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學論文黨內法規建設

法學論文黨內法規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5-06 04:35:09

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黨和法治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根本問題,必須科學認知和正確把握。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相同、目標一致,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憲法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憲法責任,更是歷史擔當。全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必須加快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實現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制度協同互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學家也認為公法只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公法領域內的爭論只是政治爭論的延伸。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

(1)法學論文黨內法規建設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法治道路的選擇也自然如此。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獨特的法治道路。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法治國行穩致遠,大踏步向前邁進,法治建設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㈡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論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關鍵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法治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歸結到一點,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指引下,開始各領域的立法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不但要求我們按照法律條文辦事,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作為一種治國理論和治國方略,與民主結合起來,要求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含五個具體的體系,即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

四、堅持「兩個堅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並且把「法治中國」歸結為「三個依法、三個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為徹底否定人治、全面實行法制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一要求被稱為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這是我們法治工作的布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准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點和保證,法治的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法治能力是重點

㈢ 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論文1500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

周群文章《法律之我見》

近來,常能聞見一些似乎很懷了些憐憫之心的「有識之士」,臉上也很流露出了些不忍之色,然後,再用很帶了些責備的口吻教導著那些已然在生活中很受了些委屈與傷害的人:「碰上諸如此類的事情,你決不可妥協、軟弱!應該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與之堅決斗爭到底!」

對於此類極富「打抱不平」精神的「有識之士」之善意,我向來是既深以為然,也頗以為許的。但是,無庸諱言,我卻也始終認為這番循循善誘依稀與「你應該放棄仁慈、寬容,斤斤計較起來!」實有異曲同工之嫌。

當然,盡管如此,倘憑心而論,至刻下我也尚未絲毫懷疑過這類「有識之士」的其心可鑒,甚而至於,心下更是頗感其精神之難能可貴。因為,倘處身於一個誰都念著要佔別人便宜的食親財黑環境及氛圍中,不容置疑,確實很有針鋒相對且決不退讓之必要,做人更是如之說的:絕不應該心慈手軟而任人欺凌、擺布!

不過,理雖及此,我卻依然頑固於發自內心之深以為:問題似乎都得從根本上去著手解決才更恰當穩妥,否則,貿然地截鶴續鳧,實有引足救經適得其反之慮!而像現在這般純粹靠著「你打我一拳,我必踢還你一腳!」的法子,就妄圖解決人性及社會安定方面的系列問題,以我個人的看法,恐怕非僅不是一個什麼長久之計,更實隱了得不償失之後患。

也因而此,憑著自己的若般一得之見,我就更堅定了這樣的一個早先還尚有些疑慮的信念:雖然法律應該建設也更有必要得到完善,但卻實在不適宜把來作為人們日常行為的導向標志!原因在於:倘把法律姑且看作底線,那麼,崇高的道德、思想則就遠在之上遙遙相對了。而我的一己想法之延伸也就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蜂擁著那條作為底線的法律准繩,難免就會弄出些有意無意間或願意不願意間被擠過了法律准繩的狀況,倒不如,引導大家都靠攏了道德、思想,或者景況就會有所改觀了:絕大多數人遠離了因為太過於擁擠而常常出事的底線附近危險區域,那麼,視野寬闊了,也不再人多手雜了,若是誰膽敢在此時再於路斷人稀處欲越過法律准繩的話,大抵也僅是個自討苦吃之舉了。

然而,道理固然簡單,觀點也夠鮮明,但我卻更深知,若是真想讓如今的有些人也明白個中的道理,認同這個觀點,事情卻絕非那麼簡單。因為,問題就出在這個道理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了,以致於反而會使得那些特擅長於化簡為繁之人,更不可能會去關注、重視、思索,並由此而欣然接受了。

我們假設:有一個地方,因為那裡人們的道德、思想水平普遍的都很高,因此那地方的犯罪現象就很少,而犯罪現象少也就從而使得正常生活著的人們很少能聽聞到法律啊法制啦什麼的;而另一個地方,因為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社會又動盪不安,迫於保護自己的無奈或者趨於貪婪的慾望,那裡的人們因而無論是唬唬人的還是真干實做的,嘴裡就不得不整天嚷嚷著法律、法制了,而這般「法律天、法制地」熱鬧的「盛況」,自然會令人倍感了法律、法制的「無處不在」與「不絕於耳」了。

