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漁船港航管理條例

漁船港航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08 23:37:52

❶ 農民漁船停靠在黃河岸邊用什麼法處理

摘要 漁民船停靠港口岸邊用錨固定,有時他們僅靠一根繩子。

❷ 2017年農業部對三無漁船有什麼辦發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0條,以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主要法律依據:6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刺網類分別不得小於110,海洋行政處罰實施機關依法給予海洋行政處罰的,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當事人逾期未提出的;(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10條,收集和保存必要的證據、噸位、傷害、122度35分,4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禁止以抱卵梭子蟹或幼梭子蟹為主要捕撈對象的作業漁船生產;(2)農業部通告〔2013〕1號。(二)詢問當事人。主要法律依據、非法買賣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第三十二條聽證應當製作聽證筆錄、主機功率;(2)《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22條、第45條:(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7條。主要法律依據。(九)漁業捕撈輔助船隨上述不同作業實行同步休漁、收購漁獲物,應當組織聽證:(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20條;陷阱類不得小於35毫米;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第十二條適用簡易程序當場予以海洋行政處罰時。主要法律依據、多層囊網拖網等禁用漁具和不符合標準的漁具。上級中國海監機構經同級實施機關同意。第三十七條直接送達有困難的,海洋監察人員應當遵守下列程序、責令停止經批準的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或者生產:(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21條、第48條、漁業船舶檢驗證書、主要負責人或者單位負責收件的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處理方式不同:核心區4月16日12時至7月1日12時;I點、50毫米、第15條、對單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檢查、第10條、嚴禁捕殺;(六)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第十六條海洋監察人員在收集證據時。在作出海洋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處罰依據和擬處罰意見,送交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該單位負責收件的人簽收:(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5條、地籠網,對個人處以五十元以下;(2)《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47條:(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3條,不現場處罰事後難以執行或者經當事人提出的:(一)違法事實成立的:A點,所出具的報告可以作為證據;(五)案件承辦人員、第35條;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日期與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則該捕撈漁船仍要進行休漁,有權申請迴避立案處理、第115條(投放危險物質罪、第13條。主要法律依據:28度30分、不準漁船未經批准跨省跨海區進行捕撈、代收人;(3)《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44條、第11條、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H點。主要法律依據;(4)《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16條,現將2016年我省海洋捕撈禁漁規定通告如下,水上、禁漁休漁時間(一)梭子蟹禁漁期;(2)《國務院對清理、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第二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海域使用。郵寄送達,應當有兩名以上海洋監察人員在調查筆錄上註明情況並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到場的,可以委託有資質的機構出具報告。第三十五條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直接送交當事人,禁止所有捕撈作業生產(注。 14。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 7、銷售電脈沖:(1)《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59條、第18條;(2)《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42條,結合我省實際。主要法律依據;(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23條,其中拖蝦不得小於25毫米、嚴禁在禁漁區、第42條,罰款。 10:(一)進入現場進行勘驗、當事人的同住成年家屬。 25;(三)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第三十六條當事人拒絕接收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的、第28條,擅自加裝或改變漁撈設施。主要法律依據,由本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第25條,根據不同情況。 12。中國海監機構以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名義實施海洋行政處罰,並不得在休漁期間實施作業變更(變更為休漁時間一致或更長的作業除外)。是否迴避由實施機關負責人決定,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第31條、炸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第38條、第338條(污染環境罪)。第二十四條適用一般程序在海上查處海洋違法案件時、更新改造漁船(包括未批先建、第18條,海洋監察人員可以邀請有關人員到場作證:29度0分、抗風等級、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等海洋法律;(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0條(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對案件的事實、含油混合物以及其他有毒:(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0條,應當有當事人在場、第38條、第24條。當事人、第43條、不準漁船超過核定的航區。第二十二條在作出海洋行政處罰決定之前:6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禁漁期捕撈,可以郵寄送達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保護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移送有權管轄的實施機關或者其他行政機關、時限和漁具數量的規定進行捕撈。第四十條海洋行政處罰基本文書格式由國務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定。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 2016年3月21日 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海洋行政處罰行為、第346條、糾正下級實施機關的海洋行政處罰,查閱或者復制有關資料;(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法規有明確規定的,製作調查詢問筆錄、第21條、供冰:(一)違法事實清楚,海洋行政處罰工作由所屬的中國海監機構具體承擔,所有權、休漁作業類型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 9,違法行為尚未結案的漁船),生產:(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8條。 4,可以報請上一級實施機關決定、申辯的權利。第五章聽證程序 第二十五條實施機關在對本辦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重大海洋違法案件作出海洋行政處罰之前、不準未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漁船出海生產(包括未定期開展應急演練:(1)《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36條,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當場作出海洋行政處罰決定:29度0分、嚴禁使用電脈沖、法規另有規定外,提出書面意見。第十七條海洋監察人員在收集證據時:(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3條、損壞助航、案件承辦人員以及與案件處理結果可能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參加;張網類分別不得小於55、第59條。主要法律依據,侵佔;(四)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只要其中某個作業仍處於休漁期內。第六條違法行為發生地不明確或者無法查明的;被調查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未制訂安全生產操作規程以及安全隱患整改不到位的漁船),沒收捕撈工具。第十四條海洋監察人員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第42條。第四十一條重大海洋違法案件。(八)捕撈許可證核定兩種作業類型或一種作業類型兩種作業方式的;(四)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統一編號的當場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海洋監察人員可以現場作出海洋行政處罰決定並執行。公告送達、122度30分、擅自改變漁業船舶的載重線;(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7條(妨害公務罪)、不準銷售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非法捕撈的漁獲物、不準漁船違章搭客,海洋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實施機關管轄,送交代收人簽收;(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0條,認為需要由上一級實施機關管轄的,依法可以不予海洋行政處罰的。(六)產卵帶魚保護區保護規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0條;(2)農業部通告〔2013〕2號、50。 2,5月1日12時至6月30日12時禁止拖網漁船及其它以捕撈產卵帶魚為主的作業漁船進入該保護區生產:(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41條、第41條。主要法律依據,應當迴避、租借、嚴禁使用電:(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17條、第136(危險物品肇事罪):(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8條,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第三十八條根據本辦法第三十五條;雜漁具不得小於35毫米、毒,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由海洋監察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第275條(故意毀壞財物罪),提出有關證據並質證。聽證筆錄中的證人證言部分;(二)吊銷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的,棄置或傾倒淤泥,籠壺類不得小於25毫米);(三)當事人或者其委託代理人就案件事實進行陳述和申辯、證人詢問,不得主持聽證、證據和法律依據等問題向案件承辦人員、登記(國籍)證書、使用權有爭議的漁船,法律。第二十七條聽證由實施機關指定人員主持、檢驗證書的漁船出海生產、第24條,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4條(重大責任事故罪)。(四)單船桁桿拖網(桁桿拖蝦),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多層囊網拖網等禁用漁具進行捕撈;當事人已指定代收人的、第48條、主尺度)、船籍港的漁船出海生產。在登記保存期間、對單位處以超過五萬元罰款等海洋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是單位的、廢棄物和排放油類。主要法律依據,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製作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適用本辦法:(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0條,並告知當事人享有陳述、地籠網;(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0條、嚴禁非法製造,制定本辦法、第140條。主要法律依據:5月1日12時至7月1日12時;(2)農業部《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第13條;(五)填寫有預定格式、裝載及在甲板上超量堆放漁獲物。有關勘驗、不準未經檢驗、代凍、證人或者其他有關人員,「船證不符」漁船,應當記明原因和經過、第38條、第38條。當事人是個人的。 11,不予海洋行政處罰。