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申辯會條例

申辯會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06 17:46:45

A. 進行陳述和申辯時的技巧及注意事項

摘要 注意行使陳述和申辯權的期限

B. 對黨員或者公民的申辯、辯護、申訴、作證等,進行壓制,造成不良後果的,最高可給予( )處分

D、開除黨籍

對黨員或者公民的申辯、辯護、申訴、作證等,進行壓制,造成不良後果的,最高可給與開除黨籍的處分。

撤銷黨內職務是重於警告和嚴重警告的處分,是一種比較重的黨紀處分。這一處分適用於那些所犯錯誤性質、情節嚴重,不宜再擔任黨內職務的違紀黨員。

撤銷黨員在黨內的領導職務包括:各級黨的委員會委員、常委、書記、副書記,黨組成員、書記、副書記,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書記、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副組長,以及黨員在各級黨委辦事機關中擔任的副科級以上的領導職務。

對於在黨內擔任兩個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員,黨組織在作出處分決定時,應明確是撤銷一切職務,還是撤銷某一具體職務。如果決定撤銷某一個職務或兩個以上職務,而不是撤銷一切職務時,則必須從擔任的最高職務開始,從高到低依次撤銷,而不能撤銷低職務保留高職務。

在受處分後兩年內,不得讓其在黨內擔任和向黨外推薦擔任與其原職務相當或高於原職務的工作。

(2)申辯會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七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對批評、檢舉、控告進行阻撓、壓制,或者將批評、檢舉、控告材料私自扣壓、銷毀,或者故意將其泄露給他人的;

(二)對黨員的申辯、辯護、作證等進行壓制,造成不良後果的;

(三)壓制黨員申訴,造成不良後果的,或者不按照有關規定處理黨員申訴的;

(四)有其他侵犯黨員權利行為,造成不良後果的。

對批評人、檢舉人、控告人、證人及其他人員打擊報復的,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黨組織有上述行為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依照第一款規定處理。

