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法規匯編管理
『壹』 法律的分類,如何制定法律法規匯編的目錄
最大的范圍放前面嘛制。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 |__職業教育法
|__________教師法___教師資格條例
|__________民辦教育促進法__促進條例
我覺得你選的很多不必放在目錄里,有些做個分支或者補充就好了。你先要想好你自己的重點在哪裡嘛。
『貳』 貴州省計劃生育有哪些法律法規
貴州省沒有法律,惟有法規!如:《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流動人口工作管理辦法》、《打擊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非醫學需要選擇胎兒性別終止妊娠行為的決定》等。
『叄』 貴州省對古樹的法律法規
發布部門: 貴州省貴陽市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 貴陽市人民政府令第22號
《貴陽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已經2006年12月4日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 長袁周
二OO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貴陽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古樹,是指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樹木。本辦法所稱名木,是指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及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教育,鼓勵和促進古樹名木保護的科學研究,推廣古樹名木保護科研成果,對保護古樹名木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或獎勵。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古樹名木的義務,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有舉報的權利。
第六條市園林、林業綠化主管部門是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措施的落實。
區、縣(市)園林、林業綠化主管部門是所轄區域內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古樹名木的調查、鑒定、定級、拍照、登記、編號、建檔;對古樹名木設立標志、劃定保護范圍、落實養護責任單位等工作。
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城市管理、財政等部門按職責協同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
第七條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古樹名木周圍醒目位置設立古樹名木標志,標明樹名、學名、科屬、等級、樹齡、樹木編號及管護單位等內容;對有特殊歷史、文化、科研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應當有文字說明。
第八條凡樹齡在300年以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古樹名木,為一級古樹名木;其餘為二級古樹名木。
古樹名木名錄由市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九條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實行部門、單位保護管理與屬地保護管理相結合,定期養護與日常養護相結合的原則。
(一)生長在城市主次幹道、公共綠地、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以及鐵路、公路、水庫和河道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分別由其管理部門負責管護;
(二)生長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部隊、風景名勝區、公園、文物保護單位、寺廟等單位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所在單位管護;
(三)生長在小街小巷、居住區、居民院落、農村集體土地上的古樹名木,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管護。
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應當落實管護責任人。
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資、認養等形式,參與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
第十條變更古樹名木管護單位的,應當到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管護責任轉移手續。
第十一條嚴禁砍伐、擅自遷移古樹名木。因特殊需要必須遷移古樹名木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申請,並制定移植保護方案,經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審查同意後,分別按程序報批。
經批准移植的古樹名木,由有資質的綠化作業單位按照批準的移植保護方案實施移植。
第十二條古樹名木死亡的,管護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應及時向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由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明確責任,製作死樹清理方案,按程序報批後,管護責任單位方可組織清理死樹,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方可予以注銷。
第十三條禁止下列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
(一)在樹上刻劃、釘釘、懸掛物品、纏繞繩索、架設電線;
(二)借樹木作為支撐物或者固定物;
(三)攀樹、折枝、挖根、摘采果實種子或者剝損樹枝、樹干、樹皮;
(四)在樹冠外側5米內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動用明火、排放煙氣、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修建建築物或構築物;
(五)影響古樹名木生長的硬化、固化地面;
(六)損毀古樹名木保護標志及設施;
(七)其他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
第十四條古樹名木的管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應當按照技術規范負責古樹名木的日常養護管理,保障古樹名木的正常生長。
第十五條遇有嚴重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時,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應當及時採取保護措施。
古樹名木有嚴重病蟲害或出現長勢衰弱、枯萎等異常情況的,管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應當及時報告所在地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六條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古樹名木管理工作,定期對古樹名木的生長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古樹名木生長情況,對遭受病蟲危害、長勢衰弱、瀕危的古樹名木分別制定治理、復壯、搶救等具體措施,並監督實施。
第十七條古樹名木建檔掛牌、治理復壯、搶救、設置保護設施等所需經費,由市、區(市、縣)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採伐古樹名木的,沒收違法採伐的樹木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000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擅自遷移古樹名木的,責令停止侵害,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承擔賠償責任,可以按造成損失價值的1至3倍處以罰款。
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由沒有資質的綠化作業單位實施移植的,沒收作業單位違法所得並處移植工程總造價10%至20%的罰款。
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之一的,責令改正,可以並處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一條古樹名木的管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未按照管護技術規范對古樹名木採取保護措施的,責令改正,可以並處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行政處罰,在依法實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區域內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實施;在其他區域內的,由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實施。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古樹名木損傷或死亡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發布部門: 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
遵義市人民政府令第37號???