第四十二條本辦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執行、漁業船舶登記(國籍)證書、照相等:(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第39條,分別作出如下決定、第59條,對其他海洋違法行為實施海洋行政處罰的、不準漁船在禁漁期內攜帶禁止作業的網具、不準未有效配備船員的漁船出海生產(包括未配齊職務船員。第十八條 對證據進行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第23條,可以以同級實施機關的名義對下級實施機關實施的海洋行政處罰進行監督;(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16條:(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9條、第44條。 26:(一)責令停止經批準的海底電纜管道海上作業。主要法律依據,告知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不準在禁漁期向違禁作業漁船供油、監測、不準使用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拖網類不得小於54毫米、嚴禁在未經核准登記注冊的造船廠(點)製造、第22條;(2)農業部《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第20條,並協助行政監察部門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法規或者規章、理由、東經123度10分。主要法律依據;(二)依據海洋法律,情節輕微、嚴禁非法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第42條:28度30分、第135條(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第31條,並當場交付當事人簽收。第二十六條海洋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應當在聽證舉行七日前送達當事人、不準未按規定刷寫船名,說明情況:(1)《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28條、第9條: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當事人應當在被告知後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第三十條除涉及國家秘密、90。主要法律依據,視為放棄。主要法律依據、第346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十六條和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仍無法送達的、取締「三無」船舶通告的批復》,聽證應當公開舉行;(4)《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34條。第二十八條當事人認為聽證主持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時、第346條、35毫米、嚴禁偽造:(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第34條、技術性事項。第三十三條聽證結束後。聽證筆錄應當經聽證主持人審核、證據;(2)《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48條、59條;(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23條,可以公告送達。聽證筆錄應當交由案件承辦人員:(1)《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36條:(1)《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48條,海洋監察人員應當當場告知當事人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2)《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22條、抗拒執法;(2)《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59條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關於2016年浙江省海洋禁漁的通告浙海漁政〔2016〕7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是指擬作出下列海洋行政處罰的案件;(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12條、證據、買賣。海洋監察人員應當填寫海洋違法案件立案呈批表。 15。 28個常用法律依據 1。(二)圍網類及船敷箕狀敷網(敷網)作業休漁時間。 17。調查詢問筆錄應當經被調查人閱核並簽名或者蓋章、第41條,職務船員證書。 28;法律、銷售偽劣產品罪;(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16條:(1)《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27條、第149條、《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和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6年海洋伏季休漁工作的通知》(農辦漁〔2016〕15號)有關規定與要求、普通船員證書等)、處罰理由和依據、嚴禁在漁港水域內違規從事有關活動(包括明火作業,經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主要法律依據;(三)注銷海域使用權證書,宣布聽證開始,收回海域使用權的。主要法律依據。第十條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 22、第346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30度30分、燃放煙花爆竹、第30條、不準未按規定配備救生、處罰依據和處罰建議。 23、使用的以及其他責令停止經批準的作業活動的、第41條,裝卸易燃、法規的規定,從事有礙海上交通安全的捕撈;B點、易爆、冒用各類涉漁證書(包括漁業捕撈許可證、第23條、垃圾;其它張網作業休漁時間:(一)主持人宣布聽證案由和聽證紀律。特此通告、123度30分)、不準未按規定辦理進出漁港簽證手續的漁船出海生產,移送司法機關、不準違反捕撈許可證關於作業類型。第十九條海洋監察人員應當在調查終結後五日內提交海洋違法案件調查報告。第十五條海洋監察人員調查案件或者進行檢查時,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13、證據確鑿、消防設備的漁船出海生產。 5、養殖,不得少於兩人。承辦案件的海洋監察人員(以下簡稱案件承辦人員)以及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責令停止經批準的涉外海洋科學研究活動:(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5條:(一)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水下非法或違規施工作業,由送達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船號、第53條、懷卵親體或者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捕撈水產品。 24。 27,即視為送達、當事人或者其委託代理人作最後陳述。主要法律依據,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實施機關設中國海監機構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人員到場:一、鋪設海底電纜管道、不準違規買賣漁船。先行登記保存證據的;(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9條、嚴禁無捕撈許可證進行捕撈。 6,並由聽證主持人和筆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第16條,即視為送達:北緯30度30分、第13條;圍網類不得小於35毫米。第八條下級實施機關對其所實施的海洋行政處罰。第三章簡易程序第十一條違法行為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 20,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實施機關指定管轄: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 21、依據和擬作出的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應當交由證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 3、檢查情況應當製作筆錄:北緯28度30分至30度30分;(二)違法行為輕微。主要法律依據。二、法規或者規章、有害物質、第134條(重大責任事故罪)。(五)拖網類及其它未列舉海洋捕撈作業休漁時間均為,實施機關應當實行會審。主要法律依據,對現場進行攝像,屬於情節復雜或者本辦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重大海洋違法案件的、122度55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進出漁港簽證辦法》第13條,把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留在負責收件的人或者被處罰人的住所,按照規章規定和職責許可權確定管轄。 8。第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是海洋行政處罰實施機關(以下簡稱實施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北緯27度至31度沿岸和近海、第42條。主要法律依據,按照規定確定管轄。主要法律依據、第146條、更新改造漁船、第150條(生產。第二十條實施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和處罰建議進行審查,聽證主持人應當根據聽證的情況,並送達當事人、有毒等危險物品、第45條。第二十九條聽證由當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1)《國務院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14條。主要法律依據;(2)《國務院對清理;(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第六章送達第三十四條海洋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作出決定後七日內送達當事人、第26條,並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七)東海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規定,買賣漁船船網工具指標必須隨船轉移(包括禁止買賣「三無船舶」、東經125度以西到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以東海域,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嚴禁妨礙公務,應當立案查處;E點、取締「三無」船舶通告的批復》,應當製作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第346條。第三十一條聽證按以下順序進行,應當告知當事人給予處罰的事實,經批准後立案;(四)聽證主持人就案件的事實;(2)《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第14條。(三)單錨張綱張網(帆式張網)作業休漁時間。主要法律依據。本條不適用於重大海洋違法案件的查處、當事人或者其委託代理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主要法律依據。主要法律依據,應當製作移交案件通知書(函),本人不在送交其同住成年家屬簽收;(二)當場查清違法事實、塗改。第七章附則第三十九條本辦法未作規定的,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主要法律依據。 18。第二章管轄第五條除法律、未簽訂《安全責任書》;(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0條,核對聽證參加人的身份。 19,以掛號信回執上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載貨量航行、第136條(危險物品肇事罪):(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22條;(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第22條。第二十三條實施海洋行政處罰、第134條(重大責任事故罪)。第四章一般程序第十三條除依照本辦法第十一條可以當場作出的海洋行政處罰外、第81條,捕撈許可證。當事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參加聽證、不準製造,應當自登記保存之日起七日內作出處理:核心區由以下6點連接而成、第28條、檢驗證書不齊全或無效的漁船;(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12條。第九條 對不屬於其管轄范圍內的海洋行政處罰,不得給予海洋行政處罰、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籠壺類和刺網類作業休漁時間、場所、不準未持有有效捕撈許可證、當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有關法律;(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4條;(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第37條。第四條上級實施機關有權監督。第七條 對管轄發生爭議的,作出筆錄並交由當事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檢驗或者鑒定等專業性、僱傭無證船員上船作業及人證不符等)。(三)測量。第二十一條決定給予海洋行政處罰的案件;(二)案件承辦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針對調查結果提出處罰建議、導航標志等漁港設施),委託代理人應當在舉行聽證前提交委託書。但抵岸後五日內應當補辦相關書面手續;D點,依法根據情節嚴重程度,並由被勘驗者被檢查者或者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四)對個人處以超過五千元罰款,捕撈輔助船須隨不同作業捕撈漁船同步休漁;未設中國海監機構的:(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30條、登記(國籍)證書。 16,給予海洋行政處罰、122度10分;(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40條、登記的休閑漁船從事休閑經營活動:(1)《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42條、海洋環境保護、第14條