倘若於此作個判斷:這般的兩個地方究竟是哪一個好?哪個地方更適宜人的生活?大概很有人會以為,這種問題豈能成為問題?這還用得著說嗎?然而,實際上這問題卻恰恰就是個連有些專家學者與教授們都至今糊塗著的「難題」。而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更是,有一些專家學者與教授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或弄來弄去弄不懂倒也罷了,不懂就是不懂,就不要再去厚顏無恥裝什麼懂了,可這些傢伙就是不緘其臭嘴,居然一邊贊揚著混亂一邊更去譏笑太平盛世的「少法律」「少法制」,似乎社會風雨飄搖人們被弄得焦頭爛額,於他們來說,是件挺有進步意義的事情。

日前,著意之下,我就很見識了幾個這樣的無視道德、思想而單抱著法律、法制就認為已經找到了足以匡時濟世良方的專家學者,其幼稚可笑的言論中居然還很夾雜了一些崇洋媚外的由頭,不時揚眉提到了一個當今犯罪率舉世無雙的國家,並把之頂禮膜拜成了凡國家都很該認真學習且效仿的楷模榜樣。

那麼,這個被些許「國人」高度頌揚的而自己也經常自吹自擂所謂的老牌法律國的法律狀況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也許,我們也不妨實地去見識觀摩一下,或者,我們也就能不只有個大體上的感性認識,更能大致的對之端倪可察了。

在一間搞得外表很「入眼」的大房子里,幾十甚至上百個熟悉法律的人士靜靜地坐著,他們前面有幾個彷彿對法律更加掌握得透徹之人在輪番慷慨激昂著法律,而再往前的高台後面還坐著一個對法律幾乎是了如指掌的人。然而,盡管法律就一個,而大家也都似乎胸有成竹,但是,處身於這般濃厚法律氛圍之中的被告席上的人,卻依然瞪著茫然不知就裡的眼睛。

那麼,作為主角的被告,為何會是這么一副猶如置身雲霧中的神態呢?因為,面前的那幾個穿戴整齊的人盡管講的都不外是些不知被講了多少遍的同一法律,但是,被告卻在他們未能停止「這么講來講去」時,其命運究竟如何竟然尚且是個充滿了無窮變數的謎。而尤為重要的更是,被告的命運居然也恰恰正是由這幾個人的「這么講來講去」所決定:被告可能會就因為「這么講來講去」而無罪,但也可能就因為「這么講來講去」而小罪,或者中罪、大罪甚至超級巨罪都「得當」成立。

一旦「這么講來講去」完了——通常時間都很長很長,那麼,法庭就會讓另一些始終在一旁呆聽「這么講來講去」的人,根據這個聽來的「這么講來講去」的自己聽了多少與自己的理解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來得出一個結果——被告的結局——也就是法律的宣判。換言之,進了庄嚴肅穆的法庭,被告曾做過些什麼,其實相對而言已經不再是那麼重要了,反倒是最終在法庭上真正起了關鍵作用的,除了次之的在一旁呆聽的都是些什麼人之外,主要的卻居然就正是那個「這么講來講去」。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也勢必感嘆其深不可測的是,無論是那些懂得法律的抑或不懂得法律的,卻每個人心中都竟然雪亮著:錢多找個「好」律師與沒錢只能靠「壞」律師,其間,雖然還是同一法律同一被告,其結果卻往往會就因為「好」律師與「壞」律師間的「這么講來講去」之有所不同而差了天壤之別,有的時候,甚至更是生死之分!

法律,本該是用來伸張包含公平、公正在內的正義的,這一點大抵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然而,現在居然被搞得非只是模糊且具彈性,最後更使得神聖不可侵犯的正義也反而受其拖累而成了貧富立判的待價而沽之商品,——在老實巴交的老百姓面前,堂而皇之地把至高無上的正義,通過所謂的「法律」「光明正大」地給徹底扭曲了,——使得法制也陡然變成了人制與錢制!或許,這聽上去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似乎像是個天大的笑話或者諷刺,但事實上這卻正是當今資本主義國家公認的治理社會之無上法寶了。

究其惡醉強酒之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性質與體制決定了其無可奈何只得緊抓著這根「救命稻草」,明知於事無補卻也不得不然,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都是以錢來說話,錢凌駕於正義、真理之上,人人都渴望著自己能夠盡量剝削壓迫別人,最終成為剝削階級把正義、真理掌握在手裡聽憑自己玩弄,因此,資本主義社會根本就無法做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對道德、思想的重視!

