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執行申訴法律法規

執行申訴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08 23:59:00

法院被執行人在執行中可以申訴嗎

可以申訴,也可以申請暫緩執行。
但不影響法院的執行。

⑵ 民事申訴的法律規定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⑶ 提出執行異議後,在法定期限內法院不作出裁定 怎麼辦,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執行法院收到執行異議後三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受理裁定,或者受理後無正當理由超過法定期限不作出異議裁定的,異議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提出異議。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理由成立的,應當指令執行法院在三日內立案或者在十五日內作出異議裁定。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案件督辦工作的規定》(試行)指出 ,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對本轄區人民法院執行案件進行監督。
第三條;上級法院應當在受理反映下級法院執行問題的申訴後十日內,對符合督辦案件的案件製作督辦函,並附相關材料函轉下級法院。遇有特殊情況,上級法院可要求下級法院立即進行匯報,或派員實地進行督辦。
由於該規定是試行,所以中級人民法院最遲在15個工作日必須給予答復。

⑷ 刑事訴訟法中申訴的法律規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中申訴的法律規定包括:1、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2、申訴不停止執行判決、裁定;3、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4、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再審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由於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與案件的結局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為維護其合法權益,法律賦予了他們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申訴的權利。

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的申訴人在刑罰執行完畢後兩年內提出的申訴,及超過兩年期限但有下列情形的應當受理:

1.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

2.原審被告人在《若干意見》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3.屬於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

不符合上述規定及出現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概不受理:

1.人民法院對不符合法定主體資格的申訴,不予受理。

2.上級人民法院對經終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或者經兩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復查均駁回的申訴案件,一般不予受理。

3.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裁判或者復查駁回的案件,申訴人仍不服提出申訴的,不予受理。

⑸ 求教法律高手關於執行異議人的問題

1、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進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不同意見,並主張全部或部分的權利。
執行異議是為了保護案外人的利益免受執行行為的侵害。換句話說,如果執行的標的侵害了案外人的民事權利,案外人有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糾正。
有權提起異議的主體只能是案外人。
***所以被執行人不能作為提起執行異議的人。
2、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在申訴期間,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如發現申訴有理的,由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
***所以你可以申訴。執行法官必然會不受理你的執行異議申請,那麼你可以向原法院或者上一級法院申訴。

⑹ 強制執行法院不作為,向哪個部門投訴

強制執行法院不作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或向檢察院投訴。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如果認為法院受到執行申請不作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強制執行期到期後,法院仍然沒有強制執行,但是被執行人有明顯的可執行財產的,可以視為法院不作為。這時候,可以通過上級主管法院,對執行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告其不作為不過,這裡面,如果被執行方確實沒有或者故意隱瞞財產讓法院查不到,這些情況下,法院是無法執行,所以這類情況下法院不存在不作為。如果承辦法官在規定期限內,的確沒有執行(一般不可能),按照執行局局長、分管執行副院長、院長的順序,依理依法的反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以及證據交換的情況,歸納爭議焦點,並就歸納的爭議焦點徵求當事人的意見。