《遵義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已經2004年4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盧守祥??
二oo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遵義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切實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城市綠化條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貴州省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和《遵義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古樹,是指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或胸徑在100厘米以上的樹木。?
本辦法所稱名木,是指由省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部門確定的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科學研究價值的樹木,國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以及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樹木。?
第四條古樹名木由城市人民政府確認並公布,城市規劃區內的古樹名木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城市規劃區外的古樹名木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在地域上有交叉的,其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負責。?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古樹名木進行調查、鑒定、定級、登記、編號,並建立檔案,設立標志。?
第七條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工作實行專業養護部門保護管理和單位、個人保護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一)機關、學校、部隊、團體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和公園、風景名勝區、寺廟等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所在單位負責;?
(二)城市廣場、綠地、小游園和道路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園林綠化單位負責;?
(三)住宅小區、居民院落內的古樹名木,由物業管理單位或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負責;?(四)鐵路、公路、河堤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分別由鐵路、公路、河道管理部門負責;?
(五)城市規劃區外的古樹名木,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或個人負責。?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古樹名木及其附屬設施的義務,對損害、破壞古樹名木及其附屬設施的行為,有權制止、檢舉和控告。鼓勵單位和個人資助古樹名木的管護。?
第九條在保護管理古樹名木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科學研究,推廣應用科學研究成果,提高保護管理水平;應當與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簽訂管護責任書。?
第十一條古樹名木的養護費用由古樹名木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承擔。搶救、復壯古樹名木的費用,由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適當給予補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從城市維護費、林業綠化資金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或個人發生變更,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管護責任轉移手續。?
第十二條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應當按照技術規范管護古樹名木。古樹名木長勢衰弱或瀕危,管護責任單位應及時報告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並按照其要求進行治理和復壯。古樹名木死亡,應當報縣級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查明原因,明確責任,方可處理。古樹名木死亡後,原古樹名木保護范圍內的用地嚴禁擅自改作它用。?
第十三條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古樹名木,未經縣級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買賣、轉讓;捐獻給國家的,應給予適當獎勵。?
第十四條禁止下列損害、破壞古樹名木及其附屬設施的行為:?
(一)攀樹、折枝、剝損樹皮;?
(二)借用樹干做支撐物或倚樹搭棚;?
(三)刻劃、釘釘、掛繩掛物;?
(四)損壞古樹名木附屬設施;?
(五)在樹冠垂直投影范圍內挖土,使用明火,排放廢氣、傾倒污水污物、堆物、封砌地面;?
(六)在樹冠外側5米內新建臨時性建築物、構築物及埋設地下管線。?