所以,清楚並明確了法律與道德、思想間的關系,也知道並肯定了本末位置的重要,更明白且確定了只有在道德、思想的引領下法律才能夠真正成為正義的之一工具,我們就不難看出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刻意不談道德、思想而大喊大叫唯法律、法制能救國、治國,實質卻正是在企圖敗壞人們的道德、思想,使得社會禮壞樂崩人慾橫流,導致法製成為人制與錢制,以便達到其徹底毀壞法律、法制目的之人的居心了。

也因此,倘若今後再有人擺出了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一看就知又來哄騙老百姓了,故意繞開或撇開道德、思想大談法律、法制,那麼,有了一份清醒認識與警惕的我們,或者就能即刻透過裝模作樣的外表,直視其心底之險惡了。

㈣ 求大神幫忙!大一思政老師留的期末論文。真心不會呀!閱讀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告寫一篇關於如何使法制理論進

新形勢下管黨治黨離不開黨內法規。黨內法規是在憲法法律基礎上的政黨內部的行為規范,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遵循的重要依據。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在治國理政方面的依據是憲法法律,在管黨治黨方面的依據是黨內法規。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要求自己。

要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對任何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必須依紀依法予以堅決懲處,決不手軟。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進行討論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的意義,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進一步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更好地按照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這是對黨內法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重要地位的准確定位,是我們黨對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與依法治國之間關系的科學把握,有利於更好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首先,新形勢下管黨治黨離不開黨內法規。黨內法規是黨的制度體系中的核心規范和高級形態,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就是我們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加強黨的建設,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黨同志的共同努力,黨內法規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形成。去年中央印發的《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運行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目標,實現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黨的自身建設、黨的機關運行有章可循。這將更好地為我們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其次,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決定》在論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中,特別強調要「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包含黨內法規在內的各領域規范的有機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以憲法為統帥構成的有機系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其基本構成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之外,還包括在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黨內法規體系。因此,我們要注意把握法律規范與其他政治規范和社會規范的關系,重視法律與政治社會功能的銜接和整合,除了進一步完備法律規范、充分發揮法治作用外,也要充分發揮其他政治和社會規范的作用,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另一方面,黨內法規是在憲法法律基礎上的政黨內部的行為規范,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黨的建設方面的實際運用和具體體現。執政黨的黨內法規作為政黨內部的約束性規定,與公共利益息息相關,對黨的組織和全體黨員都具有規范性和強制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遵循的重要依據。根據黨內法規制定的有關要求,黨內法規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與國家的法治精神是一致的、相容的,而不是沖突的,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沒有任何法外特權。

第三,完善黨內法規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力量在黨。一方面,黨內法規和憲法法律是有機統一的,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在內容規定和制定程序等各個方面,都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黨的理念和主張成為國家法律後,依法辦事就是執行黨的政策,違反法律就是違反黨的紀律。加強黨內法規建設,要做好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這樣有利於二者相互促進,既發揮黨內法規在引領國家立法方面的作用,又夯實法律體系為黨內立法打下法制基礎。另一方面,黨內法規約束的對象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這一約束對象具有代表性、示範性,其擁有相應的公共權力或影響力,觸犯法律的社會危害更大。必須在憲法法律基礎上提出更加嚴格的制度約束,才能更好地保障國法免於被權力踐踏的危險。因此,黨內法規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在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有重要保障作用,在推進國家治理進程中發揮著特殊的引領作用。

2 要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決定》強調要「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迫切需要。

第一,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與此同時,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到目前為止,現行有效的中央黨內法規有1部黨章、2部准則、22部條例,還有近百件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但由於目前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受諸多主客觀

㈤ 如何建設黨內有效的監督制度 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版常用文體。它不權同於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於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記敘文和說明文則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說服,以表明自己的見解、主張、態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議論文題目分為論題,論點,寓意型。論題型為作者觀點但以簡潔為主,所以中心論點一般不能直接抄論題,論點型,論點型一般沒有觀點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與論題論點並存且不能直接作為中心論點要還原本意。[1]
語言特點
①准確、嚴密。②概括性和簡潔性。③使用修辭,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

