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監督執法規范
❶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公安部119號令)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落實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安全責任,規范消防監督管理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制定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公安部119號令)。 本規定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含室內外裝修、建築保溫、用途變更)等建設工程的消防監督管理。本規定不適用住宅室內裝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災和其他非人員密集場所的臨時性建築的建設活動。
法律依據:《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落實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安全責任,規范消防監督管理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含室內外裝修、建築保溫、用途變更)等建設工程的消防監督管理。本規定不適用住宅室內裝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災和其他非人員密集場所的臨時性建築的建設活動。
第三條 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應當遵守消防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和國家消防技術標准,對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安全負責。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實施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對建設工程進行消防監督。
❷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於2009年4月30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06號發布,根據2012年7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19號公布的《公安部關於修改的決定》修訂。該《規定》分總則,消防設計、施工的質量責任,消防設計審核和消防驗收,消防設計和竣工驗收的備案抽查,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7章49條,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996年10月16日發布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30號)予以廢止。
❸ 探尋如何規范消防執法行為
一、行政倫理與消防監督執法行為釋義
(一)行政倫理
行政倫理是指調控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行政行為的基本價值理念和道德准則。道德准則是對其的規范與約束,而價值理念則進一步追問什麼樣的道德准則才是可以有的,可以接受的。價值觀念強調行政倫理的思想基礎,道德准則強調行政倫理的現實表露。
(二)消防監督執法行為
所謂消防監督執法行為,筆者認為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廣義的消防監督執法行為,是指公安機關消防部門為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並行使監督執法權力,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目的的行為。狹義的消防監督執法行為,是指消防部門運用消防法律法規,進行監督檢查、建築工程消防審驗(備案)、辦理行政案件、進行火災調查等行為。
二、消防監督執法行為中倫理失范的現實體現
(一)執法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現象
所謂職業道德,是指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具體到消防監督執法中來說,就是要求執法人員擁有與消防監督執法活動緊密聯系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准則。現實中,消防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釀成過嚴重後果:2010年,某市一棟高層公寓大樓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50餘人死亡,70餘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這起慘痛的特大火災,雖然直接原因是違規操作引發火災,但間接原因,卻有該轄區公安消防大隊對工程項目監督檢查不到位,行政不作為的現象存在。這樣的行為,深刻地
- 1 -
反映出少數消防執法人員職業道德嚴重缺失,在《公安消防部隊違法違紀行為分類及解釋(試行)》中,明確地將此類現象劃分為玩忽職守的失職瀆職類違法違紀行為。
(二)消防監督執法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現實中,消防行政自由裁量的行使出現了濫用職權、顯失公平等現象,嚴重損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貶損了公安消防機構的形象,損害了國家法律的尊嚴。雖然各地公安機關相繼出台了消防行政自由裁量權相關解釋和規定,但執法人員仍有較大「自由」對所辦案件進行裁量。執法人員手中的自由裁量權,法律本質和法律精神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維護法律權威,懲戒違法行為的同時,更好的為社會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的安居樂業服務。而在行使消防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違法行為是否具有從輕或減輕處理的情節
❹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2020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消防監督工作,規范消防監督檢查行為,保障消防法律、法規的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規定。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消防監督工作,規范消防監督檢查行為,保障消防法律、法規的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二條規定:本規定中的消防監督檢查,是指公安消防機構依法對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責令改正,並依法實施處罰。
❺ 如何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
一、當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
1、消防工作社會化程度不夠高。
2、監督執法人員執法水平較低。
3、消防監督執法工作不規范。
4、消防監督執法隊伍管理機制薄弱。
5、內部監督執法監督機制不完善。
二、如何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
1、加快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
加強消防力量建設,構建以公安消防部隊為主體,政府和企業專業消防力量為補充、群眾性消防組織為基礎,全面覆蓋街道鄉鎮、輻射農村的消防力量體系。加大消防投入力度,加強消防特種裝備、車輛和城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當地火災事故特點,制訂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增強滅火和應急救援能力。要將單位消防安全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將單位消防安全狀況與金融、保險信用及經營行為掛鉤。大力拓寬消防宣傳渠道,採取媒體宣傳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崗位培訓與普及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加大消防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與力度。
2、提高監督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
