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法規
① 房屋居住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居住權」是今年出台的《民法典》中
新增的亮點之一其作為《民法典》專章規定的用益物權以第366條到第371條共計6個條文分別對於居住權的定性、設立形式合同要素、權利限制、生效與消滅等內容逐一進行了規定
。
居住權是自然人依據合同或遺囑而取得的,在他人享有所有權的房屋上為滿足生活居住需要所設立的一種享有佔有、使用權能的用益物權。其除了包含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對於房屋居住的權利」之外,其在設立和使用中還存在諸多額外的限制。
② 出境定居在中國法律什麼意思
出國定居或稱出國移民, 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作永久性居留,即定居下來。出國定居是人口跨越國界線的一種國際性流動行為, 這種人口的移動也稱為移民或國際移民。
1、出國定居的提供下列材料:
[1]出入境管理部門出具的《注銷戶口通知》(交正本驗證的同時收復印件)。
[2]《戶口簿》(屬集體戶的提供集體《戶口簿》地址頁和申請人的《常住戶口登記卡》)、《居民身份證》。(屬集體戶的收繳常住戶口登記卡原件,屬家庭戶且全部遷出的收繳《戶口簿》原件)
2、出境(港、澳、台地區)定居
經批准單程前往定居的提供下列材料:
①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領取出境定居證件通知書》。(交正本驗證的同時收復印件)
②《戶口簿》(屬集體戶的提供集體《戶口簿》地址頁和申請人的《常住戶口登記卡》)、《居民身份證》。(屬集體戶的收繳常住戶口登記卡原件,屬家庭戶且全部遷出的收繳《戶口簿》原件)
3、以探親訪友、旅遊、商務、公務等非定居事宜出境後取得當地居留權的,提供下列材料:
①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注銷戶口通知》或《領取出境定居證件通知書》。(均交正本驗證的同時收復印件)
②《戶口簿》(屬集體戶的提供集體《戶口簿》地址頁和申請人的《常住戶口登記卡》)、《居民身份證》。(屬集體戶的收繳常住戶口登記卡原件,屬家庭戶且全部遷出的收繳《戶口簿》原件)
條件符合、材料齊全的,予以當場辦理。
③ 居住權的法律規定都有哪些
居住權的法律規定:
1、居住權人享有對房屋的使用權,但此種使用權須限於居住的目的;
2、居住權人享有附屬於房屋使用權的各項權利,如相鄰權等;
3、居住權人有權為居住的目的而對房屋進行修繕和維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④ 國籍法第五條中的在國外定居 如何理解 如何判定一個人在國外是定居
國籍法第五條中的在國外定居指的是父母雙方為中國公民並均定居在外國等情況。根據《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的規定,本人出生在外國,其父母均為中國公民,或父母一方為中國公民的,本人具有中國國籍。但是本人在外國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一、父母雙方為中國公民並均定居在外國;
二、父母一方為外國人,另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
三、父母雙方為中國公民,其中一方定居在外國。
(4)定居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第七條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⑤ 我國有哪些關於出國定居、移民方面的法律法規
刑法第320條
⑥ 居住權的國家法律規定
居住權的法律規定體現在如下幾方面:1、居住權人依法享有房屋使用權,但此種使用權須限於居住的目的;2、居住權人享有附屬於房屋使用權的各項權利,如相鄰權等;3、居住權人有權為居住的目的而對房屋進行修繕和維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七條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⑦ 房產居住權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居住權可以說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權利,這一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其他任何人不得隨意侵犯。而且,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與權利主體一同存在。居住權的期間可以由當事人自由設定,可以為其設定一個固定的期限,也可以設定為終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居住權即告消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⑧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定居」國外,與「未定居」有什麼區別其法律意義是什麼
明確公民的經常居住地來確定管轄。
⑨ 退休幹部出國定居有關規定
法律分析:退休、退職人員和離休幹部短期出境的假期,去港澳的,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超過三個月;出國的,一般不超過一年。假期從離境之日起計算。退休、退職工人的假期,由發給退休費、退職生活費的單位批准;退休、退職和離休幹部的假期,按幹部管理許可權,由主管部門批准。退休、退職人員和離休幹部短期出境後,要求(包括本人來信或委託親友代辦)在境外定居,去港澳的,不予辦理手續;去國外的,應向原工作單位或主管部門申請,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已經離休、退休的人員,一般不再派遣出國執行公務。對於少數有特殊專長的人員,離休、退休後又受聘或被借用的,確屬工作需要,如出國參加國際專業技術會議,進行經濟、技術考察或談判,簽訂經濟、技術、貿易合同等,情況特殊,別人不能替代,本人身體健康,能夠承擔出國(境)任務的,按照「確屬必須、從嚴掌握」的原則,可酌情批准出國執行公務。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出國(境)管理的通知》第一條 進一步加強因公出國(境)人員的管理
(一)加強教育,防範在先。要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針對性地對出國(境)黨員幹部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外事紀律、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教育。要把教育與管理結合起來,堅持和完善出國(境)人員行前集中培訓、談話提醒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出國(境)人員的思想動態,發現苗頭性問題,提前採取措施,防止問題的發生。
(二)強化管理,從嚴把關。黨員幹部因公出國(境),必須嚴格按照《關於因公出國人員審查的規定》(中辦發[1991]8號)和《關於因公出國人員審查的補充規定》(中辦發[1993]23號)規定的批准許可權進行審批。縣(處)級以上黨員幹部因公出國(境)的審批,要嚴格執行《關於加強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1999]23號)的有關規定。
(三)健全制度,規范黨員幹部在因公出國(境)期間的行為。對派駐國(境)外工作的黨員幹部,派出單位應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規定。臨時出國(境)的團組,應建立臨時黨支部(黨小組);團組成員未經團組領導同意,不得單獨活動;不得擅自變更出訪路線;不得擅自延長在國(境)外的期限;重要情況要及時報告派出單位和外交部等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