㈥ 淺談制度治黨的重要意義論文

俗語有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參與社會活動,要遵規守法;一個執政黨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帶好、管好隊伍,做到言有度、行有規。制度治黨,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黨的建設領域的體現和運用,主要是依靠制度管黨治黨,解決的是管黨治黨常態化、長效化問題。

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於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們黨管黨治黨的一貫做法。黨的一大就討論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決議》,成為黨的制度建設的起點。改革開放伊始,我們黨頒布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第一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對黨內政治生活作出規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對以往相關制度的承繼和發展,為開啟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不僅需要繼續發揮思想建黨的強大內動力,更需要制度治黨的剛性外製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的「制度治黨」,提出通過制度安排,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經常化、常態化和長效化。可以預見,一個以制度化觀念、組織系統、體制機制、評價標准為推動力的制度治黨新局面正在形成。

㈦ 求法治中國建設中的哲學使命論文1500字

如何推進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內涵非常廣泛,它首先是一種新的執政思想和觀念,其次它意味著新的執政體制和機制,還有新的執政方式與方法和新的執政素質與能力,以及新的執政效果與水平,這一切都與依法執政的原則與制度息息相關,與黨的領導制度、執政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密切關聯。推進依法執政,必須實現執政理念的更新和轉變,踐行民主執政、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這一根本的執政觀。實踐依法執政的執政觀,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執政體制機制,變革和發展新的執政方式方法,需要塑造和提升新的執政素質和能力,改善和提高執政效果和水平,而這一切都需要依法執政原則與制度的駕馭和保障,需要黨內黨外相應的制度創新予以保障和促進,需要加強黨內法規體系的構建和國家法律體系的完善並保持兩者協調統一,由此為依法執政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如前所述,依法執政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它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內涵,在一段時期里將是一個恆定的命題,依法執政的實踐是這一命題的根本所在。實踐依法執政理念與原則,需要在「加強黨內法治建設、促進黨內依法治理」、「有效推進依法執政、重點推進依憲執政」與「立足於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切實通過人大執政」三個層面上探求依法執政的實踐途徑。加強黨內治理和黨內法治建設,為依法執政奠定製度基礎和積蓄法治定勢,將依法執政提升到依憲執政的高度並具體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政,是實現依法執政的必由之路。

1.通過加強黨內法治建設,促進黨內依法治理來推進依法執政。對當代中國而言、對中國共產黨面言,黨內無規則國家無矩,黨內法治與國家法治、依法治黨與依法執政息息相關。黨內政治生活沒有依規辦事的習慣,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就很難做到依法辦事。從一定意義上講,依法治黨,建設法治政黨,構成了依法執政的前提和基礎。促進依法執政,必須推進依法治黨,這就需要加強黨內法治建設,尤其需要加快構建完整的黨內法規體系。中共十八大之後,黨內法治建設全面啟動,2013年可以視為黨內法治建設元年。2013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這部黨內「立法法」為黨內法治建設尤其是黨內法規建設確立了基本規范;2013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廢止和宣布失效一批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300件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通過黨內法規清理程序被廢止或宣布失效,為黨內法治建設夯實了制度基礎①;2013年11月,第一個黨內法規建設規劃綱要———《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 2017)》發布,為黨內法規建設規定了近期目標和長遠方向②。無論是黨內法規制定條例、黨內法規清理工作,還是中央黨內法規規劃綱要,都充分體現了「憲法為上、黨章為本」這一重大觀念和原則,尤其是中央黨內法規五年規劃綱要從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民主集中制建設等六大領域共37個方面布局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包括制定《中共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中共黨組工作條例》、《中共統戰工作條例》、《軍隊政治工作條例》、《中
共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共巡視工作條例》、《中共紀檢機關案件辦理工作條例》等系列黨內法規,這無疑將為黨內依法治理奠定更加寬厚的制度基礎,也為依法執政提供更為豐富的制度資源。 依法治黨僅有黨內法規是不夠的,必須強調國家法律對於依法治黨的重要意義。黨內法規建設不可能孤立進行,在長期倡導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以黨內民主促動國家民主的基礎上,近些年來已經出現了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協調、黨內法治與國家法治聯動建設的跡象,黨內法治建設與國家法治建設關系的重要意義得到深化③。國家法治與黨內法治聯動必然要求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與協同,就如同僅有國家法律難以充分實現依法執政一樣,僅有黨內法規也無法充分實現依法治黨。依法治黨需要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協調統一或者說一體建設,依法執政需要國家法治與黨內法
治相互聯動,只講黨內法規和黨內法治或者只講國家法律和國家法治,都無法充分實現全面加強依法治黨和全面推進依法執政④。加強黨內法治建設,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黨內立法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不斷提升黨內制度建設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度,確保黨內制度建設質量,使黨內政治生活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同時要強化和協調黨內法規體系與國家法律體系的關系,逐步形成由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相銜接和相統一的制度體系,形成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合力,為依法治黨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另一方面,建立黨內法治與國家法治的有機聯動,將黨內治理與國家治理統一起來,尤其要從內在規律和外在需求上有效促進黨的領導方式的轉變和黨政關系的轉型,促進黨政關系規范化和執政活動制度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加強黨內法治建設,促進黨內依法治理,旨在推進執政黨現代化轉型、政黨治理模式轉變和依法執政。