⑺ 最高法院執行申訴立案流程

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訴立案庭怎麼走
1.填表

進入接待大院之後,能見到左右兩個窗口。所有初次來上訪或申訴的人都可以到右面窗口領取一張表格。上面會要求來訪人填寫一些基本信息:包括來訪人基本信息;因何事申訴;對何裁決不服;要求申訴人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案件基本情況和申訴理由。請注意,領表窗口只在接待日的上午8:00~9:30和下午13:30~14:30發放表格;所領取的表格上均蓋有當天日期;交表窗口下班時間一般晚一些。請遵守工作時間的規定,去晚了就領不到表了。
2.交表
表格填好之後,申訴人可到左邊的交表窗口交表。表格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的部分交給法院,下面一截由申訴人保管作為回執。裡面的工作人員會根據表格將基本信息輸入法院內部的系統,對申訴人來訪的目的進行基本的分類:主要有民事、刑事、國家賠償、行政、執行等類別,在有些大類下面還按省份分成更小的類別。
3.排隊等叫名
表格上交後,法院會將來訪人填寫的表格分類,將其轉交給負責接訪的法官。一般情況下交完表後,來訪人便可到接待室裡面的電子顯示屏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接待大院里有左右兩個電子顯示屏,右屏顯示一些與申訴有關法律法規;左屏顯示各類來訪人的排隊情況,例如某一類別初訪多少人,再訪多少人,已談多少人,未談多少人。
法院會通過院內的大廣播通知來訪人,要求進入其辦公區接受談話。
每位來訪人每個月(自每月1日至31 日)只用填一次表就行了,不必重復填寫;所填表格當月有效。重復填也沒用,因為名字已經在電腦系統里了。
每位來訪人每個月有三次被叫到名字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就得等下個月再來。
對省高院的裁決文書申請再審的人數一般不多,來訪人等一兩天就有可能被叫名。其他類別的人比較多,等待的時間就可能長很多。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當然,有些室的接訪法官也會主動給來訪人打電話,簡要告知來訪人應當准備的材料及相關要求,也有可能會與當事人約定一個時間。
當然,也有些特殊人士可以免去排號程序,直接進入法官辦公室。這里講的是一般情況。
4.談話
被叫到名字的人可以持回執條,帶上材料和身份證件到辦公區接受法官談話。
在談話之前要接受嚴格的安檢,法警會檢查包里的每一個角落。來訪人不要帶任何危險品(如刀具、利器、打火機等)。
律師在地方法院的免檢特權在這里不生效。
法官一般會非常嚴肅。首先會詢問來訪人是不是律師;是第幾次來訪。之後一般會要求來訪人用最簡短的語言概括來訪目的、事由及原法律文書的錯誤所在。法官談話對申請人的要求較高,申請人應當做對對案件瞭然於胸,盡可能使用法言法語;要求申請人對法官的詢問對答如流;要求能夠准確的理解法律和解釋法律。許多申請人歷盡艱辛得見法官,卻因為表達問題,導致達不到預期目的,實在遺憾。
談話時,有些法官會有選擇性的記錄一些雙方談話的內容,在其內部的工作平台上形成處理意見。
5.等待法院立案審查處理結果
就民商事案件而言,對不服省高院二審判決、裁定、調解,不服省高院再審改判的案件,法院會根據情形作出如下兩種處理:
第一種情況,經法院審查,如果全部材料形式合格,且符合法律規定的申請再審條件的,法院會考慮予以立案,接訪法官會將案件報請審判長(或分管庭長)批准,立案編號轉立案二庭其他合議庭審查。請注意,這與省級高院由告申庭負責再審立案審查是不同的。法官收取當事人的材料後,會要求當事人填寫一張收取材料的清單。該清單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予申請人。如果法官收取材料了,則申請人算是完成了申請再審的第一步。
第二種情況,經法院審查,認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法定事由之一,但材料不符合法院要求,法官有可能給申請人一份《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須知》,則法院會將材料退回申請人,要求補正。如果出現法官拒收材料的情況,則申請人的大麻煩就來了。申請人很可能需要再次經過漫長的排隊程序才能得見法官;還可能因為法官認為申請人申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申請人的名字再也不會進入法院的電腦排隊系統。

⑻ 處分程序和不服處分的申訴,依照什麼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處分程序和不服處分的申訴,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辦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九十條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一)處分;
(二)辭退或者取消錄用;
(三)降職;
(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
(五)免職;
(六)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
(八)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
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不服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辦理。
第九十一條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
第九十二條公務員申訴的受理機關審查認定人事處理有錯誤的,原處理機關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九十三條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有關的專門機關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第九十四條公務員提出申訴、控告,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⑼ 關於申訴

