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耕地建房最新政策法規

耕地建房最新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2 19:44:47

㈠ 農村是先分戶才能建房,還是先建房再分戶

一般是先分戶比較好,因為二戶比一戶可以占面積大啊。

㈡ 農村土地確權和戶口上的人數有關系嗎

農村土地確復權跟農村戶口有制直接關系。
農村土地確權跟戶口當然是有關系了,戶口即戶籍,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本集體村民的身份是戶口體現出來的。農村土地確權是指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
每宗地的土地權屬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後的確認和確定。
(2)耕地建房最新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自2012年12月31日起實施。
第五條: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
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內在要求。必須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盡快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央財政予以補助。

㈢ 農村建房需要鄰居簽字才可以獲得批准嗎

不需要鄰居簽字,需要向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同意後才可以同意建房。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條件和審批程序中並沒有提出需要鄰居簽字。

根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十八條規定:農村村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住宅的,應當先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審批程序辦理:

1、需要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出具選址意見書後,方可依照《土地管理法》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2、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根據村莊、集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批准。

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應當經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同意後,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

回原籍村莊、集鎮落戶的職工、退伍軍人和離休、退休幹部以及回鄉定居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村莊、集鎮規劃區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 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

四、農民宅基地審批程序

符合申請宅基地條件的農村村民,應向本集體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討論通過,由村民委員會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3)耕地建房最新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自建房(農民房)是泛指擁有自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自己組織並通過僱傭他人施工,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築。自建房是我國傳統建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村居民幾乎都是通過自建房方式,來滿足各自的居住需求。不能在規劃區以外或建設用地以外建房。

自建房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自建房要選擇好的建造團隊,要有建築草圖。

二、自建房要監工保障,保證建房質量,要准備鋼材,磚瓦,水泥等材料。

三、自建房要建房涉及到佔用公共道路的問題,要處理好鄰里關系。要寫一張建築合同,這樣在結算的時候才能有據可談,避免結算出現問題。

四、自建房要設計好地下管道到問題,一勞永逸,要不然麻煩大了。

五、自建房要不要忘了線路鋪設。要保證牆體垂直。

六、自建房要准備門窗,好預留門窗大小。

七、自建房如果是樓房建設要注意給鄰居的遮蔭問題,處理好自己樓房的面積和結構合理。

八、自建房要准備動力電源。

九、自建房要選擇好建房季節,最好是正月過後就建。

十、自建房地基一定要處理好。

㈣ 新結婚的農村戶口怎樣獲得宅基地

『在新的時代,農村實行了「三十年不動」的土地承包政策,而且「到期後可以再續三十年」!所以,在農村出現了「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常態,那麼,有人因結婚分戶要建房子沒有宅基地應該怎樣辦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原生態鄉村的更多優質內容!」



在2018年底,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頒證將收尾,從此,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將比較穩定,同時也說明,如果集體內沒有機動地,「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就成為常態,集體對土地使用權的干預會大幅度減少!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原來具有農村戶籍的人,原則上就是本集體內的成員,作為農村集體成員,是可以享受一定面積的耕地承包權和免費宅基地的使用權的。不過,這個前提是符合「二輪承包」的期限,即在「二輪承包」期以前獲取的山林田土和宅基地的承包使用權,將沒有爭議地進行確權頒證,對於這個期限過後新增的人口,土地承包和宅基地的使用權只能在原家庭范圍內來獲得!

由此可見,你在農村有兄弟,如果自己原來是這個家庭成員,現在不論是分家拆戶也好,還是戶口遷出再遷回也好,在原則上只要是該集體成員,就可以享受集體內的權利和福利。根據上面提到的原則,你首先應該從原家庭中著手,你需要與兄弟協商,畢竟你也是原家庭一員,就是按農村習俗論,分家拆戶,你兄弟們也應該給你騰出一個可以建房的地,比如老宅基地邊的山林田土、菜土及曬坪等自留地!


如果以上方式行不通,基本要解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但仍然可以試著向村集體打報告,向組上申請,如果集體內有多餘的未確權頒證的機動地、荒地等,就可以考慮。如果這條路仍然行不通,那麼,你就可以物色一下其他戶是否可以有這樣適合建房,而他家也沒有什麼實質性使用計劃,這時你就可以去溝通協商,通過一定的資金來協調,讓該戶同意,報集體批准後再申請國土規劃部門,也能達到建房的目的!