消防執法人員只有自身具備了相當的法治意識,法律知識,並在執法活動中樹立起許可權、程序、責任、公平公正意識,才能真正做到法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一方面要強化執法者的素質培訓;另一方面要培養執法者全新的執法服務觀,要通過積極深入開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活動。
3、加強防火監督幹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首先應結合政治教育進一步強化作為一名當代軍人的職業信仰。其次應加大對監督幹部的業務培訓工作。另外,還應在工作生活上提高對監督幹部的政策支持。
4、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約機制。
從監督上講,首先要從內部監督著手,不僅要搞好縱向監督,同時要搞好橫向監督。其次要做好外部監督工作,深入推廣「問廉制」建設,還可採取聘請人大代表、新聞記者、司法幹部等擔任執法監督員。
5、制定科學的執法考評制度。
必須根據實際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個人執法考評制度,包括德、能、勤、績、廉等在內的考核標准,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結合崗位目標細化量化消防監督隊伍考核的基本標准、業務標准和層級標准,解決「一把尺子」量長短的問題。同時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消防監督員考核結果、單位執法質量考評成績與幹部選拔、幹部調整、熱點崗位輪換等掛鉤,對於執法人員依法履職、樹立良好執法形象大有益處
❻ 問276:消防監督檢查的要求有哪些
根據多年的實踐,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消防監督檢查應注意下列幾點。
(1)檢查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素質。消防監督檢查人員應具有一定的素養,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不能隨便安排一個人就能夠充當消防安全檢查人員。公安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必須是經公安部統一組織考試合格,並且具有監督檢查資格的專業人員。一般消防安全檢查人員應當具備下列知識結構。
①應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及正派的人品所謂政治素養就是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有滿腔熱忱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拒腐蝕及不貪財的素養。要具備這些素養,就不能夠見到好的東西就想跟被檢查單位要,就不能夠幾杯酒下肚就信口開河,就不能夠接受特殊招待。
②應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消防監督檢查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建築防火知識、火災燃燒知識、電氣防火知識、危險物品防火知識、生產工藝防火知識、消防安全管理知識和公共場所管理知識,以及滅火劑、滅火器械和滅火設施系統知識、消防法等同消防安全有關的行政法規知識等。
③應當具有一定的社交協調能力和滿足社會行為規范的舉止消防監督檢查不僅僅是一項專業工作,它所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各種不同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是機關團體;或是不同的社會組織。他所代表的是上級領導機關或是國家政府機關的行為,因此,消防監督檢查人員還應當具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其言談、舉止以及著裝等,都應當符合社會行為規范。
(2)發現問題要隨時解答,並說明理由。在實地檢查過程中,要注意提出並解釋問題,引導陪同人員解釋所觀察到的情況。每發現一處火災隱患,均要給被檢查單位解釋清楚,為什麼說它是火災隱患,它如何會導致火災或造成人員傷亡,應當怎樣消除或減少和避免此類火災隱患等。對發現的每一處不尋常的作業和新工藝、新產品和所使用的新原料(包括溫度、壓力、濃度配比等新的工藝條件、新的原料產品的特性)等值得提及的問題,均要記錄下來,並分項予以說明,以供今後參考。當被檢查單位提出質疑的問題時,能回答的盡量予以回答;若難以回答,則應當直率地告訴對方,「此問題我還不太清楚,待我弄清楚後再告訴你」,但事後一定找出答案,並及時告訴對方。萬不可不懂裝懂,裝腔作勢,信口蒙人。
(3)提出問題不可使用「委婉之術」。對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或者不安全因素,應當非常慎重地、有理有據地以及直言不諱地向被檢查單位指出,不可竭力追求「委婉之術」。如有的採用「我所指出的這些問題僅僅是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請貴單位參考」的「參考式」;有的採用「××同志已指出了貴單位還需要整改的問題,我的看法也大同小異,希望你們引起注意」的「符合」方式,這就失去了安全檢查的意義。
在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指出被檢查單位存在的問題,適當運用委婉的語氣及態度,不搞盛氣凌人、頤指氣使那一套,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採取這種不痛不癢、觸而無感的隔靴搔癢的「委婉」之術,則對督促火災隱患的整改是十分不利的,故必須克服之。
(4)要有政策觀念、法制觀念、群眾觀念以及經濟觀念。具體問題的解決,要以政策和法規為尺度,絕不能隨心所欲;要有群眾觀念,充分地相信和依靠群眾,深入群眾及生產第一線,傾聽職工群眾的意見,以更多得到真實情況,掌握工作主動權,達到檢查的目的;還要有經濟觀念,將火災隱患的整改建立在保衛生產安全及促進生產安全的指導思想基礎之上,並且看成是一種經濟效益,當成一項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去下力氣抓好。
(5)要科學安排時間。科學安排時間是一個時間優化問題。因為檢查時間安排不同,所以收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如生產工藝流程中的問題,只有在開機生產過程中才會暴露得更充分一些,檢查時間就應當選擇在易暴露問題的時間進行;再如,值班問題在夜間及休假日最能暴露薄弱環節,那麼就應該選擇夜間及休假日檢查值班制度的落實情況和值班人員盡職盡責情況。因為防火幹部管理范圍廣,部門數量多,所以科學地安排好防火檢查時間,將會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要認真觀察、系統分析、實事求是,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對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需要認真觀察,對問題進行合乎邏輯規律的、全面的、系統的、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抓住問題的實質及主要方面;並有針對性地、實事求是地提出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對於重大問題,要敢於堅持原則,但是在具體方法上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做到嚴得合理,寬得得當;檢查要同指導相結合,檢查不僅要能夠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所以應提出正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防止問題再發生的措施,且上級機關應給予具體的幫助及指導。
(7)要注重效果,不走過場。消防監督檢查是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於一體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活動,是實施消防安全管理的最具體、最生動、最直接以及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所以必須嚴肅認真、尊重科學、腳踏實地、注重效果。切不可以圖形式、走過場,只圖檢查的次數,不圖問題解決的多少。檢查一次就應有一次的效果,就應解決一定的問題,就應對某一方面的工作有一個大的推動。但也不應有靠一兩次大檢查即可以一勞永逸、歲歲平安的思想。要根據本單位的發展情況和季節天氣的變化情況,有重點地定期組織檢查。但是平時有問題,要隨時進行檢查,不要使問題久拖,以致釀成火災。
(8)要注意檢查通常易被人們忽略的隱患。要注意尋找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儲存不當之處及垃圾堆中的易燃廢物;檢查需要設「嚴禁吸煙」標志的地方是否有醒目的警示標志,在「嚴禁吸煙」的區域內有無煙蒂;爆炸危險場所的電氣設備、線路以及開關等是否符合防爆等級的要求,以及防靜電和防雷的接地連接緊密、牢固與否等;尋找被鎖或被阻塞的出口,查看避難通道是否阻塞或標志合適與否;滅火器的質量、數量,以及與被保護的場所和物品是否相適應等。這些隱患常常易被人們忽略而導致火災,故應當引起特別注意。