所謂申訴就是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一種做法。你可按最新規定操作:
法釋〔2008〕14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8年1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了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規范審判監督程序,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2007年10月28日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結合審判實踐,對審判監督程序中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內,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第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再審申請書,並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再審申請書是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再審人與對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
(二)原審人民法院的名稱,原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三)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及具體事實、理由;
(四)具體的再審請求。
第四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身份證明及相關證據材料。
第五條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處理。
第六條申請再審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或者其他材料不符合本解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申請再審人補充或改正。
第七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八條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
第九條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第十條申請再審人提交下列證據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二)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
(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
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
第十一條對原判決、裁定的結果有實質影響、用以確定當事人主體資格、案件性質、具體權利義務和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所依據的事實,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基本事實」。
第十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人民法院認定案件基本事實所必須的證據。
第十三條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
(三)適用已經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五)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六)明顯違背立法本意的。
第十四條違反專屬管轄、專門管轄規定以及其他嚴重違法行使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管轄錯誤」。
第十五條原審開庭過程中審判人員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或者以不送達起訴狀副本或上訴狀副本等其他方式,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但依法缺席審理,依法徑行判決、裁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原判決、裁定對基本事實和案件性質的認定系根據其他法律文書作出,而上述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三)項規定的情形。
第十七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是指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以及第(七)項至第(十二)項之外的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導致案件裁判結果錯誤的情形。
第十八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是指該行為已經相關刑事法律文書或者紀律處分決定確認的情形。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經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應當徑行裁定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或者超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認為僅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難以作出裁定的,應當調閱原審卷宗予以審查。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需要決定是否詢問當事人。
以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詢問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在審查再審申請過程中,對方當事人也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列為申請再審人,對其提出的再審申請一並審查。
第二十三條申請再審人在案件審查期間申請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詢問,可以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終結審查:
(一)申請再審人死亡或者終止,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人聲明放棄再審申請的;
(二)在給付之訴中,負有給付義務的被申請人死亡或者終止,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三)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且已履行完畢的,但當事人在執行和解協議中聲明不放棄申請再審權利的除外;
(四)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可以另案解決的。
第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審查再審申請期間,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裁定再審。申請再審人提出的具體再審請求應納入審理范圍。
第二十七條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一般由本院提審。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再審,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十八條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影響程度以及案件參與人等情況,決定是否指定再審。需要指定再審的,應當考慮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便利人民法院審理等因素。
接受指定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審理。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一)原審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的;
(二)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三)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四)其他不宜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
第三十條當事人未申請再審、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發現原判決、裁定、調解協議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確有錯誤情形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的規定提起再審。
第三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按照第一審程序或者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開庭審理。但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雙方當事人已經其他方式充分表達意見,且書面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再審案件,應分別不同情形進行:
(一)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先由申請再審人陳述再審請求及理由,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二)因人民檢察院抗訴裁定再審的,先由抗訴機關宣讀抗訴書,再由申請抗訴的當事人陳述,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三)人民法院依職權裁定再審的,當事人按照其在原審中的訴訟地位依次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具體的再審請求范圍內或在抗訴支持當事人請求的范圍內審理再審案件。當事人超出原審范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不屬於再審審理范圍。但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在原審訴訟中已經依法要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原審未予審理且客觀上不能形成其他訴訟的除外。
經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後,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申請再審人在再審期間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終結再審程序。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裁定按自動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人民檢察院抗訴再審的案件,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再審程序;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的,應當准予。
終結再審程序的,恢復原判決的執行。
第三十五條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時,一審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當同時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在再審審理中經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判決、裁定視為被撤銷。
第三十七條人民法院經再審審理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予維持;原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闡述理由方面雖有瑕疵,但裁判結果正確的,人民法院應在再審判決、裁定中糾正上述瑕疵後予以維持。
第三十八條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發現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認定事實不清的,應當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但原審人民法院便於查清事實,化解糾紛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原審程序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且無法達成調解協議,以及其他違反法定程序不宜在再審程序中直接作出實體處理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第三十九條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應予改判。
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再審改判,被申請人等當事人因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的過錯未能在原審程序中及時舉證,請求補償其增加的差旅、誤工等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請求賠償其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可以另行提起訴訟解決。
第四十條人民法院以調解方式審結的案件裁定再審後,經審理發現申請再審人提出的調解違反自願原則的事由不成立,且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並恢復原調解書的執行。
第四十一條民事再審案件的當事人應為原審案件的當事人。原審案件當事人死亡或者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可以申請再審並參加再審訴訟。
第四十二條因案外人申請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案外人應為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在按第一審程序再審時,應追加其為當事人,作出新的判決;在按第二審程序再審時,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撤銷原判,發回重審,重審時應追加案外人為當事人。
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的,僅審理其對原判決提出異議部分的合法性,並應根據審理情況作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或者駁回再審請求的判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的,應當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審當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相關爭議。
第四十三條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本解釋未作規定的,按照以前的規定執行。

