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節約能源條例

節約能源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07 18:31:22

㈠ 國家發布的有關節能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什麼

通用法律法來規及政策
1 中華源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 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4 節約能源監測管理暫行規定
5 能源標准化管理辦法
6 節約用電管理辦法
7 關於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的通知
8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能源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9 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十五規劃
10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十五」規劃
11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12 節能中長期規劃
13 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14 國務院關於「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的批復
15 「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
16 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㈡ 國家頒布的節約能源的法律、標准、規范和規定,有哪些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幾乎各個領域都有涉及的。
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建專築法、建設工屬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領域推廣應用新技術管理規定、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監督規定、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二、三批)、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國務院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太陽能熱利用國家標准目錄、節水型城市考核標准、旅遊旅館建築熱工與空氣調節節能設計標准等等。

㈢ 民用建築節能條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8)

該法由八屆全國人大第28次常委會通過,是我國節約能源大法,其中有許多條款(如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14條,第37條等)與建築節能有關,尤其是第37條明確規定:「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用節能型的建築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減少採暖、製冷、照明的能耗」。

2、《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1996)

該大綱由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科委聯合制訂,指出:「到2000年,建築能耗(包括採暖、空調、降溫、家用電器、照明、炊事、熱水供應等使用的能源)將增加到1.79億噸標准煤,佔全國能源消耗量的13.6%」。強調:要重視建築節能設計,強制執行有關建築節能技術標准,積極推廣使用新型節能建築材料,改革傳統外牆和屋面,發展節能型牆體和屋面;大力推廣節能型門窗及熱反射保溫隔熱材料,加強建築節能標准化工作,優先採用節能型採暖、空調設備及採光照明系統;在建築住宅供熱管網設計中,以按戶收費原則進行合理設計;加強建築節能科技攻關,組織節能建築和節能住宅小區示範點;積極開展對現有建築的節能改造等。

3、《建築節能「九五」計劃與2010年規劃》(1995)

由國家建設部提出,規定:「到2000年要求執行新建採暖公共建築新節能標准,節能率達到50%。對於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築節能規劃目標是:到2000年也要執行建築節能設計標准;2005年,重點城鎮開始成片進行建築熱環境及節能改造;2010年起,各城鎮開始成片進行熱環境及節能改造」。在建築熱工氣候分區上,重慶屬於夏熱冬冷地區。

4、《中國建築技術政策》(1996)

本技術政策在建築節能方面強調以下幾點:

(1)在建築節能設計中,必須執行有關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要扭轉片面強調降低造價、忽視使用功能和污染環境、浪費能源的傾向。

(2)節能建築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朝向,採用合理的建築體型和窗面類型,推廣保溫隔熱性能好的圍護結構。要積極開展既有建築物的節能改造。

(3)優先採用節能型採暖、空調設備,合理確定供熱(冷)指數。

(4)加強建築節能的標准化工作,加速制定各項建築節能標准;加強對節能標準的實施和節能工程質量的監督工作。

(5)加強節能建築科技攻關,研究開發節能保溫門窗技術,牆體外保溫成套技術,屋面高效防水隔熱技術,牆體內保溫、牆面開裂及熱橋處理技術,用戶可自行調節和計量的採暖技術與蓄冰空調技術等。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1991)

該條例在稅目率表中對如下產品實行零稅率:粘土空心磚、新型牆體材料和屋面材料、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北方節能住宅(即按《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規定的住宅)等。

6、其它政策法規

《關於加快牆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意見的通知》(國家建材局等,1992);

《在框架結構建築中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的規定》(建設部、國家建材局,1991);

《關於加快我國化學建材生產和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建設部、化工部等)

㈣ 公共機構節能條例自哪一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分析:《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已經2008年7月23日國務院第1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公共機構節能條例》

第一條 為了推動公共機構節能,提高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第三條 公共機構應當加強用能管理,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制止能源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㈤ 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的介紹

《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1986年1月12日由國務院發布,4月1日起施行。共10章60條,分為總則、節能管理體系、節能管理基礎工作、能源供應管理、工業用能管理、城鄉生活用能管理、推進技術管理、獎懲、宣傳教育和附則。《條例》從國家對能源實行開發和節約並重的方針出發,為了實現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從各個方面和環節規定了節能的措施。

