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的違法規定
『壹』 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公司是否可以對員工進行罰款
公司是沒有罰款的權力的。但公司經常通過內部規章制度對員工扣發獎金和工資,這一塊法律並沒有禁止。勞動法提倡用人單位不能僅僅為了處罰職工就訂立規章制度,而應當依據勞動法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者如有一般性違紀情況,應主要通過批評教育等來解決。
一、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_制度等。
二、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三、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勞動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廠使用9歲以下的學徒,並規定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2小時,同時禁止做夜班。十月革命後,1918年蘇維埃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勞動法典,並於1922年頒布了新的《蘇維埃勞動法典》。早在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
四、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先後制定了《勞動保險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這些和相關的司法解釋一起,構成了廣義上的勞動法。狹義上的勞動法,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貳』 怎麼算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
妨礙正常工作秩序,違反安全制度等就屬於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
以下屬於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情形:
1、對員工採取暴力、威脅、恐嚇、糾纏等手段,嚴重妨礙、影響或破壞生產工作、生活秩序;
2、蓄意損壞、損毀公司及員工個人資產、財產或各種設備、設施;
3、故意泄露公司機密,侵佔公司財產,利用工作之便或公司名譽謀取私利,徇私舞弊;
4、在單位內聚眾賭博;
5、在單位內部有傷風敗俗之行為者;
6、對同仁有強制猥褻或者強奸行為者;
7、嚴重違反各種安全制度,導致重大人身或設備事故者;
8、偽造公司公文或者公章者;
9、經公檢法部門給予行政拘留、勞教、叛刑處理者。
內容上應合法、符合常理。尤其對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而除名的內容的規定更是如此,除名應該屬於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的處罰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叄』 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情形
(一)涉嫌違反治安處罰法及構成犯罪的行為:1、盜竊同仁或單位財物(包括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者。2、對同仁施以暴力、敲詐勒索或有重大侮辱威脅行為者。3、聚眾鬧事妨害正常工作秩序者。4、在單位內聚眾賭博。5、故意毀壞公物,金額較大者(500元以上為較大)。6、在單位內部有傷風敗俗之行為者。7、利用職權受賄或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者。8、對同仁有強制猥褻或者強奸行為者。9、嚴重違反各種安全制度,導致重大人身或設備事故者。10、利用公司名義招搖撞騙,使公司蒙受名譽或經濟損失者。11、偽造公司公文或者公章者。12、經公檢法部門給予行政拘留、勞教、叛刑處理者。(二)違反單位考勤制度的行為:1、一個月內遲到、早退累計超過六次(含)以上者。2、連續曠工7天或一年內累計曠工15天以上者。3、一年內請事假30天以上者。4、在工作時間睡覺或擅離職守,導致公司蒙受重大損失者。5、無故曠工未向領導匯報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5000元以上)者。6、違反公司考勤制度年度內累計計大過三次或者計大小過累計10次者。(三)違反公司員工日常行為規范及工作紀律的行為:1、多次違反公司員工日常行為規范年度內因此累計被記大過三次以上者。2、故意違反公司員工行為規范,給公司形象或者利益造成重大損害者。3、因違反公司員工日常行為規范記大小過年度內累計10次者。4、上班時間長時間從事非工作范圍內的活動,被發現經批評仍不悔改且有三次以上的類似行為者。(四)違反單位誠信保密制度的行為:1、虛報工作成績騙取公司獎勵或者規避公司懲罰者。2、遺失重要公文未及時匯報者。3、故意撕毀公文者。4、故意泄漏重要商業秘密者。5、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公司提拔者。(五)影響生產秩序及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1、在外從事第二職業或其它也非法經營活動者。2、借用公司名義承攬業務謀取私利者。3、非法收授商業賄賂或者回扣者。4、非法煽動罷工、怠工,影響生產秩序者。5、非法攜帶或擁有危險品或**(如槍支、彈葯、刀械、毒品等)進入公司者。6、工作嚴重失誤導致公司大量產品不合格或者其他導致公司利益重大損失者。7、故意嚴重損害公司利益者。(六)違反公司員工管理制度的行為:1、員工拒不服從單位正常工作調動者。2、員工不服從上級指揮,目無領導,頂撞上級,而影響公司指導系統的正常運作,情節嚴重者。3、造謠生事,捏造需要事實,導致其他員工降薪、降職或受處分者。4、利用職權,散步虛假信息或者擅自發布命令,擾亂公司正常管理者。
『肆』 規章制度違法行為的分類有哪些
違法行為的分類包括:
1、刑事違法,指違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
2、民事違法,指違反民事法律規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3、行政違法,指行政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的行政行為;
4、交通違法,指違反道路交通運輸相關管理規定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民法典》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伍』 什麼叫嚴重違反規章制度
法律分析: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是指經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為嚴重違反的情形,而勞動者拒不遵守或者多次重復違反,給用人單位管理造成重大妨礙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情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陸』 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行為
法律分析:首先,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是通過民主程序公之於眾。其次,勞動者的行為客觀存在,並且是屬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何為「嚴重」,一般應根據勞動法規所規定的限度和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規定的具體界限為准。如,違反操作規程,損壞生產、經營設備造成經濟損失的,不服從用人單位正常工作調動,不服從用人單位的勞動人事管理,無理取鬧,打架斗毆,散布謠言損害企業聲譽等,給用人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和管理秩序帶來損害。第三,如果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處理,需要按照本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辦理的,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柒』 公司規章制度發布時間晚於實施時間違反什麼法律
不違反法律,很多企業都是這樣,先實施再走審批流程,但如果涉及到責任追究的話,規章制度文件發布前的就按老辦法處理。供參考
『捌』 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應如何處理
建立勞動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維持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確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回之間權答利、義務關系的需要。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規章制度的內容和制定的程序上都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
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應承擔如下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首先應承擔行政責任,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應給予通報批評。
(2)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補償受害人的經濟損失。賠償的范圍原則上應該是受害人的全部實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