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保護條例
❶ 如何看待南京玄武湖並蒂蓮被遊客摘下,遊客被罰款 200 元
根據物權法,可以判斷玄武湖歸屬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管理處管理,系該管理處的物業;玄武湖中的並蒂蓮以及其他荷花屬於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管理處管理的物業的一部分;遊客偷偷採摘並蒂蓮的行為是對玄武湖公園管理處管理物業所有權的侵犯,涉嫌構成盜竊行為。
7月26日,南京玄武湖月影橋邊並蒂蓮蓬被摘走。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採摘者曹某是外地遊客,想摘下並蒂蓮蓬當紀念品帶給家人。
得知並蒂蓮蓬被採摘後,景區非常重視,連忙派出巡邏隊員在周邊查找,很快找到了採摘者曹先生。他表示從外地來寧旅遊,第一次見到這樣稀有的品種,覺得很好看,想作為紀念品帶給家人看。「這株花那麼稀有,是准備留下來做成標本供遊客欣賞的,你採摘了,別人怎麼看?」執法隊員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景區根據《南京市玄武湖景區保護條例》第36條第2款,對曹先生進行了200元罰款。對此,曹先生也意識到了錯誤,表示願意接受處罰。景區方表示,採摘下來的蓮蓬將盡力按原計劃做成標本長久保存,歡迎有製作植物標本經驗的專業機構與景區聯系。
同時景區呼籲遊客一定要文明游園,不要擅自採摘景區植物。對不文明游園行為,景區將按照《南京市玄武湖景區保護條例》進行處罰。
❷ 風景名勝區條例的文件解讀
國務院對1985年6月頒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現行條例)作了全面修訂,新的《風景名勝區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將於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了准確理解新條例的立法精神,記者采訪了國務院法制辦的負責人。問:為什麼要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答:風景名勝資源是極其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切實保護好這些資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課題。我國風景名勝資源豐富,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對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十分重視。現行條例對加強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現行條例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的需要,實踐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風景名勝區規劃制度不完善,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修改工作滯後,規劃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規劃權威性不夠,隨意變更規劃的現象仍然存在。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措施不力,許多地方對風景名勝資源重開發、輕保護,沒有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現象還很嚴重。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設置比較混亂,政企不分,權責不清。風景名勝區門票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的收取、使用制度不完善,使風景名勝區保護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影響了風景名勝區保護目標的實現。法律責任規定得過於原則,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給執法工作帶來困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在總結風景名勝區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現行條例進行修訂。新條例共7章52條,主要規定了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與管理等內容。問: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的設立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科學、合理地設立風景名勝區,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維護風景名勝區內有關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的設立主要作了以下規定:一是,明確了風景名勝區的概念、設立原則和分級。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設立風景名勝區,應當有利於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並分別規定了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條件和程序。二是,明確了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的關系。新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重合或者交叉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與自然保護區規劃應當相協調。三是,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申請設立風景名勝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在報請審批前,與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充分協商。因設立風景名勝區對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修改風景名勝區規劃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問: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的規劃作了哪些規定?答:風景名勝區規劃是做好風景名勝區工作的前提,是風景名勝區保護、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據,為了規范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審批和修改,解決當前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規劃作了以下規定:一是,規定風景名勝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並規定了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應當包含的具體內容。二是,明確了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審批機關和許可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詳細規劃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詳細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審批。三是,進一步規范了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具體編製程序。