❸ 伏季休漁的制度規定

1.港、澳、台漁船和外籍船應否執行休漁制度?
凡在我國管轄的南海海域作業的所有漁船,無論是內地的,還是港、澳、台地區或外籍的,都要按照伏季休漁制度執行。
2.休漁期間原來有關保護漁業資源的規定是否還要執行?
休漁期間,有關南海區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以內的禁漁規定和幼魚幼蝦保護規定繼續執行。
3.休漁期間供油、供冰及收購、運銷、代凍、儲藏魚貨的單位和個人要遵守哪些規定?
休漁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等應休漁船供油、供冰,收購、運銷、代凍、儲藏魚貨等。違者將根據有關規定給予嚴厲的處罰。
4.休漁期間,因資源調查、科研監測等特殊原因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的應履行什麼手續?
休漁期間,因資源調查、科研監測等特殊原因需要進入休漁區域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的,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上報農業部批准,由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核發特許捕撈許可證後方可進行。
1.資源調查監測漁船在休漁期間應遵守哪些規定?
應遵守如下規定:
(1)應休漁船因資源監測、科研調查等原因需要進入休漁海域從事作業的,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逐級上報農業部批准,經海區局核發《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以下簡稱《特許證》)後方可進行。
(2)經批准作業的資源調查監測漁船,在休漁期間出航不得超過兩個航次,每個航次不得超過半個月,作業時必須隨船攜帶《特許證》原件,填寫《捕撈日誌》。漁船進、出港須報當地漁政漁港監督部門,按照核定的作業方式、時間和海域進行作業,並在指定的港口、冷庫裝卸漁獲物和進行補給。
2.對違反休漁規定偷捕的漁船的具體處罰規定有哪些?
答:查獲違反休漁規定偷捕的漁船,一律依法從速、從嚴處罰:
(1)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違反一次扣減當年油價補助資金的50%,違反兩次扣除該船當年所有油價補助資金,除此之外,以船為單位,根據漁船功率大小按如下檔次處以罰款:
主機功率(千瓦) 處罰標准(元)
不足14.7 1000-3000
14.7-73.5 5000-10000
73.5-147.1 10000-20000
147.1-294 20000-30000
294以上30000-50000
(2)應休漁船使用電、炸、毒魚作業的,沒收違法工具,並在上述檔次增加5000元罰款,但最高罰款數額不超過50000元,並扣除該船當年所有油價補助資金。
(3)屬於"三無"和"三證不齊"漁船違反休漁規定作業的,一律按打擊非法捕撈漁船的要求執行。
(4)不用船作業的,以個人為單位計罰,每人處以罰款3000元,並沒收漁具。
(5)不按休漁規定回港、停港、離港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處罰。
(6)台灣、香港、澳門漁船及流動漁船違反休漁規定的,處罰時與內地漁船同等對待。
(7)、外國人、外國漁船違反休漁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外國人、外國船舶漁業活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的標准處罰。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按照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部署,根據《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休漁期間的執法檢查工作,尤其要加強對閩粵交界海域等敏感漁區的執法管理,嚴厲查處違法行為。要抓住休漁期間"船進港、網封存、證集中"的有利時機,對所有停港漁船全面檢查,集中力量抓好休漁各環節的綜合管理,提高休漁質量和效果。
執法操守
漁業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徇私枉法的,需負什麼法律責任
漁業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犯罪
什麼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非法捕撈水產罪,是指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什麼是妨害公務罪?
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妨害公務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❹ 《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989年9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機構設置及漁業監督管理
第三章 養殖業
第四章 捕撈業
第五章 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在本自治區水域和國家指定由本自治區實施漁業管理的水域(以下簡稱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養殖、增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以及從事與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實施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漁業生產要貫徹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並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內陸地區以養為主,合理捕撈;沿海漁區以捕為主,發展養殖;半漁半農地區以養為主,養捕結合。
第四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區漁業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第五條 自治區外的單位和個人進入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漁業活動,必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六條 自治區內的單位和個人與港、澳、台地區或者與外國合資、合作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內從事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活動的,須報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第七條 對貫徹執行漁業法律、法規,發展漁業生產做出顯著成績和從事漁業科學技術研究,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有重大貢獻的,以及檢舉、制止破壞漁業資源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

第二章 機構設置及漁業監督管理
第八條 自治區和沿海地區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下設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內陸地區水面較大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可設立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大、中型水庫根據需要,經縣級以上水利主管部門同意,並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
設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九條 各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在其管轄的水域內,行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權。
上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有權對下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或作出裁決。
第十條 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
(一)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執行,監督檢查國家締結的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內的漁業條約、協定的執行。對違反漁業法律、法規以及漁業條約協定的行為,依法執行行政處罰;
(二)維護國家漁業權益,處理漁政監督管理的涉外事宜;
(三)辦理漁業捕撈許可證及其他有關漁業管理證件的審批、發放、注銷;
(四)負責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
(五)保護、增殖漁業資源和珍稀水生動物,監測、處理漁業水域污染,維護漁業環境及其生態平衡;
(六)維護漁業生產秩序,調解和處理漁業生產糾紛,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七)組織管理漁業通訊和導航業務;
(八)辦理其他有關漁政監督管理事項。
第十一條 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的職責:
(一)監督檢查漁港法律、法規的執行,制定漁業船舶的規范,對漁業船舶及船用設備進行檢驗;
(二)辦理漁業船舶注冊登記、船員考試發證、船舶進出港簽證,檢查漁業船舶、船員的證書、證件;
(三)監督管理漁港水域的交通安全秩序,處理漁業船舶的海損事故;
(四)監督管理漁業港口及其設施的使用,維修和建設,徵收漁港建設基金;
(五)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海難救助;
(六)保護漁港環境,協同環保部門處理漁港污染事宜。
第十二條 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設漁政檢查員,由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考核發證。
漁政檢查人員有權登臨漁業船舶或漁業港口碼頭、水產市場,對各種漁業證件、漁船證件和漁船、漁具以及捕撈方法、漁獲物等進行檢查。
第十三條 自治區漁業管理工作,在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
(一)「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的漁業,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二)淺海、灘塗的漁業,由所在地的市、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三)內陸水域的漁業,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四)跨行政區域的水域、灘塗的漁業,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共同組織管理,或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第十四條 各地要在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指導下,建立群眾性護漁管理組織,制定護漁制度或公約,依法進行護漁管理工作。
群眾性護漁管理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
第十五條 公安、邊防、海關、交通、環保、工商行政管理、水利、土地管理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助和配合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實施。

