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未批先征法規

未批先征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09 10:18:23

㈠ 關於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新環境保護法增加了什麼內容

關於未批先建的法律責任,新《環境保護法》增加了責令恢復原狀。

新《環境保護法》規定:

第六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1)未批先征法規擴展閱讀:

新增內容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剛剛出台的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1、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

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2、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

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3、個別地方企業的污染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背後是當地官員基於畸形政績觀的默許縱容,對此新《環境保護法》將拿"保護傘"開刀。其具體規定是:領導幹部虛報、謊報、瞞報污染情況,將會引咎辭職;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

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

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㈡ 處罰未批先建」行為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依據,與「未批先建」行政處罰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如下:

  • 舊環評法第三十一條:

  1.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3.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前兩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 新環保法第六十一條規定: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 新環評法第三十一條規定:

  1.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

  2. 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3. 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㈢ 征地時領導答應的事沒辦手續屬於違法嗎

本案兩位律師在對案情進行專業分析判斷後,指出了程序中存在的違法點:

一、用地審批應當逐級報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規定,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擬訂一書四方案,經市、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二、擬征地現狀應由村委會和被征地農戶、所有權人共同確認。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的規定,在征地依法報批前,要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告知被征地農民;對擬征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須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確有必要的,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組織聽證。要將被征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征地報批的必備材料。本案中,征地報批前擬徵收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經水口村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組長共同確認,但未經被征地農戶和地上附著物所有權人共同確認,違反《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關於擬征地現狀確認的規定。

三、未批先用行為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第七十六條的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搶險救災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違法用地確需補辦手續的,依法處罰後從新從高進行征地補償和收取土地出讓金和有關規費。本案中,有關部門在未辦理征地手續的情況下,非處於搶險救災等急需,先行啟動征地拆遷,構成未批先用行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擬征土地存在未批先用違法行為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批准用地,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文件的規定。

四、未保障農民根本利益。

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湖南省征地補償標準的通知》(湘政發〔2018〕5號)的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征地補償標准,2018年2月5日余慶街道辦事處與水口村35組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時新標准已經啟用,耒陽市政府卻並未按照新標准進行補償安置不符合法律規定。

湖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確認審批單中

關於水口村的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內容違法

最終,湖南省人民政府在行政復議決定書中對涉案審批單的合法性作出認定:

一、征地報批前的擬征土地現狀的調查結果未經被征地農戶和地上附著物所有權人共同確認,違反國務院的相關規定。

二、有關部門在未辦理征地手續的情況下,先行啟動征地拆遷,構成未批先用行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擬征土地存在未批先用違法行為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批准用地,不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等規定。

綜上,確認《湖南省人民政府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審批單》中關於水口村的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內容違法。

㈣ 有一會三函可以未批先征。,未征先先嗎

依據我 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對土地進行徵收 時,少批多佔、未 批先佔是屬於非法征地的行 為,徵收人要承擔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責任。

㈤ 土地徵收中,他們未批先佔怎麼辦有沒有做違法徵收土地的律所

未批先佔的這種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土地徵收中,完全可以把這塊土地給掙回來,現在的律所基本上涵蓋的范圍很廣,只做土地徵收這一塊兒的,目前沒有。你只要選擇當地比較有名的,而且有律師證的執業律師就可以。我國對土地的有關規定,有土地管理條例,還有土地承包法等一些相應的法律法規,只不過現在您目前所提到的土地徵收出來,土地是指國家土地,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不是很清楚,是您承包的土地,還是您對這塊土地具有使用權的土地呢

㈥ 政府未獲批准先徵收土地怎麼處置

法律分析:政府未批先征,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我國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㈦ 未批先建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

未批先建,由相關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除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擅自開工建設的違法行為,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違法行為。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是指,建設項目的永久性工程正式破土開槽開始施工,在此以前的准備工作,如地質勘探、平整場地、拆除舊有建築物、臨時建築、施工用臨時道路、通水、通電等不屬於開工建設。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未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二十四條 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㈧ 政府未獲批准先徵收土地如何處置

法律分析:縣級政府徵收農村集體土地的,如果是違反徵收的,被徵收人可以向市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進行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許可權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准許可權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㈨ 未批先用、少批多征違反哪些法律法規

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對土地進行徵收時,少批多佔、未批先佔是屬於非法征地的行為,徵收人要承擔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八條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9)未批先征法規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三十二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除採取《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的措施外,還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違法案件的當事人、嫌疑人和證人;

(二)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非法佔用的土地現場進行拍照、攝像;

(三)責令當事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土地違法行為;

(四)對涉嫌土地違法的單位或者個人,停止辦理有關土地審批、登記手續;

(五)責令違法嫌疑人在調查期間不得變賣、轉移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第三十五條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六條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的建築物、構築物重建、擴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熱點內容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