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見義勇為條例
A. 見義勇為的判定標準是什麼
嚴格來說,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之中,並沒有對見義勇為的明確定義,只能夠在一些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中找到相關的內容。
例如2005年《重慶市鼓勵公民見義勇為條例》規定:「見義勇為指不符特定職責的公民,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與違法犯罪斗爭的行為」。
2007年《山西省見義勇為人員保護和獎勵條例》中稱見義勇為是指「非因法定職責,為保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挺身而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和搶險、救災、救人,事跡突出的行為」等。
綜上見義勇為應該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合乎正義的行為。
(1)江西見義勇為條例擴展閱讀
新時代下見義勇為的概念
在見義勇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中剔除「不顧個人安危」,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既肯定大義凜然、不怕流血犧牲的見義勇為,更鼓勵、倡導科學、合法、正當的見義智為。
「顧個人安危」和「施他人援手」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我們希望的只是在避免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對別人施以援手,這才能體現對生命的尊重。
換句話說,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提倡盲目並超出個人能力的見義勇為,而更加提倡充滿理性以及科學合理的見義智為。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別人,也能保全自己,而不是為了幫助別人就犧牲自己。
B. 法律如何規定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徵主要有: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見義勇為待遇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C. 見義勇為的認定范圍是怎樣的法律都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四條 【緊急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D. 中華人民共和國《見義勇為權益保障條例》全文
大大大大大大多多少少木木木木枯
E. 見義勇為犧牲了國家怎麼補償
法律分析: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的優良品格和行為。無論古今,見義勇為都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目前法律並沒有規定見死一定要救,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都鼓勵大家能夠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國家從精神到物質兩個層面鼓勵見義勇為,讓做好事的英雄無後顧之憂,不讓英雄掉淚。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
第十七條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見義勇為人員可以給予下列單項或者多項獎勵:(一)通報嘉獎;(二)頒發獎勵金;(三)授予榮譽稱號;(四)其他獎勵。
第十八條 對事跡特別突出、有重大影響的見義勇為人員,可以授予「見義勇為英雄」稱號;對事跡突出、有較大影響的見義勇為人員,可以授予「見義勇為模範」稱號。
國家有關部門表彰的見義勇為人員授予「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稱號,並頒發榮譽證書,給予物質獎勵。
地方政府表彰見義勇為人員所授予的榮譽稱號和享受的待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
第十九條 見義勇為人員獎勵金標准由國家有關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確定。
見義勇為人員所得獎勵金或者獎品,免徵個人所得稅。
第二十條 對擬表彰獎勵的見義勇為人員,應當進行公示,時間不少於七日。因涉及國家秘密、保護見義勇為人員人身安全等特殊情況需要保密的,可以不予公示。
第二十五條 對見義勇為犧牲人員,符合烈士評定條件的,依法評定為烈士,其家屬按照《烈士褒揚條例》享受相關待遇。不符合烈士評定條件,屬於因公犧牲情形的,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撫恤;屬於視同工傷情形的,享受一次性補助金以及相當於本人40個月工資的遺屬特別補助金。
第二十六條 見義勇為犧牲人員不屬於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個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排職少尉軍官工資標准發放一次性補助金。
第二十七條 對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優先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並給予相應的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對見義勇為犧牲、致殘生活困難的家庭或者致孤家屬,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重點幫扶。
第二十八條 對就業困難的見義勇為人員及其直系親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優先納入就業援助;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部門應當優先辦理證照,按規定減免有關費用。非因法定事由,用人單位不得辭退或者解僱見義勇為人員。
第二十九條 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子女,應當給予就學、升學照顧。具體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另行規定。
第三十條 對符合條件的見義勇為人員家庭,應當優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對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應當給予優先安排。
F. 見義勇為每年享受哪些待遇
五種行為
被認定為見義勇為行為
修訂草案規定,本條例所稱的見義勇為人員是指在法定職責、法定義務之外,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人身、財產安全,制止正在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在搶險、救災、救人中表現突出的行為人。
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實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撫恤優待與社會保障相結合的原則。
其中,制止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的;制止正在實施的侵害國家財產、集體財產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的;協助追捕抓獲罪犯、犯罪嫌疑人的;搶險、救災、救人中表現突出的;其他可以舉薦、申報為見義勇為行為的,這五種行為可舉薦、申報為見義勇為行為。
見義勇為行為
發生之日起3年內可舉薦申報
修訂草案明確,舉薦、申報見義勇為行為,應當自見義勇為行為發生之日起3年內提出。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發現見義勇為行為的,均可舉薦。見義勇為受益人應及時、主動舉薦。