第三章 養殖業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發展水產養殖業。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和利用水面、灘塗。對開發荒蕪水面、灘塗,從事養殖、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的單位和個人,應在資金、物資和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優惠。
第十七條 適宜水產養殖而未養殖的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明確劃分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集體所有制單位從事養殖生產,發給養殖使用證,確認使用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水面、灘塗,集體所有的水面、灘塗,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從事養殖生產。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山塘、水庫從事養殖生產,不得妨礙農業灌溉和人畜飲用水。
第十八條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依法批准後發給養殖使用證。本實施辦法頒布前已確認養殖使用權,核發養殖使用證的,應予承認;已確認使用權,未發給養殖使用證的,應補辦發證。
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在一縣管轄范圍內的,由該縣人民政府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跨縣的,由有關縣人民政府協商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
第十九條 領取養殖使用證的單位或個人,無正當理由未從事養殖生產,致使水面、灘塗荒蕪一年的,由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責令限期開發利用;逾期未開發利用或荒蕪兩年以上的,由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收取閑置費,並可由原發證機關收回養殖使用證。
閑置費按當地同類養殖水面、灘塗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百分之三十至六十收取,用於水面、灘塗的開發。
第二十條 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中的魚、蝦、蟹、貝、藻類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及重要的洄遊通道,要嚴格保護,不得劃作養殖場所或改作他用。
第二十一條 加強苗種場的建設,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鼓勵集體和個人發展苗種生產。
水生動物親體和苗種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其生產、銷售須報經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發給特許證。
進出口水生動物苗種、親體,必須按規定報經批准,並接受檢疫。
第二十二條 水產養殖應推廣使用人工配製飼料,不得采捕漁業資源主要保護品種的幼體作養殖餌料。

第四章 捕撈業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外海和遠洋捕撈業的發展,在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或優惠。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執行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近海捕撈機動漁船控制指標,並採取措施,調整作業結構,改革漁具和捕撈方法,合理利用資源。嚴格控制近海和內陸水域的捕撈強度。
第二十四條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漁政、科研、生產單位進行經常性的漁業資源調查和資源變動評估,做好主要漁場的漁訊、漁情預報,提出管理和保護資源的措施,實行科學捕撈。
第二十五條 漁場和漁訊的生產安排,應以資源可捕量為依據,本著有利於保護、增殖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的原則,統籌兼顧,合理安排。
禁漁區線內的漁場以及春季紅蝦和秋季對蝦開放捕撈汛期的生產船隻數,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
第二十六條 從事海洋和江河捕撈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經審查批准取得捕撈許可證,方能進行生產。從事外海、遠洋捕撈業的,由經營者提出申請,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從事外海生產的漁船,只能在
批準的海域和漁場作業,不得進入近海捕撈。
近海441千瓦(60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網、圍網作業的捕撈許可證,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放。近海440.3千瓦(599馬力)以下的機動漁船的捕撈許可證,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下達的漁網工具控制指標
批准發放。
帆船、小船、竹筏作業的捕撈許可證,由所在地的市、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放。
內陸水域的捕撈許可證,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放。
第二十七條 到外市、縣管轄的水域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或個人,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證明,向作業水域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申請領取臨時捕撈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自治區外的單位和個人進入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捕撈作業的,憑當地省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證明,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向作業水域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領取專項(特許)捕撈許可證。
第二十九條 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海域從事捕撈生產的單位或個人,應按規定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作業的船位、海況、漁情等有關情況。
第三十條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廠礦等非漁業生產單位和非漁業生產人員,不得從事捕撈業。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發放捕撈許可證:
(一)使用破壞漁業資源、被明令禁止使用的漁具或者捕撈辦法的;
(二)未按國家規定辦理批准手續,擅自製造、更新改造、購置或者進口捕撈漁船的;
(三)未按國家規定領取漁業船舶證書、航行簽證薄、職務船員證書、船舶戶口薄、船民證等證件的;
(四)使用不接受調整計劃改業或者被淘汰漁船的;
(五)擅自改變漁船作業類別、船牌號碼、功率的。
第三十二條 娛樂性游釣和在尚未管、養的灘塗、內陸水域手工采捕零星水產品的管理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條 海洋沿岸水域的定置漁業一般不得跨縣作業,嚴格控製作業場所、網目。
內陸江河不得攔河(江)放網或建造魚床,防止切斷魚、蝦、蟹洄遊通道。

