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規定的殘值
Ⅰ 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2400萬,使用壽命為5年,稅法規定的殘值為400萬,600萬,年折舊額怎麼算
公式: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使用年限
如殘值為400萬,則年折舊額=(2400-400)/5=400萬/年;
如殘值為600萬,則年折舊額=(2400-600)/5=360萬/年;
Ⅱ 稅法中有沒有明確規定,固定資產的殘值是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的規定:
第五十九條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規定:
第三十二條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可以看出新企業所得稅法不再對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比率做出硬性規定,將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比率確定權交給企業,但是強調一個合理性,要求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Ⅲ 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的殘值率是多少
固定資產的殘值率內資企業5%,外資企業10%。
Ⅳ 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殘值率
按規定,列印機的殘值率5% ,折舊年限3年,但不規定使用壽命。
若純粹按會計法、稅法規專定,是不能按屬你的演算法算的。
正確的方法是:
1、計算出殘值=2150*5%=107.5元
2、計算出每期(月)應折舊額=(2150-107.5)/36=56.736111111111
(由於四捨五入的影響,前22個月折舊56.74 ,後14個月折56.73)
Ⅳ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稅法,固定資產折舊可以不留殘值嗎
應該不可以,而且得多老舊的東西啊,都沒有殘值了。
留殘值的做法肯定比不留殘值要好,一般不留殘值的物品,除非是特別老舊或者已經損壞無法再行使用了,否則都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殘值的。
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還是應該盡量的計算出殘值並加以記錄。
拓展資料:
殘值( salvage value.resial value or scrap value)是指在一項資產使用期滿時預計能夠回收到的殘余價值,也就是在固定資產使用期滿報廢時處置資產所能收取的價款。如果一項資產預期期滿後能交換一項新資產,那麼其殘值就等於預期交換來的資產的價值。
殘值是指預計在資產使用壽命的期末處置一項長期資產可能獲得的價值。一般殘值的計算方法:固定資產原值×殘值率,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率常見為3%-5%,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固定資產殘值的核算:
固定資產殘值通過設置「固定資產清理」對其進行核算。實際收回的殘值,借記「原材料」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確定固定資產應提折舊總額時,一般先扣除預計殘值,然後確定折舊率。從固定資產原值中扣除預計殘值後,再加上預計清理費用作為應提折舊總額。固定資產未來的殘值一般採用預計凈殘值率數值的辦法來確定。
一、房屋折舊的年限:
鋼結構:生產用房7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50年,非生產用房80年;
鋼筋混凝土結構(包括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簡體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等);生產用房5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35年,非生產用房60年;
磚混結構一等:生產用房4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30年,非生產用房50年;
磚混結構二等:生產用房4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30年,非生產用房50年;
磚木結構一等:生產用房3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20年,非生產用房40年;
磚木結構二等:生產用房3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20年,非生產用房40年;
磚木結構三等;生產用房30年,受腐蝕的生產用房20年,非生產用房40年;
簡易結構:10年。
Ⅵ "計算設備的變現收益時,是變現收入與賬面價值比較,還是變現收入與稅法規定的殘值比較"
設備的變現收益=設備實際的殘值收入-稅法規定的殘值。
計算設備變現收益有兩種情況:
1、有當設備計提完折舊時(即沒有提前報廢),賬面價值=稅法規定的殘值,此時,變現收益=實際的殘值收入-稅法規定的殘值(賬面價值)。
2、而如果設備提前報廢了,比如說,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5年,而只用了4年就報廢,第4年收到了殘值收入。此時,設備的賬面價值=原價-累計計提的折舊,就不等於稅法規定的殘值,此時只能用「變現收益=實際的殘值收入-賬面價值」這個公式。
拓展資料: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企業、機關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具體而言,會計是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的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
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會計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
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5、會計採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會計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會計工作,二是指會計工作人員。
一、會計工作是根據《會計法》《預演算法》《統計法》及各種稅收法規為法律依據來核對記賬憑證、財務賬簿、財務報表,從事經濟核算和監督的過程,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工作人員是進行會計工作的人員,有會計主管、會計監督和核算、財產管理、出納等人員。
三、會計目標也稱作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准,也稱為財務報告的目標。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對會計核算的目標做了明確規定: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四、會計方法一般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
五、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具體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即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
Ⅶ 稅法怎麼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及凈殘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固定資產凈殘值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期滿後,殘余的價值減去應支付的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後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屬於固定資產的不轉移價值,不應計入成本、費用中去,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採取預估的方法,從固定資產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資產報廢時直接回收。固定資產凈殘值占固定資產原值的比例一般在3%~5%之間。
注會
Ⅷ 固定資產殘值率在稅法上如何規定
您好會計上是靠管理層判斷的
稅務上:
內資企業統一為5%,外資企業不低於10%(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
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應當不低於原價的百分之十;需要少留或者不留殘值的,須經當地稅務機關批准)。
兩稅合一後,新稅法沒有規定比例,據悉,新的實施細則討論稿也未提及固定的比例,只是講「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
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
不得變更。」
Ⅸ 稅法規定的凈殘值和企業實際凈殘值
你好!《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同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法》不再對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比率作出硬性規定,而是強調合理性,要求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確定凈殘值。將固定資產殘值率的確定權交給企業,並不意味著企業可能不顧實際情況,隨意確定凈殘值,而是要求企業必須尊重固定資產的自身特性和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如果企業出於避稅等非合理商業目的將預計凈殘值定得過低,則有可能被稅務機關進行調整,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合理避稅可搜「捷稅寶」——稅務籌劃專家!免費籌劃,政府支持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