C. 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案件審理工作條例的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黨章和《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結合案件審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案件審理工作,是對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的審核處理工作,是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查處理黨員或黨組織違犯黨紀案件的重要環節。做好案件審理工作,對於正確地處理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維護黨的紀律的嚴肅性,端正黨風;對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的貫徹執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條審理黨員或黨組織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事實為依據,重證據,不主觀臆斷,不帶框框。對於處理錯了的案件,一經發現,堅決改正。
第四條對犯錯誤的同志,必須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他們耐心地進行思想教育,根據其錯誤,恰當處理,既反對懲辦主義,又不得姑息、遷就。
第五條處理黨員或黨組織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必須堅持嚴肅慎重、區別對待的原則。違紀必究,嚴肅處理,不能含糊敷衍。但在處理的時候,必須慎重從事。對具體案件,要具體分析其錯誤事實、性質、情節和危害,根據不同情況,做不同處理。
第六條對於違犯黨的紀律的黨員,必須堅持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論其職位高低,貢獻大小,資歷長短,都要嚴肅查處,決不容許有不受黨紀約束的特殊黨員。
第七條對黨員或黨組織的處分,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由黨委或紀委集體討論決定。不允許任何個人或少數人決定和批准對黨員或黨組織的處分。
第八條審查處理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的人員,需要迴避的,經批准後實行迴避。
第二章任務和職責范圍
第九條案件審理工作的任務是:審查處理黨員、黨組織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和復查的案件。實事求是地核對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的事實材料,審核鑒別證據,根據黨的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分析認定問題的性質,按照黨章的規定和黨對犯錯誤黨員的一貫政策以及規定的程序,正確地處理違犯黨的紀律的黨員或黨組織。
第十條職責范圍:
(一)審理按照批准許可權由本級紀委或同級黨委批準的違犯黨的紀律的案件;
(二)審理報送上級紀委或黨委審批的案件;
(三)審理下級紀委報的特別重要或復雜的案件;
(四)審理下級紀委對同級黨委處理案件的決定有不同意見請求予以復查或復議的案件;
(五)審理下級紀委報來的備案案件;
(六)審理領導同志交辦的其他案件;
(七)受理本級黨委、紀委及上級黨委、紀委批準的案件中黨員對所受處分或結論不服的申訴;
(八)調查研究案件審理工作和執行黨紀的情況,擬定有關案件審理工作規范化的規定,對下級紀委的審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九)為進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選擇典型案例。
第三章審理案件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條事實清楚
事實是定案的基礎。審理案件,必須將錯誤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後果、本人應負的責任,以及產生錯誤的主客觀原因等,審核清楚。如發現事實不清,要責成或協同原報案單位重新查證清楚,要使所認定的錯誤事實符合客觀實際。
第十二條證據確鑿
證據是判斷事實的依據。對證據必須認真地進行鑒別,去偽存真。認定錯誤的事實,一定要有充分的證據。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不確鑿,不能認定。證據充分、確鑿,即使犯錯誤的人拒不承認,也可以認定。
第十三條定性准確
認定問題的性質,必須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以黨章、《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准繩,進行具體分析,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就定什麼性質。性質難以確定的,用寫實的辦法作出結論。
第十四條處理恰當
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的基礎上,作出恰當處理。既不要處理過頭,又不要姑息遷就。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株連無辜。
第十五條手續完備
處理案件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手續辦理,按照處分黨員或黨組織的批准許可權審批。手續不完備的,原報案單位必須補辦。
報請審批的案件,須報以下材料:
(1)處分決定;
(2)錯誤事實調查報告和主要證據材料;
(3)本人檢查材料和對處分決定的意見以及黨組織對本人意見的說明;
(4)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或黨組織的審查意見。
復查的案件須報:復查或復議報告和主要證據材料;處理決定及有關黨組織的意見;本人意見和黨組織對本人不同意見的說明;原處分決定和原定案的主要證據材料。
第四章保障黨員的合法權利
第十六條基層黨組織在討論決定對黨員的處分時,如無特殊情況,應通知本人出席會議,允許他在會上為自己申辯,也允許他人為之辯護。
第十七條黨組織對黨員所要作出的處分決定和所依據的事實材料必須同本人見面,聽取本人說明情況和申辯。當本人對黨組織所認定的錯誤事實有不同意見時,要認真地進行復核,採納其合理的意見。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本人堅持錯誤意見或拒不簽署意見的,由黨組織作出書面說明,並根據事實作出處理決定。需要報上級審批的案件,連同本人意見一並上報。
要切實保障檢舉人、證明人的權利,檢舉材料和證人證言,不能給犯錯誤的人看。
第十八條黨組織作出的處分決定(或結論),需由本人簽字,經上級批准後,連同批復給本人一份,並在適當范圍內宣布。
第十九條處分決定一經批准即執行。如果本人不服提出申訴,有關黨組織必須負責及時處理或迅速轉遞,不得扣壓,承辦單位不得推諉。對於申訴有理,需要改變的,要實事求是地予以改正;對於錯誤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而本人堅持錯誤和無理要求的,要批評教育;對於無理取鬧的,要嚴肅處理。
第五章審理案件工作程序
第二十條凡需經本級黨委、紀委決定或批准以及需報上級黨委、紀委批準的案件,在正式決定或批准前,必須經過審理部門審理。
第二十一條審理部門在接到需由本部門審理的案件後,應即指定承辦人。除案情簡單者外,每個案件應由兩人共同承辦,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應組成兩人以上的審議組辦理。
第二十二條承辦人員按照本條例第三章的基本要求,對案件認真審理,提出審理意見。對於重大或復雜的案件,必要時,對主要事實和證據直接進行復查核實。
第二十三條審理部門集體審議案件。由承辦人員匯報案情和審理意見。匯報案情要言必有據,不得隨意擴大或縮小事實。討論中充分發揚民主,暢所欲言,允許為犯錯誤者申辯。然後根據會議決定寫出審理報告。討論中如有不同意見,同時上報。
第二十四條一般情況下,批准機關在審理過程中應派專人與受處分人談話,認真聽取受處分人的意見。同時根據情況對犯錯誤的黨員進行必要的幫助教育。做好談話記錄。
第二十五條需要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的案件,在常委審定前進行。
第二十六條經過審理部門集體審議的案件,將案件審理報告和下級紀委或黨委報來的有關材料,一並提請本紀委常委會審批。
第二十七條經本紀委常委會討論決定後,按照批准許可權,由本紀委批準的案件,立即辦理批復手續;需報同級黨委或上級黨委、紀委審批的案件,及時辦理請示手續。在接到同級黨委或上級黨委、紀委的批復後,及時辦理給有關黨組織的批復手續。
第二十八條已經批復或同意備案的案件,及時抄送同級黨委組織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給予黨員的處分決定中,有向黨外組織建議撤銷黨外職務和給予其他行政處分時,應將處分決定送黨外有關組織。
第二十九條案件辦理完結後,由承辦人按照規定立卷歸檔。
第六章對案件審理工作人員的要求
第三十條案件審理工作人員應具有的黨性原則和工作作風:
(一)要有堅強的黨性和高度的責任感,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秉公辦案,不徇私情,敢於同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作堅決斗爭。
(二)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主觀臆斷;堅持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不偏聽偏信,善於聽取不同意見。
(三)注重總結經驗,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模範地遵守黨紀國法,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所辦案件的情況。
(五)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黨規黨法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業務水平。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是案件審理工作的法規。各級黨組織和各級紀委審查處理案件,必須按照本條例辦理。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D. 為什麼規定黨組織在對黨員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