為了提高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的質量,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採用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承擔,並按照經審定的風景名勝區范圍、性質和保護目標,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編制。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公眾和專家的意見,並在必要時進行聽證,報送審批的材料中應當包括社會各界的意見和意見採納的情況以及未予採納的理由。風景名勝區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查閱。四是,明確了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地位,強化了規劃的權威性,並明確了修改程序。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對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的風景名勝區范圍、性質、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遊客容量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對其他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備案。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問:新條例對正確處理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進一步處理好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新條例明確了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即國家對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並從以下方面作了規定:一是,要求對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和自然環境實行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在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進行修建儲存危險物品的設施和開荒、開礦等活動,並對設置、張貼廣告,舉辦大型游樂活動等行為作出了嚴格限定。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築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二是,明確規定了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建設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後,依法辦理審批手續;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准。明確規定了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並與景觀相協調,不得建設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的設施。三是,要求風景名勝區內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依照國家有關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的規定執行。風景名勝區內涉及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管理和文物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還應當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問: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作了哪些規定?答: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是風景名勝區內各類活動的管理主體。為了進一步規范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新條例明確了設立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主體及管理機構的職責。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實現政企職能分開,切實履行好管理職能。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的企業兼職。風景名勝區內的交通、服務等項目,應當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風景名勝區規劃,通過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經營企業。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與經營企業簽訂合同,依法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問: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的門票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規范風景名勝區門票和資源有償使用費的收取和使用,新條例明確了風景名勝區門票的出售單位及門票價格確定的原則。進入風景名勝區的門票,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價格依照有關價格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風景名勝區內交通、服務等項目的經營企業,應當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門用於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以及風景名勝區內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損失的補償。問:新條例對違反風景名勝區管理的違法行為規定了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答:為了切實加強對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有效制止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違法行為,新條例對風景名勝區內的有關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一是,加重了對嚴重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在核心景區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等行為,規定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限期拆除,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萬元至100萬元罰款的處罰。二是,區分違法行為的不同主體,對單位違法行為和個人違法行為分別規定了法律責任。對未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的單位,規定了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處20萬元至50萬元罰款的處罰;對實施的上述違法行為的個人,也規定了相應的處罰。三是,對批准實施有關違法行為的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關主管部門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責任,並在刑事責任方面與刑法作了銜接。四是,把行政處罰與承擔民事責任相結合。在對侵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的財產的違法行為規定行政處罰的同時,要求違法者承擔民事責任,以增加其違法成本。