㈥ 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的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本條例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條例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05號(1997)文件發布,自1997年9月1日起實施。

㈦ 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的內容

第一條
為貫徹國家對能源實行開發和節約並重的方針,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特製訂本條例。
第二條
城鄉一切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機關、部隊、團體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氣、電力、焦炭、煤氣、蒸汽、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薪柴等。本條例所稱節約能源,是指通過技術進步、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和經濟結構合理化等途徑,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第四條
國務院建立節能工作辦公會議制度,研究和審查有關節能的方針、政策、法規、計劃和改革措施,部署和協調節能工作任務。日常工作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分工負責。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指定主要負責人主管節能工作,並可建立節能工作辦公會議制度。日常工作由節能管理機構負責。省、自治區、草轄市的重點耗能廳、局和地、市,應當有主要負責人主管節能工作,並明確相應的管理機構。地方和部門的節能管理機構,主要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節能的方針、政策、法規和標准,制定本地區、本行業或者本部門的節能技術政策和規劃,組級指導節能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檢查、監督本地區、本行業或者本部門的企業和其他單位改進節能管理,統籌、協調完成節能工作任務。
第六條
年綜合耗能摺合標准煤1萬噸以上的企業(以下簡稱重點耗能企業),應當有主要負責人主管節能工作,並明確相應的管理機構。年耗能不足1萬噸的企業,由地方和部門參照上述規定並結合具體情況,做出規定企業的節能管理機構。主要負責本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節能的方針、政策、法規、標准以及地方、部門發布的有關節能的規定,制訂並組織實施本企業的節能技術措施,完善節能科學管理,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完成節能工作任務。
第七條
地方、部門、企業的節能工作,必須實行責任制。各級節能管理機構,應當配備有專業知識、有業務能力和熱心節能工作的幹部和技術人員。
第八條
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節能管理機構,同時是所轄地區或者所屬企業執行本條例的監督機關。地方和部門的節能管理機構,除履行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監督職責外,還可委託節能技術服務中心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對所轄地區或者所屬企業的生產、生活用能進行監測和檢查。 第九條
國家統計局應當建立健全能源統計體系。各級統計部門應當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做好能源統計工作。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記錄和統計台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國家有關統計工作的其他規定,定期向統計部門、節能管理機構和企業主管部門報送有關能源統計報表。
第十條
企業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和國家有關計量工作的其他規定,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加強能源計量管理。
第十一條
國家標准局應當組織制訂各項能源基礎標准、能源管理標准和產品能耗標准。地方和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標准結合具體情況,制訂地方和部門節能標准。企業應當認真執行各項節能標准。
第十二條
企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能源供應部門,根據國務院主管部門制訂的綜合能耗考核定額和單項消耗定額,定期對企業主要耗能產品制訂先進、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額,並認真進行考核。企業應當把各種能源消耗定額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機台,建立能源使用責任制度。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進行能耗分析,並根據需要開展能量平衡工作。重點耗能企業應當實行綜合能耗考核和單項消耗考核制度。 第十四條
地方節能管理機構應當會同能源供應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組織企業做好能源的供應和節約工作。根據企業能源管理的水平、產品能耗和綜合經濟效益的高低,擇優供應能源。對基本由國家分配能源的企業,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實行定量或者定額包干。節約的部分,歸企業留用。
第十五條
煤炭工業應當發展煤炭篩選和洗選加工,提高煤質,有計劃地實行對路供應。煤炭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分配計劃和企業供銷、運輸合同,組織煤炭的定質、定量供應。對冶金、電力,化工、建材行業的大型企業和鐵路機車用煤,實行對路供應,並逐步實行定點供應。城市燃料公司應當根據中小型企業的需要,供應動力配煤。
第十六條