黨章明確規定,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和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第十三條又做了具體規定。黨章和條例之所以如此規定,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黨組織因為對黨員處分不當或鑒定不客觀而造成對黨員進而對黨的事業不利影響。由本人參加和申辯,其好處是明顯的,因為這樣做可以盡可能地保證鑒定客觀、公正、准確。黨員本人對自己的鑒定是非常關心的,凡是鑒定中不實之詞,特別是否定性的評價,本人一定會申辯並提出證據予以證明,其他黨員作證和辨護。也可以進一步搞清事實真相,以便黨組織得出正確結論。在此基礎上作出的鑒定,本人心服口服,將來也不會翻案,其他黨員也會心悅誠服,進而對黨組織的信賴感大大增強,最終是有利於黨的事業向前發展的。

E. 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對擬被處罰人的陳述和申辯權是如何規定的

自己看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查處治安案件,對沒有本人陳述,但其他證據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但是,只有本人陳述,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B>
第九十四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
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B> 第九十八條公安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以及處二千元以上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舉行聽證。</B>
第一百零二條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供參考。滿意請採納!

F. 陳述申辯期限三天節假日算嗎

行政處罰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聽證期限,不包括節假日在內,陳述申辯期限的三日僅僅指的是三個工作日。若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陳述申辯聽證期順延到節假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工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只有在當事人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未行使陳述、申辯及聽證權,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才視為當事人放棄此權利。否則,就可能出現行政處罰違反法定程序的問題。
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十七條當事人超過三日提出聽證要求的,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組織聽證。
當事人要求聽證後,又無故不出席聽證會的,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宣布聽證終止。
《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第二十條司法行政機關在作出下列行政處罰之前,案件調查部門應當告知當事人在三日內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一)責令停業;
(二)吊銷許可證或者執業證書;
(三)對個人處以三千元以上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二萬元以上罰款;
(四)法律法規以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G. 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鑒定時,其本人是否無權參加和進行申辯

為錯誤的。依據《中國共產黨黨員利保障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者作出鑒定時,本人有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其作證和辯護。申辯、作證和辯護必須實事求是。

黨員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在黨的會議上或者向黨組織聲明保留,並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反映。黨員不得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



(7)申辯會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黨員權利

第六條黨員有權參加黨小組會、支部大會、黨員大會以及與其擔任的黨內職務和代表資格相應的會議。黨員因故不能到會的,應當履行請假手續。黨員有權閱讀按照規定可以閱讀的黨內文件。黨員有權提出接受教育和培訓的要求。黨員接受教育和培訓應當服從組織安排。