(9)態度要和藹,注意禮節禮貌。在整個檢查過程中,消防監督檢查人員一定要注意禮節禮貌,舉止大方,著裝規范,談吐要文雅,提問題要有理有據有邏輯。切不可以著奇裝異服、流里流氣,講話雜亂無章,低級趣味,說話必須言而有信。在檢查結束離去時,應對被檢查單位的合作表示感謝,並應向負責人表示樂意幫助對方辦到上級或者消防監督機構能夠辦到的事情。以建立友好的關系。
(10)監督抽查應保證一定的頻次。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根據本地區火災規律、特點以及結合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等消防安全需要,組織監督抽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作為監督抽查的重點,但是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必須在抽查的單位數量中佔有一定比例。一般情況下,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監督抽查每半年至少應組織一次,對屬於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對於其他單位的監督抽查每年至少組織一次。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監督抽查,宜採取分行業或地區、系統隨機方式確定檢查單位的方法。抽查的單位數量,依據消防監督檢查人員的數量和監督檢查的工作量化標准和時間安排確定。公安機關機構組織監督檢查時,可事先公告檢查的范圍、內容、要求以及時間。監督檢查的結果可通過適當方式予以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本地區重大火災隱患情況應當定期公布。
(11)消防監督檢查應當著制式警服,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檢查記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施消防監督檢查時,檢查人員不得少於兩人,應著制式警服並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消防監督檢查應當填寫檢查記錄,如實記錄檢查情況,並且由消防監督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或有關管理人員簽名;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或有關管理人員對記錄有異議或者拒絕簽名的,檢查人員應在檢查記錄上註明。
(12)實施消防監督檢查不得妨礙被檢查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不妨礙被檢查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施消防監督檢查時,可事先通知有關單位,以便被檢查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所准備及安排。被檢查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消防設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標志的檢驗、維修、檢測記錄或者報告;防火檢查、巡查及火災隱患整改情況記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及其演練情況;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和培訓情況記錄;依法可查閱的其他材料等。
❼ 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和規范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督促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以下簡稱單位)履行消防安全職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規定。本規定適用於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對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情況進行消防監督檢查。直轄市、市(地區、州、盟)、縣(市轄區、縣級市、旗)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具體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確定本轄區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並由所屬公安機關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公安派出所可以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和上級公安機關確定的單位實施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監督檢查的單位范圍由省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公安派出所工作主管部門共同研究擬定,報省級公安機關確定。上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對下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的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與公安派出所共同做好轄區消防監督工作,並對公安派出所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進行指導,定期對公安派出所民警進行消防監督業務培訓。對消防監督檢查的結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可以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告;對檢查發現的影響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應當定期公布,提示公眾注意消防安全。
法律依據:《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全市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公安部《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120號令)、公安部《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第121號令)以及《河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規定(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安派出所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職責:(一)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督促和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有關單位落實消防安全措施;(二)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處理消防安全違法行為;(三)協助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開展滅火、應急救援和火災事故調查;(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❽ 公安派出所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的要求是怎樣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第三十條 公安派出所對其日常監督檢查范圍的單位,應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公安派出所對群眾舉報投訴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受理,依法處理;對屬於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管轄的,應當依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在受理後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處理。
第三十一條 公安派出所對單位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一)建築物或者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公眾聚集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二)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三)是否組織防火檢查、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