煤炭供應實行按質論價的原則。對燃料用煤推行按發熱量計價的辦法。煤炭的計量,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計量和標准煤折量的制度。
第十七條
嚴格執行計劃供電和計劃用電的制度。供用電雙方的權利義務范圍,按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的《全國供用電規則》執行。實行多種電價,並鼓勵企業在豐水的棄水期和用電負荷的低谷期用電。電價的計算方法,按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等部門《關於鼓勵集資辦電和實行多種電價的暫行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嚴格控制燒油。新開燒油戶,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確定以燒煤代燒油的企業,必須限制改造。對鍋爐和工業窯爐燃燒用的平價燃料油,依稅法規定,徵收燒油特別稅。
第十九條
嚴格控制柴油發電機組用油,除無電源地區的生產作業,邊境、牧區用電,以及醫院、廣播、郵電、科研等必須備用的電源機組外,對其他柴油發電機組不保證供油。
第二十條
石油供應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合理安排城鄉加油站的建設,減少成品油貯運中的損耗和浪費。 第二十一條
工業企業的建設,應當綜合考慮能源資源條件、地區能源產銷平衡和合理流向,實行合理布局。在缺能地區,除國家特別需要外,不得安排建設高耗能工業項目。除能源豐富或者交通不便地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經其委託的機關批准外,不得恢復和發展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小軋機、小火電、小型有色金屬冶煉、電解等能耗高的生產。
第二十二條
在保證社會需要的前提下,應當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則,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第二十三條
企業應當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則,均衡、穩定、集中、協調地組織生產,避免能源損失浪費。
第二十四條
企業供熱系統的運行、管理和余熱利用,應當按國家標准局《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禁止擅自擴大鍋爐容量。企業新增鍋爐或者改造鍋爐需要擴大蒸發量的,必須事先申報,經當地節能管理機構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勞動部門和燃料供應部門審核批准。
第二十六條
企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業的窯爐等級考核標准.對所屬企業的主要窯爐定期檢查評比,晉升等級。
第二十七條
嚴格限制土法煉焦。但因條件特殊可予保留的,應由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經其委託的機關批准。
第二十八條
電力部門應當合理建設和改造電網結構,提高供電能力,保證供電質量。應當採取合理利用水能和高效火電機組發電、加強電網經濟調度等措施,降低水耗和煤耗,節約燃料。企業供用電的技術要求,按國家標准局《評價企業合理用電技術導則》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發展熱電聯產。熱用戶生產用汽量達到一定規模,並有常年穩定的熱負荷時,電力部門和地方應當按照「以熱定電」的原則,實行熱電聯產。鼓勵企業利用余熱、余壓發電。企業自備的熱電站以及地方建設的小型熱電站通過電網售電時,電力部門應當按國家規定實行扶植政策。
第三十條
在工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地經濟管理部門應當有計劃地組織熱處理、電鍍、鑄造、鍛造、制氧等專業化生產,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三十一條
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等企業放散的可燃氣體,應當積極回收,合理利用。煤礦以及附近地區的工業企業,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應當開展煤殲石綜合利用。在石煤、劣質煤、油母頁岩資源。豐富的地區,應當根據經濟效益的高低,綜合利用當地的低熱值燃料。 第三十二條
生活用煤應當逐步實現型煤化,大力推廣蜂窩煤。積極開發煙煤的無煙燃燒技術,擴大民用煤品種資源。
第三十三條
積極發展薪炭林,推廣省柴和節煤爐灶。有條件的地區應當積極開發和利用沼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能源。
第三十四條
利用多種氣源,發展城市煤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訂規劃,逐步提高城市氣化率。
第三十五條
建築物設計,在保證室內合理生活環境的前提下,應當採取妥善確定建築體形和朝向、改進圍護結構、選擇低耗能設施以及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等綜合措施,減少照明、採暖和製冷的能耗。
第三十六條
發展集中供熱。凡新建採暖住宅以及公共建築,應當統一規劃,採用集中供熱。對現有的分散供熱系統,必須積極採取措施,逐步淘汰低效鍋爐,實行集中供熱。建築物的採暖設施,應當根據經濟合理的原則,採用或者改為熱水採暖。
第三十七條
城鄉居民使用電、水和煤氣,應當裝表計量收費,取消包費制和無償轉供。 第三十八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必須採用合理用能的先進工藝和設備,其能耗不應高於國內先進指標。有關部門在制定或者修訂本行業的設計規范、准則和規定時,必須有節能的具體要求。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必須有合理利用能源的專題論證。凡不符合設計規范、准則和規定中節能要求的工程項目,審批單位不予批准建設。
第三十九條
地方、部門和企業,應當根據行業節能技術政策,編制節能改造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主要耗能行業應當有計劃地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便於推廣的節能示範項目。
第四十條
企業節能技術改造資金,主要從企業折舊基金和留用的生產基金中支出。主要產品能耗高於本行業平均水平的重點耗能企業,必須把節能列為企業技術改造的真點,優先納入計劃,安排資金。地方、部門掌握的折舊基金,每年應當提取一定比例,用於企業節能措施,其中能源調入地區和重點耗能部門提取的比例,不能少於本地區,本部門所掌握的折舊基金的20%。