❸ 景點管理條例有哪些
第一條 為加強對旅遊景區景點的建設和管理,營造優美健康、安全、文明、優質的旅遊環境,規范景區景點的經營活動,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旅遊景區景點,是指以旅遊資源為基礎,為旅遊者提供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及文化娛樂等服務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包括風景名勝區、歷史遺跡、宗教寺廟、游樂園、旅遊主題公園、園林、森林公園、水庫和湖泊劃定的游覽區、溫泉療養地、海濱浴場等。 第三條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旅遊景區景點的開發、經營、參加旅遊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市旅遊景區景點實施業務指導和檢查監督。 公安、工商、國土、民政、建設、規劃、計劃、文化、宗教、文物、環保、農業、林業、海洋、園林管理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旅遊景區景點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必須按照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遵守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
第六條 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符合城市建設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
第七條 新建、擴建、改建大、中型人造旅遊景區景點建設項目,申請立項應執行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單位應提供客源市場分析報告報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會審後,再按國家基本建設審批程序報批。
第八條 禁止修建帶封建迷信色彩的景區景點。未經宗教、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不得在景區景點內建設宗教寺廟和其它宗教性質的人文景觀。
第九條 旅遊景區景點建設項目峻工時應有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人員參加。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條 旅遊景區景點的經營管理單位,必須撫育管理好區內及其外圍保護地帶的林木,不得隨意砍伐。 應做好區內的植樹綠化、花草美化、護林防火工作。古樹名木應有中英文銘牌標示。
第十一條 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旅遊景區景點及其外圍保護地帶內建設污染環境、損害景觀的設施或建築物, 嚴禁在旅遊景區景點及其外圍保護地帶傾倒垃圾,亂丟雜物、排放污水、煙塵、狩獵,放牧或墓葬。
第十二條 旅遊景區景點應詳細規劃區內的旅遊線路,樹立路牌標志。 要編寫景區景點的導游詞,培訓本單位的導游員,為旅客提供規范的導游服務。提供導游服務的人員應持證上崗。
第十三條 旅遊景區景點應加強環境衛生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配備足夠的洗手間和垃圾箱。及時清除區內的雜草、雜物、果皮、煙頭、紙屑等。
第十四條 景區景點應加大對宣傳的投入,通過刊物、音像製品、互聯網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提高知名度。
第十五條 景區景點內的經營單位,應取得衛生許可證方可經營配套娛樂餐飲服務,服務人員應有健康證並定期進行體檢。
第十六條 嚴格控制旅遊景區景點內服務性經營單位的數量,經批準的小賣部、小食店,應按批準的經營項目和規模,在指定的地點經營,不得亂擺亂設小攤擋,不得妨礙遊客觀光。 商品要有地方特色,明碼標價,不得經營假冒偽劣商品,不得強買強賣。
第十七條 旅遊景區景點要充分利用資源特點,開發健康有益的游覽和文化娛樂活動。不得經營恐怖刺激等低級趣味的娛樂項目。
第十八條 景區景點應做好安全防護設施的建設,經營登山、狩獵、探險等旅遊項目的,應制訂安全保護預案和急救措施。
第十九條 景區景點要切實加強防火安全工作,對部分危險地段要有欄桿圍護,並配足告示牌,對各種旅遊設備設施要定期檢查維修,配足消防、救護設備、人員及緊急通道指示牌。
第二十條 大中型的旅遊景區,應設立衛生室,配備醫務人員,具備處理一般事故或簡易救護的能力。
第二十一條 景區景點應配備安全保衛人員,及時清除乞丐和精神病人。防止敲詐、勒索、圍堵旅遊者等現象的發生。
第二十二條 旅遊景區景點應根據規劃,積極開發建設,不斷改善交通、安全、服務設施和游覽條件,有計劃地組織、接待游覽活動。
第二十三條 旅遊景區景點經營者和所屬主管單位要對轄屬范圍內的衛生、安全、防火、經營負總責,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接受旅客的監督。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由相應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❹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杭州市人民政府設立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風景區管委會),對西湖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風景區)實施統一管理。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編制風景區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二)按照風景區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實施保護和管理;
(三)負責風景區的規劃、土地、房產、建設管理的有關工作;
(四)負責風景區的環境保護、市政市容、環境衛生、林業林政、園林綠化、文物和水資源保護工作;
(五)負責風景區的財政、國有資產、統計、審計、物價、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以及財務會計監督工作,協助稅收征管工作;
(六)協調、配合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派駐風景區的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的工作;
(七)負責「西湖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八)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職權。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風景區管委會應當參與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的保護、規劃和建設。 建立風景區保護和管理的監督檢查制度。杭州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定期對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並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被檢查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隱瞞或拒絕。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和風景區設施的義務,並有權舉報、制止破壞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和風景區設施的行為。
對在風景區保護、建設和管理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或風景區管委會給予表彰和獎勵。