2.加快法治政黨建設,有效推進依法執政,重在實現依憲執政。國家政治生活主要立基於憲法規范基礎上,這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法治政黨的基本特徵。依法執政需要政黨具有民主法治品性,根本在於塑造政黨的法治品格。概言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依法執政主要是依憲執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由之路。執政為民、依法執政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要求。實施依法治國戰略,必須堅持黨對法治國家建設的領導,這就必然要求執政黨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最關鍵的一條是將黨政關系建立在法律基礎上,在政治生活最關鍵的部分實現政與法的統一。這就需要執政黨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不替代立法,不包辦行政,不幹涉司法。

在政與法的關繫上,尤其需要處理好黨的領導與立法和政法的關系,需要正確處理黨的決策與國家立法的關系,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職權的關系,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立法工作和政法工作。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必須加強黨的各級組織與同級人大的關系,改進黨領導立法工作的方式,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促進黨的各級組織支持同級人大依法履職,善於將黨的政策經由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善於通過人大作用於政府工作和政法工作;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必須改革政法體制,改善黨領導政法工作的方式,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黨的政策對政法工作的意義,善於將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人大相關工作結合起來,善於用制度確保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職權,通過制度防止黨的各級組織干涉政法機關依法辦案。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①。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際上就包含了依憲治國的根本要求,也意味著對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根本需求。「無論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如果沒有執政黨的依憲執政,任何意義上的法治都可能不復存在。在『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方略的實施中,執政黨依憲執政具有特別的意義」②。依憲執政是指執政黨以憲法為執政的根本依據,遵守憲法規范、原則和精神,實踐憲法確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民主集中制、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憲法原則,貫徹落實憲法規定的國家基本制度、基本國策和公民基本權利保障,運用憲法思維和方式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依法執政主要是依憲執政,這是由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反映了「黨的領導———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政治邏輯,體現了執政黨新的政治思維和對新的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加強和推進依法執政,應當將黨的領導和執政活動上升到憲法的高度加以認識,將依法執政與國家治理統一起來,將執政活動規范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將執政的合法性、權威性、有效性建立在與憲法的關聯上,在憲法確立的根本原則與根本制度上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根本是依憲執政,依憲執政就是要依據憲法確立的政治原則和政治制度執政。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憲法確立的第一原則,是國家根本政治原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憲法確立的第一制度,是國家根本政治制度。依憲執政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確保執政活動遵循人民主權原則,保證執政黨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的政治框架內和政治舞台上執掌政權。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尤其是依法執政需要樹立起憲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極大權威,依照憲法監督和規范黨的各級組織的政治活動,使憲法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最高准則。這里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推進依法執政,必須加強憲法與憲法相關法制建設,完善有關政黨的組織、行為和責任法律制度,規定執政黨和參政黨的性質地位、職能權責、組織原則、決策與立法(黨內法規制定)准則、違法違憲責任等。確保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依法執政主要是依憲執政,必須完善與政黨執政、參政相關的憲法相關法制建設,為執政黨的執政活動提供更加完備的憲法性規范,為規范依法執政形成憲法規范基礎,將黨的執政活動納入憲法規范框架內。同時,完善憲法實施監督制度,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違憲審查機制和程序,加強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監督職責,特別是要完善對憲法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和
糾正違反憲法的行為。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憲法監督制度或者違憲審查制度相適應,也應當完善黨內法規審查機制,通過一定的制度構建,比如設立黨內法規監督委員會或者稱為黨內司法事務委員會,依章履行處理黨內事務爭議職能,並擔當黨內法規審查責任,以此形成依法執政的監督和保障機制,以確保黨內法規的合法性、合憲性,保持黨規國法的協調性,確保黨內法規建設貫徹「憲法至上、黨章為本」的黨內法治原則①。
3.切實推進依憲執政,必須立基於國家根本政治制度,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黨的領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的制度保障,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依憲執政就是要求執政黨立基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遵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原理和內在邏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掌政權。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了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基本方式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組織形式,是關於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時也是關於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黨政適度結合、黨和國家關系科學化與規范化的制度依託,是關於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組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建設法治中國的制度保障。概括地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依憲執政實踐,提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這直接關系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水平和法治國家建設進程與國家法治化的程度。一般來說,政黨是人民與國家之間的橋梁,由此產生的人民———執政黨———國家的邏輯結構,其關鍵要素就是民主、法治及其相互關系,人民代表大會是民主與法治的基本載體和展示民主法治關系的制度機制。如果說依法執政就是將執政活動上升到法治的高度加以認識並納入法治框架和軌道,那麼,這個框架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條軌道就是由憲法鋪設的「執政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府兩院」的法治軌道。換言之,人民代表大會是執政黨作用於國家政權的主要通道,是實現依法執政的有效途徑。
不僅依法執政(根本是依憲執政)內在地需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掌政權,民主執政、科學執政與通過人大執政也存在邏輯關系。民主執政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應當強調黨內民主建設,建立民主執政的堅實基礎,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國家民主,尤其是要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規范黨內權力,保障黨員權利;二是執政黨應與人民代表大會結合起來實現黨對國家政權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是最容易將黨的意志與人民意志、國家意志統一起來的政治場合,也是唯一實現黨的政策轉化為國家法律的政治機制。民主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各級組織與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適度結合,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政是民主執政的具體表現。拋開人民代表大會,黨的各級組織就會與政府組織高度關聯,不僅容易降低執政
的民主性,也不利於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科學執政也有兩個側面,一是執政必須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反映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二是執政必須遵循政治規律,尤其是政黨執政規律。既有適用於世界各國的一般執政規律,也有各國不同的特殊執政邏輯。在當今社會,執政黨與民意機關的結合是政黨執政的一個普遍現象。在當代中國,健全和完善科學合理的政治結構,構建符合民主法制規律的政治機制,保證執政黨依據執政規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執掌政權,這是政治上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實踐科學執政原則的必然要求。