第四十一條
對國家信貸計劃內的節能貸款,實行優惠利率,並可由有關主管部門按國家規定給予貼息;允許貸款企業在繳納所得稅前,以新增收益歸還。對社會效益較大而企業效益較小的節能基建撥款改貸款的項目,有關主管部門可按國家規定豁免部分或者全部本息。
對國家安排的節能基建項目,國家給予部分投資並鼓勵地方、部門和企業集資用於節能工程建設。節能工程建設應當採用招標、投標辦法。
第四十二條
重大節能項目,必須由節能管理機構同意的設計、咨詢單位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或者可行性研究。設計、咨詢單位應當依據合同的規定,對建設項目的技術可靠性和經濟合理性,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重大節能技術開發項目,應當納入國家重點科研計劃。地方和部門的節能管理機構,應當積極組織節能應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第四十四條
對節能效果顯著、社會需要量大的產品,經國務院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實行優質優價。經有關部門鑒定批準的節能新產品,按國務院批轉國家級委等部門《關於推進國營企業技術進步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在一定時期內免徵產品稅、增值稅。
第四十五條
引進國外工藝和設備,必須綜合考慮技術條件、經濟效益和能耗水平。節能效果好的優先引進,能耗高的限制引進。
第四十六條
企業技術改造所需引進的節能機器設備、測試儀器儀表等,按國家稅法規定,減免進口關稅和產品稅(或增值稅)。
第四十七條
國家公布淘汰的機電產品,製造企業必須按規定期限停止生產和銷售。企業使用國家已公布淘汰的機電產品和超過能耗標準的設備,必須按主管部門規定,限期停用或者更新改造,並禁止轉移他用。
第四十八條
地方和部門應當積極開發節能技術市場,實行技術有償轉讓。根據需要條件,可建立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對企業開展咨詢、信息服務和能源測試等項業務活動。 第四十九條
國家定期舉行節能先進單位的評選活動,對在節能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予以獎勵。
第五十條
國家鼓勵人民群眾參加節能工作。對節約能源提出合理化建議的,由受益單位根據建議採納後的經濟效益。按國家規定對建議人予以獎勵;對浪費能源現象提出批評的,國家保障批評人的合法權利,禁止打擊報復。
第五十一條
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凡符合本條例第九、十、十一、十二條規定要求,並經節能管理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批准,可按國家關於特定燃料,原材料節約獎勵的有關規定,提取節約能源獎金。
第五十二條
城市節水和水電發電節水的獎勵,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和水電部分別擬定辦法,經審批後公布實施。
第五十三條
對違反本條例的單位和個人,情節較輕的由節能管理機構批評教育,情節較重的,分別不同情況,按下列規定予以處理:
(一)對違反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逾期繼續燒油的企業,停止供油。停止供油的決定由主管壓縮燒油的機關做出,通知燃料供應部門執行。
(二)對違反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和二千七象的規定,恢復和發展能耗高的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小軋機、小火電、小型有色金屬冶煉、電解等生產以及繼續保留土法煉焦的企業,由地方節能管理機構決定停供能源,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三)對違反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擅自擴大鍋爐容量的企業,由地方節能管理機構處以罰款;對擅自擴大的鍋爐容量,燃料供應部門不供應能源。
(四)對違反第四十七條規定,逾期繼續生產、銷售、使用、轉移他用該條所指機電產品和設備的企業,由銀行停發貸款,由地方節能管理機構決定停供能源和處以罰款。
(五)對違反上述有關條款的規定,造成嚴重浪費能源後果的企業,除進行上述處理外,節能管理機構還應當協助有關部門追究企業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單位和個人受到上述處罰後,並不兔除其對於本條例所規定的有關義務的繼續履行。
第五十四條
對企業超定額耗用的能源應當加價收費,加價費用不得推入成本和營業外支出。地方加價收入由地方節能管理機構統一掌握安排,用於節能措施。企業支付加價費用,並不免除其因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而應當承擔的繳納罰款的責任。 第五十五條
宣傳部門應當積極宣傳節能的方針、政策和科技知識,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刊物、講座等宣傳形式,提高全民對節能工作的認識和科學技術水平。
第五十六條
教育部門應當積極進行多層次節能人才的開發。大學和中等專業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培養高、中級能源管理人才。中、小學應當注意對青少年灌輸能源知識,培養節能意識。
第五十七條
企業主管節能工作的廠長、節能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有關操作工人,都應當有計劃地接受節能培訓。節能培訓的考核成績,應當作為職工全面考核的內容之一。 第五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部隊,可以根據本條例並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五十九條
本條例由國家經委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1986年4月1日起施行。
自本條例生效之日起,《國務院關於壓縮各種鍋爐和工業窯爐燒油的指令》、《國務院關於節約用電的指令》、《國務院關於節約成品油的指令》、《國務院關於節約工業鍋爐用煤的指令》、《國務院關於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合理利用能源的指令》即行廢止。