第七條黨員有權在黨的會議上參加關於黨的政策和理論問題的討論,並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黨員有權在黨報黨刊上參加黨的中央和地方組織組織的關於黨的政策和理論問題的討論。

黨員在討論黨的政策和理論問題的過程中,應當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開發表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相違背的觀點和意見。

H.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的詳細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受理對黨員、黨組織的檢舉、控告和黨員、黨組織的申訴,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根據黨章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控告申訴工作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維護黨的紀律、促進黨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障黨內外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對黨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監督的重要渠道;是紀律檢查工作的基礎性工作。
第三條紀律檢查機關受理檢舉、控告、申訴的范圍是:對黨員、黨組織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其他敗壞黨風行為的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其他涉及黨紀黨風的問題。
第四條控告申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從嚴治黨方針,為黨風廉政建設和維護安定團結服務,保證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控告申訴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一)按照黨章和政策規定處理問題。
(二)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
(三)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
(四)維護當事人的民主權利。
(五)分級負責、分工歸口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
(六)解決實際問題同思想教育相結合。
第六條縣以上(含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應建立控告申訴工作部門,配備專職幹部,設置接待群眾的場所,公布有關的規章制度,為黨內外群眾提供檢舉、控告、申訴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處理檢舉、控告、申訴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節處理檢舉、控告的程序
第七條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初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中央委員會批准。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上述成員的檢舉、控告,應及時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八條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初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准;涉及常務委員的,經報告同級黨的委員會後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
第九條對第七、第八條所列范圍以外的黨員幹部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屬於哪一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問題,就由哪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處理。重要的問題,應向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報告,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條對一般黨員的檢舉、控告,由該黨員所在的黨組織調查處理;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一條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的檢舉、控告,必須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
第十二條對黨員、黨組織的檢舉、控告,需要立案檢查的,按照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的有關規定辦理。不需立案而被檢舉、控告人確有缺點、錯誤的,可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責成被檢舉、控告人作出檢討或說明,或通過黨內生活進行批評教育。
第十三條對檢舉、控告的問題作出處理後,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將處理結果告知檢舉、控告人,聽取其意見。匿名檢舉的問題,必要時可在適當范圍內公布調查處理的結果。
第二節處理申訴的程序
第十四條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不服的申訴,由批准處分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原批准處分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撤銷的,由申訴人現在的相當於原批准處分的一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
黨員、黨組織對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由作出處理決定的紀律檢查機關承辦。
第十五條對黨員、黨組織的申訴,需要復議、復查的,按照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案件審理工作的有關規定辦理。不需要復議、復查的,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對申訴人說明理由,做好工作。
第十六條經過復議、復查,如果原結論或處理決定是正確的,應作出維持原結論或處理的決定,並報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結案;需要改變原結論或處理決定的,應作出新的處理決定,並經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執行。如果復議、復查結論和決定是由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作出的,則不必辦理上述批准手續。
第十七條對黨員、黨組織的申訴,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復議、復查,也可以責成有關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復議、復查。
第十八條對申訴的問題復議、復查後,由承辦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將處理意見或復議、復查結論同申訴人見面,聽取其意見。復議、復查的結論和決定,應交給申訴人一份。