⑽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規定的規定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規定 第一條 為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合法權益,依法處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申訴,促進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依照本規定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依照本規定提出申訴、再申訴。
法律法規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各級黨委管理的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申訴,依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條 處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訴,應當堅持合法、公正、公平、及時的原則,依照規定的許可權、條件和程序進行。
第四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出申訴,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第五條 復核、申訴、再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因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而被加重處理。
第六條 復核、申訴、再申訴應當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本人申請。本人喪失行為能力、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或者死亡的,可以由其近親屬或監護人代為申請。 第七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人事處理不服申請復核的,由原處理單位管轄。
第八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中央和地方直屬事業單位作出的復核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由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管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中央和地方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作出的復核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由主管部門管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作出的復核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由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管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作出的復核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由縣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管轄。
第九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主管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再申訴,由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管轄。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市級、縣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再申訴,由上一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管轄。
第十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中央垂直管理部門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復核決定不服提出的申訴,由上一級機關管轄;對申訴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的再申訴,由作出申訴處理決定機關的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或者上一級機關管轄。 第十一條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可以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
(一)處分;
(二)清退違規進人;
(三)撤銷獎勵;
(四)考核定為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
(五)未按國家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待遇;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提出申訴的其他人事處理。
第十二條 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的時效期間為三十日。復核的時效期間自申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計算;申訴、再申訴的時效期間自申請人收到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之日起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規定的時效期間內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的,經受理機關批准可以延長期限。
第十三條 申請人申請復核和提出申訴、再申訴,應當提交申請書,同時提交原人事處理決定、復核決定或者申訴處理決定等材料的復印件。申請書可以通過當面提交、郵寄或者傳真等方式提出。
申請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受理單位應當場出具收件回執。
第十四條 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單位、崗位、政治面貌、聯系方式、住址及其他基本情況;
(二)原處理單位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三)復核、申訴、再申訴的事項、理由和要求;
(四)申請日期。
第十五條 受理單位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書是否符合受理條件進行審查,在接到申請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 符合以下條件的復核、申訴、再申訴,應予受理:
(一)申請人符合本規定第六條的規定;
(二)復核、申訴、再申訴事項屬於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的受理范圍;
(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四)屬於受理單位管轄范圍;
(五)材料齊備。
凡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不予受理。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所需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要求補正全部材料的,應予受理。
第十七條 在處理決定作出前,申請人可以以書面形式提出撤回復核、申訴、再申訴的申請。
受理單位在接到申請人關於撤回復核、申訴、再申訴的書面申請後,可以決定終結處理工作。
終結復核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終結申訴處理決定應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和原處理單位;終結再申訴處理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申訴受理單位和原處理單位。 第十八條 受理復核申請的單位應當自接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維持、撤銷或者變更原人事處理的復核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受理申訴、再申訴申請的單位應當自決定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第十九條 受理申訴、再申訴的單位應當組成申訴公正委員會審理案件。
申訴公正委員會由受理申訴、再申訴的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組成,必要時可以吸收其他相關人員參加。申訴公正委員會組成人數應當是單數,不得少於三人。申訴公正委員會負責人一般由主管申訴、再申訴工作的單位負責人或者負責申訴、再申訴的工作機構負責人擔任。
第二十條 受理申訴、再申訴的單位有權要求有關單位提交答辯材料,有權對申訴、再申訴事項進行相關調查。
調查應當由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接受調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有配合調查的義務,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證據。