㈧ 如何更好地構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更好地構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措施:一、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的有關規定,黨內法規的制定工作包括規劃與計劃、起草、審批與發布、適用與解釋,以及備案、清理與評估等環節。每一部黨內法規都要走完這幾項規定動作。以規劃與計劃為例,2013年11月,中央公布《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這實際上是給中央黨內法規和地方黨內法規的制定工作提供了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在制定相關的黨內法規過程中,根據這部黨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制定過程應遵守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規定。在黨內立法過程中,按照分級立法的原則,由中央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規劃和計劃,中央紀委、中央各部門根據自己的職責許可權,按照一定的程序對黨員和黨組織的行為做出規范,並適時予以公布,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有規可依。此為其一。其二,按照開門立法的原則,鼓勵黨員甚至黨外群眾有序參與到黨內立法工作中來,鼓勵和尊重專家學者對黨內立法提出咨詢意見和政策建議,一些黨內法規的初稿和徵求意見稿可以通過媒體、網路予以公布,廣泛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做法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其三,按照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相整合的原則,將基層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政策,成熟的並帶有普遍適用性的政府上升為黨內法規。條件成熟時,可以將黨內法規經過法定程序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成為國家法律。二、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制度,由黨內法規工作機構負責實施,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由制定機關報送黨內法規工作機構備案審查。備案審查的主要內容,是對該黨內法規進行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合理性、合規性等進行審查,即看該黨內法規是否同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抵觸;是否同憲法和法律不一致;是否同上位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相抵觸;是否與其他同位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對同一事項的規定相沖突;規定的內容是否明顯不當;是否符合制定許可權和程序。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存在上述的不一致、相抵觸、相沖突以及明顯不當的情況的,中央公廳法規工作機構經批准可以建議制定機關自行糾正,制定機關應當在30日內作出處理並反饋處理情況,逾期不作出處理的,中央公廳提出予以糾正或者撤銷的建議,報請中央決定。黨內法規解釋制度,是指黨內法規制定機關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黨內法規的含義以及法規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進行進一步說明的活動。黨內法規的解釋同黨內法規具有同等效力。黨內法規的解釋是黨內政治生活中法規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法規實施的重要前提。不管是黨內法規的備案審查,還是黨內法規的解釋,都是為了提高法規立法質量,黨內法規的立法質量,增強黨內法規建設的合法性,彰顯黨內法規的嚴肅性、權威性,目的是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三、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之間存在什麼關系?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在於:制定機關、制定程序、調整對象、適用范圍、實施方式不同。從制定機關和制定程序看來,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紀律、中央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根據黨內立法程序制定的,而國家法律則是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序制定的。從調整的對象來看,黨內法規主要調整的是黨內關系和黨內政治生活,而國家法律主要調整的的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從適用范圍來看,黨內法規僅適用黨組織和黨員,而國家法律則適用於包括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和黨員在內的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從實施方式來看,黨內法規主要是以黨的紀律作為強制手段,而國家法律則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盡管有上述明顯的不同,但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重要依據,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和國家法律規范體系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來說,二者又是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也就是說,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是國家法律的重要保障。