總之,新時期後所有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的問題再也沒有那麼想當然了,權利訴求都有一定的前提!一切都以和諧社會和協商解決為前提,不能夠想當然而採取過激行為,將會導致自己在集體內寸步難行!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點贊、收藏轉發!

㈤ 宅基地可以隨便買賣嗎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效力之認定
來源:
作者:
日期:11-01-08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效力之認定
□李民黃偉
當前在農村房屋買賣糾紛案件中,合同效力的認定系人民法院裁判焦點和難點,而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轉讓。本文就此問題談一點淺見,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宅基地使用權的特點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特點主要有:一是所有權歸村集體;二是主體特定,即限定為本村農民;三是行使時受限制,使用權人僅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原則上只能建造住宅和附屬設施供其自己居住使用,不能出賣或轉讓;四是無償性和社會保障性,宅基地使用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涉及9億農民「安身立命」。目前我國農村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障。
二、宅基地取得、行使、轉讓的特殊性
取得方式上的局限性。實踐中,農民取得宅基地的方式主要是以合法審批建房原始取得,另有繼承或受贈房屋、購買房屋、土地改革分配房屋等途徑。物權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由此可以看出,審批取得宅基地使用權,應具備五個條件:一是具有村民資格;二是履行規定程序,村民向本村委會申請同意,經鄉政府審核後報縣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審批;三是符合土地規劃;四是以戶為單位,根據人數確定面積;五是分配的標准和面積,不得超出當地省人民政府的規定。
行使時的排他性和規范性。法律規定,宅基地使用權只能由宅基地使用人行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宅基地,因此具有排他性;同時應依法行使,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不得違法擴大面積,也不能以出賣、贈與、入股經營等方式處分宅基地,不得擅自改變宅基地的用途。
轉讓時的限制性。宅基地使用權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有條件地轉讓,即經本村委會同意,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在本村內隨住房的轉讓而有條件轉讓。
三、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效力的認定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經本村委會同意;二是轉讓人與受讓人為同村人;三是轉讓人戶口已遷出本村或「一戶多宅或多房」。如系一戶一宅,須明確表示不再申請宅基地,且有證據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四是受讓人無宅基地;五是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須與住房一並轉讓。符合上述條件,則可認定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有效。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下列情形應認定無效:一是向村外的人出售農村住房,因違反集體成員權屬性而無效;但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購房人取得了賣房人的在村集體成員資格而可認定有效。二是擅自出售農村住房,未經本村委會批準的無效;但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雙方當事人補辦了審批手續的,可認定有效。三是購房人已有農村住房的,因不符合「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而無效。四是城鎮居民購買農村住房的,因違反國務院的政策規定而無效。五是非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農村住房的,因其不具有宅基地使用權人的主體資格而無效。

㈥ 易地搬遷扶貧房屋有居住年限和房產證嗎

沒有復的,對易地扶貧搬遷制項目實施主體(以下簡稱項目實施主體)取得用於建設安置住房的土地,免徵契稅、印花稅。對安置住房建設和分配過程中應由項目實施主體、項目單位繳納的印花稅,予以免徵。對安置住房用地,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

在商品住房等開發項目中配套建設安置住房的,按安置住房建築面積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應予免徵的安置住房用地相關的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以及項目實施主體、項目單位相關的印花稅。

(6)耕地建房最新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助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易地扶貧搬遷實行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通知明確,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按規定取得的住房建設補助資金、拆舊復墾獎勵資金等與易地扶貧搬遷相關的貨幣化補償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免徵個人所得稅。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按規定取得的安置住房,免徵契稅。

熱點內容
有關經濟法的大題 發布:2025-04-04 03:42:17 瀏覽:850
山東省新拆遷條例 發布:2025-04-04 03:30:55 瀏覽:804
東奧會計經濟法 發布:2025-04-04 03:26:56 瀏覽:769
浙工商法學 發布:2025-04-04 03:26:56 瀏覽:767
平頂山市青年之家法律咨詢 發布:2025-04-04 03:26:52 瀏覽:763
反對浪費條例明確監督責任主體 發布:2025-04-04 03:13:05 瀏覽:864
刑法里的錢 發布:2025-04-04 03:06:32 瀏覽:7
技術偵查的立法來源 發布:2025-04-04 03:02:41 瀏覽:481
法律知識考試毒品 發布:2025-04-04 03:02:32 瀏覽:258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特徵 發布:2025-04-04 02:48:55 瀏覽:530