第二十一條 申訴公正委員會應當根據調查情況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議:
(一)原人事處理認定的事實是否存在、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
(二)原人事處理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是否正確;
(三)原人事處理的程序是否符合規定;
(四)原人事處理是否顯失公正;
(五)被申訴單位有無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情形;
(六)其他需要審議的事項。
在審理對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申訴、再申訴時,申訴公正委員會還應當對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進行審議。
審理期間,申訴公正委員會應當允許申請人進行必要的陳述或者申辯。
第二十二條 申訴公正委員會應當按照客觀公正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提出審理意見。
第二十三條 受理單位應當根據申訴公正委員會的審理意見,區別不同情況,作出下列申訴處理決定:
(一)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正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的,維持原人事處理;
(二)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不存在的,或者超越職權、濫用職權做出處理的,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原處理單位撤銷或者直接撤銷原人事處理;
(三)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清楚,但認定情節有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有錯誤,或者處理明顯不當的,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原處理單位變更或者直接變更原人事處理;
(四)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違反規定程序和許可權的,責令原處理單位重新處理。
再申訴處理決定應當參照前款規定作出。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重新處理後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訴或者再申訴。
第二十四條 作出申訴處理決定後,應當製作申訴處理決定書。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訴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單位、崗位及其他基本情況;
(二)原處理單位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人事處理和復核決定所認定的事實、理由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
(三)申訴的事項、理由及要求;
(四)申訴公正委員會認定的事實、理由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
(五)申訴處理決定;
(六)作出決定的日期;
(七)其他需要載明的內容。
再申訴處理決定作出後,應當製作再申訴處理決定書。再申訴處理決定書除前款規定內容外,還應當載明申訴處理決定的內容和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的日期。
申訴、再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加蓋受理申訴、再申訴單位或者申訴公正委員會的印章。
第二十五條 復核決定應當及時送達申請人。
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及時送達申請人和原處理單位。
再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及時送達申請人、申訴受理單位和原處理單位。
第二十六條 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書、再申訴處理決定書按照下列規定送達:
(一)直接送達申請人本人,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二)申請人本人不在的,可以由其同住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近親屬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視為送達,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三)申請人或者其同住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近親屬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的代表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到場,見證現場情況,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將處理決定留在申請人的住所或者所在單位,視為送達。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日期為送達日期;
(四)直接送達確有困難的,可以通過郵寄送達。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五)上述規定的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在相關媒體上公告送達,並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第二十七條 原處理單位應當將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書、再申訴處理決定書存入申請人的個人檔案。 第二十八條 處理決定應當在發生效力後三十日內執行。
下列處理決定是發生效力的最終決定:
(一)已過規定期限沒有提出申訴的復核決定;
(二)已過規定期限沒有提出再申訴的申訴處理決定;
(三)中央和省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
(四)再申訴處理決定。
第二十九條 除維持原人事處理外,原處理單位應當在申訴、再申訴決定執行期滿後三十日內將執行情況報申訴、再申訴受理單位備案。
原處理單位逾期不執行的,申請人可以向作出發生效力的決定的單位提出執行申請。接到執行申請的單位應當責令原處理單位執行。
第三十條 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理錯誤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賠償。
第三十一條 參與復核、申訴、再申訴審理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迴避申請:
(一)與申請人或者原處理單位主要負責人、承辦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或者近姻親關系的;
(二)與原人事處理及案件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申請人或者原處理單位主要負責人、承辦人員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有前款規定的情形的,申請人、與原人事處理及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其迴避。
復核案件審理工作人員的迴避,由受理復核單位負責人決定。申訴或再申訴案件審理工作組織負責人的迴避由受理單位負責人員集體決定;其他工作人員的迴避,由申訴或再申訴案件審理工作組織負責人決定。迴避決定作出前,相關人員應當暫停參與案件的調查和審理。
第三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侵害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合法權益的,對相關責任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應當根據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調離崗位或者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對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打擊報復的;
(二)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或者違反規定程序的;
(四)在復核、申訴、再申訴工作中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
(五)拒不執行發生效力的申訴、再申訴處理決定的;
(六)違反本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條 申請復核、提出申訴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弄虛作假、捏造事實、誣陷他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 機關工勤人員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婚姻方面的法律服務熱線 發布:2025-02-07 07:16:02 瀏覽:671
2017法律碩士10月聯考 發布:2025-02-07 06:42:54 瀏覽:967
騰訊控制立法 發布:2025-02-07 06:31:03 瀏覽:894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