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企業法律法規
❶ 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為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有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規。2004年4月14日,國務院第48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2004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06號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第一條 為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有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前款所稱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
第三條 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應當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公平競爭。
第四條 道路運輸管理,應當公平、公正、公開和便民。
第五條 國家鼓勵發展鄉村道路運輸,並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鄉鎮和行政村的通班車率,滿足廣大農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
第六條 國家鼓勵道路運輸企業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封鎖或者壟斷道路運輸市場。
第七條 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❷ 交通運輸5號令對超速行駛和疲勞駕駛的設置限定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規定:
第二十五條道路運輸企業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以及車輛行駛道路的實際情況,按照規定設置監控超速行駛和疲勞駕駛的限值,以及核定運營線路、區域及夜間行駛時間等,在所屬車輛運行期間對車輛和駕駛員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
設置超速行駛和疲勞駕駛的限值,應當符合客運駕駛員24小時累計駕駛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小時,日間連續駕駛不超過4小時,夜間連續駕駛不超過2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不少於20分鍾,客運車輛夜間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日間限速80%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監控人員應當實時分析、處理車輛行駛動態信息,及時提醒駕駛員糾正超速行駛、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並記錄存檔至動態監控台賬;對經提醒仍然繼續違法駕駛的駕駛員,應當及時向企業安全管理機構報告,安全管理機構應當立即採取措施制止。
對拒不執行制止措施仍然繼續違法駕駛的,道路運輸企業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並在事後解聘駕駛員。
動態監控數據應當至少保存6個月,違法駕駛信息及處理情況應當至少保存3年。對存在交通違法信息的駕駛員,道路運輸企業在事後應當及時給予處理。
(2)交通運輸企業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二條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
(二)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范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
(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四)下陡坡時熄火或者空檔滑行;
(五)向道路上拋撒物品;
(六)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
(七)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鍾;
(八)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
❸ 關於貨運車輛的法律法規
貨車主要涉及的道路運輸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放射性物品道路運輸管理規定》、《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
在貨運車輛最常面臨的風險——超載問題上,根據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條:
貨運機動車超過核定載質量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超過核定載質量百分之三十或者違反規定載客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機動車至違法狀態消除。運輸單位的車輛出現違反規定的情形,經處罰不改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3)交通運輸企業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貨車超載的危害主要有:
1、車輛超限超載嚴重破壞了公路基礎設施。由於超載超限車輛的荷載遠遠超過了公路和橋梁的設計載荷,致使路面損壞、橋梁斷裂,使用年限大大縮短。
2、車輛超限超載,載質量增大而慣性加大,制動距離加長,危險性增大。如果嚴重超載,則會因輪胎負荷過重、變形過大而引起發爆胎、突然偏駛、制動失靈、翻車等事故。另外,超載還會影響車輛的轉向性能,易因轉向失控而導致事故。
3、駕駛人駕駛超限超載的車輛,往往會增加的心理負擔和思想壓力,容易出現操作錯誤,影響行車安全,造成交通事故。
4、由於超限超載後的車輛無法達到正常速度行駛,長時間佔用車道,直接影響著道路的暢通。
因此,駕駛車輛運載貨物或乘客時,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中的裝載規定,不得超限超載。
❹ 我國交通運輸法律法規體系有何發展趨勢
政策意見匯總
為了讓中國交通運輸行業走上更為規范、快速、高質量的發展道路,2020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交通運輸相關的政策意見,主要聚焦在公路、水路等交通管理體制改革、高質量轉型升級發展建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圍。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行業政策導向,「交通強國」建設任務將是近幾年國內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核心,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立體互聯;交通裝備先進適用、完備可控;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應快速;綠色發展節約集約、低碳環保;開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贏等方面深化落實,推動交通發展從追求速度和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綜合交通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的要素驅動向更加註重創新驅動轉變。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❺ 交通法律法規
您好!以下僅供參考:
交通肇事的相關法律法規
[釋義]
本罪主要是指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由於違反交通運輸規章制度,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刑法條文]
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15法釋〔2000〕33號)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
行為。
第四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條「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