❺ 擅自穿越九寨溝被困6人獲救後被罰,這一處罰合理嗎
合理,要加強法制觀念,遵守條例規定,不要在景區內進行游泳、垂釣、攜犬進入等違法行為。大家共同維護景區游覽秩序,相互監督,發現違法行為立即勸阻或通知景區管理部門,相關部門將根據《條例》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同時,將聯合媒體對違反景區保護條例行為開展輿論監督。
景區提示:九寨溝一直實行溝內游、溝外住的規定!“8.8”地震後,九寨溝景區正值恢復和重建之中,除部分景觀對團隊開放觀光外,暫不接待散客旅遊,敬請大家諒解。為了加快九寨溝景區災後恢復重建的進程和遊客的安全,請不要私自進入景區觀光留宿,待景區重建完成全面恢復開放之日,九寨溝熱情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暢游九寨。
❻ 南京的玄武湖公園周一開放嗎
玄武湖公園周一開放。
一、玄武湖公園門票費用:
免費
二、玄武湖公園開放時間:
五洲區域:早5:00—晚10:00(夏季);早6:00—9:00(冬季)
環湖路區域:24小時開放
(6)景區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玄武湖公園的主要景點:
1、郭璞紀念館位於環洲,,2010年建成,建築面積182平方米。集中介紹了東晉著名文學家、科學家郭璞的一生和學術成果。
2、米芾拜石位於環洲北端。由三塊天然巨石組成,其中最重的過36噸。相傳米芾見奇石便「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
3、蓮花廣場位於環洲北端,佔地約5000平方米,可容納觀眾3000多人,廣場以荷葉、荷花造型為構圖,12米高的蓮花仙子雕塑及四個蓮花童子是廣場的主題標志。廣場集音樂噴泉、激光等設施為一體。
❼ 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第四章 保 護
第十九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保護制度,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及設施,落實保護措施和責任。
第二十條 對風景名勝區按其景觀價值和保護需要,實行四級保護:
(一)一級保護區內可以設置必需的步行游賞道路和相關設施,不得建設與風景名勝區保護無關的設施;
(二)二級保護區內應當限制與風景游賞無關的建設;
(三)三級保護區內可以建設符合規劃要求、與風景環境相協調的設施;
(四)四級保護區內應以綠化為主,可以建設符合規劃要求、與旅遊服務配套的基礎設施。
一、二、三、四級保護區范圍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依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詳細標定。
第二十一條 對風景名勝資源按下列規定進行保護:
(一)建立古建築、古園林、碑碣石刻及其他歷史遺址、遺跡等文物古跡檔案、劃定保護范圍、設立標志,並落實避雷、防火、防洪、防震、防蛀、防腐、防盜等措施;
(二)保護植被、加強綠化,維護生態平衡,落實環境保護、護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措施,並對重要景區、景點實施定期封閉輪休;
(三)對古樹名木登記造冊,落實保護復壯措施;
(四)劃定生態保護區域,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生長環境;
(五)加強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防止水體污染。
第二十二條 未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從事下列活動:
(一)刻字立碑、設立雕塑;
(二)捶拓碑碣石刻;
(三)恢復、建造、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塑造佛像、神像等宗教標志物;
(四)採伐樹木、挖掘樹樁(根)、放牧、採集葯材和動植物標本;
(五)佔用林地、土地或者改變地形地貌;
(六)築路、圍堰築壩、截流取水。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在依法定程序批准前,應當徵求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意見。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市、縣級風景名勝區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從事下列活動:
(一)出讓或者變相出讓風景名勝資源;
(二)開山、採石、建墳等;
(三)損壞文物古跡;
(四)砍伐、損毀古樹名木或者擅自砍伐樹木;
(五)捕獵野生動物和採集珍貴野生植物或者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生長環境;
(六)在主要景點設置商業廣告 ;
(七)在非指定地點傾倒垃圾、污物;
(八)在禁火區內吸煙、生火、燒香點燭、燃放煙花爆竹。
第二十四條 風景名勝資源屬國家所有。
風景名勝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條 對風景名勝區的國家專項撥款、地方財政撥款、國內外捐助以及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收益,必須專款專用。
風景名勝區內宗教寺廟的各種專項收入以及捐贈的使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❽ 除了偷泰山石罰款,泰山風景區還做出哪些規定
據山東人大官網12月1日消息,近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對《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2020年12月1日,《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已發布。
部分修改內容如下:
1、將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修改為:「(四)刻劃、塗污、踩踏、攀爬文物古跡、景物或者設施」;並增加兩項,作為第九項、第十項:
「(九)進入未開放區域;
「(十)撿拾帶離山石;」
2、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四條:「禁止盜采、銷售泰山石。」
3、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泰山風景名勝區內盜采泰山石的,由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銷售前款規定的泰山石的,由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或者有關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4、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泰山風景名勝區內撿拾帶離山石的,由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8)景區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泰山石的價值:
如今泰山石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穩如泰山、重如泰山、安如泰山,其降妖、辟邪、鎮宅已成為民間風俗。泰山石寧毀不折、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激勵著中華兒女為民族大業奮斗不息。人們敬仰泰山,歌頌泰山石,並用泰山石寄託自己的希冀與願望。
泰山石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自然、文化和旅遊資源,是無價之寶,一塊幾十噸的石頭是經過上億年沖洗形成的,特別是天然形成的原石,其價格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❾ 自然風光旅遊景區環境保護的相關管理制度都有哪些
一、教育與培訓
環境保護教育應當列入全民基礎教育行列,最好從幼兒教育開始,使下一代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始終具有環境保護意識.