(四)消防車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室內消火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滅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五)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是否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
對設有建築消防設施的單位,公安派出所還應當檢查單位是否對建築消防設施定期組織維修保養。
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公安派出所除檢查本條第一款第(二)至(四)項內容外,還應當檢查物業服務企業對管理區域內共用消防設施是否進行維護管理。
(8)消防監督執法規范擴展閱讀
第十條公安派出所民警在監督檢查時,發現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責令立即改正,並在《消防監督檢查記錄》上記載,依法予以處罰:
(一)違章進入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場所的;
(二)違章使用明火作業或者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等違反禁令的;
(三)將安全出口上鎖、遮擋,或者佔用防火間距、堵塞疏散通道的;
(四)消防設施、滅火器材被遮擋等妨礙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閉式防火門處於開啟狀態,或者防火卷簾下堆放物品的;
(六)違章關閉消防設施、切斷消防電源的;
(七)違反消防安全規定,生產、使用、儲存、銷售、運輸或者銷毀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
(八)其他應當立即改正的消防違法行為。
❾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的法規全文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消防監督檢查的形式和內容
第三章 消防監督檢查的程序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第五章 執法監督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督促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以下簡稱單位)履行消防安全職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對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情況進行消防監督檢查。
第三條 直轄市、市(地區、州、盟)、縣(市轄區、縣級市、旗)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具體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確定本轄區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並由所屬公安機關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
公安派出所可以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和上級公安機關確定的單位實施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監督檢查的單位范圍由省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公安派出所工作主管部門共同研究擬定,報省級公安機關確定。
第四條 上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對下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的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與公安派出所共同做好轄區消防監督工作,並對公安派出所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進行指導,定期對公安派出所民警進行消防監督業務培訓。
第五條 對消防監督檢查的結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可以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告;對檢查發現的影響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應當定期公布,提示公眾注意消防安全。
第二章 消防監督檢查的形式和內容
第六條 消防監督檢查的形式有:
(一)對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二)對單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職責情況的監督抽查;
(三)對舉報投訴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的核查;
(四)對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五)根據需要進行的其他消防監督檢查。
第七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根據本地區火災規律、特點等消防安全需要組織監督抽查;在火災多發季節,重大節日、重大活動前或者期間,應當組織監督抽查。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作為監督抽查的重點,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必須在監督抽查的單位數量中佔有一定比例。對屬於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年至少監督檢查一次。
第八條 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安全檢查申報表;
(二)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出具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三)依法取得的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法律文件復印件;
(四)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場所平面布置圖;
(五)員工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記錄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取得的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依照《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不需要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公眾聚集場所申請消防安全檢查的,還應當提交場所室內裝修消防設計施工圖、消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以及裝修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證明文件、出廠合格證。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消防安全檢查的申請,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有關規定受理。
第九條 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一)建築物或者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合格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抽查合格;依法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但沒有進行備案抽查的建築物或者場所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二)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是否制定;
(三)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員工是否經過崗前消防安全培訓;
(四)消防設施、器材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並完好有效;
(五)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
