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合同法規定合同的成立地點

合同法規定合同的成立地點

發布時間: 2022-05-08 14:32:05

合同法中關於合同成立地點

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② 合同成立時間和成立地點分別是怎樣的

合同成立時間的時間包括三種情形:1、一般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2、合同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但並未簽字蓋章,意味著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未能最後達成一致,因而一般不能認為合同成立。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後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3、確認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合同法第33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在此情況下,確認書具有最終承諾的意義。合同的實際成立。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此時可從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中推定當事人已經形成了合意和合同關系,當事人一方不得以未採取書面形式或未簽字蓋章為由,否認合同關系的實際存在。
合同成立的地點包括兩種情形:1、一般規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工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2、書面合同的成立地點。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③ 如何確定合同成立的地點

根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承諾生效,是指承諾發生法律效力。由於要約因承諾而使合同成立,因此,承諾生效尤其是承諾生效的時間直接決定了合同成立的時間。因為合同在何時生效,當事人就於何時受合同關系的拘束,享有合同上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上的義務。時間和空間是「三維一體」不可分的。承諾生效的時間與承諾生效的地點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承諾生效的地點與合同訂立的地點常常是不可分割的,而合同的訂立地點又與法院管轄權的確定以及選擇適用法律的問題密切聯系在一起。所以確定承諾生效的時間和地點意義重大。

依據《合同法》的第25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26條「承諾需要通知的,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合同法》第26條第2款的規定。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承諾需要通知的,要約人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也即為合同成立地。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計算機系統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即為合同成立地。而我國《民法通則》第15條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第39條規定「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從常理上講,收件人計算機系統或收件人所在地為其住所,即主要營業地或經常居住地。所以法律直接將收件人的主要營業地作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要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以上規定,體現了《合同法》前後相互銜接及與我國《民法通則》一般規定相互協調的原則。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受要約人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行為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即為合同成立地。

履行地點,是指合同債務人應履行行為的地點。在履行地點為履行成立的,只要適當,即發生合同消滅的效力。在其他地點為履行成立地,就可確定合同的履行地。但是合同成立地還不等同於合同的履行地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合同成立只有一個,而合同履行地則可能有幾個。如當事人為多數人時。可以各自訂立不同的履行地點。同一個合同中的數個給付不必約定相同的履行地點。即使是一個債務,也可以約定數個履行地點,供當事人選擇。此外合同履行地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或由交易習慣確定或依合同性質確定,也可由法律作出特別規定,不過,在多數情況下,合同成立地與履行地還是統一的或有著緊密聯系的。通過合同成立地與合同履行地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看出合同成立地與法院管轄權和選擇適用法律問題的密切關系。

④ 當事人採用什麼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四條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4)合同法規定合同的成立地點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⑤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成立的地點是哪裡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成立的地點是收件人的主營業地。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而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5)合同法規定合同的成立地點擴展閱讀:

合同的變更或解除

即對已經成立的合同內容的部分修改、補充或全部取消。合同一方因故需要修改、補充合同某些條款或解除合同關系時,必須徵得對方同意。亦即以雙方達成的新協議,變更或解除原來的舊協議。變更、解除合同的新協議,仍按原合同的形式辦理。

在法律或合同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如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故合同可由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而消滅。《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規定,如由於合同所依據的國家計劃被修改或取消。

由於行政命令企業必須關閉、停產或轉產,由於不可抗力以及由於一方違約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已無必要時,允許當事人一方及時通知他方變更或解除合同。

⑥ 如何確定合同的成立地點

合同的訂立又稱「締約」,是指當事人之間為了建立具體的合同關系,通過交互版進行的意思表示以達到成權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意的過程。合同的訂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生效後的法律後果。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它依要約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頭要約一般自受要約人了解時發生法律效力;非口頭要約一般要送達受要約人時發生法律效力。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取得依照他的承諾而使得合同成立的法律資格。承諾的時間是指承諾的意思表示到達要約人支配的范圍內時,承諾發生法律效力。承諾不需要通知,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要約人發出要約,受要約人接受要約,雙方達成合意,合同有效成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⑦ 合同成立的時間為

一、合同成立時間
1、一般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2、合同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但並未簽字蓋章,意味著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未能最後達成一致,因而一般不能認為合同成立。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後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3、確認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3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在此情況下,確認書具有最終承諾的意義。
合同的實際成立。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此時可從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中推定當事人已經形成了合意和合同關系,當事人一方不得以未採取書面形式或未簽字蓋章為由,否認合同關系的實際存在。

二、合同的成立地點
1、一般規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工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2、書面合同的成立地點。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三、合同單方解除效力的確定
1、合同法對當事人行使解除權的期限也作了規定。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2、當事人主張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3、當事人一方認為合同解除條件成就時,合同並不當然解除,該當事人可以不與對方協商,通過通知方式解除合同,將解除合同的主張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該合同解除。因此通知應作為解除合同的生效要件。
4、對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解除提出異議。

熱點內容
遲到罰款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2-07 08:46:07 瀏覽:824
辯論賽依法治國 發布:2025-02-07 08:40:02 瀏覽:80
南京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2-07 08:39:27 瀏覽:956
銀行貸款不還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8:27:03 瀏覽:498
婚姻法測題目加答案 發布:2025-02-07 08:00:00 瀏覽:165
行政法判決 發布:2025-02-07 07:45:44 瀏覽:420
遺產糾紛律師 發布:2025-02-07 07:43:41 瀏覽:476
婚姻方面的法律服務熱線 發布:2025-02-07 07:16:02 瀏覽:671
2017法律碩士10月聯考 發布:2025-02-07 06:42:54 瀏覽:967
騰訊控制立法 發布:2025-02-07 06:31:03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