二、景區資源分級保護
以保護景區整體生態環境為基礎,著重景區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將整個景區劃分為若干級保護區,同時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三、生態系統保護
(一)人的因素
人是自然界的過客,是風景區的客體,也是生態環境的最大破壞者.規劃區內村民居住點應限制規模擴大及人口增長,尤其應限制人口機械增長.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景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以規劃的環境容量為依據,嚴格控制風景旅遊區的建設規模.根據景點容量控制,對人流進行合理疏導和分流,避免客流在某一景點的過多集中.
(二)水 域
水是整個風景區的靈魂所在,水量和水質直接影響到風景區的景觀質量,系統的保護水域是維持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採取積極保護措施,並結合環境保護規劃,加強管理,對流域內造成環境污染的村民居住點進行治理、搬遷.景區服務中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應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集中排放,定點、定區、定向排放,不得違反排污規范.同時嚴格控制產生新的污染點.
(三)動植物資源
景區現狀植被覆蓋較好,規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封山育林工作,豐富植物種類,加強風景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物種資源,保證風景區綠化的多樣性.建立綠色走廊,搞好防護林帶建設,做好防火工作.防治景區內竹木的病蟲害,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四、環境保護規劃
(一)環境保護目標
1、大氣環境質量規劃控制目標:Ⅰ類地區Ⅰ級標准
2、水環境質量控制標准:水域功能為Ⅰ類,水質標准為Ⅰ級.
3、雜訊:分區域、分功能控制雜訊.晝間雜訊,酒店服務區不大於50db(A),生活服務區和旅遊區不大於55db(A).
(二)加強環境保護管理
1、風景區建立環境監測中心,隨時監測風景區的環境質量,以便採取相應對策,同時強化管理,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開展環保宣傳工作,指定風景區的環境治理技術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執行.
2、按照環境保護目標對策一致的原則,劃定若干級環境保護區進行管理.
3、建設環境保護設施
(1)建設垃圾處理場、垃圾轉運站、公廁,健全環衛機構,完善環衛設施.
(2)因地制宜修建相應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完善排水系統,實行雨污分流,嚴格控制排放標准.