第十五條縣級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古樹名木生長需要,擬定古樹名木保護范圍,並將保護檔案送國土資源、環保、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建設項目的選址定點涉及古樹名木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避讓和保護方案。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在辦理有關規劃手續時,要徵求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七條嚴禁砍伐、擅自移植古樹名木。因特殊需要確須移植古樹名木的,經市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市人民政府和省建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移植三百年以上和特別珍稀或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經市人民政府和省建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按有關程序報批。經批准移植的古樹名木,由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按照批準的移植方案和移植地點實施移植。移植施工費用、樹木賠償費及移植後三年內的專用管護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十八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由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立即停止違法行為,並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其中,對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有關規定的,可以並處1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未經批准移植或非正常修剪古樹名木的,可以並處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損傷、砍伐古樹名木的,可以並處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遵義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肆』 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的法規信息
【時 效 性】有效
【頒布單位】貴州省人大常委會
【頒布時間】1997-11-23
【實施時間】1998-01-01
【內容分類】省級地方法規
【標題】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
『伍』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法規文件匯編》是依據哪個法律法規
《城市軌道交通法安全管理法規文件匯編(2011版)》匯集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版州、沈陽等城市安全施工權、安全運營、安全管理及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方面的法規和文件。
主要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質量管理辦法、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地鐵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
『陸』 求 2017年貴州事業單位備考公共基礎知識: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真題匯總(二) 網盤資源
2017年貴州事業單位備考公共基礎知識: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真題匯總(二)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jxLb6ornJrnXJgj3Ax2yTQ
2017年貴州事業單位備考公共基礎知識: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真題匯總(二)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柒』 監理法規匯編算教材嗎
監理法規匯編算教材。
注冊監理工程師的證書主要考監理的「三控兩管一協調」還有監理概論,這個是國家類考試比較難考,因為是進過在考生地決定人數在根據考試排名取前幾個人後決定的。
考試設《建設工程監理基本理論和相關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建設工程目標控制》《建設工程監理案例分析》4個科目。
其中《建設工程監理基本理論和相關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為基礎科目,《建設工程目標控制》《建設工程監理案例分析》為專業科目。
相關信息介紹:
監理工程師工作職責:
1、安全監理員是項目安全生產日常監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代表總監理工程師在項目工程監理過程中行使項目安全生產監理的職責。
2、安全監理員應認真貫徹執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貫徹執行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規范標准,做好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監理工作。
『捌』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的信息公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高等學校信息,促進高等學校依法治校,根據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高等學校在開展辦學活動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製作、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公開。第三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全國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籌推進、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第四條高等學校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建立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各項工作制度。高等學校公開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和學校安全穩定。第五條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高等學校公開信息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有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審批的,高等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准不得公開。第六條高等學校發現不利於校園和社會穩定的虛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及時發布准確信息予以澄清。第二章公開的內容第七條高等學校應當主動公開以下信息:(一)學校名稱、辦學地點、辦學性質、辦學宗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內部管理體制、機構設置、學校領導等基本情況;(二)學校章程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三)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四)各層次、類型學歷教育招生、考試與錄取規定,學籍管理、學位評定辦法,學生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情況等;(五)學科與專業設置,重點學科建設情況,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與圖書藏量,教學與科研成果評選,國家組織的教學評估結果等;(六)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助學貸款與勤工儉學的申請與管理規定等;(七)教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崗位設置管理與聘用辦法,教師爭議解決辦法等;(八)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與投訴方式;(九)財務、資產與財務管理制度,學校經費來源、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財政性資金、受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情況,儀器設備、圖書、葯品等物資設備采購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標;(十)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處置情況,涉及學校的重大事件的調查和處理情況;(十一)對外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情況,外籍教師與留學生的管理制度;(十二)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需要公開的其他事項。