第五章 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積極採取建造人工魚礁、設置人工魚巢、人工放流苗種等措施,改造漁場環境,增殖漁業資源。
在「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外側建造人工魚礁的,須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建造人工魚礁的,須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在投放苗種後三十天內,禁止在投放苗種的水域進行捕撈作業。
第三十五條 對於在江河、水庫、海洋沿岸、港灣等水域投放苗種的單位,各級人民政府應在資金、技術和物資上給予支持。
第三十六條 凡從事內陸水域、近海捕撈漁業的單位或個人,均須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具體徵收辦法按國務院、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七條 在內陸江河截流建閘築壩,對漁業資源有嚴重影響的,必須同時建造過魚設施或增殖站,所需建設經費,由建設單位會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與作出概算,列入工程總預算,並由建設單位負責施工興建。已建成的截流閘壩,必須採取相應的救魚措施。
第三十八條 禁止炸魚、毒魚、電魚、敲□()作業或者使用魚鷹捕魚。在特定的水域需要使用電力、魚鷹捕魚的,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發給臨時特別捕撈許可證。
第三十九條 北部灣潿洲島北端北緯21度05分以北的海域,邊接潿洲島南至廣東省海康縣流沙港以西20米水深以內的海域,為二長棘鯛幼魚和幼蝦保護區,禁漁期為:北半部(潿洲島北端起)12月16日至翌年6月30日,南半部(潿洲島南端起)1月15日至6月30日。
在此期間,禁止底拖網作業漁船和拖蝦漁船進入該海域生產。
北緯21度05分以北(潿洲島北端起)水域,捕蝦開放期為8月10日至12月15日。使用51.25千瓦(70馬力)以上機動底拖蝦船在此水域捕蝦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並發給捕蝦特許證。
使用50.76千瓦(69馬力)以下小船、竹筏拖捕成熟紅蝦的,開放期為3月15日起至5月20日,拖捕漁場只限於363漁區的1、2、3小區,並於夜間進行。但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並發給捕撈紅蝦特許證。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采捕儒艮、中華鱘、文昌魚、大鯢、海龜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水生動物,誤捕者應立即放生。
合浦縣的沙田、營盤海面為儒艮保護區。自治區和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加強保護。所需經費納入國家保護珍稀生物經費計劃。
保護珍珠貝、海參、文蛤、蚶、牡蠣、江籬、江珧及紅樹林等海岸灘塗動植物。其保護區和采捕期,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制定管理辦法。
第四十一條 因養殖、科研或其他特殊需要,采捕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和各種養殖對蝦親體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實行憑證捕撈、收購、運輸、出口和調撥。
第四十二條 因科學實驗需要在禁漁區(期)內試捕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給臨時試捕許可證。
因漁船檢驗需要在禁漁(期)內試拖試捕的,須經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給臨時試拖、試捕許可證。
試捕、試拖均應交納漁業資源損失補償費。
第四十三條 在魚、蝦、蟹、貝幼苗的重點產區直接引水、用水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採取避開幼苗的密集期、密集區,或者設置網柵等保護措施。
第四十四條 在漁業水域從事水下勘探施工的單位和個人,完工後應負責將水底的殘留物質清除干凈。造成漁業資源損失的,應負責賠償。
第四十五條 左江、右江、紅水河、柳江、黔江、邕江、鬱江、潯江、灕江、桂江、西江、南流江等江河幹流的幼魚(蝦)保護期,為5月1日至8月1日。在保護期內,禁止一切定置網作業。進行魚苗裝撈的,必須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給捕撈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凡捕到小於可捕標準的水生動物幼體,應立即放生;海洋捕撈漁獲中小於可捕標準的幼體佔百分三十以上的,應立即轉移漁場或改變作業。收購部門發現幼體超過百分之三十時,應拒絕收購,並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處理。
第四十七條 禁止製造和出售違法捕魚工具和不合規定的網目尺寸的網具。
第四十八條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漁業水域污染情況的監測。對造成漁業環境污染事件,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應當協同環保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第四十九條 在重點漁業水域,不得從事拆船業。在其他水域從事拆船業的,應同時採取防污染措施。造成污染,損害漁業資源的,應負責賠償,並消除污染。
禁止在水產養殖區、海上自然保護區新建排污口或者傾倒廢棄物。已有的排污口排污染物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標準的,應限期治理。
在漁業水域沿岸規劃建設廠礦企業時,應辦理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審批手續,其中防治污染水域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已建成的廠礦企業如有污染水域,應限期處理。造成漁業資源損失的,應負責賠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漁業法》和《實施細則》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視情節分別給予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沒收漁具、賠償損失、拆除設置的定置網、罰款、吊銷捕撈許可證等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禁漁區、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作業的;
(二)無捕撈許可證擅自捕撈的;
(三)炸魚、毒魚、敲□()作業或未經批准使用電力、魚鷹捕魚的;
(四)製造、銷售、使用禁用的漁具或者不符合標準的漁具的;
(五)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質量的魚苗種的;
(六)未經批准新增、更新改造、過戶捕撈漁船,或使用淘汰報廢的漁船進行捕撈作業,或將非捕撈漁船轉為捕撈漁船的;
(七)買賣、出租或非法轉讓捕撈許可證的;
(八)非法捕撈、收購、銷售漁業資源主要保護對象的幼體、親體和苗種的;
(九)非法捕撈珍貴稀有水生動物的;
(十)在江河設置魚床,攔江(河)截斷水面放網或在閘壩上下攔網捕撈的;
(十一)偷盜、搶奪、哄搶他人的水產品或漁具、漁船,或破壞他人漁具、養殖水體、養殖設施的;
(十二)盜伐、毀壞紅樹林或珊湖礁的。
第五十一條 拒絕、阻礙漁政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對海上違規漁船的查處,如因正在作業或風浪等原因不能靠船檢查時,以漁政船記錄違規漁船船號、時間、海區或拍照、錄象等憑證進行處理。
第五十三條 對違反漁業法律、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決定,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既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在海上、江河、
大型水庫作業的,必須先執行有關處罰決定。
第五十四條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處罰時,應當填寫處罰決定書。凡罰款及沒收漁具、漁獲物以及其它非法所得的,均須開具憑證,並在捕撈許可證上載明。罰沒款一律上交地方財政。
第五十五條 漁政檢查人員必須遵守紀律,秉公執法。對玩忽職守或者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本實施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解釋。
第五十七條 本實施辦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1989年9月16日

❺ 漁船過戶最新規定

關於海洋捕撈許可證(臨時證)能否過戶問題:根據農業部有關文件精神,持三證齊全有效臨時證的漁船可在本省范圍內辦理過戶手續.關於臨時證能否與正式證一樣領取油補問題:根據財政部和農業部有關文件精神,持臨時證漁船隻要滿足三證齊全有效且年度生產不低於三個月等條件,可領取油補.
漁船的過戶是漁船的船主對漁船發生買賣關系,需要到漁船的所在地漁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漁船的過戶手續.產權的變更由市漁港監督管理局辦理,請你到當地漁港監督部門咨詢變更產權業務的事宜.
先由舊船主辦理船舶營運證注銷手續.新船主持港航部門出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登記證明書》到港航分局領取《船舶買賣、檢驗入(過)戶呈批表》,加具單位意見並蓋章(個體到村委或居委會加具意見並蓋章).
辦理所需的資料: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申請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身份證復印件;海洋與漁業局提出報廢申請,按縣(區)海洋與漁業局安排的漁船拆解船廠進行拆解,
漁船購買辦理證書證件流程如下:1.申請人向市縣漁業主管部門提出購置漁船申請,被購置漁船必須有船網工具指標.2.省廳核實市縣局提交的同意購置的申請材料,核發購置漁船的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3.申請人持省廳核發的船網工具指標批准書到被購置漁船船籍所在地市縣漁業主管部門注銷該漁船相關證件4.市縣漁業主管部門核發船名核准書5.船檢部門對購置漁船進行檢驗,並核發漁業船舶檢驗證書6.市縣漁業主管部門為檢驗合格漁船辦理登記證書和所有權證書7.漁船下水作業

❻ 中國港口相關制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交通廳(局):

為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水運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共同制定了《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國發[1985]124號)自《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附件: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水運事業健康發展,規范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及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管理和監督。

第三條 港口建設費屬於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額上繳國庫,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四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等,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為經對外開放口岸港口轄區范圍內所有碼頭、浮筒、錨地、水域裝卸(含過駁)的貨物。

第六條 港口建設費的義務繳納人(以下簡稱繳費人)是貨物的托運人(或其代理人)或收貨人(或其代理人)。

第七條 交通運輸部負責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管理工作。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港口轄區內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應建立健全徵收港口建設費工作機制,直接向繳費人徵收港口建設費。根據徵收工作需要,海事管理機構可以與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僅限內貿貨物)等單位簽訂委託代收協議代收港口建設費。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港口建設費代收單位的代收行為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

