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檢舉控告條例

檢舉控告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07 22:15:01

Ⅰ 檢舉控告工作規則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如下:
1、規范檢舉控告受理程序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對屬於受理范圍的檢舉控告,應當進行編號登記,按規定錄入檢舉舉報平台。紀檢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實行分級受理,建立健全對檢舉控告件的內部移送、向上報送、向下轉送工作機制。「對屬於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不得瞞報、漏報、遲報」。
2、加強對檢舉控告的篩選和研判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經過篩選,對屬於本級受理的初次檢舉控告移送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
要求監督檢查部門不得隨意處置檢舉控告,對收到的檢舉控告進行認真甄別,屬於受理范圍的在綜合分析、適當了解、集體研究並履行報批程序後分類處置;對沒有實質內容的檢舉控告,經報批按程序退回信訪舉報部門處理。
3、強化內部制約和監督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部門應當每季度向信訪舉報部門反饋已辦結的檢舉控告處理結果,反饋內容應當包括處置方式、屬實情況、向檢舉控告人反饋情況等。案件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檢舉控告辦理情況的監督,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部門應當定期向案件監督管理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4、加強檢查督辦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對屬於下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存在問題典型、久拖不辦等情形的,可以發函交辦;對交辦的檢舉控告,存在超過期限仍未辦結、推諉敷衍等情形的,可以進行督辦。
5、明確工作要求和責任
強調建立紀檢監察幹部定期接訪制度,有關負責人應當接待重要來訪、處理重要信訪問題;要求工作人員強化宗旨意識,耐心聽取來訪人員反映的問題,嚴格遵守保密、迴避等制度規定;明確在處理檢舉控告過程中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Ⅱ 申訴,控告,檢舉權屬於什麼權利

申訴是一項基本人權,公民在其權利和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檢舉權是指公民對於違法失職的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向有關機關揭發事實,請求依法處理的權利。控告權就是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機關進行揭發和指控的權利。
法律分析
申訴權是指公民對因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的錯誤或違法的決定、判決,或者因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致使他或他的親屬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銷決定、判決或賠償損失的請求。申訴權是一項基本人權。許多國際人權文件或公約中都明確規定要保障社會成員的申訴權,我國憲法對保障公民的申訴權也作出了規定。控告權是公民向有關國家機關控告國家機關或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檢舉權是公民的一種政治權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公民對於違法失職的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機關揭發事實請求依法處理的權利;狹義上指公民舉報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Ⅲ 匿名舉報信的處理流程及規定

法律分析:匿名舉報信的規定在《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中有涉及。匿名舉報信屬於受理范圍的,紀檢監察機關會按照程序受理。 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對屬於本級受理的初次檢舉控告,會移送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並按規定將移送情況通報案件監督管理部門。承辦部門會指定專人負責管理,逐件登記、建立台賬。

法律依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十四條 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經篩選,對屬於本級受理的初次檢舉控告,應當移送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並按規定將移送情況通報案件監督管理部門;對於重復檢舉控告,按規定登記後留存備查,並定期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

承辦部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管理,逐件登記、建立台賬。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二十九條 匿名檢舉控告,屬於受理范圍的,紀檢監察機關應當按程序受理。

對匿名檢舉控告材料,不得擅自核查檢舉控告人的筆跡、網際協議地址(IP地址)等信息。對檢舉控告人涉嫌誣告陷害等違紀違法行為,確有需要採取上述方式追查其身份的,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紀委監委批准。