黨內法規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此為其一。其二,黨內法規的制定與實施都要在國家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開展,不能超越、逾越、凌駕於國家憲法和法律之外、之上。其三,黨內法規要嚴於國家法律,從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這個執政黨組織的一員,就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如何實現二者的銜接和協調?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過程中,要用兩手,兩手都要硬,即運用國家法律法規這一手,規范約束包括黨組織在內的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使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體系,同時也要運用好黨內法規這一「軟法」之手,加大黨內法規的執行力度,使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既有國家法律意識,也有黨內法規意識。兩手同時抓,才能使國家法律規范體系和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發揮出合力,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走好。四、黨內法規制度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從法的位階來看,國家憲法和法律要高於黨內法規,也不是說黨內法規不能與國家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在對黨內法規進行清理過程中,所堅持的一條原則是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要符合國家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但是在制定黨內法規和黨的制度中,應按照比法律的要求更加嚴格的標准來要求黨員和黨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是先鋒隊階級,才能體現黨的先進性。黨內法規嚴於國家法律,有兩層含義,一是對黨組織的規范和約束要嚴於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黨組織作為先鋒隊組織這一特性要求對黨組織的約束不能低於、松於其他組織。特別是黨組織應該率先遵守由自己提出的國家法律或法令,為全社會守法做出表率。二是對黨員的規范和約束要嚴於一般的公民。這是因為黨員入黨誓詞中就有遵守黨的紀律,它的意義就是說,入黨時就已經把自己的一些權利讓渡出去,自願接受更為嚴格的黨紀約束,這是一種承諾。從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看出,在黨內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應該按照嚴於法律的要求約束自己、約束自己所在的黨組織。比如,我國的現行法律,沒有「通姦罪」條款,而「性賄賂」也未入罪。從國家法律的角度,「通姦」不是罪,無法納入法律懲處的范疇,頂多是道德譴責,是社會層面違反道德規范的問題。但從黨內法規的角度,「通姦」的性質就比較惡劣了。也就是說,對於黨員幹部來說,「通姦」行為盡管不「違法」,但卻「違紀」了。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紀律處分條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專列為第十四章,其中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與他人通姦,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與現役軍人的配偶通姦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重婚或者包養情婦(夫)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這一規范,顯示的是對黨員要求的嚴格,對「先進分子」的要求原本應該如此。五、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對於當代中國來看,黨內法規的執行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法規的執行力與國家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力密切相關。提高黨內法規的執行力,讓黨內法規不再「懸空」,不再貼在牆上,印到紙上,而是切切實實地走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我們需要做很多的功課。比如,法規的執行離不開良法的制定,一些法規為什麼執行不了,是因為法規本身無法執行,可操作性差,因此,要提高黨內法規的立法質量。此為其一。其二,加強黨內法規工作隊伍建設,特別是黨內法規的立法、執行、監督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將大批具有黨建專業和法學專業背景的同志充實到黨內法規的工作隊伍當中來。其三,嚴格執法。比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查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案線索」,這條規定實際上就大大提高了黨內法規的執行力,線索處置和案件查在黨內法規的范圍內得到切實有效的推進,避免了一些地方在紀律查案件時受到同級黨委特別是黨委「一把手」的干涉、干擾。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