㈧ 山西省節約能源條例的條款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能源開發、加工、轉換、利用、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生物質能和焦炭、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
本條例所稱節約能源(以下簡稱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本條例所稱重點用能單位,是指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五千噸標准煤以上的用能單位。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節能工作的領導,將節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引導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和節能環保型產業;支持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是節能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管理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領域節能監督管理工作,並接受同級節能主管部門的指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技、財政、統計、質監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節能管理工作。
第六條 本省建立統一的節能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實行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節能考核評價制度,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並將其作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以及學校、社區應當加強節能宣傳教育,普及節能科學知識,倡導節能環保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新聞媒體應當宣傳節能法律、法規和政策,刊播節能公益廣告,宣傳節能先進經驗和重要舉措。
第二章 節能管理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和實施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年度節能計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根據本行政區域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年度節能計劃,會同同級節能主管部門編制本領域的節能規劃和年度節能計劃。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確定全省年度節能目標,並向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重點用能單位下達年度節能目標。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人民政府下達的年度節能目標,向縣級人民政府下達年度節能目標。
重點用能單位的名單由省人民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定期公布。
第十條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其下達的節能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節能目標責任的履行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重點用能單位未完成節能目標的,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項目管理許可權對其新建高耗能行業項目實行限批。
第十一條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核准、備案或者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核準的項目,其節能審查由具有管理許可權的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其中,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項目,應當經具有管理許可權的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預審並提出意見;屬於建築領域的項目,應當經具有管理許可權的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預審並提出意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意見與預審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核准、備案或者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核準的工業和信息化企業技術改造類項目,其節能審查由具有管理許可權的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
未經節能評估和審查或者經審查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負責項目審批或者核準的機關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
第十二條 省節能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的目錄和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制定本省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的目錄,並向社會公布。
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國家和本省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用能產品、設備。禁止使用國家和本省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生產工藝。
第十三條 省節能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規范節能服務行業的發展,落實資金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服務和會計管理等政策。
第十四條 省節能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節能信息服務平台,完善能源利用狀況、節能政策、節能標准等專業基礎資料庫,定期發布節能新技術、新產品信息。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不含房地產業)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建築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推進新建民用建築節能、既有民用建築節能改造、民用建築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可再生能源民用建築應用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的節能監督管理工作,引導運輸企業加強車船用油定額管理、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組織開展重點運輸企業油耗統計、監測和考核工作。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負責公共機構節能監督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級公共機構能源消耗定額和公共機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器具和能源消費計量的檢測與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計量數據的監督核查制度。
省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省實際,會同省節能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建立節能標准體系,制定嚴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地方節能標准,並按規定程序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開展相關能耗調查與統計工作,定期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統計情況,並對用能單位能源統計人員開展業務培訓。
省人民政府統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省節能主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設區的市以及主要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和節能情況等信息。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節能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節能監察工作,可以依法委託節能監察機構開展下列工作:
(一)監察能源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和節能服務機構執行節能法律、法規、規章情況;
(二)監察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
(三)受理節能違法行為的舉報和投訴,查處違法用能案件;
(四)開展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推廣先進節能技術,指導用能單位合理使用能源;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節能監察職責。
用能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配合節能監察機構依法開展節能監察工作,不得阻礙節能監察。
第三章 合理使用和節約能源
第二十二條 用能單位應當完善節能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執行節能標准,控制新增能耗,加強能源消耗定額管理,分解落實節能目標和責任。
用能單位應當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提高能效水平。