(六)室內裝修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七)外牆門窗上是否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
第十條 對單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職責情況的監督抽查,應當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檢查下列內容:
(一)建築物或者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公眾聚集場所是否通過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二)建築物或者場所的使用情況是否與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時確定的使用性質相符;
(三)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是否制定;
(四)消防設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定期組織維修保養,是否完好有效;
(五)電器線路、燃氣管路是否定期維護保養、檢測;
(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防火分區是否改變,防火間距是否被佔用;
(七)是否組織防火檢查、消防演練和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
(八)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是否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
(九)生產、儲存、經營其他物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的,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十)其他依法需要檢查的內容。
對人員密集場所還應當抽查室內裝修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外牆門窗上是否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
第十一條 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職責情況的監督抽查,除檢查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內容外,還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一)是否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是否開展每日防火巡查並建立巡查記錄;
(三)是否定期組織消防安全培訓和消防演練;
(四)是否建立消防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對屬於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還應當檢查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中承擔滅火和組織疏散任務的人員是否確定。
第十二條 在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前對活動現場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應當重點檢查下列內容:
(一)室內活動使用的建築物(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公眾聚集場所是否通過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二)臨時搭建的建築物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三)是否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組織演練;
(四)是否明確消防安全責任分工並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五)活動現場消防設施、器材是否配備齊全並完好有效;
(六)活動現場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
(七)活動現場的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並完好有效。
第十三條 對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進行消防監督檢查,應當重點檢查施工單位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
(一)是否明確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是否制定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二)在建工程內是否設置人員住宿、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儲存等場所;
(三)是否設置臨時消防給水系統、臨時消防應急照明,是否配備消防器材,並確保完好有效;
(四)是否設有消防車通道並暢通;
(五)是否組織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消防演練;
(六)施工現場人員宿舍、辦公用房的建築構件燃燒性能、安全疏散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第三章 消防監督檢查的程序
第十四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施消防監督檢查時,檢查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消防監督檢查應當填寫檢查記錄,如實記錄檢查情況。
第十五條 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或者營業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
第十六條 對大型群眾性活動現場在舉辦前進行的消防安全檢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在接到本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書面通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並將檢查記錄移交本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
第十七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接到對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的舉報投訴,應當及時受理、登記,並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按照下列時限,對舉報投訴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進行實地核查:
(一)對舉報投訴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礙安全疏散行為,以及擅自停用消防設施的,應當在接到舉報投訴後二十四小時內進行核查;
(二)對舉報投訴本款第一項以外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在接到舉報投訴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核查。
核查後,對消防安全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處理。處理情況應當及時告知舉報投訴人;無法告知的,應當在受理登記中註明。
第十九條 在消防監督檢查中,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發現的依法應當責令立即改正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應當當場製作、送達責令立即改正通知書,並依法予以處罰;對依法應當責令限期改正的,應當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製作、送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並依法予以處罰。
對違法行為輕微並當場改正完畢,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可以口頭責令改正,並在檢查記錄上註明。
第二十條 對依法責令限期改正的,應當根據改正違法行為的難易程度合理確定改正期限。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在責令限期改正期限屆滿或者收到當事人的復查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復查。對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處罰。