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
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
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於問題的解釋》(1998.3.10 法釋〔1998〕4號)
第十二條審理盜竊案件,應當注意區分盜竊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
(四)在偷開機動車輛過程中發生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又構成其他罪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實行數罪並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嚴格依法處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1987.8.12法(研)發〔1987〕21號)
(三)具有下列情節之一,並符合上述(一)或者(二)的規定,按照(一)或者(二)的規定從重處罰:
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潛逃,或有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或隱瞞事故真相,嫁禍於人的;
2.酒後駕車的;
3.非司機駕駛機動車輛的;
4.駕駛無牌照車輛的;
5.明知機動車輛關鍵部件失靈仍然駕駛的;
6.具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
[說明]
一、本罪的構成要件。主體一般是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非交通運輸人員也可適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侵犯的客體為交通運輸的正常秩序和交通運輸(包括鐵路、
公路、水上、空中和城市的交通運輸)的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因違反交通運輸的規章制度而引起人身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自行車、三輪車、人力車、畜力車、殘疾人專用車等非機動車發生重大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按本罪論處。
三、本罪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看行為人有無違章行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後果,主觀上有無過失,這種過失同發生的重大事故有無必然聯系。與破壞交通工具罪的
區別,主要是看是否故意行為,是否故意破壞還在適用中的交通工具。故意製造交通事故殺人的,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❻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禁令
法律分析: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禁令包括:一、嚴禁漠視、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二、嚴禁隨意扣留車船、證件或財物;三、嚴禁隨意攔截正常行駛、航行的車船;四、嚴禁以罰代管、一罰了之;五、嚴禁趨利執法;六、嚴禁以權謀私;七、嚴禁未經查實案件事實作出處罰決定;八、嚴禁粗暴執法;九、嚴禁選擇性執法;十、嚴禁無執法證件從事執法。
法律依據:《交通行政執法禁令》第一條 嚴禁漠視、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嚴格貫徹執法為民理念,禁止對待群眾冷硬橫推、不及時受理和處理群眾投訴舉報,禁止侵害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權、救濟權、隱私權,禁止隨意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條 嚴禁隨意扣留車船、證件或財物。嚴格依法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禁止無法律法規授權扣留當事人車船、證件或財物,禁止通過證據先行登記保存變相扣留,禁止擴大證據登記保存對象范圍。
第三條 嚴禁隨意攔截正常行駛、航行的車船。嚴格執行勤務巡查制度,禁止違反規定隨意攔截正常行駛、航行的車船開展檢查,禁止不符合安全要求攔截檢查。
第四條 嚴格執行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禁止實施處罰不糾正違法行為,禁止實施處罰不說明理由、不開展普法教育。
第五條 嚴禁趨利執法,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制度,禁止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款指標,禁止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
第六條 嚴禁以權謀私,嚴格遵守廉潔紀律,禁止隱匿、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罰沒財物,禁止索要或者收受當事人財物,禁止利用職務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
第七條 嚴禁未經查實案件事實作出處罰決定,嚴格執行調查取證規定,禁止以誘導、欺騙、恐嚇、威脅等方式詢問當事人,禁止不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作出處罰決定,禁止違法推定作出處罰決定。
第八條 嚴禁粗暴執法,嚴格恪守職業道德,禁止以惡劣態度、粗暴方式對待當事人,禁止使用輕蔑、歧視、侮辱等語言與當事人交談。
第九條 嚴禁選擇性執法 嚴格秉公執法,禁止歧視性執法和濫用自由裁量權,禁止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第十條 嚴禁無執法證件從事執法,嚴格執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禁止無證執法、超越職權執法,禁止不出示執法證件上崗執法。
❼ 交通運輸法規有哪些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❽ 交通法律法規大全
無證駕駛的處理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簡稱《交法》)及實施條例和各地方的實施辦法,以及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進行歸納,無證駕駛和被視為無證駕駛的可能有以下十種情形:1.沒有駕駛證的;2.未經考試,非法取得駕駛證的;3.駕駛證被注銷、吊銷的;4.不符合駕駛條件(年齡和健康狀況),非法取得駕駛證的;5.駕駛證已超過有效期的;6.駕駛證被暫扣的;7.持軍隊、武裝警察部隊駕駛證駕駛民用機動車的;8.持境外機動車駕駛證在中國駕駛的;9.駕駛車輛超過最高准駕車型的;10.未隨身攜帶駕駛證的。有律師將1至5情形稱為「絕對」無證,6至9情形稱為「相對」無證,10情形稱為「疑似」無證。對1、3、5、6、9情形,交警處理起來不會有什麼困難。2、4情形,交警通常不能現場做出判斷,大多數情況下,駕駛人都會矇混過關;在進入司法程序時,這兩種情形可能被查實,駕駛人將承擔無證駕駛的刑事和民事責任。對7、8種情形,如是一般違法,交警大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嚴重違法,其實都應當依法按無證駕駛處理。
《交法》第十九條第四款規定:「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所以,第十種情形——未隨身攜帶駕駛證是一種違法行為,盡管它與其他無證駕駛有所不同,但對該行為應當給予處罰。根據《交法》第十五條、第九十條的規定,對未隨身攜帶駕駛證的處理如下:無論駕駛犬行駛中違法與否,均不允許駕駛人再駕駛車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扣留機動車,通知駕駛人提供駕駛證。然後,根據駕駛人提供駕駛證的情況分別進行處理:1.駕駛人提供了駕駛證,如行駛時無其他違法,給予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及時退還機動車;2駕駛人提供了駕駛證,如行駛時有違法,根據其違法的情況和未隨身攜帶駕駛證一並予以處罰,及時退還機動車;3.駕駛人未能提供駕駛證,按無證駕駛處罰。 無證駕駛的處理
❾ 適用於道路交通運輸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道路交通安全法 ;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專辦法;屬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機動車登記規定; 公路法; 路政管理規定;
還有一些:交通違章處罰規定,交通運輸條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