第十九條申訴人如果對復議、復查結論仍然不服,由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將申訴人的意見及復議、復查的結論和有關材料,一並報上一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決定。
第三節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的基本方法
第二十條對檢舉、控告、申訴中的重要情況和問題,可採取適當的書面形式,及時向黨的有關領導機關、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反映。
第二十一條對本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檢舉、控告和本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申訴,分別由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案件檢查部門和案件審理部門辦理。重要的可由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批示辦理。
第二十二條涉及下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和一般黨員的檢舉、控告、申訴,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轉交下級相應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辦理。重要的可函交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調查處理,有的可責成其報告調查處理的結果。
第二十三條對轉交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辦理的檢舉、控告和申訴,交辦的紀律檢查機關可採取檢查、催辦、參與調查、參與研究處理意見等方法,促使問題及時、正確地得到處理。
第二十四條對匿名的檢舉材料,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慎重處理;沒有具體事實的,可不予置理;反映情節輕微的一般問題的,可將問題摘抄給被檢舉人,責成其作出檢討或說明;反映重要問題的,可先進行初步核實,再確定處理辦法;內容反動的,可交公安部門處理。
第三章受理機關的職責和工作要求
第二十五條在控告申訴工作中,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責任是:按照規定的范圍受理檢舉、控告和申訴,從中了解黨風黨紀情況和違紀案件線索;直接辦理或向下級紀律檢查機關和有關黨組織交辦檢舉、控告和申訴;指導和協助下級紀律檢查機關做好控告申訴工作。
第二十六條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控告申訴工作部門承擔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的日常工作,遵照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和有關規章制度,履行下列職責:
(一)通過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群眾來訪,受理檢舉、控告和申訴;
(二)向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反映檢舉、控告和申訴的情況和問題;
(三)承辦上級和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交辦的檢舉、控告、申訴和其他事項;
(四)向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關部門移送或向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有關黨組織交辦檢舉、控告和申訴,向有關部門轉辦不屬於紀律檢查機關職責范圍的信訪問題;
(五)調查研究控告申訴工作情況,擬訂控告申訴工作的規章制度,對下級紀律檢查機關的控告申訴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六)協調處理信訪問題,疏導上訪群眾,維護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
第二十七條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對受理的檢舉、控告和申訴,應及時辦理,不得延誤。對應由上級處理的問題,應迅速報告上級處理;對應由本級處理的問題,本級有關領導或有關部門應及時處理;對應由下級處理的問題,應迅速轉交下級處理。
第二十八條對於上級紀律檢查機關要求報告調查處理結果的檢舉、控告、申訴案件,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一般應在三個月內報告結果;不能如期報告時,要說明理由和辦理情況。對於沒有要求報告結果的檢舉、控告、申訴,也應及時調查處理,不得置之不理或敷衍塞責。
第二十九條向上級紀律檢查機關報告檢舉、控告和申訴案件的處理結果,應當材料齊全。
報告檢舉、控告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
(一)調查報告和處理結論。
(二)檢舉、控告人和被檢舉、控告人對調查處理的意見。在檢舉、控告人或被檢舉、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見的說明。
(三)被檢舉、控告人有錯誤,組織上已令其檢討或給予組織處理的,應附有本人檢討或處理決定。
(四)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
報告申訴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
(一)原處理決定、復議結論或復查報告及結論。
(二)申訴人對復議、復查結論的意見。在申訴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見的說明。
(三)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
第三十條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或有關黨組織上報的調查處理結果審核後,對處理正確的要及時結案;對處理不當的,要及時提出意見或建議。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如果在重要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如果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處理確有錯誤又堅持不改的,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權改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案件所作的決定。
第三十一條對檢舉、控告和申訴調查處理完畢後,承辦單位、交辦單位應按檔案工作的規定,及時立卷歸檔。
第三十二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對檢舉、控告人及檢舉、控告內容,應當保密。不準將檢舉、控告材料轉給被檢舉、控告人;不得對檢舉、控告、申訴人歧視、刁難、壓制。對打擊報復檢舉、控告、申訴人的,必須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三十三條對如實檢舉、報告或反映情況的,應予以支持、鼓勵。對檢舉、控告不完全屬實的,除對不屬實的部分予以解釋說明外,對屬實的部分應予以處理。對檢舉、控告不實的,必須分清是錯告還是誣告:如屬錯告,應在一定范圍內澄清是非,消除對被錯告者造成的影響,並教育錯告者;如屬誣告,必須對誣告者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三十四條認定誣告,必須經過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
第三十五條對於黨員、黨組織對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必須按照全錯全糾、部分錯部分糾、不錯不糾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處理。凡屬冤假錯案,不管是哪一級組織、哪一個領導人定的和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糾正。