第二十一條 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城鄉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設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發現本地區存在影響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災隱患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自檢查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提出處理意見,由所屬公安機關書面報告本級人民政府解決;對影響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災隱患,還應當在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製作、送達重大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涉及復雜或者疑難技術問題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在確定前組織專家論證。組織專家論證的,前款規定的期限可以延長十個工作日。
第二十二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火災隱患,應當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立即採取措施消除;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及時消除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應當對危險部位或者場所予以臨時查封:
(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數量不足或者嚴重堵塞,已不具備安全疏散條件的;
(二)建築消防設施嚴重損壞,不再具備防火滅火功能的;
(三)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
(四)公眾聚集場所違反消防技術標准,採用易燃、可燃材料裝修,可能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
(五)其他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
臨時查封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臨時查封期限屆滿後,當事人仍未消除火災隱患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可以再次依法予以臨時查封。
第二十三條 臨時查封應當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組織集體研究決定。決定臨時查封的,應當研究確定查封危險部位或者場所的范圍、期限和實施方法,並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製作、送達臨時查封決定書。
情況緊急、不當場查封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可以在口頭報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同意後當場對危險部位或者場所實施臨時查封,並在臨時查封後二十四小時內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組織集體研究,製作、送達臨時查封決定書。經集體研究認為不應當採取臨時查封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四條 臨時查封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組織實施。需要公安機關其他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配合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報請所屬公安機關組織實施。
實施臨時查封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臨時查封時,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臨時查封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二)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三)在危險部位或者場所及其有關設施、設備上加貼封條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使危險部位或者場所停止生產、經營或者使用;
(四)對實施臨時查封情況製作現場筆錄,必要時,可以進行現場照相或者錄音錄像。
實施臨時查封後,當事人請求進入被查封的危險部位或者場所整改火災隱患的,應當允許。但不得在被查封的危險部位或者場所生產、經營或者使用。
第二十五條 火災隱患消除後,當事人應當向作出臨時查封決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解除臨時查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同意解除臨時查封的決定,並送達當事人。
對檢查確認火災隱患已消除的,應當作出解除臨時查封的決定。
第二十六條 對當事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組織強制清除或者拆除相關障礙物、妨礙物,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不執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作出的停產停業、停止使用、停止施工決定的,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當事人收到催告書後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記錄、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應當採納。
經催告,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應當組織集體研究強制執行方案,確定執行的方式和時間。強制執行決定書應當自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製作、送達當事人。
第二十八條 強制執行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組織實施。需要公安機關其他部門或者公安派出所配合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報請所屬公安機關組織實施;需要其他行政部門配合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提出意見,並由所屬公安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實施強制執行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強制執行時,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向當事人宣讀強制執行決定,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二)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三)對實施強制執行過程製作現場筆錄,必要時,可以進行現場照相或者錄音錄像;
(四)除情況緊急外,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強制執行;
(五)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義務。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或者終結執行。
第二十九條 對被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產停業處罰的當事人申請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經營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收到書面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送達當事人。
對當事人已改正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具備消防安全條件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同意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經營;對違法行為尚未改正、不具備消防安全條件的,應當不同意恢復施工、使用、生產、經營,並說明理由。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第三十條 公安派出所對其日常監督檢查范圍的單位,應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日常消防監督檢查。