在獎勵保護方面,根據表現和貢獻,給予不同的表彰獎勵。其中,縣(市、區)級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不低於5萬元的獎金,其中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再增發不低於10萬元的獎金;獲得市級見義勇為模範稱號,頒發榮譽證書,並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不低於10萬元的獎金,其中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再增發不低於20萬元的獎金;獲得省級見義勇為英雄稱號的,頒發榮譽證書並在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不低於20萬元的獎金,其中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再增發不低於30萬元的獎金。
因見義勇為負傷人員
醫療機構應及時救治
修訂草案規定,對因見義勇為負傷人員,醫療機構應及時組織救治,不得拒絕、推諉或拖延。
見義勇為人員的醫療費、交通食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護理費、康復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勞動能力鑒定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由責任人、加害人或者其監護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沒有責任人、加害人或者不能確定責任人、加害人以及責任人、加害人或其監護人無力支付的,可按有關法律法規由社會保險機構按規定支付;由受益人適當補償;見義勇為人員工作單位給予適當補助。
因見義勇為死亡或者致殘人員子女入公辦幼兒園,同等條件下應優先接受並減免部分費用;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優先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G. 江蘇規定製止家暴可認定見義勇為,你是如何看待這一規定的
家庭暴力是近年來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彙,很多家庭都存在著家庭暴力的情況,例如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和經濟控制等等,這些暴力的手段都是違反人道主義的,施暴者的暴力行為,對於受害者的心理和身體都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和陰影,江蘇省規定製止家暴可以被認定為見義勇為的行為,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三、結語
這條規定一出,很多人都非常的認同和贊,可因為這條規定保證了人權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止那些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更不會讓見義勇為的人心寒。
H. 見義勇為的各地政策
1、北京市
北京為見義勇為致殘人員發放定期傷殘生活補助,為滿足一定條件的見義勇為犧牲人員遺屬發放定期撫恤金。其中,傷殘生活補助參照因公致殘軍人撫恤金標准發放,根據傷殘級別確定從262元/月到2663元/月十個級次;遺屬撫恤金標准參照病故軍人遺屬待遇標准發放,確定為1411元/月。
見義勇為犧牲人員的家屬、致殘人員及其家屬,在支付住房租金、醫療費、子女上學費用等方面有實際困難的,由所在區、縣人民政府給予經濟補助。
2、上海
事跡突出的見義勇為人員,經市評審委員會評定後,由市綜治委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並給予物質獎勵。對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表彰可以公開進行,也可以秘密進行。公開表彰應當事先徵得當事人的同意。
被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的人員報考學校或者應聘就業時,在同等條件下,學校、單位應當優先錄取、錄用。
3、重慶
對受到嘉獎的,由區縣(自治縣、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構發給不低於五千元的獎金。對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由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發給不低於一萬元的獎金。
對授予「見義勇為英雄」稱號的,由市人民政府發給不低於五萬元的獎金;其中,犧牲的或因致殘而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發給不低於二十萬元的獎金。
4、四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設立見義勇為保護獎勵基金,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事機構具體管理。見義勇為保護獎勵基金用於: (一)獎勵見義勇為人員; (二)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資助見義勇為傷殘人員和犧牲人員家屬。
「見義勇為公民」、「見義勇為勇士」、「見義勇為英雄」稱號的見義勇為人員,可享受如下特殊照顧:(一)符合就業條件的,享受優先待遇;(二)本人或其子女符合徵兵條件且自願的,優先推薦應征入伍;(三)符合合國家公務員錄用條件的,優先錄用。
5、廣東
因見義勇為而犧牲、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將獲得政府支付的撫恤金。犧牲人員將獲得廣東省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三十萬元、行為發生地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十五萬元以上的撫恤金。
符合烈士評定條件評定為烈士的,按照《烈士褒揚條例》的規定享受烈士褒揚和烈士遺屬的撫恤待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二十萬元、行為發生地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十萬元以上的撫恤金。
I. 哪些情形是可以被認定為「見義勇為」的
「我們在認定過程中首先明確,好人好事不等於見義勇為。」柴珠峰介紹,見義勇為是指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與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作斗爭或者搶險救災的行為。
具體來看,包括同正在進行的侵犯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同正在進行的危害國家安全、妨害公共安全或者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在搶險救災中,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生命財產的;
以及其他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生命財產安全免受正在遭受的侵害,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救助的行為。
見義勇為在北京將獲得的獎勵:
北京市對見義勇為人員實行統一的獎勵標准,不論京籍、非京籍,均按見義勇為行為發生時上一年度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給予每人不低於該數額的一次性獎勵。
被評定為烈士的,除享受國家有關待遇外,同時發給本市地方烈士褒揚金,標准為上一年度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對未評定為烈士的因見義勇為死亡人員,以市政府名義發放褒揚金,標准為見義勇為人員死亡時上一年度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對見義勇為人員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