第八條除第七條規定需要公開的信息外,高等學校應當明確其他需要主動公開的信息內容與公開范圍。第九條除高等學校已公開的信息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科研、工作等特殊需要,以書面形式(包括數據電文形式)向學校申請獲取相關信息。第十條高等學校對下列信息不予公開:(一)涉及國家秘密的;(二)涉及商業秘密的;(三)涉及個人隱私的;(四)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學校規定的不予公開的其他信息。其中第(二)項、第(三)項所列的信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高校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予以公開。第三章公開的途徑和要求第十一條高等學校校長領導學校的信息公開工作。校長(學校)辦公室為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學校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具體職責是:(一)具體承辦該校信息公開事宜;(二)管理、協調、維護和更新該校公開的信息;(三)統一受理、協調處理、統一答復向該校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四)組織編制該校的信息公開指南、信息公開目錄和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五)協調對擬公開的學校信息進行保密審查;(六)組織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內部評議;(七)推進、監督學校內設組織機構的信息公開;(八)承擔與該校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高等學校應當向社會公開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負責人、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箱等。第十二條對依照本辦法規定需要公開的信息,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學校網站、校報校刊、校內廣播等校內媒體和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校外媒體以及新聞發布會、年鑒、會議紀要或者簡報等方式予以公開;並根據需要設置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或者電子屏幕等場所、設施。第十三條高等學校應當在學校網站開設信息公開意見箱,設置信息公開專欄、建立有效鏈接,及時更新信息,並通過信息公開意見箱聽取對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第十四條高等學校應當編制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並及時公布和更新。信息公開指南應當明確信息公開工作機構,信息的分類、編排體系和獲取方式,依申請公開的處理和答復流程等。信息公開目錄應當包括信息的索引、名稱、生成日期、責任部門等內容。第十五條高等學校應當將學校基本的規章制度匯編成冊,置於學校有關內部組織機構的辦公地點、檔案館、圖書館等場所,提供免費查閱。高等學校應當將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分別匯編成冊,在新生和新聘教師報到時發放。第十六條高等學校完成信息製作或者獲取信息後,應當及時明確該信息是否公開。確定公開的,應當明確公開的受眾;確定不予公開的,應當說明理由;難以確定是否公開的,應當及時報請高等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審定。第十七條屬於主動公開的信息,高等學校應當自該信息製作完成或者獲取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公開的信息內容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後20個工作日內予以更新。學校決策事項需要徵求教師、學生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意見的,公開徵求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10個工作日。法律法規對信息內容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八條對申請人的信息公開申請,高等學校根據下列情況在15個工作日內分別作出答復:(一)屬於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信息的方式和途徑;(二)屬於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三)不屬於該校職責范圍的或者該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信息的職責單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單位的名稱、聯系方式;(四)申請公開的信息含有不應當公開的內容但能夠區分處理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提供可以公開的信息內容,對不予公開的部分,應當說明理由;(五)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申請人逾期未補正的,視為放棄本次申請;(六)同一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重復向同一高等學校申請公開同一信息,高等學校已經作出答復且該信息未發生變化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不再重復處理;(七)高等學校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的其他答復。第十九條申請人向高等學校申請公開信息的,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者證明文件。申請人有證據證明高等學校提供的與自身相關的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高等學校予以更正;該高等學校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單位處理,並告知申請人。第二十條高等學校向申請人提供信息,可以按照學校所在地省級價格部門和財政部門規定的收費標准收取檢索、復制、郵寄等費用。收取的費用應當納入學校財務管理。高等學校不得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方式提供信息。第二十一條高等學校應當健全內部組織機構的信息公開制度,明確其信息公開的具體內容。第四章監督和保障第二十二條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對全國高等學校推進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高等學校主管部門應當將信息公開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高等學校領導幹部考核內容。第二十三條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應當將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幹部崗位責任考核內容。考核工作可與年終考核結合進行。高等學校內設監察部門負責組織對該校信息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應當有教師、學生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代表參加。第二十四條高等學校應當編制學校上一學年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並於每年10月底前報送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還應當報送其上級主管部門。第二十五條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評議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教師、學生等有關人員成立信息公開評議委員會或者以其他形式,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評議,並向社會公布評議結果。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高等學校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學校內設監察部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舉報;對於中央部委所屬高等學校,還可向其上級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以適當方式向舉報人告知處理結果。第二十七條高等學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者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對高等學校直接負責的主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高等學校主管部門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處分:(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二)不及時更新公開的信息內容、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的;(三)公開不應當公開的信息的;(四)在信息公開工作中隱瞞或者捏造事實的;(五)違反規定收取費用的;(六)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服務方式提供信息的;(七)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的。高等學校上述行為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第二十八條高等學校應當將開展信息公開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為學校信息公開工作提供經費保障。第五章附則第二十九條本辦法所稱的高等學校,是指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其中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高等學校以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信息公開,參照本辦法執行。第三十條已經移交檔案工作機構的高等學校信息的公開,依照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第三十一條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制訂實施辦法。高等學校應當依據本辦法制訂實施細則。