公安派出所對群眾舉報投訴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受理,依法處理;對屬於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管轄的,應當依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在受理後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處理。
第三十一條 公安派出所對單位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一)建築物或者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公眾聚集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二)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三)是否組織防火檢查、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
(四)消防車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室內消火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滅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五)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是否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
對設有建築消防設施的單位,公安派出所還應當檢查單位是否對建築消防設施定期組織維修保養。
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公安派出所除檢查本條第一款第(二)至(四)項內容外,還應當檢查物業服務企業對管理區域內共用消防設施是否進行維護管理。
第三十二條 公安派出所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確定;
(二)消防安全工作制度、村(居)民防火安全公約是否制定;
(三)是否開展消防宣傳教育、防火安全檢查;
(四)是否對社區、村莊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車通道、消防器材進行維護管理;
(五)是否建立志願消防隊等多種形式消防組織。
第三十三條 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時,發現被檢查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責令依法改正:
(一)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未組織防火檢查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消防演練的;
(二)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
(三)佔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妨礙消防車通行的;
(四)埋壓、圈佔、遮擋消火栓或者佔用防火間距的;
(五)室內消火栓、滅火器、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六)人員密集場所在外牆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障礙物的;
(七)違反消防安全規定進入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的;
(八)違反規定使用明火作業或者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的;
(九)生產、儲存和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的;
(十)未對建築消防設施定期組織維修保養的。
公安派出所發現被檢查單位的建築物未依法通過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擅自投入使用的;公眾聚集場所未依法通過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擅自使用、營業的,應當在檢查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書面移交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處理。
公安派出所民警進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應當填寫檢查記錄,記錄發現的消防安全違法行為、責令改正的情況。
第三十四條 公安派出所在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存在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應當在責令改正的同時書面報告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
第五章 執法監督
第三十五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健全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制度,建立執法檔案,定期進行執法質量考評,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消防監督檢查,應當自覺接受單位和公民的監督。
第三十六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消防監督檢查中有下列情形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規定製作、送達法律文書,不按照本規定履行消防監督檢查職責,拒不改正的;
(二)對不符合消防安全條件的公眾聚集場所准予消防安全檢查合格的;
(三)無故拖延消防安全檢查,不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職責的;
(四)未按照本規定組織開展消防監督抽查的;
(五)發現火災隱患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整改的;
(六)利用消防監督檢查職權為用戶指定消防產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指定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維修保養單位的;
(七)接受被檢查單位、個人財物或者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八)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工作人員的近親屬嚴禁在其管轄的區域或者業務范圍內經營消防公司、承攬消防工程、推銷消防產品。
違反前款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工作人員予以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確定為火災隱患:
(一)影響人員安全疏散或者滅火救援行動,不能立即改正的;
(二)消防設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響防火滅火功能的;
(三)擅自改變防火分區,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擴大的;
(四)在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響公共安全的;
(六)其他可能增加火災實質危險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
重大火災隱患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認定。
第三十九條 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工商戶,應當納入消防監督檢查范圍。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確定並公告。
第四十條 鐵路、港航、民航公安機關和國有林區的森林公安機關在管轄范圍內實施消防監督檢查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 執行本規定所需要的法律文書式樣,由公安部制定。
第四十二條 本規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6月9日發布的《消防監督檢查規定》(公安部令第73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