Ⅳ 紀檢監察對實名舉報回復規定

紀檢監察對實名舉報回復的規定有以下幾點:
1、針對實名舉報,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在收到檢舉控告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告知檢舉控告人受理情況。具體來講,就是針對舉報人舉報事項,是否屬於紀檢監察機關受理范圍,是否正式受理等,要告知舉報人,因為舉報事項可能很多不是紀檢機關的范疇,是其他部門的業務范疇,那他是不受理的,比如,企業舉報有關審批手續沒有通過,而不是舉報辦理部門有失職瀆職行為的,就不是紀檢部門的受理范疇。其次,承辦的紀檢監察部門,在辦結之後,15個工作日內要向檢舉控告人反饋辦理情況,比如是否屬實、是否處理、這么處理等等,如果舉報人提出不同意見的,還要根據查辦的情況進行解釋說明,舉報人提供新的證據材料的,應當核查處理,不能一答了之。確實體現了對實名舉報的優先辦理、慎重辦理。
2、所謂的實名舉報,就是在向紀檢監察機關舉報時,檢舉控告人使用本人真實姓名或者本單位名稱,有電話等具體聯系方式的屬於實名檢舉控告。雖然落款有單位名字和聯系電話,但如果提供的是假的信息,或者留的電話無法聯系,那是不會計算為實名舉報的,依然計算為匿名舉報。在這次的規則修訂中明確,紀檢監察機關提倡、鼓勵實名舉報,對實名檢舉控告優先辦理、優先處置、給予答復。
3、同時,針對實名舉報還有獎勵。舉報經查證屬實,對突破重大案件起到重要作用,或者為國家、集體挽回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進行獎勵。當然,這個舉報獎勵要看地方,有的地方實行的是常態化的制度,只要舉報屬實的都有獎勵,而有的地方是針對一些重點時期、關鍵工作的舉報有獎勵,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法律法規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實名舉報暫行辦法》
第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以下行為,有權向紀檢監察機關提出檢舉控告:
(一)黨組織、黨員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黨的紀律行為;
(二)監察對象不依法履職,違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等規定,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職務犯罪行為;
(三)其他依照規定應當由紀檢監察機關處理的違紀違法行為。

Ⅳ 檢舉控告規則條文解讀

法律分析:《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共10章58條,主要規定了檢舉控告的接收和受理、檢舉控告的辦理、檢查督辦、實名檢舉控告的處理、檢舉控告情況的綜合運用、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誣告陷害行為的查處,以及紀檢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處理檢舉控告中工作要求和責任等。

法律依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保障黨員、群眾行使監督權利,維護黨員、幹部合法權益,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法律,制定本規則。

Ⅵ 我國憲法規定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

根據《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Ⅶ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有哪些規定

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如下:

1、規范檢舉控告受理程序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對屬於受理范圍的檢舉控告,應當進行編號登記,按規定錄入檢舉舉報平台。紀檢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實行分級受理,建立健全對檢舉控告件的內部移送、向上報送、向下轉送工作機制。「對屬於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不得瞞報、漏報、遲報」。

2、加強對檢舉控告的篩選和研判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經過篩選,對屬於本級受理的初次檢舉控告移送本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或者相關部門。

要求監督檢查部門不得隨意處置檢舉控告,對收到的檢舉控告進行認真甄別,屬於受理范圍的在綜合分析、適當了解、集體研究並履行報批程序後分類處置;對沒有實質內容的檢舉控告,經報批按程序退回信訪舉報部門處理。

3、強化內部制約和監督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部門應當每季度向信訪舉報部門反饋已辦結的檢舉控告處理結果,反饋內容應當包括處置方式、屬實情況、向檢舉控告人反饋情況等。案件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檢舉控告辦理情況的監督,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部門應當定期向案件監督管理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4、加強檢查督辦

規定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部門對屬於下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存在問題典型、久拖不辦等情形的,可以發函交辦;對交辦的檢舉控告,存在超過期限仍未辦結、推諉敷衍等情形的,可以進行督辦。