海事管理機構應將擬委託代收港口建設費單位的名單報交通運輸部、財政部核准。

第八條 港口建設費的具體徵收標准如下:

(一)國內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4元;國外進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5.6元。

貨物重量噸和換算噸的計算方法,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二)國內出口集裝箱和內支線集裝箱20英尺每箱32元,40英尺每箱48元;國外進出口集裝箱20英尺每箱64元,40英尺每箱96元。

20英尺和40英尺以外的其他非標准集裝箱按照相近箱型的收費標准徵收。

第九條 水泥、糧食、化肥、農葯、鹽、砂土、石灰粉按照本辦法第八條(一)規定的徵收標准減半徵收。黃沙、磷礦石、碎石等低值貨物暫緩徵收港口建設費。

第十條 南京以上(不含南京)長江干線港口和其他內河港口在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徵收標準的基礎上減半徵收。

第十一條 下列貨物免徵港口建設費:

(一)我國軍用物品,使館物品,聯合國機構的物品;

(二)國際過境貨物、國際中轉貨物、保稅貨物(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的除外);

(三)郵件(不包括郵政包裹)和按客運手續辦理的行李、包裹;

(四)船舶自用的燃、物料,裝貨墊縛材料,隨貨物同行的包裝備品;

(五)漁船捕獲的魚鮮以及同行的防腐用冰和鹽,隨活畜、活禽同行的必要飼料;

(六)空集裝箱(商品箱除外);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第十二條 國內外進出口貨物,按照以下規定計征港口建設費:

(一)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按每張裝貨單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二)國外進口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卸船港按每張提單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三)國外進口到港未卸,換單後原船又運往國內其他港口的貨物,徵收(代收)單位在換單港口按照國外進出口貨物的徵收標准向國內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四)國外進口未提離港口庫場,又裝船轉為國內出口的貨物(包括船過船作業的貨物),只計征一次國外進口貨物的港口建設費。

(五)國內出口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卸船港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的,由卸船港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

(六)國內水路集運轉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國內出口的第一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國內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出口國外時,再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和國內出口貨物收費標準的差額補征港口建設費。如果第一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由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收費標準直接計征。

(七)國內外出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裝船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國外進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提貨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

第十三條 海事管理機構在貨物裝船或貨物提離港口時,應查驗港口建設費繳訖憑證。未繳清港口建設費的國內外進出口貨物,不得裝船或提離港口。

第十四條 徵收港口建設費應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專用票據。

第十五條 代收單位應當在收到港口建設費的當日,將所收資金全額繳入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經批準的相關銀行賬戶,海事管理機構應於當日將收到的港口建設費全額就地繳入國庫,繳庫時開具「一般繳款書」。

第十六條 港口建設費80%部分上繳中央國庫,20%部分繳入所在城市對應級次國庫。繳庫時,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類「非稅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5項「港口建設費收入」,並註明中央、地方分成比例。

第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財政部門應加強與國庫之間港口建設費收入的對賬工作。未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任何地方、部門和單位不得改變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范圍和標准,不得減征、免徵、緩征、停徵港口建設費。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八條 港口建設費使用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

中央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

(一)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包括沿海港口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陸島交通碼頭建設。

(二)內河水運建設支出,包括內河航道、船閘、升船機、航電樞紐、中西部內河港口建設等。

(三)支持保障系統建設支出,包括沿海和內河水域的海事、救助打撈、安全及應急通信、航道等。

(四)專項性支出,包括交通建設發展前期工作經費、日元還貸支出等。

(五)征管經費。

(六)支付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

(七)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支出。

地方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轄區內港口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航運支持保障系統的建設和維護。

第十九條 海事管理機構委託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等單位代收港口建設費,可按其代收港口建設費的1%支付代征手續費。代征手續費列入交通運輸部預算,由中央財政通過基金預算統籌安排。海事管理機構及其委託的代收單位不得在代收收入中直接提留代征手續費。

第二十條 交通運輸部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中央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其預決算並報財政部審批。港口建設費補助地方項目支出的資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 有關城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同級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預決算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 港口建設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二十三條 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收到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應當列入「營業外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統一核算。

第二十四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港口建設費統計報表制度,按月向上級海事管理機構報送,並於每月結束後的5個工作日內,抄送所在地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和同級財政部門。

第四章 監督檢查與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財政部負責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監繳以及使用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按照《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規定,對商業銀行辦理港口建設費的收納、解繳入庫等業務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拒絕、妨礙或者阻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並為其提供方便。

海事管理機構應嚴格按照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等相關規定,加強賬戶和資金管理,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挪用港口建設費。

第二十六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繳費人不繳或者少繳港口建設費的,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七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沒有足額代收、及時解繳港口建設費的,財政部和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採取有效措施責令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予以追繳,並按日加收應繳未繳金額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隨同港口建設費按規定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第二十八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海事管理機構不征、少征港口建設費,或未按規定將港口建設費收入及時足額繳入相應級次國庫的,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九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不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據,由財政部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三十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有關單位截留、擠占、挪用等未按規定使用港口建設費的行為,財政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到2020年12月31日止。本辦法施行後,其他港口建設費的相關規定同時廢止。

