員崗位職責。
主要有:葯劑科主任、葯房組長、葯庫采購人員、葯庫保管員、葯品調劑人員崗位職責等,以使葯房所有人員均明確各自職責,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規范質量管理制度:主要有:葯品的購進驗收、儲存與養護、出庫復核制度;特殊葯品和貴重葯品管理制度。
服務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事故及差錯處理和報告制度,葯品質量信息收集制度,處方管理制度,退貨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葯房獎懲制度等。
從制度上保證醫院葯房的規范化和患者用葯的安全、有效,並定期對操作和記錄規范化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和考核。
(8)麻醉科獎懲條例擴展閱讀:
葯品的調配管理
1、 葯師收方後,首先要細心審讀處方,主要審查處方中的葯品名
稱、用葯劑量、用法三個方面。如果有葯品名稱錯誤、用葯劑量方面不妥或用葯有配伍禁忌之處,應與開方醫師聯系,經原醫師重新審定更正後再行配方。
2、 嚴格處方與計算機核對,在葯品規格、數量、含量、金額總量
均正確無誤時方可調配。
3、 配方時按處方書寫的順序取葯,注意處方內容與配發葯品的一
致性,遇有葯品變色、霉變、過期、失效不得配發,對大輸液,
發出前要檢查瓶口有無松動及溶液是否澄明,如對葯品有疑問,需核實無誤再行調配。
4、 協作配方時,收方葯師在葯品配齊後與處方一起交給復核葯師。
5、 發葯是調配葯品的最後一關,葯師復核葯品無誤後,按處方稱
呼病人姓名,注意其性別年齡相符後,方可發給,並向病人說明用法和注意事項。
6、 需特別交待的用法(如疼痛時、發熱時用或一次性口服等)要
重點指點給病人。
7、 調配麻醉葯品時,要專冊登記日期、病人姓名、適應症、詳細
地址、所用葯品名稱、規格、數量、開方醫師、配方葯師等內容,以便跟蹤和反饋病人麻醉葯品的使用情況。
8、 調配時應注意處方的限量。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
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對於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應當註明理由。其他詳見特殊葯品管理。
9、 葯品調配完畢,配方及復核葯師都應在處方上簽字以示負責。
10、 處方一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