5、明確工作要求和責任

強調建立紀檢監察幹部定期接訪制度,有關負責人應當接待重要來訪、處理重要信訪問題;要求工作人員強化宗旨意識,耐心聽取來訪人員反映的問題,嚴格遵守保密、迴避等制度規定;明確在處理檢舉控告過程中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Ⅷ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的詳細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受理對黨員、黨組織的檢舉、控告和黨員、黨組織的申訴,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根據黨章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控告申訴工作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維護黨的紀律、促進黨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保障黨內外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對黨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監督的重要渠道;是紀律檢查工作的基礎性工作。
第三條紀律檢查機關受理檢舉、控告、申訴的范圍是:對黨員、黨組織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其他敗壞黨風行為的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其他涉及黨紀黨風的問題。
第四條控告申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從嚴治黨方針,為黨風廉政建設和維護安定團結服務,保證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控告申訴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一)按照黨章和政策規定處理問題。
(二)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
(三)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
(四)維護當事人的民主權利。
(五)分級負責、分工歸口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
(六)解決實際問題同思想教育相結合。
第六條縣以上(含縣)紀律檢查委員會,應建立控告申訴工作部門,配備專職幹部,設置接待群眾的場所,公布有關的規章制度,為黨內外群眾提供檢舉、控告、申訴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處理檢舉、控告、申訴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節處理檢舉、控告的程序
第七條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初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中央委員會批准。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上述成員的檢舉、控告,應及時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八條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應進行初步核實,需要立案檢查的,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准;涉及常務委員的,經報告同級黨的委員會後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
第九條對第七、第八條所列范圍以外的黨員幹部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控告,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屬於哪一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問題,就由哪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處理。重要的問題,應向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報告,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條對一般黨員的檢舉、控告,由該黨員所在的黨組織調查處理;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調查處理。
第十一條中央以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收到對同級黨的委員會的檢舉、控告,必須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
第十二條對黨員、黨組織的檢舉、控告,需要立案檢查的,按照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的有關規定辦理。不需立案而被檢舉、控告人確有缺點、錯誤的,可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責成被檢舉、控告人作出檢討或說明,或通過黨內生活進行批評教育。
第十三條對檢舉、控告的問題作出處理後,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將處理結果告知檢舉、控告人,聽取其意見。匿名檢舉的問題,必要時可在適當范圍內公布調查處理的結果。
第二節處理申訴的程序
第十四條黨員、黨組織對所受黨紀處分不服的申訴,由批准處分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原批准處分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已經撤銷的,由申訴人現在的相當於原批准處分的一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
黨員、黨組織對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由作出處理決定的紀律檢查機關承辦。
第十五條對黨員、黨組織的申訴,需要復議、復查的,按照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案件審理工作的有關規定辦理。不需要復議、復查的,由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對申訴人說明理由,做好工作。
第十六條經過復議、復查,如果原結論或處理決定是正確的,應作出維持原結論或處理的決定,並報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結案;需要改變原結論或處理決定的,應作出新的處理決定,並經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執行。如果復議、復查結論和決定是由原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作出的,則不必辦理上述批准手續。
第十七條對黨員、黨組織的申訴,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認為需要時可以直接復議、復查,也可以責成有關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復議、復查。
第十八條對申訴的問題復議、復查後,由承辦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將處理意見或復議、復查結論同申訴人見面,聽取其意見。復議、復查的結論和決定,應交給申訴人一份。
第十九條申訴人如果對復議、復查結論仍然不服,由批準的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將申訴人的意見及復議、復查的結論和有關材料,一並報上一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決定。
第三節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的基本方法
第二十條對檢舉、控告、申訴中的重要情況和問題,可採取適當的書面形式,及時向黨的有關領導機關、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反映。
第二十一條對本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檢舉、控告和本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的申訴,分別由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案件檢查部門和案件審理部門辦理。重要的可由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批示辦理。
第二十二條涉及下級黨的委員會管理的黨員幹部和一般黨員的檢舉、控告、申訴,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轉交下級相應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辦理。重要的可函交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調查處理,有的可責成其報告調查處理的結果。
第二十三條對轉交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辦理的檢舉、控告和申訴,交辦的紀律檢查機關可採取檢查、催辦、參與調查、參與研究處理意見等方法,促使問題及時、正確地得到處理。
第二十四條對匿名的檢舉材料,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慎重處理;沒有具體事實的,可不予置理;反映情節輕微的一般問題的,可將問題摘抄給被檢舉人,責成其作出檢討或說明;反映重要問題的,可先進行初步核實,再確定處理辦法;內容反動的,可交公安部門處理。
第三章受理機關的職責和工作要求
第二十五條在控告申訴工作中,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責任是:按照規定的范圍受理檢舉、控告和申訴,從中了解黨風黨紀情況和違紀案件線索;直接辦理或向下級紀律檢查機關和有關黨組織交辦檢舉、控告和申訴;指導和協助下級紀律檢查機關做好控告申訴工作。
