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非道路的法律法規

非道路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09 10:23:29

A. 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採取財政、稅收、政府采購、通行便利等措施,推動新能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新能源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新能源機動車通行便利的具體規定,由市交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和生態環境部門共同制定。本市鼓勵用於保障城市運行的車輛、大型場站內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新能源,採取措施逐步淘汰高排放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防治。

第三條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堅持源頭防範、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突出重點、區域協同、共同防治的原則。本省統籌油、路、車治理。推進油氣質量升級,加強燃料及附屬品管理,實施油氣回收治理;推進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建設,優化道路設置和運輸結構;建立健全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監管機制,推廣新能源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應用。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考核,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能力。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商務、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發展改革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商務、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城市管理展改革等部門,依託政務數據共享平台建立包含基礎數據、定期排放檢驗、監督抽測、超標處罰、維修治理等信息在內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信息系統,實現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實時更新。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納入日常宣傳教育;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單位開展相關公益宣傳。

B. 非道路交通事故有幾種處理方法

法律分析:比照道路交通事故案進行調查、取證對非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現場勘察,對證人、當事人進行詢(訊)問,對車輛的檢驗以及傷員的救治等前期處置,均可以比照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進行。

進行事故認定對非道路交通事故,應進行責任認定,形成公安機關的調查結論,對事故進行成因分析,並告知當事人,其損害賠償可由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對當事人的處罰不能適用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如果需對當事人的某些嚴重違章行為進行處罰,比如酒後駕車、無證駕車等,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對其違章行為單獨處罰。如果需對造成重大傷亡事故過失致人死亡的當事人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而不排除,仍冒險組織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C. 請問機耕路是否屬於道路,法律依據是什麼,謝謝!

機耕路不是道路,機耕路只是為了給農機進入農田作業方便而留出的通道而已,並不算公共道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內,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而機耕路是為農機具進入田間作業而流出的通道,所以不算道路。

目前我國的公路分為4個等級,一級道路在設計的時速為60~80公里每小時,機動車車行道不少於4條,每條寬3.75米,非機動車車道寬每條不少於6.7米。

二級道路設計車速為40~60公里,動車車行道不少於4條,每條寬3.5米,非機動車的車道寬度不夠一條不少於5米。

三級道路設計車速為30~40公里每小時,機動車車道不少於兩條,每條寬3.5米,非機動車這車道寬度每條不少於3.5米。

四級道路設計車速為30公里每小時,機動車的車行道不少於兩條,而且每條寬度要達到3.5米,非機動車的車道寬度每條不少3.5米。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切勿疲勞酒後駕駛,害人害己。


D. 非道路的范圍有哪些

法律分析:道路一般有以下地方:

(1)自建自管未列入規劃的城市巷弄或村間路,或者稱自行修建並自行負責管理的路面;

(2)用於田間耕作的農村鋪設的水泥路、瀝青路、砂石路等機耕路;

(3)村民宅前宅後建造的路段或自然通車形成的路面;

(4)封閉式住宅小區內樓群之間的路面;

(5)機關、團體、單位的內部路面,廠礦、企事業單位,火車站、機場、港口、貨場內的專用路面;

(6)撤村建居後尚未移交公安交通部門管理的路段;

(7)涼曬作物的場院內;

(8)斷路施工而且未竣工或已竣工未移交公安交通部門管理的路段;

(9)其他未列入公共交通管理范圍的路段。

法律依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 第二十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行政強制拆遷申請書; (二)裁決調解記錄和裁決書; (三)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的理由;(四)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書; (五)被拆遷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權屬證明或者補償資金證明;(六)被拆遷人拒絕接收補償資金的,應當提交補償資金的提存證明; (七)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E. 非道路交通事故如何處理是怎麼規定的呢

法律意義上的交通事故和日常生活中認為的交通事故是有較大區別的,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交通事故一定是發生的法定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凡鄉間、村自行修建的道路和自然通車形成的道路以及住宅樓群道路、機關團體單位的內部道路、廠礦企事業專用道路以及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建道路等,均不屬於法定道路。在這些路上發生的車輛事故不屬於道路交通管理范圍,公安交警部門不具有法定管理的職權。大量的這類非道路交通事故,若無人受理,或受理後在處理上存在很多實際困難,導致事故不能得到及時適當的處理,也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隱患。鑒於此,依據道交法的規定,將非道路交通事故也交由公安交警部門比照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處理。法律依據:《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應定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處罰,追究肇事者相應的刑事責任。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F. 處理非道路交通事故交警應注意哪些事項

法律分析:1、應比照道路交通事故案進行調查、取證

對非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現場勘察,對證人、當事人進行詢(訊)問,對車輛的檢驗以及傷員的救治等前期處置,均可以比照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進行。

2、不能進行責任認定

對非道路交通事故,不能進行責任認定,只可以形成公安機關的調查結論,調查結論可對事故進行成因分析,並告知當事人,其損害賠償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對當事人的處罰不能適用交通管理法律法規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各種處罰,不能適用於非道路交通事故的當事人,否則,將可能引起行政訴訟。

如果需對當事人的某些嚴重違章行為進行處罰,比如酒後駕車、無證駕車等,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對其違章行為單獨處罰。

4、損害賠償調解應以各方當事人自願申請為原則

非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在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之後,各方當事人仍然申請公安交警部門進行調解的,公安交警部門可以進行調解,其損害賠償的標准可參照道路交通事故的相關標准,但不能適用兩次調解達不成協議而終結的法定程序。至於調解是否達成協議,達成協議後任何一方不履行,公安交警部門均不再進行調解和受理,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熱點內容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