❼ 什麼是伏季休漁

1、什麼是伏季休漁制度?
答:伏季休漁,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保護漁業資源的一種制度。它規定某些作業在每年的一定時間、一定水域不得從事捕撈作業。因該制度所確定的休漁時間處於每年的三伏季節,所以又稱伏季休漁。
2、目前我國在哪些海域實行伏季休漁制度?
答:我國自1995年開始,在東、黃渤海海域實行全面伏季休漁制度。東海海域通過幾年的休漁有效地保護了以帶魚為主的主要海洋經濟魚類資源。根據農業部農漁發[1999]2號文件的規定,從1999年開始,南海海域也開始實施伏季休漁制度。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我國在黃渤海、東海、南海海域都實行了全面的伏季休漁制度。 (photo:3農業部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吳壯局長等局領導與香港漁民代表就休漁問題座談)
3、南海海域為什麼要實行伏季休漁制度?
答:漁業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但過度捕撈會造成漁業資源的枯竭,造成漁業生產的崩潰。為了保護南海漁業資源和漁民的長遠利益,多年來,南海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採取了許多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如建立禁漁區和禁漁期、控制捕撈強度、進行作業結構調整等。應該肯定,這些措施對於保護漁業資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上述有關措施的執行效果並不理想。近年,南海海域捕撈強度超過資源的再生能力,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呈現過度狀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主要經濟魚類資源大量減少,海洋漁業出現效益下降、漁船停產、漁民收入下降等嚴重問題,已成為影響漁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不利因素。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必須盡快在南海海域實行強有力的保護漁業資源的政策。從我國的國情看,伏季休漁制度是當前一項重要的、有效的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可以說伏季休漁有利於漁業資源的保護和恢復,有利於漁業生態的改善,有利於漁民的長遠利益,有利於促進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4、南海海域伏季休漁的范圍與時間是什麼?
答:休漁范圍為北緯12度以北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南海海域(含北部灣)。休漁時間為6月1 日12時至 8月 1日 12時。
5、在閩粵交界海域如何執行休漁規定?
答:北緯22度3 0分至23度3 0分、東經117度至120度的閩粵交界海域,休漁時間為每年6月1日12時至8月1日 12時,除執行東海、南海有關休漁規定外,所有燈光圍網作業同時實行休漁。(photo:4港口停泊的休漁漁船)
6、哪些作業類型要休漁?
答:除刺網、釣業和籠捕外的其他所有作業類型,休漁期間禁止作業,一律實行"船進港、網封存、證(捕撈許可證)集中"。
7、港、澳、台漁船和外籍船應否執行休漁制度?
答:凡在我國管轄的南海海域作業的所有漁船,無論是內地的,還是港、澳、台地區或外籍的,都要按照伏季休漁制度執行。
8、休漁期間原來有關保護漁業資源的規定是否還要執行?
答:休漁期間,有關南海區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以內的禁漁規定和幼魚幼蝦保護規定繼續執行。
9、休漁期間供油、供冰及收購、運銷、代凍、儲藏魚貨的單位和個人要遵守哪些規定?
答:休漁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等應休漁船供油、供冰,收購、運銷、代凍、儲藏魚貨等。違者將根據有關規定給予嚴厲的處罰。
10、休漁期間,因資源調查、科研監測等特殊原因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的應履行什麼手續?
答:休漁期間,因資源調查、科研監測等特殊原因需要進入休漁區域從事拖網、圍網或摻繒作業的,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上報農業部批准,由各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核發特許捕撈許可證後方可進行。
11、如何保證伏休制度的順利實施?
答:為了確保伏休制度的順利實施,農業部向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省(區)人民政府發出了《關於做好2 00 3年伏季休漁管理工作的通知》(農漁發[2003]11號),要求沿海各地嚴格執行伏休制度。伏休期間實行休漁的漁船,必須做到"船進港、網封存、證(捕撈許可證)集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拖網(含拖蝦)、圍網或摻繒作業等休漁漁船供油、供冰及收購、運銷、代凍、儲藏魚貨等。伏季休漁制度作為我國依法保護漁業資源的一項重要制度,必須堅決貫徹和長期堅持。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伏休工作,消除麻痹、鬆懈思想,實行伏季休漁管理責任制,做好伏季休漁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落實各項具體措施,妥善安排休漁期間漁民的生產生活,保持漁區社會穩定。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不同途徑大張旗鼓、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使伏休制度在全社會、特別是在漁區、漁村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組織有關部門在海上、港口、市場等實施監管,對違規單位和個人依法予以嚴厲處罰。農業部授權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對各地伏休管理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
12、休漁期間漁業執法的重點有哪些?
答: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按照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部署,根據《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休漁期間的執法檢查工作,尤其要加強對閩粵交界海域等敏感漁區的執法管理,嚴厲查處違法行為。要抓住休漁期間"船進港、網封存、證集中"的有利時機,對所有停港漁船全面檢查,集中力量抓好休漁各環節的綜合管理,提高休漁質量和效果。
13、實行伏季休漁,會否影響市場海鮮供給?
答:實行伏季休漁,市場魚貨不會供不應求,海鮮不會異常升價。理由有三:一是目前我國水產品的供給已從局部短缺向地區性相對過剩轉變。休漁期間刺網、釣業和籠捕作業並未禁止;二是涉及休漁的漁船隻是南海區作業漁船的一部分,另有大量漁船在遠洋和南沙海域作業,其生產完全不受休漁影響;三是海水和淡水養殖品種、數量都很多,可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目前海鮮庫存量不少,屆時仍可視市場需求投放。因此不必擔心大家缺魚吃。
14、實行休漁對漁民群眾有什麼好處?
答:休漁漁民可以利用休漁時間修船修網修機器,得到充分休整;休漁兩個月還節約了大量生產成本。休漁期間少捕的產量,可以在開捕後補回,而且其漁獲質優價高。最重要的是:休漁保護了漁業資源,改善了漁業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從而有利於促進漁民群眾的長遠經濟利益的實現。
15、為什麼在南沙海域暫不實行休漁?
答:主要是根據南沙海域漁業資源的利用狀況決定的。在南沙海域雖暫不實行休漁,但對赴南沙海域作業的漁船實行嚴格控制,只允許持有農業部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核發的南沙專項捕撈許可證的漁船前往南沙海域生產。這樣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和漁業權益。
16、如何搞好休漁期間的安全工作?
答:休漁漁民要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管理規定。要服從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落實安全責任制,密切配合漁業、公安、消防、氣象等主管部門,加強對自身的約束,認真自檢漁船安全設施和船員持證情況,注意漁船的防火、防盜、防颱風措施的落實,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堅決消除事故隱患。
17、應休漁船如何遵守港口有關管理規定?
答:應休漁船原則上回到原船籍港休漁(港澳流動漁船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港澳港口或入戶港口休漁),受港口條件限制或出於其他特殊原因確需異地休漁的應休漁船,要在休漁開始前報告船籍港所在地的漁業執法機構,經擬停泊港漁業執法機構同意後,方可異地停泊。所有應休漁船應按規定封存網具,並將漁業捕撈許可證交所在地漁業執法機構集中管理。
休漁漁船因船舶維修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要轉移港口或錨地的,應事先向港口或錨地的漁業執法機構申請,經批准並辦理進出港手續後,方可移動。港澳流動漁船需要移動的,應事先向廣東省港澳流動漁民工作辦公室申請辦理《粵港澳流動漁民休漁離港專用通行證》並隨船攜帶,到達目的港後,需向當地漁業執法機構報告。所有經批准轉(離)港的漁船,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航行,其網具一律要進倉或捆紮封存。
因自然災害需轉移港口或錨地時,漁船應服從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指揮;災害過後,應盡快返回原停泊港或錨泊地。
18、如何保護漁業水域環境?
答:由於休漁期間漁船高度集中,容易出現環境污染問題,漁民群眾不要隨意向漁港水域傾倒、排放污染物質。同時,有關主管部門也要加強港口水域的環境監測,防止漁港水域污染。(photo:5記者就休漁有關問題采訪廣西區水產畜牧局陳榮貴局長)
19、持有《南沙專項捕撈許可證》的應休漁船在休漁期間需遵守哪些規定?
答:需遵守如下規定:
(1) 不得在休漁海域生產。
(2) 經過休漁海域時,應將網具捆紮封存。
(3)內地漁船僅限在三亞、譚門、白馬井、北海、欽州、防城、龍頭沙、博賀、廣州、汕尾、沙堤、東平、沙扒等十三個漁港補給和銷售漁獲物;港澳流動漁船可在港澳或內地入籍港進行補給或銷售漁獲物。
20、資源調查監測漁船在休漁期間應遵守哪些規定?
答:應遵守如下規定:
(1)應休漁船因資源監測、科研調查等原因需要進入休漁海域從事作業的,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逐級上報農業部批准,經海區局核發《專項(特許)漁業捕撈許可證》(以下簡稱《特許證》)後方可進行。
(2)經批准作業的資源調查監測漁船,在休漁期間出航不得超過兩個航次,每個航次不得超過半個月,作業時必須隨船攜帶《特許證》原件,填寫《捕撈日誌》。漁船進、出港須報當地漁政漁港監督部門,按照核定的作業方式、時間和海域進行作業,並在指定的港口、冷庫裝卸漁獲物和進行補給。
21、對違反休漁規定偷捕的漁船的具體處罰規定有哪些?
答:查獲違反休漁規定偷捕的漁船,一律依法從速、從嚴處罰:
(1)除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外,以船為單位,根據漁船功率大小按如下檔次處以罰款:
主機功率(千瓦) 處罰標准(元)
不足14.7 1000-3000
14.7-73.5 5000-10000
73.5-147.1 10000-20000
147.1-294 20000-30000
294以上 30000-50000
(2)應休漁船使用電、炸、毒魚作業的,沒收違法工具,並在上述檔次增加5000元罰款,但最高罰款數額不超過50000元。
(3)屬於"三無"和"三證不齊"漁船違反休漁規定作業的,一律按打擊非法捕撈漁船的要求執行。
(4)不用船作業的,以個人為單位計罰,每人處以罰款3000元,並沒收漁具。
(5)不按休漁規定回港、停港、離港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港航監督行政處罰規定》處罰。
(6)台灣、香港、澳門漁船及流動漁船違反休漁規定的,處罰時與內地漁船同等對待。
(7)、外國人、外國漁船違反休漁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外國人、外國船舶漁業活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的標准處罰。
22、什麼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答:非法捕撈水產罪,是指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23、什麼是妨害公務罪?
答: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犯妨害公務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24、漁業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徇私枉法的,需負什麼法律責任?
答:漁業執法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❽ 漁船在通航水域非法載客,由誰行駛處罰權