第二十六條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控告申訴工作部門承擔處理檢舉、控告和申訴的日常工作,遵照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和有關規章制度,履行下列職責:
(一)通過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群眾來訪,受理檢舉、控告和申訴;
(二)向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反映檢舉、控告和申訴的情況和問題;
(三)承辦上級和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交辦的檢舉、控告、申訴和其他事項;
(四)向本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關部門移送或向下級紀律檢查機關、有關黨組織交辦檢舉、控告和申訴,向有關部門轉辦不屬於紀律檢查機關職責范圍的信訪問題;
(五)調查研究控告申訴工作情況,擬訂控告申訴工作的規章制度,對下級紀律檢查機關的控告申訴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六)協調處理信訪問題,疏導上訪群眾,維護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
第二十七條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對受理的檢舉、控告和申訴,應及時辦理,不得延誤。對應由上級處理的問題,應迅速報告上級處理;對應由本級處理的問題,本級有關領導或有關部門應及時處理;對應由下級處理的問題,應迅速轉交下級處理。
第二十八條對於上級紀律檢查機關要求報告調查處理結果的檢舉、控告、申訴案件,承辦的紀律檢查機關或有關黨組織一般應在三個月內報告結果;不能如期報告時,要說明理由和辦理情況。對於沒有要求報告結果的檢舉、控告、申訴,也應及時調查處理,不得置之不理或敷衍塞責。
第二十九條向上級紀律檢查機關報告檢舉、控告和申訴案件的處理結果,應當材料齊全。
報告檢舉、控告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
(一)調查報告和處理結論。
(二)檢舉、控告人和被檢舉、控告人對調查處理的意見。在檢舉、控告人或被檢舉、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見的說明。
(三)被檢舉、控告人有錯誤,組織上已令其檢討或給予組織處理的,應附有本人檢討或處理決定。
(四)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
報告申訴案件處理結果的必備材料是:
(一)原處理決定、復議結論或復查報告及結論。
(二)申訴人對復議、復查結論的意見。在申訴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應附有承辦單位對其不同意見的說明。
(三)呈報機關的審查意見。
第三十條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或有關黨組織上報的調查處理結果審核後,對處理正確的要及時結案;對處理不當的,要及時提出意見或建議。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如果在重要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由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決定;如果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處理確有錯誤又堅持不改的,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權改變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案件所作的決定。
第三十一條對檢舉、控告和申訴調查處理完畢後,承辦單位、交辦單位應按檔案工作的規定,及時立卷歸檔。
第三十二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對檢舉、控告人及檢舉、控告內容,應當保密。不準將檢舉、控告材料轉給被檢舉、控告人;不得對檢舉、控告、申訴人歧視、刁難、壓制。對打擊報復檢舉、控告、申訴人的,必須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三十三條對如實檢舉、報告或反映情況的,應予以支持、鼓勵。對檢舉、控告不完全屬實的,除對不屬實的部分予以解釋說明外,對屬實的部分應予以處理。對檢舉、控告不實的,必須分清是錯告還是誣告:如屬錯告,應在一定范圍內澄清是非,消除對被錯告者造成的影響,並教育錯告者;如屬誣告,必須對誣告者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三十四條認定誣告,必須經過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黨的委員會或紀律檢查委員會批准。
第三十五條對於黨員、黨組織對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的申訴,必須按照全錯全糾、部分錯部分糾、不錯不糾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處理。凡屬冤假錯案,不管是哪一級組織、哪一個領導人定的和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糾正。
第三十六條發現黨的組織或負責人對黨員或黨組織的申訴不認真復議、復查和對冤假錯案堅持不糾,對受理的檢舉、控告不負責任,無故拖延不辦,或為違紀者說情、開脫,予以包庇的,都要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必須追究責任。
第三十七條對檢舉、控告、申訴的問題已經得到正確處理,當事人仍無理糾纏,影響工作秩序的,應當進行批評教育;對不聽勸告、屢教不改的,可請公安部門協助處理。
第三十八條受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堅持原則、執行政策、秉公執紀、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工作作風等方面,必須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的領導對重要的檢舉、控告、申訴,應親自閱批、接談,進行處理;要支持承辦人員履行職責,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第四章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條檢舉、控告、申訴人在檢舉、控告、申訴活動中有下列權利:
(一)對黨員、黨組織違法亂紀的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二)黨員對所受黨紀處分或紀律檢查機關所作的其他處理不服,有權提出申訴,要求復議、復查。
(三)提出檢舉、控告、申訴後,在一定期限內得不到答復時,有權向受理機關提出詢問,要求給予負責的答復。
(四)有權要求與檢舉、控告、申訴案情有關或有牽連的承辦人員迴避。
(五)對受理機關及承辦人員的失職行為和其他違紀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六)因進行檢舉、控告、申訴,其合法權利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有權要求受理機關給予保護。
第四十一條檢舉、控告、申訴人在檢舉、控告、申訴活動中,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對所檢舉、控告、申訴的事實的真實性負責。接受調查、詢問時,應如實提供情況和證據。如有誣陷、製造假證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二)遵守黨的紀律和控告申訴工作的有關規定,維護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如有違犯,須接受教育、勸告,直至承擔紀律責任。
(三)接受黨組織的正確處理意見,不得提出黨章、制度、政策規定以外的要求。
第四十二條被檢舉、控告人在黨組織處理對他的檢舉、控告過程中有下列權利:
(一)對被檢舉、控告的問題有權進行說明解釋。
(二)基層黨組織討論決定對他的黨紀處分或其他處理時,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
(三)有權要求黨組織將調查處理結論同本人見面。
(四)對黨組織認定本人所犯錯誤的事實、性質和所作處理決定有不同意見時,有權向上級黨組織直至中央提出申訴。
(五)對受理機關及承辦人員的失職行為和其他違紀行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
(六)當合法權利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有權要求受理機關給予保護。
第四十三條被檢舉、控告人在黨組織處理對他的檢舉、控告過程中,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配合黨組織查清被檢舉、控告的問題,如實提供情況和證人,接受檢查和詢問,主動交代問題。如有隱瞞、誣陷、抗拒等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二)對所犯錯誤,必須正確對待,認真檢討,接受處理,不得違反組織決定。
(三)尊重檢舉、控告人和承辦人員的權利和職責,如有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檢舉、控告人和承辦人員的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是黨內處理檢舉、控告、申訴的規則,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和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
第四十五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本條例的細則或具體規定,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六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檢查機關的控告申訴工作,可參照本條例另作規定。
第四十七條本條例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解釋和修改。
第四十八條本條例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關控告申訴工作的規定,如與本條例不一致時,按本條例執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Ⅸ 檢舉控告規則

