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❶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最近,關於強制垃圾分類的話題引起了熱議,其中,深圳的生活垃圾分類讓更多的人關注。
建立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區主管部門根據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和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確定生活垃圾具體投放時間段。其中,家庭廚余垃圾每日投放時間段原則上不少於兩個”。
如果大家在垃圾投放方面有什麼爭議的,可以在當地街道辦去解決。
除了規定的垃圾桶,不能設置其他的收集垃圾的容器。
在運輸垃圾的時候,時間和路線不能引起交通擁堵和雜訊擾民。
具體的還有很多,可以搜相關的條例來看。
❷ 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深圳市實際,制定本條例。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目標,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培訓、行政執法和經費保障,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機制。
法律依據:《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第十條 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是政府設立從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服務工作的專門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與擬訂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發展規劃、工作計劃,研究擬訂生活垃圾分類目錄、相關標准和技術規范;
(二)參與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監督、考核、評價相關工作;
(三)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相關業務培訓;
(四)編制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宣傳教育資料,開展宣傳推廣活動,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五)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探索生活垃圾使用專用垃圾袋投放;
(六)組織、指導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試點、示範點建設、達標創建和推廣實施工作;
(七)承辦市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❸ 成都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法律依據:《成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投放、收集、運輸、處置、資源化利用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活垃圾,是指單位和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棄物。
❹ 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重點一:明確垃圾分類「四分法」
《條例》明確浙江省垃圾分為四類: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一)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的可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紙、塑料、金屬、包裝物、紡織物、電器電子產品、玻璃等
(二)易腐垃圾,指生產經營中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包括廢棄的蔬菜瓜果、肉類、水產品、米麵食品、食用油脂、堅果炒貨等
(三)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具有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熒光燈管,含汞溫度計,含汞血壓計,葯品及其包裝物,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膠片及相紙等
(四)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重點二:明確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領導。
設區的市、縣(市、區)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鎮衛生垃圾管理工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實行生活垃圾城鄉統籌管理的地區,由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精神文明指導機構,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明確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文化旅遊、市場監督管理、商務、郵政管理、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相關職責。
重點三:加強生活垃圾處理總量控制
浙江省實行生活垃圾處理總量控制制度。各區市應根據本地區人口規模、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生活垃圾處理總量控制計劃。重點四:電子商務、快遞、外賣行業包裝減量
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經營者
(1)應優先使用經過綠色認證的電子運單、膠帶、包裝箱(袋)等包裝產品
(2)提供可循環利用包裝袋,主動回收利用包裝物,並建立和運用積分、計價優惠等制度,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
重點五:禁止或者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禁止或者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以及時限要求,由省發展改革主管部門會有關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結合浙江省實際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❺ 垃圾分類條例
法律分析:明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和任務。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責任制,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責任人的日常監管。
法律依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 一、明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標和任務
2018年3月底前,46個重點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落實《關於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國管節能[2017]180號)、《關於軍隊單位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意見》(軍後建[2017]485號)、《關於在醫療機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7]30號)要求,從黨政機關、軍隊單位、醫院、學校等率先做起,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擴大到所有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
2018年,46個重點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探索建立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以街道為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實現「三個全覆蓋」,即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責任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類別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全覆蓋。以分類示範片區為基礎,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面,逐步將生活垃圾分類好的做法和模式擴大至全區、全市范圍。制定完善示範片區驗收標准,加強日常檢查考核,確保取得實效。
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在進入焚燒和填埋設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
2035年前,46個重點城市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❻ 關於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可以具體說說嗎
包括以下內容:為了加強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維護生態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當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的收集容器。其中,可回收物還可以交售至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或者其他可回收物回收經營者。本市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處理。建設工程新建、改建、擴建、修繕或者拆除中產生的棄料和其他廢棄物,以及房屋裝飾裝修過程中產生的棄料和其他廢棄物,其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按照國家和本市建築垃圾相關規定處理等。
❼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原則
法律分析: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四類:1、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2、餐廚垃圾,是指餐飲垃圾、廢棄食用油脂、家庭廚余垃圾以及廢棄的蔬菜、瓜果等有機易腐垃圾。3、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4、其他垃圾,是指除前三項以外的生活垃圾。鼓勵單位和個人在有處理條件的區域和場所,在前款規定的基礎上對生活垃圾進行更為精準的分類。
法律依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第三條 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四類:(一)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二)餐廚垃圾,是指餐飲垃圾、廢棄食用油脂、家庭廚余垃圾以及廢棄的蔬菜、瓜果等有機易腐垃圾;(三)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四)其他垃圾,是指除前三項以外的生活垃圾。
❽ 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法律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的。包括了對規劃與建設、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及法律責任的規定。
法律依據:《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以及相關設施的規劃建設等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廢棄物。
第三條 生活垃圾管理遵循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體系,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領導,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綜合協調機制,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設施建設,按照上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等相關監督工作,並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做好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