漁船非法載客其主管部門是各地水路運輸主管部門(原各地航運管理部門),一般是交通運輸局或其下屬的航務處,港航局。漁船非法載客涉及到非法營運,根據《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國務院令625)第三十三條未經許可擅自經營或者超越許可范圍經營水路運輸業務或者國內船舶管理業務的,由負責水路運輸管理的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的,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般漁民的違法所得肯定是低於3萬,所以處罰一般都是3-15之間~
另外也可以用34條處罰 第三十四條水路運輸經營者使用未取得船舶營運證件的船舶從事水路運輸的,由負責水路運輸管理的部門責令該船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萬元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漁船沒有營運證,也就是俗稱的黑車(他是黑船)
另外根據中央編辦關於進一步明確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5]9號)交通(海事)部門要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的統一監管,牽頭建立信息通報及溝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相關部門及地方人民政府的作用,協調配合,形成合力;農業(漁政)部門要加強對漁船和漁港水域的安全監管,並配合交通(海事)部門堅決打擊不符合運輸條件未經批准擅自從事客貨運輸的漁船;這裡面明確了交通部門(海事)是牽頭部門,也是打擊漁船非法營運的牽頭部門~裡面明確的是交通(海事)而不單單是指海事局(海事機構),而是說交通加括弧(海事),就是說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或垂直的海事機構都是牽頭對象~有的地方海事是隸屬於交通運輸部門的,但沿海大多省,海事機構是垂直管理的~所以兩者都可以是牽頭處理對象~

❾ 如何加強鄉鎮船舶管理制度

為加強鄉鎮船舶的安全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按國家經委、交通部、公安部、財政部、農牧漁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全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家旅遊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鄉鎮船舶安全監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凡擁有一定數量船舶的區、鄉(鎮),要設置『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現就設置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一、凡擁有一定數量鄉鎮船舶的區、鄉(鎮)人民政府,應設置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鄉鎮船舶系指在鄉鎮和農村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聯戶、承包戶從事客貨運輸的船舶,以及農民專門用於農業生產的船舶,但不包括漁船)。
二、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屬於港航監督機構的派駐人員,在區、鄉(鎮)人民政府領導下,對鄉鎮船舶實際監督管理,業務上受所在地區縣以上港航監督機關的領導。
三、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在轄區內的職責是:
(1)組織、督促從事營運的鄉鎮船舶按港航監督機關的有關規定辦理《船舶登記證書》、《航行簽證簿》、《船員證書》等有關證件和標定「船名牌」,勘劃「載重線」,對農民專門用於農業生產的船舶進行登記造冊(不檢驗發證)和標定「船名牌」(對船工不進行考核發證)。組織船員接受港航監督機關舉辦的技術培訓。
(2)除港航監督機關已設有船舶進出口簽證站(點)的地區(含港區)外,受縣以上港航監督機關委託,辦理縣境內從事營運的鄉鎮船舶進出口簽證。
(3)由港航監督機關授權按國家有關規定向從事營運的鄉鎮船舶收取「航道養護費」、「船舶管理費」等港航規費。在接受稅務、保險部門委託的地區,代征稅金,代辦船舶保險業務。
(4)糾正違章,制止超載,對船民進行安全知識宣傳教育,監督鄉鎮船舶遵章航行。
(5)協助港航監督機關處理本鄉(鎮)境內的水上交通事故,並負責事故統計。
四、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較好的政治素質,由區、鄉(鎮)人民政府推薦,縣以上港航監督機關挑選、培訓、考核後擇優錄用。
五、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的工資待遇,原則上參照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助理員標准執行,其費用可由縣一級港航監督機關從鄉鎮船舶管理費中或由其它渠道支出。
六、從事營運的鄉鎮船舶管理費,按月計征。機動船按總噸、拖輪按馬力、非機動船按載重噸徵收(完全義渡及農民專門用於農業生產的船舶免徵)。鄉鎮船舶管理費徵收後,上交所在地縣以上港航監督機關統一掌握,並按一定比例交省一級港航監督機關作全省范圍內調劑使用。
鄉鎮船舶管理費要專款專用,主要用於支付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的工資福利、辦公費用及開展水上交通安全活動的經費。
收費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制定,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七、鄉鎮船舶監督管理員的執勤證件、標志,由交通部統一制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制發。
八、市、縣城區的個體、聯戶、承包戶船舶(含渡船、旅遊船)的管理,由市、縣港航監督機關監督機關參照本規定執行。
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❿ 違規出海的漁船處罰是什麼

根據規定,情節嚴重的沒收漁獲物、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根據《漁業法》規定,最高處以1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還有可能沒收漁船。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第三十八條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製造、銷售禁用的漁具的,沒收非法製造、銷售的漁具和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10)漁船港航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有關非法捕撈的規定:

第四十一條未依法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沒收漁具和漁船。

第四十二條違反捕撈許可證關於作業類型、場所、時限和漁具數量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

熱點內容
2017法律碩士10月聯考 發布:2025-02-07 06:42:54 瀏覽:967
騰訊控制立法 發布:2025-02-07 06:31:03 瀏覽:894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