第二十三條 用能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能源計量、檢測管理制度,配備和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
用能單位應當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和統計台帳,並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負責。
第二十四條 重點用能單位應當每年安排資金用於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及推廣應用,淘汰高耗能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
第二十五條 重點用能單位應當每五年開展一次能源審計並編制節能規劃,制訂年度節能計劃,完成節能目標。
第二十六條 重點用能單位應當每年向相應的節能主管部門和節能監察機構報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節能主管部門應當對重點用能單位報送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進行審查。
第二十七條 重點用能單位應當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請具有節能專業知識、實際經驗以及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擔任能源管理負責人,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八條 工業企業應當執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實行限額管理。
第二十九條 電網企業應當加強電網建設和改造,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網損,提高輸供電效率。
電網企業應當按照節能發電調度管理的有關規定,優先安排清潔、高效和符合規定的熱電聯產、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的機組以及煤矸石、低熱值燃料等符合資源綜合利用規定的發電機組與電網並網發電運行。
第三十條 服務行業應當在保證服務功能的前提下,選用能源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的產品或者服務方式、服務項目,並加強對耗能設備使用和維修的管理。
第三十一條 建築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和施工圖審查等單位應當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建築節能標准。
禁止在建築活動中使用列入國家和省禁止使用目錄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
第三十二條 營運機動車輛、船舶的能耗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能耗標准,超出標準的不得用於營運。
第三十三條 鼓勵用能單位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託節能服務機構為本單位的節能改造提供用能狀況診斷,以及節能項目設計、融資、改造和運行管理等服務。
第三十四條 鼓勵企業開展節能產品認證。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優先將取得節能產品認證證書的產品、設備列入政府采購名錄。
公共機構應當優先採購列入政府采購名錄中的節能產品、設備,加強用能系統和設備的運行管理,提高運行效率。
第三十五條 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工作,發展新型高效的沼氣池、農作物秸稈氣化等集中供氣系統,推廣省柴節煤爐灶炕,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鼓勵農村建築採用節能設計,使用節能材料,採取節能措施。
第三十六條 能源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向本單位職工無償或者低於市場價格提供能源。
第三十七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禁止新建和擴建實心粘土磚生產企業和生產線。城市建築工程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
第四章 節能技術進步和激勵措施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節能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作為扶持的重點領域,鼓勵、支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和個人研究開發節能新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提倡多渠道開展國際、國內節能信息、技術交流與合作。
第三十九條 省節能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公布本省推薦使用的節能產品和技術目錄,組織實施重大節能科研項目、節能示範項目和重點節能工程。
第四十條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節能專項資金,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財力狀況設立節能專項資金,用於節能改造工程項目、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示範與推廣、節能宣傳培訓和信息服務等。
節能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財政補貼、價格調控、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和支持下列節能活動:
(一)生產、使用高效節能的電動機、鍋爐、窯爐、風機、泵類等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
(二)採用煤矸石發電等綜合利用技術;
(三)採用余熱余壓、地熱、煤泥、洗中煤、礦井瓦斯等發電或供熱,以及熱電聯產、潔凈煤技術等綜合利用技術;
(四)開發利用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
(五)在新建、改建、擴建建築工程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中,使用新型牆體材料等節能建築材料、節能設備、節能技術和產品;
(六)綜合利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
(七)採用先進的能源管理、監測和控制等技術;
(八)推廣、使用節能照明器具等節能產品;
(九)開發生產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節能環保車和清潔能源車;
(十)國家和省確定的其他節能活動。
第四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淘汰落後產能補償資金,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安排一定的配套資金,用於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的經濟補償等。
第四十三條 引導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技術研究開發、節能產品生產以及節能技術改造等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
鼓勵民間資金對節能行業的投入。
第四十四條 本省實行峰谷分時電價、季節性電價、可中斷負荷電價制度,鼓勵電力用戶合理調整用電負荷;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和其他主要耗能行業的企業,分類實施差別電價政策。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對節能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節能監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審批或者核准未經節能評估和審查或者經審查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的;
(二)拒不受理舉報、投訴或者受理後不查處的;
(三)違法收取相關費用或者罰款的;
(四)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開工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未經節能評估和審查或者經審查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由負責節能審查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整改;已經建成的,責令停止生產、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項目,由負責節能審查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使用國家和本省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或者生產工藝的,由節能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沒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情節嚴重的,由節能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阻礙節能監察,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重點用能單位未開展節能審計或者不按規定編制節能規劃、節能計劃的,由節能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報,並對未開展能源審計的實施強制能源審計。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工業企業超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用能的,由節能主管部門會同物價、電監等部門,對超限額產品生產用電實施懲罰性電價並責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未達到治理要求的,由節能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㈨ 國家對節能減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該意見闡述了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十一項「重點領域和任務」、六大「重點工程」和五項「政策措施」。