『玖』 監理工程師法規匯編有用嗎
監理工程師法規匯編有用。
監理工程師工作職責:
1.安全監理員是項目安全生產日常監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代表總監理工程師在項目工程監理過程中行使項目安全生產監理的職責。
2.安全監理員應認真貫徹執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貫徹執行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規范標准,做好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監理工作。
3.安全監理員有權參加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審查工作,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監理工程師監理職責: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監理應有如下職責:第五章 工程監理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三十四條 工程監理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並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擔工程監理業務。
禁止工程監理單位超越本單位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或者以其他工程監理單位的名義承擔工程監理業務。禁止工程監理單位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擔工程監理業務。
工程監理單位不得轉讓工程監理業務。第三十五條工程監理單位與被監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單位以及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供應單位有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害關系的,不得承擔該項建設工程的監理業務。
『拾』 司法部是什麼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歷史發展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第十條規定政務院設司法部,規定司法部是國家司法行政機關,主持全國的司法行政事宜。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試行組織條例》。
至1950年,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7月16日,在中央司法部成立了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組成的中央司法改革辦公室。
1953年4月,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後,中央司法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內設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專門法院管理司、幹部管理教育司、法律宣傳司和專門委員室。
1954年8月13日,隨著各大行政區及大區司法部的撤消,司法部發出《關於各省與中央直轄市審判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分立問題的意見》,要求河北、山西等18省和京、津、滬三市立即建立司法廳(局),其它各省逐步建立司法廳,主持司法行政工作。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1955年11月2日,司法部第261次部務會議決定改進工作方法和調整機構,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運輸法院管理司、人事司、教育司、公證律師司、法令編纂司及財務處、人民接待室。
1957年8月9日,國務院第56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全國的鐵路運輸法院和水上運輸法院,據此,司法部也相應地撤銷了運輸法院管理司。
1958年6月13日至8月20日,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上,司法部領導成員遭到錯誤批判。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延續了20年。
1979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1980年4月14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法制局,負責法規整理和匯編工作。
198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外事局,統一擔負全國司法外事工作。
1982年,司法部職能進行調整,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劃歸法院自行管理;法律法規匯編劃歸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承擔。
1983年,監獄、勞教工作由公安部劃歸司法部管理。
1984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審計室。
1984年8月,成立直屬於司法部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前身為原中央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5月並入中國政法大學,1984年8月又獨立建校。
198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恢復計劃財務司。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成立司法協助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司法協助工作。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劃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部門。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2001年11月21日,司法部增設司法考試司。
主要職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4號),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九)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職能機構
司法部有職能機構16個:辦公廳、政治部、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法制宣傳司、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法律援助工作司、基層工作指導司、國家司法考試司、司法鑒定管理局、法制司、司法協助外事司、計財裝備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直屬單位
司法部有直屬單位22個:司法部信息中心、司法研究所(研究室)、機關服務中心、燕城監獄、法律援助中心、直屬煤礦管理局、預防犯罪研究所、法制日報社、法律出版社、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公證協會、中國監獄工作協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協會、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國家司法考試中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
派駐機構
司法部有派駐機構1個:駐部紀檢組監察局。
地方廳局
司法部有下屬地方廳局30個:北京市司法局、天津市司法局、上海市司法局、重慶市司法局、黑龍江省司法廳、吉林省司法廳、遼寧省司法廳、河北省司法廳、山西省司法廳、陝西省司法廳、甘肅省司法廳、青海省司法廳、山東省司法廳、河南省司法廳、湖北省司法廳、湖南省司法廳、江蘇省司法廳、江西省司法廳、浙江省司法廳、福建省司法廳、安徽省司法廳、廣東省司法廳、貴州省司法廳、雲南省司法廳、海南省司法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西藏自治區司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