❿ 風景名勝區條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
第三條
國家對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四條
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第七條
設立風景名勝區,應當有利於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
新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重合或者交叉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與自然保護區規劃應當相協調。
第八條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
第九條
申請設立風景名勝區應當提交包含下列內容的有關材料:
(一)風景名勝資源的基本狀況;
(二)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范圍以及核心景區的范圍;
(三)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性質和保護目標;
(四)擬設立風景名勝區的游覽條件;
(五)與擬設立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協商的內容和結果。
第十條
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文物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一條
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申請設立風景名勝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在報請審批前,與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充分協商。
因設立風景名勝區對風景名勝區內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和房屋等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十二條
起施行。
第十三條
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風景名勝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風景資源評價;
(二)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
(三)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
(四)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的范圍;
(五)風景名勝區的遊客容量;
(六)有關專項規劃。
第十四條
風景名勝區應當自設立之日起2年內編制完成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20年。
第十五條
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應當根據核心景區和其他景區的不同要求編制,確定基礎設施、旅遊設施、文化設施等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與規模,並明確建設用地范圍和規劃設計條件。
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應當符合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第十六條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省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第十七條
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採用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承擔。
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按照經審定的風景名勝區范圍、性質和保護目標,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編制。
第十八條
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公眾和專家的意見;必要時,應當進行聽證。
風景名勝區規劃報送審批的材料應當包括社會各界的意見以及意見採納的情況和未予採納的理由。
第十九條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後,報國務院審批。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詳細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條
省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省級風景名勝區的詳細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一條
風景名勝區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查閱。
風景名勝區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風景名勝區規劃未經批準的,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各類建設活動。
第二十二條
經批準的風景名勝區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對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的風景名勝區范圍、性質、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遊客容量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對其他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備案。
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
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修改風景名勝區規劃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二十三條
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規劃期屆滿前2年,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組織專家對規劃進行評估,作出是否重新編制規劃的決定。在新規劃批准前,原規劃繼續有效。 第二十四條
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和自然環境,應當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
風景名勝區內的居民和游覽者應當保護風景名勝區的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和各項設施。
第二十五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對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景觀進行調查、鑒定,並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十六條
在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一)開山、採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
(二)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
(三)在景物或者設施上刻劃、塗污;
(四)亂扔垃圾。
第二十七條
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築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
第二十八條
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准。
第二十九條
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下列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一)設置、張貼商業廣告;
(二)舉辦大型游樂等活動;
(三)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的活動;
(四)其他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
第三十條
風景名勝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並與景觀相協調,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
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建設活動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周圍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資源和地形地貌。
第三十一條
國家建立風景名勝區管理信息系統,對風景名勝區規劃實施和資源保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每年向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報送風景名勝區規劃實施和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的情況;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將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的情況,及時抄送國務院有關部門。 第三十二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風景名勝區的特點,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開展健康有益的游覽觀光和文化娛樂活動,普及歷史文化和科學知識。
第三十三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改善交通、服務設施和游覽條件。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置風景名勝區標志和路標、安全警示等標牌。
第三十四條
風景名勝區內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依照國家有關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的規定執行。
風景名勝區內涉及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管理和文物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還應當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實施情況、資源保護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對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糾正、處理。
第三十六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強安全管理,保障游覽安全,並督促風景名勝區內的經營單位接受有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的監督檢查。
禁止超過允許容量接納遊客和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區域開展游覽活動。
第三十七條
進入風景名勝區的門票,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價格依照有關價格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風景名勝區內的交通、服務等項目,應當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風景名勝區規劃,採用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經營者。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與經營者簽訂合同,依法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經營者應當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第三十八條
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當專門用於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以及風景名勝區內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損失的補償。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九條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得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
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得在風景名勝區內的企業兼職。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限期拆除,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的;
(二)在風景名勝區內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的;
(三)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築物的。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實施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未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對個人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未經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核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個人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景物、設施上刻劃、塗污或者在風景名勝區內亂扔垃圾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50元的罰款;刻劃、塗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下列活動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設置、張貼商業廣告的;
(二)舉辦大型游樂等活動的;
(三)改變水資源、水環境自然狀態的活動的;
(四)其他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對周圍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資源和地形地貌造成破壞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恢復原狀或者採取有效措施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施工。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的;
(二)風景名勝區自設立之日起未在2年內編制完成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
(三)選擇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的;
(四)風景名勝區規劃批准前批准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建設活動的;
(五)擅自修改風景名勝區規劃的;
(六)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立該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過允許容量接納遊客或者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區域開展游覽活動的;
(二)未設置風景名勝區標志和路標、安全警示等標牌的;
(三)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的;
(四)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的;
(五)允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風景名勝區內的企業兼職的;
(六)審核同意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不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建設活動的;
(七)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第四十條第一款、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關部門已經予以處罰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再處罰。
第五十條
本條例第四十條第一款、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侵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的財產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風景名勝區內違法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建設活動,自行拆除;對繼續進行建設的,作出責令限期拆除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責令限期拆除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1985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