國家發改委為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並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國家將重點從八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各項工作。

1、國家發改委將加強宏觀指導,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加強預警調控,定期發布各地區節能指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2、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把新上項目節能評估關,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

3、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節能能力建設等節能重點工程;

4、在重點領域節能方面,將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綠色建築行動,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建設活動;

5、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以解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大氣、水、重金屬等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治理力度;

6、開展循環經濟示範行動;

7、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強節能標准制修訂工作;

8、著力增強全民節能減排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1、節能減排工作基本要求

2、中央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組織管理體系。

3、中央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領導機構,負責本企業節能減排總體工作,研究決定節能減排重大事項,建立工作制度和例會制度。

4、中央企業根據分類管理的要求建立與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節能減排協調、監督管理機構。

(9)節約能源條例擴展閱讀:

實施措施

(一)認真組織開展全員節能行動

1、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重大意義,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全面開展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節能條例》,提高幹部職工節能意識,把節能變成每名職工的自覺行動。

2、積極開展能源緊缺體驗活動。結合實際情況節能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在每年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能源緊缺體驗活動,強化節能意識。

3、開展節約能源、資源宣傳周活動。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樹立勤儉節約觀念,培養幹部職工自覺節約能源、資源的良好習慣,把節約能源、資源變成自覺行動。

(二)加強制度建設

1、制定健全各項制度,完善保障體系,建立資源節約的長效機制。

2、制定適用於本單位實際的節能規劃和科學的節能方案。

3、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督導檢查制度和公開通報制度,監督檢查節能降耗工作的落實。

4、建立健全資源、能源消耗的統計報告制度,客觀全面反映資源、能源消耗的實際情況和節能降耗工作的實際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能減排

㈩ 廣東省節約能源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節約能源(以下簡稱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及其管理的各項活動。
第三條 節能應當堅持宏觀調控、政策激勵、市場運作、技術推進和企業為主、全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能耗下降指標、重點節能工程等節能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編制和實施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年度節能計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節能工作。
第五條本省實行節能目標責任制,建立科學、完整、統一的節能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將能耗降低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省人民政府將節能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市、縣以及重點用能單位。
上一級人民政府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下一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節能目標的完成情況。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限制發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推動企業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節能減排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及消費模式。
鼓勵、支持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主管節能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省節能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節能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節能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節能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節能監督管理工作,並接受同級節能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節能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開展多種形式的節能宣傳、教育,普及節能科學知識,增強全民的節能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宣傳節能法律、法規、政策,刊播節能公益性廣告,宣傳節能重要舉措,加強對節能的輿論引導和監督,營造節能的社會氛圍。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節能義務,並有權檢舉浪費能源的行為。

熱點內容
法院證詞 發布:2025-02-07 12:07:51 瀏覽:757
欠條的法律效力幾年 發布:2025-02-07 11:57:28 瀏覽:827
法學張曉晨 發布:2025-02-07 11:41:41 瀏覽:449
城區法院纏 發布:2025-02-07 11:29:53 瀏覽:6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 發布:2025-02-07 11:22:18 瀏覽:643
1953年新婚姻法的宣傳 發布:2025-02-07 11:06:53 瀏覽:119
2017婚姻法關於房產 發布:2025-02-07 11:06:10 瀏覽:562
民法典解讀講座 發布:2025-02-07 10:40:24 瀏覽:384
勞動法對工種的分類 發布:2025-02-07 10:31:10 瀏覽:262
吉林省司法改革 發布:2025-02-07 10:23:22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