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對抗法律
如果公司的規章制度不是依法建立,其內容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沖突的專,本身就是違法的,當屬然以《勞動法》為准。這樣的規章制度,勞動者可以不執行,勞動執法部門還應責令其廢止或修正。
根據《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並規定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的原則:一是通過民主程序;二是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三是已向勞動者公示。
(1)規章制度對抗法律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等處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予以撤銷。
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
B. 如果學校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想抵制怎麼辦
學校的規章制度無效!
任何規章、條例、制度與法律相抵觸均不發生法律效力
C. 公司規章制度與法律相抵觸的具有什麼效應嗎
公司規章制度不可以與法律相抵觸,企業的規章制度正式名稱為企業勞動規章,通俗的叫法不一,如員工守則、從業規則等等,一套完善的企業規章應包含企業經營管理方方面面的內容,以達到企業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的目的。由於企業規章是由企業制訂用來約束勞動者的規范,實踐中關於某些規章的法律效力問題即該規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問題便成了許多勞動糾紛產生的原因和爭議的焦點,也成了在此類勞動糾紛中勝負的關鍵。那麼如何判斷企業規章的法律效力? 首先,規章制度的制訂權是法律賦予企業的用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的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其次,企業的規章制度是否合法,是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本,規章制度的合法性應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內容合法: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符合現行的國家勞動法律、勞動行政法規、勞動行政規章和地方性勞動法規、規章,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要求。 2.程序合法:規章制度的制訂和實施,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3.公示:企業規章制度必須公示,讓每一位企業的員工都清楚其內容,以便遵照執行。 綜上所述:企業有權制訂本企業的規章制度,只要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
D. 違法的規章制度可以對抗公權力嗎
具體情況不明不好講,從法律理論來講,當然不能,不管是單位的什麼規章制度,均不能與國家強制性法律法規相抵觸,否則屬於無效或違法行為。
E. 有關公司規章制度與法律沖突的解決辦法。
領導當然是出於公司利益,盡可能指定霸王條款和符合公司利益條款。
要領回導道歉很難,要答修改章程倒不是不可能
去勞動監察大隊舉報,由他們來查證,責令公司修改
還有,如果今後出現類似情況,公司規定和法律沖突,公司規定無效,法律為准
不要仲裁,還有勞動監察部門可以舉報啊。他們是專門管理公司違規的。
F. 如果企業規章制度條條和法律有沖突會如何
應以勞動法為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七條至第九十條的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公司的規章制度。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6)規章制度對抗法律擴展閱讀:
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的情形
針對同一事項或適用對象,不同位階的法規性文件都對其作出規定且是在下位法的規定與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時,才能適用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適用規則,否則這個規則不能予以適用。
什麼情況下下位法與上位法規定的「不一致」或「相抵觸」呢?
在《立法法》中,對相同位階(或者准相同位階)的法律規范,其使用的法律用語是『不一致』,對不同位階的法律規范之間,使用的是『相抵觸』。「不一致」與「相抵觸」是什麼關系?
「不一致」表示法律規范規定的區別,這種區別有兩種:一種是法律法規允許的區別,是法律規范合法性的判斷,例如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對法律、法規的變通規定這種變通規定就是法律法規允許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能夠被司法適用。
其依據《立法法》第81條的規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再如根據授權制定的經濟法規,也可以對上位法作出變通規定,並且這種變通規定能被司法機關優先適用,「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可以看出,這種不一致是有國家授權法的許可,也只有在此前提下下位法才能優先適用。
另外一種「不一致」是指法律法規不允許的區別,這是法律規范不合法的判斷依據,是無效的,不能被司法機關適用。這種「不一致」也就是不同位階法律規范之間的「相抵觸」,這可以從《立法法》第7條、第63條、第64條、第78條、第88條、第90條、第91條規定中看出。
司法實踐中適用「上位法優於下位法」規則時,它所指的「不一致」強調的是「相抵觸」。《立法法》中的「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指的就是「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的情形」。
因此准確地講,適用於不同法律位階的規定不一致時,就是指不同法律位階法律規范的相抵觸、相沖突。
G. 企業制定犯法的的規章制度對抗法律行嗎
一切規章制度都必須在法律框架之下制定。
制度必須遵循法律,如果制定的制度條款與法律相沖突,則該條款屬於無效條款。涉及該條款的行為必須依照法律進行規范。
無論是企業、社區、社團、還是家族等群體性規章制度都必須遵循這項原則制定。
H. 建立了違法的規章制度是不是可以對抗公權力,甚至可以私自處罰公權力嗎
建立違法的規章制度是不可以對抗公權力的,如果他私自處罰公權力的話,到時候你可以去有關部門舉報的,也可以到法院提起上訴的。
I. 員工行為規范管理制度可以與法律法規相抵觸嗎
任何單位制訂的任何規章和制度,都不能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這是歸起碼的常識。
如果你單位的行為規范與法律法規相抵觸了,你可投訴你單位的上級部門或當地縣級勞動部門。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J. 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應如何處理
建立勞動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維持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確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回之間權答利、義務關系的需要。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規章制度的內容和制定的程序上都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
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應承擔如下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首先應承擔行政責任,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應給予通報批評。
(2)民事責任。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補償受害人的經濟損失。賠償的范圍原則上應該是受害人的全部實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