第三十六條發現黨的組織或負責人對黨員或黨組織的申訴不認真復議、復查和對冤假錯案堅持不糾,對受理的檢舉、控告不負責任,無故拖延不辦,或為違紀者說情、開脫,予以包庇的,都要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必須追究責任。
第三十七條對檢舉、控告、申訴的問題已經得到正確處理,當事人仍無理糾纏,影響工作秩序的,應當進行批評教育;對不聽勸告、屢教不改的,可請公安部門協助處理。
第三十八條受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堅持原則、執行政策、秉公執紀、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工作作風等方面,必須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領導對重要的檢舉、控告、申訴,應親自閱批、接談,進行處理;要支持承辦人員履行職責,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第四章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條檢舉、控告、申訴人在檢舉、控告、申訴活動中有下列權利:
(一)對黨員、黨組織違法亂紀的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二)黨員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有權提出申訴,要求復議、復查。
(三)提出檢舉、控告、申訴後,在一定期限內得不到答復時,有權向受理機關提出詢問,要求給予負責的答復。
(四)有權要求與檢舉、控告、申訴案情有關或有牽連的承辦人員迴避。
(五)對受理機關及承辦人員的失職行為和其他違紀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六)因進行檢舉、控告、申訴,其合法權利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有權要求受理機關給予保護。
第四十一條檢舉、控告、申訴人在檢舉、控告、申訴活動中,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對所檢舉、控告、申訴的事實的真實性負責。接受調查、詢問時,應如實提供情況和證據。如有誣陷、製造假證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二)遵守黨的紀律和控告申訴工作的有關規定,維護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如有違犯,須接受教育、勸告,直至承擔紀律責任。
(三)接受黨組織的正確處理意見,不得提出黨章、制度、政策規定以外的要求。
第四十二條被檢舉、控告人在黨組織處理對他的檢舉、控告過程中有下列權利:
(一)對被檢舉、控告的問題有權進行說明解釋。
(二)基層黨組織討論決定對他的黨紀處分或其他處理時,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
(三)有權要求黨組織將調查處理結論同本人見面。
(四)對黨組織認定本人所犯錯誤的事實、性質和所作處理決定有不同意見時,有權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提出申訴。
(五)對受理機關及承辦人員的失職行為和其他違紀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六)當合法權利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有權要求受理機關給予保護。
第四十三條被檢舉、控告人在黨組織處理對他的檢舉、控告過程中,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配合黨組織查清被檢舉、控告的問題,如實提供情況和證人,接受檢查和詢問,主動交代問題。如有隱瞞、誣陷、抗拒等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二)對所犯錯誤,必須正確對待,認真檢討,接受處理,不得違反組織決定。
(三)尊重檢舉、控告人和承辦人員的權利和職責,如有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檢舉、控告人和承辦人員的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是黨內處理檢舉、控告、申訴的規則,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和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
第四十五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本條例的細則或具體規定,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六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檢查機關的控告申訴工作,可參照本條例另作規定。
第四十七條本條例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解釋和修改。
第四十八條本條例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關控告申訴工作的規定,如與本條例不一致時,按本條例執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I.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上的陳述和申辯期限的法律依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並未規定統一的陳述和申辯時限,一般行政過程中,應考慮相對人的實際情況,實踐中一般行政機關會給當事人1-3天的期限。

例如《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第三十條規定,給予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期限,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為一至三日。

圖中也已經標明3日的期限:

(9)申辯會條例擴展閱讀:

陳述和申辯聽證會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1、調查人員應當在作出可以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向當事人送達聽證告知書。

2、聽證告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事項:

①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

②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及其理由、依據。

③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④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的期限,聽證組織機關的名稱。

3、聽證告知書可以直接送達、委託送達或者以持號郵寄等方式送達。

4、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日內,向執法單位書面提出聽證要求;以掛號郵寄方式提出聽證要求的,以寄出時的郵戳日期為准。

5、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超過規定期限的,執法單位應在收到當事人的書面聽證要求之日3日內,書面告知不舉行聽證,並說明理由。

熱點內容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
良知下集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 發布:2025-02-07 14:14:00 瀏覽:969
婚姻法財產分割過錯方 發布:2025-02-07 14:05:55 瀏覽:134
合同到期終止合同是勞動法的第幾條 發布:2025-02-07 13:41:31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