法律分析:檢舉控告規則是對實名檢舉控告的處理,以及相關規則進行規定,包括檢舉控告人的權利義務。
檢舉控告人享有以下權利:
1、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以及監察對象涉嫌違紀違法的行為提出檢舉控告。
2、申請與檢舉控告事項相關的工作人員迴避。
3、對受理機關以及處理檢舉控告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等違紀違法行為提出檢舉控告。
4、因檢舉控告致其合法權利受到威脅或者侵害的,可以提出保護申請。
5、檢舉控告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經查證屬實的,按規定獲得表揚或者獎勵。
6、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檢舉控告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如實提供所掌握的全部情況和證據,對檢舉控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誇大、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2、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損害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利。
3、接受黨組織、單位的正確處理意見,不得提出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要求。
4、對反饋的處理結果等情況予以保密。
5、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熱點內容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二十字 發布:2025-02-07 10:10:22 瀏覽:811
法規英文動詞 發布:2025-02-07 10:09:40 瀏覽:324
首頁社會正文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7 10:08:08 瀏覽:476
法律碩士要事先選定學校 發布:2025-02-07 09:50:03 瀏覽:629
標准輸入法官方 發布:2025-02-07 09:49:23 瀏覽:449
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下載 發布:2025-02-07 09:49:22 瀏覽:263
四川大學訴訟法考研 發布:2025-02-07 09:16:01 瀏覽:66
新婚姻法女性不婚 發布:2025-02-07 09:15:15 瀏覽:516
遲到罰款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2-07 08:46:07 瀏覽:824
辯論賽依法治國 發布:2025-02-07 08:40:02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